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
2022-05-01王晓丽
王晓丽
【摘要】生涯規划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而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一段重要里程。高中生面临着进入高等教育或社会的现实选择,如何在这个阶段规划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具备了生涯规划意识,学生就有了选择力、判断力和思考力,就能有的放矢,选择感兴趣、利于发展的学科,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将知识变为有生命力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放在与知识传授同样重要的位置,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融入,真正实现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常态化、动态化、个性化。文章从高中生生涯规划与数学教育的关系着手,分析当前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高中生数学教学中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确定高中数学教学中生涯规划的内容,并给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涯规划;现状;内容;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7—0047—04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生涯规划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五大块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生涯规划的影响尤为突出。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生涯规划意识,对自己的未来有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才能选择利于自己将来发展的课程。所以,学生一进入高中,高中数学教师就将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纳入教学任务,并作为长期教学内容贯穿于学生高中三年学习过程的始终。
高中阶段课程多、内容难、负担重,面对高考升学压力,很多学校将重点放在学科内容的教学上,对学生能力、素质、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关注度不够。加上高中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自己的思想,不愿过多接受教师和家长的管教,极易产生逆反心理,这就造成教师的期望和学生自己的选择之间产生不平衡。而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让学生对未来产生判断力和思考力,教师也给予学生选择力,是解决上述不平衡的有利举措。此外,甘肃省实施新高考,文理不分科,数学课程设置了随意选修课程,这一切决定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1]。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高中课程多、时间紧、教师教学任务重,几乎所有学校都将学科知识传授及应付三年后的高考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忽视了生涯规划教育,导致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相对浅薄。加之,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紧迫,造成学生对高中在校三年的学习、生活缺乏思考和计划,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模糊不清,甚至多数高中生认为学习的唯一目的是上大学,很少考虑自己的个体需要。在这一观念影响下,有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为家长和老师学习;也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价值观了解不够,无从谈起规划,还有多数高中生认为学习只要按照学校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就可以了,从未结合个人未来发展去思考和计划高中三年的学习。
搜索中国知网,数十年中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文献较少,只有11篇,说明我国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的研究少之又少,对这方面的关注度极低,处于探索阶段。以时间为线索对文献进行整理,笔者发现2018年此类文献第一次出现,当年仅1篇,2019年也仅1篇;2020年逐渐有学者开始关注,文量有了小幅度增长,年发文量为6篇;2021年前半年,文量只是稳定,仅仅为3篇。从文献资料可以看出,2020-2021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各学科教师逐渐认识到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研究。通过对作者所在地分析研究发现,主要分布在河北和福建两省,湖北、广东、辽宁都各有1名作者。可见,其他省份的学科教师,对生涯规划教育还未引起关注。这说明,研究学科教学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空间很足,但可参考的文献数量不足,需要学科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渐推进,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逐渐在选课以及填报高考志愿等方面凸显出来。选课方面,数学学科突出更加明显。可见,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
1.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因素,制订的比较全面、长远的个人成长发展计划[2]。从这个概念上讲,生涯规划的主体就应该是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角色,生涯规划又包含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我们把生涯规划的准备期、尝试期、探索期称为学业规划;把生涯规划的建立期、维持期称为职业规划。其实这个划分也不是特别严谨,比如,职业规划中同时也有学业规划,在终身学习时代,学业规划将伴随整个职业发展过程。而在高中阶段生涯规划主要指学业规划,也就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素质和家庭等各种因素,确定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的计划打算,为未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中数学教学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从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可以得出,融入这一方面内容的教育有以下几点目的:第一,能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以后职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习得相关的能力。第二,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制订合理的学习规划。第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逐渐落实学习规划,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第四,让学生在规划高中三年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教育与自我管控的意识与能力,为三年后高考志愿填报打好基础。
3.高中数学教学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实施路径。实施途径对能否有效落实生涯教育有很大的影响,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点:一是挖掘数学理论知识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的契合点,将两者结合起来。二是通过座谈会、讨论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理论认识。三是开展数学融合生涯规划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更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性及各职业专业的内在特征。四是通过和学生一起绘制“成长树”,促使他们逐渐明晰发展方向和职业兴趣[4]。五是在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制订中,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
理论研究是教学实践的指南针,教学实践才是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整体设计,做到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化、整体化和长期化。同时,需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必须寻找到整体化和个体化的平衡点,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个性地发展。随着学生个体的不断成长,兴趣点、关注点以及自身能力的挖掘,他们的发展方向会不断变化,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必须是动态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1.做好生涯规划教育的整体化、目标化。不管是数学学科教学,还是其他学科教学,学科教师都应该结合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情况,以时间轴为主线,梳理出一条生涯规划教育不同阶段的主要教育目的、目标;按照目标任务,结合教学的知识理论,删选出可以融入生涯规划教育的点;结合这些点确定大概的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设计大致的活动方案。这一活动方案针对班级每一个学生,具有整体化、目标化的特点。比如,高中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以兴趣引导为主,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逐渐完成课程的选择,并制订学习规划。即这一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做好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自己制订学习计划,为以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高中二年级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在兴趣和能力,不断完善自我,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方向逐渐明晰。即这一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在上一阶段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职业兴趣以及职业发展更加明晰,从而调整选课方向、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规划。高中三年级即将面临高考,尤其考虑志愿填报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所以,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纯粹的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清晰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并通过不断学习,习得这方面的能力。
2.加强教育,开展数学渗透生涯规划的研究活动。一是通过交流座谈、数学日志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数学日志是方便师生沟通交流的载体。在数学日志中,学生可以畅谈自己对未来的设想、构思、兴趣爱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完成自己的梦想所需要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思路和指导。二是开展数学融合生涯规划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更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性以及各职业专业的内在特征与要求[4]。比如,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的几何知识解决金融、建筑中的问题,在学生解决完问题后,搜集资料查找根源,从而了解各行各业不同的职业特点。三是和学生一起,以发展兴趣为线索,绘制“成长树”。“成长树”类似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不同的是“成长记录袋”是教师为了解学生而完成,更多加入了教师的主观意识和个人特点,因而“成长树”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教师在随意选修课程五块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自己的名字为起点,兴趣爱好为方向绘制一个点,学生在这些兴趣点旁边注明原因,教师注明要努力的目标所需的知识和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根枝干上会更加细化,衍生出不同方向的小枝干,直指职业发展方向。三年时间,学生和教师一起将绘制出一颗“成长树”。无疑,“成长树”不仅是学生案例、考试案例、日常复习案例、生活案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渐明晰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
总之,随着新高考的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数学课堂学习主阵地将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贯彻落实到高中三年的数学教学始终。不仅要在数学课堂上讲,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结合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逐渐形成生涯规划意识;还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各种职业特点,让学生逐渐清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此外,要告诉学生不同职业需要哪些类型的知识,引导学生根据发展方向选择适合发展的课程;要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管理与指导,和学生一起绘制“成长树”,为学生发展以及填报高考志愿提供依据。
[1]罗震.高中数学教学渗透高中生发展指导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7):59-60.
[2]张程艳.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数列的实际应用为例”[J].教育,2018:74-77.
[3]方晓义,胡伟,陈海德,等.构建高中生三级发展指导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37-43.
[4]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66-73.
编辑: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