结合语境培养表达能力的策略
2022-05-01张逸仙
张逸仙
在低中学段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加工,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比如,《走月亮》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散文,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用四个“照亮了”,将月光下的大山、村落描写得格外静谧,富有诗情画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画面之后,再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自己印象中的月色,还可以写一写和煦的阳光下的景色。在这样的感悟、运用、表達中,学生能积累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储备写作素材。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式练笔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真正让语言形式内化为学生的有效储备。
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出现机械的模仿等情况。比如,有的学生这样进行仿写:“月亮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红色的屋顶,照亮了绿色的果树,照亮了我家的整个院子。”这样的描写,体现了学生没有注意到观察的顺序,也没有用心筛选富有美感的景物。
此时,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应该启发学生:“看了你的仿写,我仿佛看到了你家院子的景象,你这是站在哪里看的呢?”学生在明确了观察点之后,教师再引导他确定观察、表达的顺序:“作者吴然在写月光下的景色时,观察的地点不断变化——远处的高山、低一点的大青树、地面上的大道小路,你觉得这样的观察顺序好不好?”“月光下的景色还有很多,为什么作者只写了三个呢?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如此一来,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表达:“圆圆的月儿是那样明亮,银色的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家家户户漂亮的楼房,照亮了一排排绿色的果树,也照亮了我家的整个院子。”
在学生关注了作者的观察、表达顺序,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之后,教师还要更进一步启发学生,让学生感知这种句式的表现力,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话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生尝试运用排比句式,对月光下的景物进行仿写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品读原文,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体会到月光像流水、皎洁明亮的特点,感受到月夜的宁静之美。之后,教师联系学生仿写的作品,引导学生融入情感进行仿写:“这天晚上,我在上床睡觉之前,无意间透过窗户看了一下窗外……”学生听到这里,立即进入了教师创设的情境,顺着话题说下去:“这是刚从东海里洗完澡升上来的月亮吗?瞧,月盘是那样干净,那样明亮,它照亮了窗户上的每一块玻璃,照亮了窗户下的书桌,照亮了我的小书橱,也照亮了我舒服的小床……”如此一来,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继续创编故事,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写出的文章非常生动。
总之,统编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都有作者独特的风格,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语言表达形式并及时迁移、运用这些语言表达形式,能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