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视角下校园网络舆情处置案例分析
2022-04-29卜佳锐陈梅珠宋丹丹
卜佳锐 陈梅珠 宋丹丹
摘要: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具体的校园舆情处置案例,分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措施和对策,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健全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方案、加强队伍建设、发挥朋辈力量、畅通意见沟通渠道,构建网络思政育人平台,筑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保障正常的校园网络秩序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校园;网络舆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突发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发布,负责处置的地方和部门是信息发布第一责任人,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根据处置进展动态发布信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是伴随着舆论风暴,怎样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传统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校园网络舆情治理陷入被动状态,因此亟须从当前发生的网络舆情案例出发探索在新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措施和对策,对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自媒体平台已经不断渗透到不同年龄层的日常生活,且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有着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当前00后大学生作为全媒体时代的原住民,是网络社会群体较为活跃的部分,其在网络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乐于使用网络平台表达诉求、发泄情绪,以引起更大的社会关注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网络舆情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校园治理的热点和学生安全稳定的难点。因此,全面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一、背景与诱因
2021年3月19日上午,学校发现微博某地市级大V账号为“某某地带”以“粉丝来稿”的名义于3月18日发布了一条标题为“QY:学院限制学生出入,学生问‘能否学某学院、某大学一样放开?”的帖子,其主要内容是学生以偏激言论表达希望学校放松疫情防控校园管理规定,像某学院、某大学可自由出入校门,解决自由受限制、生活不便等问题。该帖之所以迅速引起学生的围观及热议,是由于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校园管理和服务不完善、不到位、不便利堆积的负面情绪通过该帖瞬间被引爆,于19日上午在微博上进行大量转发并登上本地热搜,随即产生了蝴蝶效应,帖子内容席卷学生朋友圈,引发校内网络舆情。
社交网络中的群组是价值观、兴趣爱好近似的网民聚集地,群组内部的成员在面对同一事件时的观点往往也是相似的,在经过群组中的讨论后,他们之间相互支持、认同,在网络中形成了一股强大而不稳定的舆情能量,一旦受到错误的、片面化的舆情引导就会导致难以管控的网络暴力等失序行为的产生。[1]经调查,本次网络舆情爆发的主要原因以下五点。
第一,工作标准不一,辅导员审批假条效率和松紧尺度不同;第二,校际之间、校区之间存在校门管理模式宽严不一的对比;第三,网络衍生出通过Photoshop软件伪造电子假条进行交易,扰乱学校管理制度的行为;第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校园日常生活学习服务保障问题的集中爆发,如校门管理、饭堂伙食质量与价格、网课安排、学生健康管理、后勤保障、物资采购等多种问题,导致学生负面情绪不断累积;第五,部分学生在网络热议之时,有个别意见领袖煽风点火,利用微信群聚众造势,发起“某某演义群”微信群、QQ群进行非法聚集,从而达到吸引关注扩大影响力,形成网络舆论来干扰和破坏疫情常态化学校管理秩序。
二、高校舆论处置的思路与方法
在本次案例中,迫切需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及时发现苗头,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避免负面舆论更大范围的发酵与爆发;第二是做好满足学生迫切的需求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学校校门管理方式的动态调整;第三是积极做正面的沟通与引导工作,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疫情常态化学校管理是基于疫情防控需要,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该事件从网上酝酿、发酵到大面积爆发用时极短,但基于学校启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的及时性,学校学工部、宣传部发现苗头、反应迅速并采取果断措施,对事件进行多方面多渠道介入、监控、调查和处理。
(一)凝心聚力,做好网络舆情监控
由于本次舆论事件的复杂性,学生借助的平台属于社会媒体平台并非校内媒体平台。学工部安排各二级院、辅导员、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干部、班干部进行情况摸查,发挥多渠道多层面的有效信息收集,迅速摸清该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主要组织者的基本信息,并发挥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功能,对事件的后续发展进行实时跟踪监测,避免了过多失实的猜测和言论的衍生,及时遏制了舆情的恶性蔓延。
(二)高效联动,建立多部门多层面有效应急机制
该事件之始,一旦发现苗头,学校立即启动舆情应急预案,召开多部门线上线下联动会议,校领导牵头学校宣传部、学工部、后勤安保、各二级院等多部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学校宣传部第一时间联系市级网信部门进行沟通,对舆论态势、学生动态进行多方位深入分析,稳定局面控制事态发展。专项小组在确保校园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优化人员出入校门审批流程,在“我在校园”小程序开通进出校园报备功能,确实为师生出行服务提供保障。
(三)正面发声,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沟通途径
在本次舆论事件中,学生忽略了学校的有效投诉途径,选择了非正规方式提出诉求。为防止学生与学校之间产生消息沟通上的断层,学校对于网络舆情采取积极、科学、合理、有效地引导。一是各二级院召开线下座谈会,并且在校级和各二级院官方新媒体平台统一设立“投诉与建议”渠道,广泛采纳学生对学校发展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的各类问题投诉和意见,并对所有意见建议做到及时回应;二是发挥学校官方媒体平台的公信力及影响力,针对本次舆论事件,学工部使用官方平台迅速推出一篇名为《“投诉与建议”拍了拍你,并说:学校建设,你我有责!》推文,学生纷纷转发并进入后台交流,阅读量两个小时内达到1万+,分流及引导初显成效;三是提高学校舆情管理引导工作质量,善用学生所喜所爱所感正能量内容进行网络思政教育及引导。学工部随后推出《这才是成年人的沟通方式!》《“艰苦训练 为校争光!”——我们是职院国旗护卫队》等推文,得到学生热烈回应,并积极转发。
(四)积极干预,落实解决方案并掌握舆情发展的新动态
切实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权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满足学生核心合理需求,是解决本次舆论事件的关键所在。专项工作小组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后决定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学校校门管理方式做出积极调整,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的情况下简化外出请假报备程序,优化进出入校园管理。学工部与制造本次舆情的主要组织者进行谈话。学校在干预本次舆论事件中,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正面发声,积极沟通引导,学生们情绪得以缓解,舆论峰值在24小时内迅速冷却,本次网络舆情事件得到有效解决。
三、案例处置成效
网络舆情治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明辨是非和理性对待。[2]本次因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管理引起的舆情事件,发现及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多方联动,沉着应对,精准施策,舆情警报在24小时内被解除,学校对涉事学生进行严肃纪律处分。在化解本次网络舆情事件中,引导学生通过全媒体平台做正面积极的沟通,提高了学生对网络舆情和不良信息的辨别与防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提升了学工队伍网络舆情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了我校多部门联动网络舆情应急机制。
自媒体时代,要建立一个安全健康、清朗的校园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合理、文明、健康使用网络,保障正常的校园网络秩序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就要加强党建引领、健全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方案、加强队伍建设、发挥朋辈力量、畅通沟通渠道、协同构建网络思政育人平台,筑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
(一)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后疫情时期学生思想教育引领机制
全面加强党对学生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完善思想教育引领机制,强化“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全校协同,不断完善学生管理服务工作。舆情事件发生之始,学校及时发现、高度重视、迅速反应,在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坚持上下一盘棋,构建以服务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管理、服务有机统一的工作体系,勇于直面网络舆情事件。通过发动辅导员、学生干部收集学生意见与建议、召开学生座谈会让学生发声等方式,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迅速提出解决方案,回应学生关切,消除学生困惑,从而化解本次网络舆情,赢得学生对疫情常态化学校管理的理解与支持。
(二)健全网络舆情监控和应急机制,坚守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通过完善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方案,健全网络舆情监督机制,加强新媒体平台的管理规范、内容整合、舆情监督与引导,提高应急处置和管网用网能力,举全校之力坚守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维护校园网络清朗空间。凝聚师生合力,深入学生平时最活跃的自媒体平台中,对相关信息进行监控筛查,及时捕捉容易引发舆情的敏感信息,做好分析研判,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全面推进并加强辅导员队伍“政治三力”建设
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努力把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全面推进并加强学工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学工队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掌握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能力。本次网络舆情事件中,学工队伍、导师导生委员会、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国旗护卫队等队伍组成的“网络红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各书院社区与学生交流,通过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形式,开展有效、及时的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
(四)搭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学生正面沟通平台
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畅通线上线下学生沟通渠道,学校各部门微信公众号开设《投诉与建议》栏目、开设“处长信箱”等线上平台,“岭南下午茶”“院长面对面”“一站式”学生事务中心等线下形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含诉求表达、矛盾调处、舆论引导和权益保障等功能的信息互动平台,及时分析大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分析研判工作,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本次网络舆情事件中,通过学生沟通平台做正面积极的网上舆论引导,从而得到化解。
(五)打造站位高、有温度的网络育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要充分重视和运用新媒体,开发符合青年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的新载体、新阵地,并扩大覆盖面,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影响力。[4]学校通过依托名辅导员工作室、易班、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打造全媒体时代站位高、有温度、学生喜爱的思政教育阵地,从而更高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5]扎实推进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解决学生管理服务问题的效率;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做细做实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围绕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主动发声,及时回应,正面引导,提高学生对网络舆情和不良信息的辨别与防御能力,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语言和表达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四、结语
应对网络舆情对高校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造成的冲击,需要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相结合,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晴朗的环境基础。同时,高校要制定相应的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升其网络思想政治素养,引导其在舆论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依法依规使用网络。在处理校园突发网络舆情事件时,高校不仅要明确政府网信部门的主导地位,还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网络媒体和社会力量在校园网络舆情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联动作用,使之成为校园网络舆情事件应急管理的多元主体之一,共同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 黄渊林,曲翔.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及其应对[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04):31-34.
[2] 双维,郭翀.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3):110-113.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4] 魏艳,花树洋.新媒体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J].教育与职业,2020(19):98-102.
[5]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