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汲取历史经验
2022-04-29王铭涛
王铭涛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在延安时期,党的事业总体平稳,回顾这一时期的重要实践和重大理论创新,对于理解“十个坚持”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人民;理论从实践中来,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信,同时需要展示自信;发展进程中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需要克服各类矛盾;事业发展需要团结党外,更需要严格党内。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赶考;人民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讲到了“赶考”。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同样有这样的表述。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全体共产党员更需要把初心使命作为“赶考”时的精神动力,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精神养分,在“赶考之路”上继续前进。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狭义的“赶考之路”可以理解为1949年3月23日至25日中央领导同志从西柏坡到北平城的道路。广义的“赶考之路”当然是指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介于广义和狭义概念之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间的第二个14年,革命事业发展总体顺利:从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10月中央到达陕北到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宝塔山到西柏坡再到天安门,从遵义城的转折点、陕北的落脚点到中国革命新出发点和走完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党吸取了大革命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在全民族全面抗战的胜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成功领导了解放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对这段历史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做到来自人民、服务人民
1938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毛泽东在讲话中特别指出,“有过两次有历史意义的党内斗争,这就是在遵义会议上的斗争和开除张国焘出党的斗争”。这实际上就是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在此基础上,全会强调“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第一次完整提出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在实践之中,毛泽东同志逐渐被广大党员和中央领导集体认可,逐渐积累起了威望。六中全会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党的制度建设和纪律建设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更要服务人民。群众观点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为人民服务》中提出了党的宗旨:“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党的宗旨指向革命“为了谁”。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号召全体共产党员要学习白求恩,“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向模范学习指向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谁”。1945年6月11日,在党的七大闭幕式上毛泽东以寓言“愚公移山”来说明,“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团结广大人民,指向革命“依靠谁”。为了谁、成为谁、依靠谁,历史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二、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做到实践中来、实践中去
党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经过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的充分酝酿,在党的七大上明确了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我们党在随后各个时期取得的胜利一次又一次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理论从实践中来,更要到实践中去。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与两年后王明回到国内时提出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相比,体现了基于中国抗战实际的独立自主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勇气。1949年初,二战后世界格局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东西方冷战初步成型的大环境下,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只希望看到划江而治的“南北朝”式的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洞察历史,坚决提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命令,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我们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最好说明。历史证明,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三、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就要做到形成自信、展示自信
1939年10月至1940年1月,毛泽东先后写下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指出了一条通过建立、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道路和途径。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自信。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为20世纪50年代初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中国式的创新路径。历史证明,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形成了自信,进而拥有更加自信的胸怀。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他感受到“红区”那特有的气氛,在激越、紧张和进取中,也不无自由和舒展个性的张扬。1940年,爱国华侨陈嘉庚感慨“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打断骨头连着筋,爬也要爬到延安去”,抗战时期一大批优秀青年奔赴延安。1944年,经过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同意,美军中缅印战区驻延安观察组(又称迪克西使团)分两批,先后有18位美军中下层军官访问延安,他们认为,“蒋介石的封建的旧中国,不能长期与华北的一个现代化的、有活力和有人民拥护的政府并存”。处在国共摩擦、日军封锁之中的延安,物质条件显然是极度艰苦的,但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体现出了对革命胜利的强大自信,体现了宽广的世界格局。历史证明,我们党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
四、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就要做到抓住矛盾、解决矛盾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党停止实施土地革命时期的土改政策,改为“减租减息”。面对日寇经济封锁,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6年,及时响应解放区群众的意愿,发布“五四指示”,推动土地改革。1947年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成为一个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解放区发展到哪里,就快速推动哪里的土地革命,进而支持了解放战争。历史证明,我们党能够因时顺势,抓住矛盾变化,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勇于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抓住变化了的矛盾后,更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矛盾。解决矛盾需要增强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斗争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突出表现在武装斗争。从“枪杆子里出政权”到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从“三湾改编”的“支部建在连上”到古田会议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从指导抗战胜利的《论持久战》到在解放战争实践中总结摸索出来的包括“三三制”在内的六条战术原则,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无不说明“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1926年斯大林《论中国革命的前途》)。历史证明,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
五、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就要做到团结党外、严格党内
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夕,1937年5月8日,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就提出,“只有经过全阶级全民族的团结,才能战胜敌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务”。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1940年3月11日,毛泽东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与顽固势力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30日,在党的七大上周恩来作了《论统一战线》的发言,重申了关于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历史证明,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团结党外的前提在于严格党内。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强调,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将这一任务称之为“伟大的工程”。1941年5月19日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连同随后发表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直指延安整风运动的重点:改造学风、党风、文风。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随后召开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思想达到空前的统一,中国共产党逐渐发展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证明,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
六、从“三大法宝”到“十个坚持”,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抗战期间,为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和舆论污蔑,从理论和舆论上阐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前途的全部见解,毛泽东同志开展了大量理论研究工作,并在1939年10月至1940年初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1939年10月4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共产党人》创刊,在发刊词中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撰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总结28年的经验,提出“三件武器”:“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总结历史经验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三大法宝”到“三件武器”,在建党百年之际,“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条都包含于“十个坚持”之中。从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步成长为理论成熟的政党,伴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党的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作者系中共无锡市委讲师团团长)
【责任编辑: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