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英语作业分层设计探究
2022-05-01田世彩
田世彩
【摘要】为了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本文阐述了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说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作业分层的探究和实践。在布鲁姆理论指导下,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A、B、C、D四层,对应地设置基础、中等水平、高等级水平三层作业,并使用不同的评价、检测手段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手段的实施,以期达到激励学生潜能,使“尖子生”更尖,保护劣势学生的自尊并提升他们的自信,夯实中间生基础的目的,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育目标;分类学说;英语作业分层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7—0079—0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评价理论”“掌握性学习理论”三大教育理论,他的这些理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且观念新颖,在全世界范围都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国家都以此为依据制定教育教学策略,并以此为指南培训教师。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尤其对基础教育的改革起到深远而广泛的影响[1]。本文就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六层次论对英语教学中作业分层的指导和实践,分别从理论概念、分层意义、学生分层、作业分层、效果检测等方面进行阐述。
布鲁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在这一理论当中,他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其中又将认知领域分为六个逐级递进的层次,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知识,是指对所学内容的识记和记忆,如,背英语单词、记忆数学公式、背诵古诗词等;理解,是指领会所学知识的意义,了解、辨析材料的含义等。例如,对古诗词进行解释、描述英语单词表述的汉语意义等,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解释、推断、转换等方法来进行;应用,指将所记忆的概念、词汇、公式及对所学习材料的含义等运用于新的环境,以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又如,用所学新单词造句、把背诵的古诗词运用于写作当中以阐明新的一种相似的情境或现象、用记忆的公式来计算数学题等;分析,是指面对材料、事件等,能够分解其中的结构,或者探究其中真正的成因,或能读懂故事背后的真正含义等,从而达到对事物、材料等的进一步了解。再如,使用新学习的单词、短语、句型等,并整合获得的相关信息写一篇英语小短文或做一个英文“report(报告)”;评价,指对事物进行对比和评价的能力,说出事物间的差异,并根据一定标准,识别其真伪,辨别其好坏,区分其优劣。学校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理性地分析解决所面对的习题或问题。“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所包含的对认知领域分层理念,涉及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运用综合使用等,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而实际的指导意义,让我们在实践和研究中有据可依,有本可寻[3]。
为了切实实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7月24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同年8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也印发了有关“双减”的专门通知,以督促实行和落实。为了响应国家的“双减”政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作业分层的议题被迫切提上日程,亟待我们进行积极地探讨和研究,并尽可能快地给予具体有效的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得到切实落实和执行。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和消化。适量而得当的作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和预习习惯,并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和自律的精神;通过有效的作业、反复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当天所学内容。多年来,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等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双减“政策下,急需我们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针对每一位学生恰如其分地布置适量、难易适中的作业。依据布鲁诺的思维六层次理论,我们根据学生在这六个层次中分别表现出来的不同学习能力、特长或不足,并综合其他因素进行分层。在同一个班级,将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分成A,B,C,D四个层次。根据每个层次学生所表现出在记忆能力、理解意义、分析应用、综合评价等方面不同的能力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教导。
1.对学生适当分层是前提。根据认知领域六层次理论,通过观察学生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教师把学生分成了A、B、C、D四个层次。A层学生识记词汇、理解文章的能力极强,并且他们在短时间内就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而且会运用所学词汇、语言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当然这部分同学在班上人数比较少。例如,我们在学习《Unit 3 School Life》时,有些同学就能很快运用所学知识来对学校生活进行描述,陈述自己每天在学校的学习活动、描述班上的同学和教师、介绍自己所喜欢的科目等,这部分同学被分到了A层。又如,学习《Unit 6 Seasons》单元,有些同学很快就能写一篇英语小作文,来讲述四季的变化;还有些同学找到了许多关于四季变化的风景图片,整合成一个PPT到班上用英语给同学们做演讲报告,这样的同学都被划分到A层。
B层同学识记能力、理解能力相对也比较强,学习态度端正,也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然而他们虽然热情好学、努力向上,但是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弱,对事物不敢去做评价,或者说评价能力不够强。这部分同学在每节课讲解练习题的时候都非常积极活跃,也能很好地运用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词汇、语法点、语言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C层同学基础尚可,但是学习能力一般,在识记词汇上远不及AB同学。也有些同学识记能力强,可是由于学习过程中不够踏实,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因此在后面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远不及A,B层同学;也有些同学理解能力强、头脑灵活,但由于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解决问题中仍然不能得心应手,尤其在最后的综合评价层次总是顾此失彼,而且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活跃,所以只能放在C層。
班上还有三名同学在识记、认知这些领域都是有问题的:一位同学学习态度很端正,但是记不住东西;还有一名同学基础极其薄弱,对很多单词张冠李戴、分不清楚;最后一位同学学习态度有问题,压根不学习。所以,这三名同学连最基本的词汇读写都不会,对课文更不能很好的理解,更谈不上什么分析应用之类,所以只好再分一个D层[4]。
2.对作业分层布置。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分层之后,具体实施就要体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让“量体裁衣”“量身打造”得到充分体现。初中生的课后作业总量具体应该为每晚限于90分钟到120分钟之间,英语作为三门主课之一,每晚的作业量控制在30~40分钟之间。作业的布置作业从D层开始,逐层增加。三名成绩较低的同学作业最少,主要是读会单词,读会课文然后练习一些有关词汇句型的习题即可。只要完成这部分作业,就可以得到a级评价。另外再给一篇极简单的阅读文章,作为弹性作业,能完成阅读作业的同学就会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额外奖励。以《Lesson 34 Flying Donuts》为例,D层同学的作业为:①10道词汇小题;②蒋课文中3个简单句子做出连词成句题型,布置给他们;③读会课文;④(选做)一道低一个年级水平的阅读题,对能完成选做题的同学给予奖励(奖品)。C層同学的作业包括前面三位同学基础部分的词汇、语法练习外,还有一篇中等水平的阅读和一道同水平的完形填空题。依据对作业完成情况给予a,b,c等级的评价。例如,①5道词汇小题;②5道语法小题;③一篇阅读文章(中等水平);④一道完形填空题(中等水平)。B层同学的作业量在C层基础上再增大,除了C层作业之外,又增加了一道词汇应用题,仍然是根据完成量和完成的准确率分a,b,c三个等级评价。A层同学的作业是弹性的,除了B层作业之外增加了小作文、英文报告等作业。但也是视情况而定,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B层作业的a部分即基础词汇部分,如果学生觉得作业量太大或太简单没有意义,可以选择舍弃。而b,c部分的阅读、完形和词汇运用题型可以用难度更大一些的文章或题目替换。弹性作业形成以后也是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予以a,b,c等级评价和相应的奖励。
3.制订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实施分层作业以来,我们也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检检测手段来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作业分A,B,C,D四层布置,评价标准也应分层,如果搞“一刀切”,就会使之前的分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收获不到应有的效果。A层的弹性作业,“上不封顶”,对于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能充分发挥其潜能的高质量作业,要给予表扬和额外的奖励。对于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同学,也应给予肯定的评价。但是,有些同学虽然学习水平在A层,但对A层的作业感到吃力或出于惰性不愿意完成,对于这些同学,就要给予充分的耐心,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勤奋学习,摒弃不良的学习习惯;或者在充分尊重其选择权的基础上,将他们调整为B层。相反,如果B层的个别同学虽然根据学习成绩分到了B层,但由于其积极上进、乐观进取,富于探讨和创新精神,也可以根据其表现调整到A层。所以对于作业分层的管理也是动态的,每周或每个月应总结调整,以使学习资源和学生学习能力达到最佳的匹配。对于D层同学来说,这种作业模式,虽然不会使其因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受打击,而挫败了学习的积极性。但是长期以往,又会出现固步自封,不利于在学习中快速进步的局面。教师应根据情况予以有效的激励,以防止他们长期陷入低水平学习状态。
本文就英语作业分层,在“双减”政策下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指导下A,B,C,D的层次划分,以及具体作业的布置、检测手段的使用。英语教学中的作业分层模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关注了学生在同一班级中的共性,激发了学生潜能,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很好地实施了“因材施教”教育理论,并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这一模式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这样做有时会引起部分家长的误解,以为是对部分学生的歧视;有时也会滋养一少部分学生的惰性,使他们长期处于水平较低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会努力学习前人的先进教学经验和理论,并积极向同行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提出更有效的激励方法,让分层作业教学模式成为促进学生潜能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为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1]张春莉,高民.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中国十年的回顾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01):57-70.
[2](美)洛林.W.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蒋小平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3]王瑞霞.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新发展及其教学意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丁海燕.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87-88.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