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基于广西的分析
2022-04-30凌经球
凌经球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文献回顾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时代主题。我国有2.2 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沿线分布着九个边疆省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王品超,2021)[1],如何趟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是边疆民族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之后,“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学术界、实务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聂长飞,2022)[2],且其热度至今持续不减。学术界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下议题来展开:一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成逻辑,包括历史逻辑(胡鞍钢等,2019)[3]、理论逻辑(金碚,2018;洪银兴等,2018)[4][5]、现实逻辑(逄锦聚等,2019)[6];二是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张军扩等,2019;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19)[7][8];三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刘志彪,2018;卫兴华,2018)[9][10];四是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方式,有的主张采用单一指标来评价(刘志彪、凌永辉,2020)[11],但是更多学者主张构建多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现代综合评价方法来衡量(师博、任保平,2018)[12];五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从宏观层面来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落地,这已形成基本共识。在此前提下,不同学者从自身研究的不同侧重点出发,提出了各自的主张。比如,有的强调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李辉,2018)[13];有的突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陈彦斌、王兆瑞,2020)[14];有的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程承坪、胡姜,2018)[15];有的基于绿色发展的视角,突出强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陈伟,2019)[16];有的从提高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出发,突出强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刘志彪,2019)[17];有的基于提高城乡发展的均衡性,提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王兴国、曲海燕,2020)[18];有的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任保平、朱晓萌,2020)[19];等等。
学界既有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极其丰硕,并初步形成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达成一定的基本共识。相对而言,关于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还很薄弱。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主题“边疆民族地区”(精确)和“高质量发展”(精确)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为2022年7月15 日),仅检索到相关学术期刊文献15 篇,其中CSSCI、中文核心期刊仅6 篇。在这6 篇文献中,王超品(2021)[1]重点关注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属性,深入分析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的新形态,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邹丽娟、赵玲(2020)[20]分析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逻辑,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具体路径;反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它能使边疆各族人民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推动力量。黄东辉(2021)[21]以西藏自治区为分析对象,将其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五大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及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边疆民族地区要充分运用国家政策支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生态友好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实现开放式高质量发展。李培峰(2021)[22]以新疆为例,对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展开分析;王鹏飞、夏杰长、胡典成(2021)[23]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具体对策;林琳(2021)[24]重点探讨了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五维进路。
从以上分析可知,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尚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关注,研究成果不仅数量极少,而且质量上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本文尝试从其理论内涵、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突破路径等方面做如下探析。
二、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
准确把握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是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基础。习近平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5]533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把握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既要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普遍性原则要求,又要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对边疆民族地区提出的特殊性具体要求,在二者的结合上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
就高质量发展的普遍性原则要求而言,习近平强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25]534显而易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答的是“为谁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升华,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发展的价值取向,也是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内在要求。而坚持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如何更好地发展”的问题,既是“指挥棒”,也是“红绿灯”,既是方法论,也是“定星盘”,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由此看来,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性提升,它不仅包含微观层面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品牌效应等在内的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也包括中观层面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还包括宏观层面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以及发展成果共享性的全面提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的整体性提高”[20],“是把经济建设作为内核,并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于一体的全方位发展。”[20]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而在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各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就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具体要求而言,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深入边疆民族地区进行考察调研,对边疆民族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精准指导,充分体现了普遍性原则要求与特殊性具体要求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国各省区市都必须按照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另一方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边疆民族地区又必须结合各自的省情区情特点,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新路子、新模式,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26]。在这里,习近平提出的“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及两个“统筹”等,都属于对各省区市的普遍性原则要求。而“四个新”的总要求则是习近平在准确把握广西区情特点的基础上,为广西提出的精准明确的“量身定做”的具体要求,目标直指“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进而在“共圆复兴梦想”中,实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让各族人民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四个新”的总要求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整体,分别从四个维度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其一,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关键之举”。广西地处华南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改革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艰巨,欠发达、后发展仍是最大的区情,只有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宏伟目标。其二,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必由之路”。广西具有同东盟国家陆海相邻,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的区位特点,目前东盟国家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发挥好广西“一湾相拥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实现对外开放的新突破,既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服务好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必然。其三,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基本之策”。广西地处珠三角的上游地区,承担着保护南方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良好的生态既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也是发展的厚实基础。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依托自身强大的生态优势实现绿色崛起的内在要求,也是为边疆民族地区走绿色发展之路做出示范的现实所需,同时还是广西承担维护我国南方地区生态安全重大职责的客观需要。其四,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题中之义”。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全国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习近平视察广西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26]。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维护好民族团结,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进而实现边疆的长治久安,既是广西“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推动更高水平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二者具有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就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突出强调:“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要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最后什么也干不成”[25]501。可见,客观地分析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的短板弱项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前提条件。在此,以广西为个案具体分析如下:
(一)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问题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自治区成立之初1958 年的24.52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20396.25亿元,是1958年的832倍,翻9.7番,是1978年的269倍,翻8.1 番。但是,广西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改变,这从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与广西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差距中就一目了然了。
从图1 可知,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 比重最高年份2016 年为2.472%,最低年份为1986 年1.980%。从人口占全国比重来看,2020 年广西常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3.55%。假设2020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要达到与常住人口占比(2.181%)相当的水平,则地区生产总值应达到36067.5 亿元,但2020 年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距接近1.4万亿(13910.8亿元),其差额相当于实际值的62.78%。可见,广西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
图1 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①资料来源:根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与2021年《广西统计年鉴》数据分析而得。
(二)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山大”
“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质上是以倒逼机制促进我国实现发展方式的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可谓是压力“山大”。
图2 显示,2017 年广西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比重为2.03%,排全国第九位(逆向排序),从排放总量看似乎还不错。但从排放强度看,2017 年全国碳排放强度为1.2吨/万元GDP,广西刚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排全国第13 位,这是因为广西经济总小导致的。此外,广西六大高耗能行业“尾大不掉”,减排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见表1)。在“双碳目标”下,传统产业(尤其是高耗能产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某种意义来看,是决定广西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表1 广西六大高耗能行业主营业务与耗能情况③资料来源:根据2019年《广西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三)新旧动能转换严重受阻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增速呈下降趋势。投资尤其是更新改造投资是形成新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广西的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更新改造投资总体上呈下滑趋势,虽然更新改造投资在2020年有所改善(见图3),能否持续改善有待观察。
图3 2010-2020年广西固定资产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增长趋势①资料来源:根据2011—2021年《广西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2.R&D经费投入强度弱、人员投入少、产出低。201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全国总投入22143.6亿元,增长12.5%;广西167.1亿元,增长13.2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投入强度(即R&D 投入占GDP 的比重)来看,全国为2.23%,广西为0.79%,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42%。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广西十四个设区市中,(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仅有柳州(1.8%)、南宁(1.17%)和防城港(1.03%)3 个市,其余的全部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其次,R&D 人员投入少。统计数据表明,“十三五”期间,广西R&D 人员全时当量(万人/年)占全国比重最高年份为2016年的10.22%,2017 年下降为仅占全国的9.09%,2018 年虽略有上升为9.68%,但均没有超过10%。②数据来源:根据2018—2019年《广西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再次,R&D 成果产出低。一是发表的科技论文、出版的科技著作占全国比重低,从论文来看,占比最低年份是2017 年仅为1.63%,最高年份2014 年也只占到2.25%;出版的科技著作与论文的情况大体相当。当然最能反映创新产出的指标之一是有效专利数,这方面广西的差距更为明显,2019 年仅占全国有效专利数的0.67%,不及广东30.83%的零头(见图4)。
图4 2019年各省有效专利数占全国比重③资料来源:根据2017—202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3.高技术产业规模不大、综合创新水平差距大。广西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处于价值链中低端。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74%,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工业营业收入比重7.54%(全国为14.96%)。《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显示,2019年广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为46.73%,位于全国第25位,与全国平均水平(70.71%)相差甚远。
4.人才不足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突出。2019 年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广西人口的比重为0.26‰,R&D 人员数量约占全国R&D 人员总数的1.14%。企业R&D 研究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0.06%,远低于全国0.44%的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大学(含大专)毕业人数10858人,位列全国倒数第一位。④资料来源: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而得。
5.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层次偏低、技术水平低。2018年末,广西企业占广西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78.5%,比全国低6.7 个百分点。广西大中型企业法人单位数5072 个,占全国大中型企业法人单位数的1.9%,而相邻的广东省大中型企业法人单位数占到全国的比重为15.3%,和广东比广西低了13.4个百分点。同年,广西全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法人单位5188个,仅占广西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数的1.3%,比全国低0.4个百分点。从制造业的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微型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饲料生产、大米加工、蔗糖生产、铝材加工、水泥生产、陶瓷生产、钢材生产、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船舶制造、纸制品生产、服装生产等行业,产业层次偏低,科技含量不高。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仅为1.82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总量的4.7%。⑤资料来源:根据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计算而得。
6.民营经济实力不强。2019年广西私营工业企业数量占全行业之比为64.88%,但其资产占比仅为22.28%,而其所涉及行业都是低端的行业,中高端行业几乎没有。再从企业规模来看,小微企业占到全部企业的91.61%,大企业仅占0.37%。
7.外商投资企业呈下降趋势。2005 年,广西港澳台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为10.5%,2018年下降到到7.2%;再从其主营业务占比来看,2005年港澳台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占全行业的比重为22.06%,到了2018年仅占20.51%,下降了1.55个百分点。
8.传统工业行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从主营业务看,广西位列工业行业前五位的是汽车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农副食品加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销售、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其主营业务占工业行业的比重高达54.55%。再从利润总额来看,位列前五的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非金属矿物制品排、汽车制造、农副食品加工排、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排,其利润总额占到全行业的61.22%。
(四)企业信息化水平低
首先,全社会计算机应用水平低。2018 年末,每百人拥有计算机台数,全国平均为29 台,广西为24 台,位居全国第23 位。其次,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低。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全国平均为54 家,广西仅为24 家,位居全国倒数第一。再次,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低。各省电子商务销售额占全国比重最高的广东省为18.26%,广西仅为0.77%,低于云南省0.95%和贵州的1.06%,在全国排第23位。①数据来源:根据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计算而得。
(五)营商环境亟待改善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9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可知,在全国经济总量前100 名城市中,营商环境排前十名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武汉、杭州、天津、成都、西安。西部地区除成都、西安进入前十名外,重庆位居第22名(67.96)、贵阳第26位(63.46)、昆明第27位(63.41)。而广西首府南宁则位居第47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倒数第3位,柳州市排名第77(33.54)。可见,广西的营商环境仍有巨大的改善空间。
综上所述,广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新旧动能转换不畅、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最突出的矛盾,这在边疆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路径
(一)以求真务实作风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大多数学者研究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都把重点放在“术”上,即以如何促进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重点。但笔者认为,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而言,“道”的问题更重要,即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这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如何以求真务实作风来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在“求真”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精髓上下一番狠功夫,通过原原本本学原著,逐字逐段领悟基础上,紧密联系我国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真正弄清楚在新发展阶段“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根本性问题,真正领会其核心要义,把握好其“普遍性要求”。其次,要在“务实”上下功夫。这就要求边疆民族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谋发展、闯新路的能力。笔者调研中发现,贵州、云南在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中,抓住了自身高原农业、山地农业的特色做好整体谋划,形成一个能较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总体思路。贵州以“八要素”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堪称把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与贵州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其发展成效令人刮目相看。相反,一些地区的农业资源、区位条件等比贵州要好得多,但在整体谋划上却略逊一筹。比如,涉农领域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就有三十多个,各部门各行其是,样样都想搞、什么都想上。其结果导致表面上各方面都有一些所谓的“亮点”,但总体上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表明,在真正搞懂高质量发展普遍要求的前提下,以务实的科学态度来谋划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思路,这是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的不二选择。
(二)切实补齐调查研究这块“短板”
谋划好本地区本部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离不开扎扎实实、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习近平一向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早在2011 年就明确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27]。202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突出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28]。从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中可知,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这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还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得失成败的重大问题。由此看来,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调查研究。
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中,各级各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拍脑袋决策”的现象。比如,2022年初,某省某涉农部门就要求所辖相关县半个月内须将本县的专项规划上报到省级机关。为帮助下级“顺利”完成任务,还给各县提供《规划》参考“蓝本”。这显然与习近平对决策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的要求背道而驰。调研中还发现,个别县在制定“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仍高达30%多的“怪像”。凡此种种都是“拍脑袋决策”的典型代表。由此看来,边疆民族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实“诗外”的功夫,如果忽视调查研究的这种“怪象”得不到根本改变,其高质量发展就有可能沦为空洞的“口号”。
为此,要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证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各部门调查研究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当务之急是给领导机关的调研工作立好规矩:首先要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凡是事关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方可进入决策程序;其次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各级各部门都应对调研时间、次数、主题及要求等做出硬性规定,纳入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三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监督检查。明确上级党委、政府的监督部门履行对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监督职责,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督查巡查,以促进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常态化。
(三)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趋势。综观国内外产业发展大势,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的绿色化。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里程碑式的第三个国际法律文本《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已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2016年9月3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了该协定。2020 年9 月22 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9]。2021年12月8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9]。达成“双碳”目标,既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本质是发展模式的全面绿色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二是产业发展的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人类社会至今已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当下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化为代表)向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为代表)转变,数字赋能,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正在日益变为现实。三是产业分工的细化深化。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链分工替代了产品分工,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细化深化日益向纵深发展。
其次是把握重点来务实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的工作很多,从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来找准切入点,以重点突破来务实推进,是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在把握好上述产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重点推动实施以下“六大工程”:一是产业绿色发展工程,逐一梳理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趋势,确立产业绿色发展可进入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或其某一个配套环节,以此为切入点来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崛起;二是产业嵌入工程,顺应产业分工细化深化的趋势,分行业追踪国内外各行业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寻找产业分工中本地企业可以参与分工合作的“嵌入点”,以此作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环节,并注重把握产业演化的规律,积极参与新兴产业的分工合作,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三是创新平台支撑工程,积极搭建支持各市创建国家级或省级新型政产学研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尤其是要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促进各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形成对各行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创新的技术服务;四是企业智能化改造工程,出台管用的、操作性强的政策,加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分类推进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全方位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尽快提高广西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五是企业培育壮大工程,加大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力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出台不同所有制企业和不同规模企业联合重组的政策,促进广西企业加快做大做强步伐;六是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对标对表营商环境的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要求,尤其是要以完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政策体系为重点,全方位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为扩大开放合作,利用好国际国内市场奠定良好基础。
(四)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新发展阶段的改革开放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一个区域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同样取决于其改革开放力度的大小。在论及新发展阶段的改革时,习近平强调:“要把接续推进改革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推进创造性、引领性改革”[1]468。“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1]466可见,在新发展阶段,边疆民族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纵深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从广西实际来看,新发展阶段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是什么?2021 年4 月习近平在视察广西的“4.27”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继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6]显而易见,深化改革的重点应在优化有利于对外开放合作的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持续发力。
就深化改革而言,应注重围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目标,系统梳理现有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堵点”“痛点”,出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的改革方案,为上述“六大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创新要素和各类生产要素向企业聚集,为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注入更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就扩大开放而言,要在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新优势上做足文章,不断取得新突破,以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的新成就,引领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简称“两会”)的办会能力和水平,在拓展、深化、提升“南宁渠道”的开放效应上取得新突破。尤其是要紧紧抓住RECP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实施的机遇,做好“两会”的功能拓展,使之成为RECP 成员国之间合作交流的新平台,借此拓展广西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围绕推动形成产业转型升级最具潜力、开放合作最具优势、创新创业最具活力、体制功能最为完善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在加快建成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上取得新突破;三是结合实施新一轮富民兴边固边行动,在完善边境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口岸功能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以及促进边境产业升级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完善支持东兴、凭祥、百色三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体系,在促进三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连区成带”,将其打造成为西南边疆沿边开放带上取得新突破;四是加大补足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完善和优化服务功能,在加快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充分发挥其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助力西部地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新突破。五是充分发挥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独特优势,以加快完善互联互通为抓手,以产业链深度融入为重点,以全方位对接促互利共赢为目标,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上取得新突破。
五、结语
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时代课题,事关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大局,事关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对广西提出“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的深刻含义所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真正“学懂弄通悟透”新发展阶段“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普遍性的原则要求前提下,紧密结合特殊的省情区情,抓住自身的短板弱项来务实推进。为此,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来科学谋划,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抓住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这一重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是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