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耀之花/平替
2022-05-01
绒耀之花
2022年1月1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正式揭晓。花束弃用传统鲜切花,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绒线花束,成了名副其实的“绒耀之花”。绒线花束既保留了奥运颁奖仪式中花束的形制,又践行了节俭、可持续的办奥理念。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的花材共有七类,包括:象征友谊的玫瑰、象征坚韧的月季、象征幸福的铃兰、象征团结的绣球、象征胜利的月桂、象征收获的桂花、象征和平的橄榄。纯手工制作的绒线花倾注了中国对各国运动员的祝福和善意,传达出作为东道主的诚意和用心,也表现了我们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期盼和祝愿。
灼见
一捧小小的绒线花束,其内涵和文化意味非常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编制技艺、传统手工技术的博大精深。“海派绒线编结技艺”属于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同冬奧的融合,体现在此次冬奥会筹备的每一处细节中。从冬奥吉祥物到颁奖礼服,一系列的设计中无不融入了中国审美和传统寓意,让冬奥会成为展现中国之美、中国文化之美的舞台,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平替
2021年12月23日,《消费日报》公布了2021年消费领域的五大热词,“平替”一词入选。“攒钱”“理性”“国潮”“断舍离”等其他入选热词也与之密切相关。“平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推崇平价替代品的消费现象。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年轻人表示只把钱花在刚需上。从买东西“只买贵的”,到开始理性思考“2000块的手机和5000块的手机到底有什么差别”;从宁可透支消费也要保持“伪精致”,到越来越在乎产品的性价比……一些年轻人不再轻易为品牌溢价买单,不再一味追求奢侈品、“网红”产品,转而推崇平价替代品,更倾向于只买确实需要的,这种“平替热”无疑是一种消费观念上的可喜的进步。
灼见
社会的发展当然不会反对消费,年轻人适当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只是,所有消费都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经济基础之上,量入为出、理性选择、适度消费、有所节制。与其被“花钱一时爽,还债三年光”的“伪精致”所累,真不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开支。“平替”在年轻人中趋于流行,就是一种以俭代奢、量入为出的朴素消费观的回归,对此人们当然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