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个“五年”
2022-04-30黄树楠
黄树楠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0-0043-03
每次回想起2007年的那个春天,我总感觉就在昨天,但事实上,那已经快是15年前的事了。那时,我顺利通过南京市白下区(今秦淮区)的教师编制考试,接到了南京市五老村小学(以下简称“五小”)抛来的橄榄枝。那时的五小是一所六轨的学校,只有一个校区,不大,但是布局清新雅致,四四方方的操场,操场边有八棵银杏树和两个草木丛生的小花园,还有在春天会爬满栅栏的蔷薇。家在外地的我不知道的是,这所地处闹市却自称“村小”的学校,以姿态低调、教学扎实、管理严格名声在外,是周围家长口中的名校。我就这么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并逐渐成长为一名自信、成熟的市级语文骨干教师。
薪火相传光不绝,长留双眼看春星
我的第一个“五年”有赖于师傅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刚走上课堂的我是迷茫的,因为手执高中教师资格证书的我从未在小学实习过,也不了解儿童。第一节课,我只上了30分钟便无话可说了,两个月时间就把全年级语文成绩排名第一的班级教成了倒数第一。记得期中考试成绩出来那天恰好是我的生日,我坐在小区门口的凳子上哭了许久才回家,心情从未有过的低落。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师傅——时任五小教导处主任的井枫屏。她宽慰我、帮助我、指导我,只要她上新课,就让我坐在教室后面听,而我准备好一节自认为不错的课后,也会立刻邀请她过来指导。课结束后,我们俩就坐下研讨。一般情况下,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这节课你想教给学生什么”。慢慢地,我就琢磨出了师傅的“套路”,为了应答如流,备课时我就不断问自己: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正因为抱着会被师傅“追问”的心理去研读教材,我对教材的解读更深入,教学目标更精准,课堂效率更高,终于迎头赶上。
除了师傅,让我特别感激的就是张遗民校长(1997年—2015年在任)。作为学校一把手,他总会从繁忙的事务中抽出时间来关心青年教师。张校长很多年不在一线,但对语文教学却总有独到见解,他的许多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不要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追问学生,一节课能解决一两个核心问题就很好啦。”“不要总是分析来分析去,你要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去读,在‘读’中体会情感,读好了,也就理解了。”这样的观点即使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值得肯定的。“青蓝工程”把五小老、中、青三代教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让初为人师的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徒弟,我对她倾囊相授,她对我尊敬有加,这样的传统是五小的内在隐性文化,会一直延续、传承下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入职的第二个“五年”,是我的“疯长期”,每过一段时间,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五小特别注重师资培养,每周一次的年级组内小教研,每两周一次的语文组内大教研,教师都要当场展示课堂教学,或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从每学期初的开学第一课到每周二的固定“推门课”,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做好被听课的准备;从校级“迎春杯”赛课到区级“新秀杯”“希望杯”“风华杯”赛课,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做好比赛的准备。除此以外,五小会抓住一切可以培训的机会,将我们送出去学习、提升,封闭式、沉浸式教研定期开展,大大小小的读书会、教师论坛更是多得数不清。
除了工作时间的听课、上课外,每个周末我还会听录像课。那时候,网络资源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我四处寻找名师上课的录像光盘,一边听一边做记录,努力把上课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并思考他们如此理答的原因。就在这样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中,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在短期内有了很大提升,也在多次赛课中获奖。2017年,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我终于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回首这十年,不算辛苦,很是充实,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与团队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018年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初为人母的喜悦笼罩着我,生活重心逐渐向家庭倾斜。休完产假,回归工作,我发现了自己的力不从心——原来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在公开场合上过课了。虽然家常课对我来说依然得心应手,但是第一次市级教研课却让我受到了打擊。那是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虽然是研讨性质,但两节课对比便会高下立见。备课时,我发现自己没有办法设计出具有创意的教案,非常沮丧。幸运的是,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杨春艳教研员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从备课、磨课一步一步陪着我走过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上完后,她舒了口气说:“上得还行,你的状态终于回来了百分之七十。”
我一直思考,我的教学能力停滞不前真的是因为状态没有调整好吗?其实并不是,只是因为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学习了——我记不清自己多久没有读过书,多久没有研究过教材、课堂和学生,多久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学,多久没有写过一篇像样的论文了。痛定思痛,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再接受外界的讲座、公开课邀请,而是静心阅读,重拾行装。我读经典名家名作,撰写读书笔记,跟着市、区教研员做课题研究,从大概念的视角研究单元整体教学。经过3年的努力,我终于有了一些收获,如“一师一优课”的录像课荣获教育部“优秀课例”,多篇论文获得省级奖项,课题也逐步往前推进并即将结题。
工作15年来,我完全扎根在五小这片沃土,受到了她的各种滋养,同时庆幸自己也成为这片动人风景的一部分。下一个五年规划就要提上日程了,我想我的第四个“五年”一定和前三个“五年”一样精彩,共同构成我灿烂多彩的教育人生。
(作者系南京市五老村小学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