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青春力量
2022-04-30
疫情防控的当下,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扛起责任和担当的旗帜,奉献力量。而青年一代,更是在这场战“疫”中,发出了不平凡的光和热。他们中有当上楼长的00后、有独自坚守便利店23天的90后……他们曾是被呵护的一代。而今,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也在用肩膀扛起责任,不够成熟却足够勇敢,面对时代的呼唤,他们对小家、大家、国家的热血也同父辈祖辈一样赤诚,一样勇于担当。
“00后”学生成为“最年轻楼长”
在B站拥有270万粉丝的00后UP主“拉宏桑”最近火出圈了。
因为在楼组群里试探问了一句“楼长是干什么的”,她便一下子被推举成“楼长”。
最开始,拉宏桑以为楼长就是在群里发发沟通信息,没想到还是繁重的体力活。日常工作包括“喊樓”——一遍遍喊居民下楼做核酸,分发抗原试剂并回收,频繁奔跑于楼栋和居委会办公室之间,领物资或传递信息。即使没任务时,也时刻紧盯手机,查收居委会的通知或者群里的消息。
拉宏桑说:“我今年大三,这段时间都在家上网课。做楼组长,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经验,一下子锻炼了多方面技能。”
首先是沟通能力。拉宏桑所在的楼栋一直全阴,次数多了,很多居民开始抵触做核酸。“楼长,你和居委会去说说,我们楼栋不要做核酸啦!”不少居民在群里建议。拉宏桑立刻“噔噔噔”跑去沟通,居委会工作人员立马回绝,“不行!”
没办法,拉宏桑只好在群里“卖惨”,“哀嚎”大家行行好——邻居们觉得没必要为难小姑娘,也就都下来做了。楼里居民说,拉宏桑特别适合做楼长,“大家看小姑娘这么可怜,就都配合了。要换一个强势的,还真不一定。”
也有情绪崩溃的时候。拉宏桑说,那天核酸采样,正好下雨,医护已经就位,我不停地催居民下楼,可大家下来很慢,有些就不下来……那天做完核酸后,我再也绷不住,大哭了一场。
不过,有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就好了。封控这么多天,也有很多温暖时刻。拉宏桑说,楼下阿姨给我发微信,“今天我们家做红烧肉,我给你端一碗。”居委会姐姐怕我不会做饭,没东西吃,叫我去居委会吃饭。都是这些天来特别暖心的事。还有个居委会叔叔和我说,“我当时看不上你的,觉得根本不行。现在看,你还挺靠得住。”楼栋居民也一个劲地说,要我继续当楼长,等疫情结束,要给我开个party。
踩着滑板做消杀工作的“追风少年”
卢望,今年24岁,是湖南省涟源市人。半年前,他刚入职了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一家物业公司。作为物管人员,卢望的工作经常是黑白两班倒,从晚上七点半直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半,都坚守在岗位上。当同事来交班的时候,卢望却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做起了街道社区的防疫志愿者。“年轻人嘛,我们就多干一点儿!”卢望说。
卢望是个滑板爱好者。在做志愿者工作的时候,他发现消毒的水桶非常重,一桶就有十多斤,背着消毒水桶进行消杀工作很不方便。他想,如果踩着滑板进行消杀工作,会不会更快更好呢?果然,有了滑板的助力,卢望的工作不仅更加轻松,消毒水也能喷洒得更均匀,消杀效率也提高了。
除了消杀工作,卢望还需要维持核酸检测点的秩序,踩着滑板能让他快速滑到队尾提醒居民们等待时间,还能及时和志愿者们沟通,延迟下一批人员的下楼时间,避免人员聚集。小区里多了这么一位“追风少年”,让许多抗拒下楼的小朋友们也渐渐不再害怕做核酸检测。卢望说:“用湖南话讲,就是‘6得起飞。”
她一个人在便利店住了二十三天
90后的李娜是上海闵行一家便利店的店长。便利店所在的小区早在3月9号就被封闭了。为了继续给大家提供物资,从3月9日到3月31日,她在没有床、没有淋浴的店里住了整整23天。
李娜说,我和周边小区的居民太熟悉了,就像朋友一样。小区封闭时,不停有人给我发消息,都希望这家店能开下去。我们这里是学区,附近住了很多学生,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喝牛奶、要营养均衡。我自己也是妈妈,很理解他们的感受,就想着干脆住在店里吧,能撑一天是一天,这种时候哪怕送几个三明治也是好的。
留在店里的生活其实和以前差不多,拣货、收银、配送……但李娜完全没想到顾客的需求这么大,几乎是正常情况下的3倍。疫情之前,李娜和老客人之间有个微信群,群里只有30多个人,这段时间一下子涨到300人了,很多都是被封在家里,需要送货上门的,李娜只能自己一趟趟给顾客送过去。
李娜说,便利店在疫情前一直是24小时营业的,如今我自己一个人在店里,宁可少睡一点,也尽量保证20小时的营业时间。
其实一个晚上也来不了几个人,但李娜还是坚持要守夜,因为这时候出现的顾客一定都是有紧急需求的,比如刚下班的大白、物流司机、志愿者……他们白天很辛苦,只有在夜里才能来买点吃的。
李娜说,其实店里的生活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艰苦。吃饭是最容易解决的,店里有盒饭,还有饭团、三明治、寿司。睡觉的条件会简陋一些。李娜在仓库里找了几张厚纸板,地上铺一层,就算是床了。洗澡是最难克服的。店里没有淋浴条件,所以李娜20多天没洗过一次澡。当记者联系到她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吓坏了”。“我做的也是很普通的事情,怎么会有人关注到我呢?你们是不是骗子呀?”
“最年轻”居委会挑起战“疫”重担
在上海嘉定区有这样一个居委会班子,7个成员中有5个都是“90后”,居委会主任潘晓喆是1990年的,团队里最年轻的是1999年的。从3月5日开始,上海嘉定崇文社区就开始了封控管理,突如其来的压力,一下子压到了这个“最年轻”居委会班子的身上。
潘晓喆所在的崇文社区,封控期间一共有7位预产期内的孕妇。由于产妇生产时间往往不确定,潘晓喆和同事们的手机都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一有情况第一时间安排协调转运产妇。此外,居委会还第一时间协调“120”转运了8位需要紧急就医的居民。
在封控期间,除了紧急就医,居民们的各种配药买药的需求也是居委会工作的重点。每天,潘晓喆都会将居民的用药需求汇总,随后开车去社区中心医院进行统一配药,再和志愿者一起把药一份份送到居民家里。
从3月5日至今,这个“90后”居委班子已经连轴转工作了一个多月,每天都是从早晨忙到深夜。潘晓喆的嗓子也喊哑了,不过她告诉记者,这时候他们这个“最年轻”团队的优势也显现出来了,一是年轻人身体好相对能抗住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二是大家都熟悉互联网、智能手机,便于打通封控期间为居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潘晓喆的手机里,一共建了30多个“居民群”“工作群”。上海市嘉定区玲珑坊小区志愿者王文君说,“没菜也找她,没药也找她,煤气没有也找她,有的时候我们帮忙,他们也考虑到我们年纪大了,很心疼我们”。
居民们说,虽然他们是“最年轻”的居委,但是他们托起了这个重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24小时值班,很不容易。
(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东方网等)E1E90740-0DC0-4343-A25B-1540B459E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