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阳照在丁玲故里

2022-04-29徐炯权贺程

老年人 2022年1期
关键词:蒋家丁玲

徐炯权 贺程

著名作家丁玲,是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伟大女性。这位几岁便跟随母亲外出生活、求学的“文小姐”,年轻时写小说抨击国民党政府的腐败黑暗,被捕入狱。出狱后她奔赴延安,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用手中的笔当枪,成为毛泽东眼中的“武将军”。尽管“文革”中遭受打击,但她始终忠诚于党的信仰。晚年冤假错案得以平反后,她踏上了阔别几十年的故土。去世后,她的骨灰迁回了故乡安葬,从此,她的灵魂守护着这里的青山绿水,见证着家乡的美丽蝶变……

家风传承,澧水边走出“文小姐”

从临澧县城往西驱车十几分钟,经过一块写着“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蒋家村”的标识牌,再拐进一片山水相映、树木葱茏的开阔地,在茂密的翠竹丛中,一座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仿明清徽式建筑映入眼帘,屋门口的匾额上“丁玲故居”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堂姐4岁就离开老家了。”丁玲堂弟、现年75岁的蒋宗棣告诉记者。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年出生于临澧县佘市桥黑胡子冲(现蒋家村)。当年的蒋家大院十分气派。丁玲4岁那年,父亲病逝,蒋家逐渐衰落,大院也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如今在原址重修的丁玲故居,还保存着大院的半堵老墙,似是在陈述着这里的百年沧桑。

“伯父去世后,堂姐跟随母亲从蒋家大院迁出,移居常德舅父家。”蒋宗棣说,伯母余曼贞受新思潮影响,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1911年,余曼贞在常德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将7岁的丁玲放在该校幼稚班启蒙学习。次年,余曼贞考入位于长沙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8岁的丁玲随母亲在此读小学二年级。母女同读一校,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与争议。丁玲每天跟随母亲去上学时,街道两旁常常有人从大门缝里往外张望,像看西洋镜一样感到新奇。而一些亲戚、族人则在背后议论:一个名门的年轻寡妇这样抛头露面,成何体统?但余曼贞从来不理睬这些议论,她白天依然带着女儿到校上课,晚上在家挑灯夜读。后来丁玲回忆说:“开学那天,学生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我母亲穿得很素净,穿着一件宝蓝色的薄羊皮袄和一条黑色百褶绸裙。她落落大方的姿态,很使我感到骄傲呢……母亲在家里灯下攻读,在学校还广结女友。”蒋宗棣告诉记者,伯母余曼贞和学校六位过从甚密的女友结为干姐妹,其中就包括妇女运动先驱向警予。

“堂姐与伯母生活很艰苦,但伯母对堂姐的教育却不敢怠慢。”蒋宗棣钦佩地说。1913年,余曼贞到桃源县立女子小学教书后,丁玲也入该校读书。课余,除了教女儿《古文观止》《论语》《孟子》及古代诗词,余曼贞还常给丁玲讲秋瑾、法兰西革命女杰罗兰夫人的故事。母亲追求新思潮、新文化的果敢与韧性,厚植在丁玲心中。正因如此,1922年,少女丁玲才得以解除与表兄的包办婚姻,到上海大学读书,到北京生活,并接触到瞿秋白、冯雪峰等早期共产党人。

“跟随母亲走南闯北对社会的体验,为丁玲日后的创作累积了丰富的素材。”陪同记者采访的年逾七旬的临澧县作协主席尹德立说。1927年底,丁玲的小说处女作《梦珂》,被大编辑家叶圣陶看中,刊发在《小说月报》的重要位置。1928年,丁玲的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又在《小说月报》头条刊发。小说借主人公莎菲对爱情的追求和不满,抒发了作者对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抗议,反映了找不到生活出路的苦闷心情。小说主人公莎菲的思想、性格,感情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体现了妇女的尊严和人性的苏醒。《莎菲女士的日记》奠定了20世纪30年代丁玲的文学成就,她因此被鲁迅称为当代中国“唯一的无产阶级作家。”

投身革命,奔赴延安的“武将军”

穿梭在由珍贵照片、亲笔书信、初版书籍等组成的丁玲生平事迹陈列馆,无不让人感慨这位伟大女性波澜壮阔的人生之路。展厅过道,一座丁玲铜像令人驻足,少女时代的忧郁、困惑,已被一种笃定而生机蓬勃的气质所取代。可以看出,投身革命、封狼居胥才是丁玲当时最深切的愿望。而她这个愿望的达成,却经过了千难万险。

1930年5月,丁玲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鲁迅旗帜下的“左联”斗士。次年,她的伴侣、著名左翼作家、共产党员胡也频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白色恐怖面前,丁玲勇敢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1932年3月,丁玲在瞿秋白等人见证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期间,她创作的《水》《奔》《某夜》《法网》《消息》《夜会》等作品,从不同侧面描写了工农群众的苦难生活。

一连串抨击国民党政府的动作,让丁玲迅速成为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1933年5月14日中午,丁玲丈夫冯达外出返回家时被特务跟踪,夫妻俩一同被捕。消息传开,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纷纷发起抗议和营救活动,但都未能成功。一度传说丁玲狱中被暗杀的消息后,文艺界同仁痛心疾首,很多人以笔代剑,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丁玲的同乡沈从文,先后发表了《记丁玲女士被捕》和《丁玲女士失踪》,直面谴责抨击国民党当局的无耻行为。鲁迅也专门写了一首《悼丁君》的诗,其中最后一句“可怜无女耀高丘”,更是抒发了对丁玲才华的赏识,以及对她的惋惜悲痛之情。

“丁玲被捕之初,被敌人软禁在南京,后又转移到浙江莫干山。”尹德立说。那段时间,作为共产党员的丁玲以死相抗争。一天,她把头颈伸进绳套,一脚踢翻了凳子,幸亏冯达及时救了下来。敌人见她如此刚烈,又以利诱、欺骗等手段,企图利用她的社会名望为当局做事,但都被她拒绝。

1936年11月,在左联作家联盟的帮助下,出狱的丁玲踏上了翘首期盼的革命圣地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欢迎。这样的礼遇让丁玲受宠若惊,她曾专门撰文回忆:“我是那么无所顾虑、欢乐满怀地第一次在那么多的领导同志们面前讲话。就像从远方回到家里的一个孩子,在向父亲母亲那么亲昵地喋喋不休地饶舌。”

陕北,开启了丁玲革命生活和创作的崭新生涯,也圆了丁玲穿军装、当红军、到前线去的梦。“她一身戎装,扎着绑腿,皮带上挎着一支手枪。”蒋祖林在《回忆我的母亲丁玲》中记录了当时情景。白天,她急行六七十里山路;夜晚,她在摇曳的火光下奋笔疾书,写出了《到前线去》《彭德怀速写》《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等红极一时的战地散文。丁玲将自己置身于伟大的革命洪流之中,接受洗礼、淬炼,成了久经考验的革命文学家。

1936年12月30日,聂荣臻交给丁玲一份电报。丁玲打开一看,惊呆了,是毛泽东写的一首词《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个能文能武、集豪情与才情于一身的湖南女作家,就这样被世人熟知、铭记。带着这份豪情,1948年,丁玲创作了歌颂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长篇小说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情牵故土,灵魂守护美丽家园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写尽了天下游子思归的情怀。1982年10月26日,78岁的丁玲回到了阔别六十年的故乡。

“她穿得蛮朴素,上衣新不新旧不旧的,裤子上还打了一块补巴,脚上一双黄胶鞋。”忆及堂姐丁玲归乡的情景,蒋宗棣十分感慨。丁玲热切关心家乡建设,五天的行程,足迹遍及临澧县城关完小、江家坡群英大渡槽、合口新农村、官亭水库等地。她还提出要回黑胡子冲看看。然而连日的大雨,致使道路泥泞不堪,汽车开到向阳水库大堤后,再也无法行进。陪同的县委书记吴愈俊抱歉地对丁玲说:“您下次回来时,路修好了再进去看吧。”于是丁玲在向阳水库大堤上,对她心心念念的蒋家大屋做了一番深情瞭望。书记的极力劝阻,其实是怕已是耄耋之年的丁玲,从感情和心理上都无法接受当年繁华的蒋家大院只剩下半堵残墙,更无法接受家乡的贫瘠和落后。

四年之后,丁玲在北京溘然长逝。2014年,儿女们遵照她生前遗愿,将她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迁回家乡安葬。丁玲虽然永远离开了,但她的灵魂却未曾消逝。在天上的丁玲“偶开天眼觑红尘”,她以一双温柔的眼睛,默默守望着黑胡子冲,见证它的沧桑巨变。

2014年,蒋家村还是省级贫困村。2015年,临澧县以打造名人故里、创作基地、精神家园为目标,对丁玲故居景区进行提质改造。景区整体区域达到33万平方米,核心区域5.68万平方米,除了丁玲故居、丁玲文学创作基地,还建起丁玲塑像广场、早春园、闯王桥、向阳湖及湿地公园等20个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

“我的蜂蜜在景区卖100元一瓶,很多外地游客加微信要邮寄过去。”蒋宗棣告诉记者,他一年养蜂收入近10万元。穷则思变。红色旅游的兴起,为蒋家村带来发展契机,也为村民创造了致富条件。近几年,蒋家村大胆推进“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广泛发动群众,盘活闲置土地。同时,引导致富能人发展绿色产业,兴起千亩李子、千亩罗汉果、千亩油茶等绿色产业,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种了400亩罗汉果的村民陈祖国,正在地里安装滴灌设施,准备推行水肥一体智能化。陈祖国说,借助旅游东风,每亩罗汉果年纯收入超过2000元。瞭望一望无际的千亩果园,丁玲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述的情景,似乎再现眼前:“果园里,红的、绿的葫芦冰,密密麻麻挂满枝头;海棠果一串串地垂下,红得比花还鲜艳;梨子结得又重又密,把枝条都倒拉了下来……”

“蒋家村2017年整体脱贫摘帽,2019年蜕变为省级美丽乡村。”蒋家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立群说,作为丁玲家乡人,他们将带领村民发扬丁玲身上敢想敢干的精神,努力将蒋家村建成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丁玲身上有着太多光照千秋的精神。她一生历经坎坷,“文革”中遭受打击,但她却始终不动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格局突变、国际形势异常复杂,社会上出现一种否定共产党、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丁玲却勇敢地同这些言行作斗争,坚定地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路线,维护社会主义文艺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强调,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丁玲的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她高超的艺术手法,更在于她骨子里那丰沛的革命热情,热情讴歌党和人民的创作理念。

“蒋家村传承丁玲精神,在大力推动乡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深入挖掘以丁玲为主体的文化资源。”尹德立介绍说,2015年11月,丁玲故居景区成立了由省作协签约授牌的“丁玲文学创作基地”,连续6年,省、县联合组织“丁玲讲坛”讲学活动,邀请王跃文、唐浩明等作家、学者开坛设讲,吸引了大批文学爱好者前来学习。

初冬时节,太阳照在丁玲故里,那漫山遍野的果树,成片的蔬菜大棚,静静流淌的澧水河,给人一种热情洋溢、朝气蓬勃的印象。临澧人在太阳光芒的照耀下,融化一切障碍,克服一切困难,把丁玲在最后一次辞别家乡时对全县人民的寄语变成了生动的现实:“把澧水两岸建设得更加兴旺、繁荣,成为芙蓉国里的一朵更加美丽鲜艳的花朵。”

编辑/徐炯权

猜你喜欢

蒋家丁玲
蒋家林作品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久违了,杭州
丁玲的幸福婚姻
丁玲噩梦一场
丁玲的主要作品
“还有你”
杨家有只羊
请用一句话结束绕口令
她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一生经历四个男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