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的现状及方法指导
2022-05-01李秀红
李秀红
【摘要】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及能力对其后期的学习与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以早期亲子阅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为出发点,从亲子阅读的现状,提高亲子阅读的质量等方面探讨学龄前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以及高质量陪伴孩子阅读的方式方法,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亲子阅读;现状;阅读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6—0050—04
学龄前儿童是指3-6岁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1]。学龄前这3年,是儿童成长的黄金期,身体生长变化迅猛增长,认知全面发展,许多基本能力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更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亲子阅读是孩子、家长以绘本、图书为载体,共读一本书,整个阅读过程身心放松、愉悦,能带给孩子一种快乐体验。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会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且喜欢读书。但是,因观念上的误区及行动上的不足等因素,存在亲子阅读效果不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等问题,下面作一详细的探讨。
(一)阅读时间难以保证
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或是应酬较多等,难以保证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有些家长一般是在自己有时间有精力的情况下才能与孩子共读,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每天保证不了足够的亲子阅读时间。这种情况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有诸多不利。家长这种不能持之以恒的阅读态度,使得孩子也难以坚持做好一件事情。
(二)家长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认识不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三至六岁幼儿在听故事、看图书中,逐渐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能力,会在听故事时有更多的“为什么”[2]。有时候,家长在与孩子共读中,如果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或多一些阅读之外的发散思维,家长会失去耐心,还有可能会批评孩子没有专心听讲,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被动地听,或者在孩子兴趣盎然时催促孩子睡觉或做其他事情,无法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是家长在亲子共读中对孩子的接受方式及特点缺乏科学准确的判断能力,其实孩子的发问及发散思维也是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好多“为什么”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不应该忽略它。
(三)家长在选择阅读内容方面没有考虑儿童年龄特点,缺乏科学的取舍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绘本时,缺乏系统性或未考虑孩子的需求,只是凭自己已有的经验或喜好给孩子选择,不能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及兴趣愿望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主观性。孩子被动地听,无法调动自发阅读的兴趣。
(四)教师与家长教育观念缺乏一致性,欠缺家园教育的合力
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员,具备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并且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发展需要,更懂得学龄前儿童阅读的兴趣与需要。但是,在与家长沟通交流中,更多侧重于幼儿在园的行为习惯表现等,很少交流有关阅读的内容;对于家庭亲子阅读也是知之甚少,对家长欠缺有关亲子阅读的互动与指导。
家长也很少了解孩子在园的阅读情况,也不关注孩子在园的阅读方式及取得的效果。家园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很难形成学龄前儿童阅读方面的教育合力。儿童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的连贯性衔接不足,达不到家园教育发挥合力的作用。
家长如何在工作、生活的间隙中高质量地陪伴孩子阅读?在亲子阅读中,如何分享故事中的感动与快乐?在阅读探讨中,如何让孩子获得更好的语言发展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对于促进亲子共同成长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工作、生活中的学习、实践所得,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家里设置一个读书角,摆放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图书
首先,在家中光线好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个孩子可以信手拈来、轻松拿取的书架,再铺上地垫、靠垫或小沙发,营造舒适温馨的氛围。其次,在亲子阅读或孩子自己翻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的环境,最好避免嘈杂的声音干扰。再次,在读书角图书的投放上,最初阶段可为孩子挑选印刷精美、内容有趣、故事内容发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书。比如3-4岁的阅读绘本,不需要文字太多、页数太多,可以准备一些立体书或不易撕破的书,比如《我不知道我是谁》《你很特别》《我也可以飞》等;4-5岁的则需要图书内容丰富有趣,故事情节能调动想象和思维特点的绘本,如《野兽国》《菲菲生气了》《讨厌黑暗的席奶奶》;对6岁左右的可以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其自主选择和阅读,如可以选择《爱心树》《花婆婆》《红豆与菲比》等。
(二)在亲子阅读中,家长最好能有固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
阅读兴趣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固定阅读时间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有很大帮助[3]。学龄前儿童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秩序感,什么时间吃饭、睡觉都是非常有序的。同理,在最初建立亲子阅读习惯时,要在固定的时间内,不断重复,孩子也就会在此段时间内慢慢养成时间观念,比如午睡后晚睡前,他会早早地准备好与父母一同度过美妙的阅读时光,会提醒父母该讲故事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持续时间不需要太强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当时的兴趣或者状态调整。阅读时间短一些也无妨,有时候孩子充满兴趣地阅读10分钟,也会给他们留下温馨难忘的记忆。
(三)在亲子阅读中,家长需要考虑阅读内容与孩子发展需求的关系
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有差异,因而家长要考虑孩子的发展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图书[4]。家长可以首选获得国际、国内大奖且评价好的绘本和图书,并且书目数量也不能太少,可以不定时地更换。3岁之前的孩子专注时间非常有限,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什么事物都充满好奇但更需要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他们对故事情节没有太多要求,因而家长可以抱着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感受象声词、叠词带来的不同。对于3-4岁的学龄前儿童来说,家长选择绘本时以幼儿生活接触题材、认识自我为主,比如《蚂蚁和西瓜》《洗澡啦》;4-5岁的孩子想象丰富,在原有的生活基础上可以联想比较陌生的事物,家长不妨为其找一些不同文化背景的绘本题材,让其在听故事中获得一定的间接经验,学着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如《彩虹色的花》《小猫皮皮》《农夫去旅行》《月光男孩》等;6岁左右的孩子理解记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渴望同伴间的交往,需要获得尊重与认同,在阅读中也更多元化,注重精神陪伴,因而家长可以选择《比得兔的世界》《幸福的大桌子》《花婆婆》《长大做个好爷爷》等。孩子们在亲子共读中能够体会到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也懂得了在生活中需要爱和付出,追求真善美。
(四)在亲子阅读中,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很多情况下会成为孩子的参照物。涓涓细流汇聚浩瀚,滴滴微水蕴成大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身教的魅力不可低估。做父母的如果热爱阅读,孩子也一定会喜欢上阅读。
1.在开始阅读前,家长一定要提前准备。家长需要先了解故事情节,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与孩子一起探讨、思考,初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及理解能力,并且在交流中拉近亲子距离,在互动中促进心灵的沟通。
2.在亲子阅读中,家长需要有感情地朗读。孩子具有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因而更多关注的是画面。在幼儿绘本中,有不同的动物角色,家长一定要扮演不同角色的说话方式,表情夸张,语速尽量慢一些,在抑扬顿挫中引起孩子的关注,这样孩子会根据情节内容全身心关注阅读。
3.家长要用多样化形式延伸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孩子有困惑的地方,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查资料、做图书卡,或改写故事内容等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轮流阅读,在孩子兴趣浓厚的情况下,鼓励孩子大胆推测内容情节、引导想象故事情节或改编故事情节,在讲述中升华阅读兴趣;也可以让孩子学着用故事表演、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
(五)对于学龄前儿童,在亲子阅读时避免注重认字、书写
有些家长在亲子阅读中,会给孩子准备认字书,将亲子阅读理解为认字,这样做会适得其反。家长过早地让孩子接触认字,把语言的魅力定位到认字、书写的功能,孩子会觉得阅读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无法调动阅读兴趣。学龄前儿童还不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孩子过早地被动认字,时间长了无形中会挫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并失去阅读兴趣。家长要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亲子阅读最重要的是在温馨亲切的环境中,让孩子迷恋并喜欢上阅读。
(六)教师需要更新家园共育的观念,增强亲子阅读的指导意识
1.教师要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在亲子阅读中,达到高效的亲子阅读对家长的能力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因家长的文化水平、工作性质存在很大的差異,导致亲子阅读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约束性。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了解儿童阅读的兴趣与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推荐不同年龄段的阅读书籍,做一些切实可行的阅读建议;还应该把园里的阅读计划及方案及时反馈给家长,并且积极主动地向家长介绍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家园配合,互通有无,切实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及能力。
2.教师增强与家长沟通的意识。教师可以主动与家长交流,或者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沟通,了解儿童在家的阅读情况。在充分有效的沟通中,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儿童的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以及亲子阅读的频次及氛围。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亲子阅读进行有效指导。
(1)幼儿园积极开展亲子阅读交流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其中。推荐幼儿感兴趣、有教育意义的书籍,或者举办故事表演活动,加深孩子对所读书籍的理解,让幼儿在反复阅读中加深印象。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兴趣,达到阅读的效果,并且在亲子表演中更好地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亲子之间的默契程度,进一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2)幼儿园搭建平台,组织图书漂流活动,丰富图书资源。幼儿园搭建图书漂流活动,在书籍借阅共享中可以为家长节省一些教育支出。教师可以建议幼儿从家里挑选3本左右自己最喜欢的图书,拿到班级作为图书漂流活动资源。教师设计好图书漂流海报、规则要求等,让幼儿在离园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带一本书回家,以亲子共读方式完成阅读。漂流活动结束后,要有总结,评选“读书之星”“讲一讲我最喜欢的书”“好书共读”等,提高亲子阅读的兴趣及质量。
(3)幼儿园定期开展幼儿故事比赛活动。在比赛中,奖励优胜者,鼓励全体幼儿、家长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讲故事氛围。并且引导家长在家中也可以开展此类活动,积极给家长进行相关指导,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
3.引导家长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形成家庭、幼儿园、社区教育合力。儿童所在的社区周边,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及图书资料。幼儿园与家长可以走进社区,与社区负责人积极联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或者在社区成员的协助下成立社区亲子阅读室、书刊借阅室、书籍漂流共享等,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教育环境,促进亲子阅读的多样化与社会化,让更多的家庭及儿童受益。
综上所述,家长在亲子阅读中一定要以孩子的发展需要为前提,为支持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阅读积极创造条件,教师也需要以专业的视角与领域,积极为家长服务,指引家长从不同角度陪伴学龄前儿童高质量阅读。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许凡英.亲子阅读家园互动模式的建构[J].新课程教学,2021(03).
[3]李敏兴.让与时俱进的亲子阅读溢满书香:谈网络时代的亲子阅读[J].教育现代化,2018(45).
[4]董记美.幼儿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幼儿教育,2021(28).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