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对现场的引导力和控制力
2022-04-29王智勇
王智勇
摘要:电视访谈节目是当今中国常见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很多电视台都在打造有社会影响力的访谈类节目。对于主持人来说,做好一档访谈节目,首先要在前期筹备环节上做好功课,选择适合节目定位的嘉宾以及适合该话题录制的现场观众,为节目做好充足准备;其次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主持人要正确把握节奏,引导访谈嘉宾及时打开话题,引导现场观众积极参与到话题互动中来,提升录制现场的活跃度;最后主持人还应该细致观察并及时掌控嘉宾和观众的情绪情感变化,合理进行现场把控和处置,保证节目顺利往前推进。
关键词:前期筹备;节目引导;现场控制;互动应变
电视访谈节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的形式是主持人在节目中邀请嘉宾针对某社会热点新闻事件或某领域的专业问题进行点评、讲解,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发表观点,解释问题。“由于内容通俗易懂、形式丰富多样、观众代入感强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1]。这一节目形式在进入我国后,根据节目宣传策划需要,嘉宾有时会有两人或多人,来自不同行业,代表不同领域,各自发表观点来回应主持人和观众提出的问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有一些知名的访谈类节目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如《实话实说》《新闻1+1》《超级访问》《鲁豫有约》等。
一档好的访谈节目,固然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但主持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从前期筹备、节目引导和现场控制几个方面,探讨一下主持人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
一、前期筹备
常言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做好一档访谈节目,主持人应根据本期节目的主题,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前期策划。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节目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前期准备工作很多,要做好知识准备,即充分了解与节目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时政类访谈节目,应尽可能多地搜集近期与主题相关领域发生的新闻热点、社会焦点等,从舆情入手掌握最新的业界动态、关系人物、热点话题;同时,根据需要查阅该期节目主题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尽可能多地掌握关联知识,并运用到节目访谈里。只有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工作,才能在提问环节保证话题的专业度,在节目进行过程中提升话题的高度和深度。如果有条件的话,节目主题确定以后,主持人专程去拜访该领域的权威专家或经验丰富的从业者、高校教授等,电话拜访亦可,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专业知识和事件背景资料,以便于在节目中通俗易懂地介绍给观众,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前期准备不仅是知识的准备,还包括道具等的制作与展示手段。例如,有一些访谈节目的内容涉及科普、教育等话题,如果只是通过嘉宾讲述去传达信息,不如借助一个小道具从而形象地把原理演示出来。例如,北京卫视的《养生堂》栏目,受邀的嘉宾来自北京各大医院和医学研究机构,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节目组会根据当期节目宣传的疾病特点,提前准备好小模型当作讲解的道具,专家在讲述预防疾病的原理时,主持人会拿出道具来为观众形象地作展示,配合专家讲解,观众一目了然,立即了解了疾病的发病原理、治疗方法和预防知识。
前期准备也有服装举止上的要求。“ 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除了有声语言外,服饰举止也传达着信息。得体的服饰打扮和落落大方的举止是接近并赢得嘉宾和受众信任的保障,也是营造融洽氛围的基础,和嘉宾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电视访谈节目对主持人的服饰语言要求更高。”[2]很多访谈节目主持人都选择正统西装、打领带,或者职业西装套裙,显得严肃又权威,对于新闻时政类的节目无可厚非,但如果采访的是老红军战士、戏曲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农民种粮大户时,都选择穿西装就显得与访谈嘉宾有生疏感和距离感。这时如果根据嘉宾的职业身份换上中山装、旗袍、有刺绣图案的服装等,会让嘉宾觉得很亲切,同时观众也会觉得双方服装很搭,与节目更贴切。如果播出的是少数民族节目,主持人换上民族服装,与嘉宾交流时更是相得益彰,渲染气氛。至于化妆方面,也应该根据嘉宾的身份确定妆容的特点,有时粉底和眼影过重会和访谈嘉宾有隔阂,要因选题而异,因访谈对象而定。
最重要的前期准备,是对选择访谈嘉宾的身份职务、专业背景、擅长领域、性格特点等进行详细了解,如果嘉宾临近访谈的几天因受到负面事件影响出现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等异常波动时,应考虑立即更换访谈嘉宾,如果实在没有合适人选,也可以临时将直播节目改为提前访谈录制,确保安全播出。如果嘉宾已经确定下来,主持人应在节目开始前与该嘉宾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对这个话题的态度、观点、思想、盲区和偏见等,往正面积极的方向去引领,谨慎谈论当下存在争议的舆情话题和嘉宾个性化观点。建议在节目稿中设计好“话题路线图”,双方沿着设计好的话题脉络去推进,最后达到预期的访谈效果。这个过程中可以有微调,或者嘉宾在讲述时突然迸发灵感临场说出金句,主持人可以根据情况即兴发挥,现场生成一部分闪光的内容,但整个过程不能偏离主轴,这样既可以保证节目主题明确,同时还有临场发挥的内容,锦上添花,亮点突出。选择观众对于访谈节目的现场气氛烘托也是相当重要的,如财经对话节目中邀请到的是金融领域的专家做嘉宾,现场观众可以考虑选择银行、证券公司员工等,他们可以与节目话题同频共振,如果需要现场互动,也可以谈一些专业的观点,比起邀请普通民众去现场效果要好得多。这一点在节目的前期筹备工作中要考虑周全,做好规划。
二、节目引导
主持人正确有效的引导,是做好访谈节目的关键。访谈的核心是“谈”,但谈什么,如何谈,关键在主持人的“访”,即引导是否正确有效。访谈节目正常进行中,按照节目策划案稳步推进,在现场对嘉宾和观众应做到三方面的引导,即话题引导、情绪引导和互动引导。
首先是话题引导。主持人的话不在多,而在于精。和嘉宾交流话题时,适时的点评起到表示认同和承上启下话题转折的作用,语言应简练、适度、到位。下面我们来看主持人在现场点评的两个例子,当时嘉宾就产生了有话要说的想法,燃起观众的收看欲望。
实例一:杨澜:“我觉得这些年,你有好多你自己唱的歌曲,很像在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笨小孩》《十七岁》《今天》等等,你是不是现在经常会想到过去,自己走过的这些道路,很有一些感慨?”刘德华:“对啊,《十七岁》就是希望跟大家分享从十七岁踏入这个演艺圈到现在。”;实例二:柳云龙:“这一千多万,基本上洗洗睡了,真的很严肃。他们的那种状态你没见到,你要见到你会跟我同样的感受,坏了,撞枪口上了。”杨澜:“那你要据理力争啊,为自己申辩啊!”[3]
提问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先从有温度的聊天开始,让嘉宾适应节目现场的环境和主持人带动的访谈节奏,这个节奏既可以匀速推进,也可以适当紧凑一些,还可以快慢结合,根据谈话内容适度调整。控制节奏分为语速控制和话题控制,语言的速度代表了主持人的情绪或话题内容的紧迫性,不同类型的话题篇幅长度代表了内容的重要性和可看性。把握好这个节奏,可以让嘉宾进入主持人设定的节奏上来,双方配合度高,呈现的效果会更好。
节目嘉宾因为性格和表达特点不同,主持人可以开门见山地提问,也可以从一个轻松的话题开始聊起,让对方有话想说,在现场产生表达欲望,而不是一问一答应付差事一样。如果语言出现中断,主持人要迅速判断是嘉宾在思考,还是语言匮乏把话讲完了,或是紧张导致的短暂性空白。此时要给出新的话题和嘉宾交流,不要大而空,从小处提问,关注细节,让对方谈论具体的内容,把语脉拉回到正常的轨迹。
对于参与节目的观众,录制前对节目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主持人在和嘉宾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引用当下热门的话题引起观众兴趣,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从大家关注度较高的事件切入主题,力争专业性和趣味性统一,寓教于乐,访谈过程通俗易懂,在这方面应注意引导方式和力度,力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其次是情绪引导。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可以根据节目主题去设计一种主流的情绪环境,或高兴,或感恩,或愤慨,或困惑,或感动,或惆怅,在这条主线下有意识地去引导嘉宾表现出合理的情绪状态。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引导嘉宾的情绪反应,例如“在主持人与嘉宾的访谈过程中,适时加入一些短片、音乐,可以触发嘉宾和观众的内心情感,而这种情感又通过嘉宾的真诚表达,刺激到了主持人,从而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情感互动。不仅如此,恰当地使用影音资料,还可以达到调节节目节奏,推动节目进程的目的。”[4]
现场观众并非没有感情的道具,他们在节目过程中的情绪变化不仅影响自身的行为,也能间接影响嘉宾的现场表现。有些嘉宾因为紧张等原因,在现场会出现无法流畅表达观点和情绪的情况,这时主持人可以暂时脱离与嘉宾的一对一交流形式,转而通过与现场观众的互动,营造更加轻松友善的节目氛围,使嘉宾放松,交流可以顺利进行。如果在节目进行中突然遇到嘉宾情绪出现紧急状况,就要考验主持人的临场反应了。例如,湖南卫视某节目就出现了歌手孙楠突然提出退赛的情况,此时主持人汪涵要迅速处理好这件事,既要安抚好现场观众的情绪,又要对其他参赛歌手做好解释工作,争取不要再出现新的意外状况,抓紧时间和导演商定新的比赛规则和访谈流程,同时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说明情况,留住他们不要换台,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幸好汪涵有丰富的主持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一番话下来马上化解了直播节目的危机。在这个过程中,汪涵的语言内容、表情和状态都在合理引导观众和选手的情绪,避免了一场播出事故的发生,可见情绪引导在节目进行中的重要性,这需要主持人的经验积累,关键时刻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是互动引导。现场访谈不仅要引导好嘉宾的情绪和表达,同时还要兼顾观众的互动。“访谈现场的观众不仅仅是听众,还是访谈节目深入推进的重要参与者。如何让观众不觉得自己是局外人?最重要的就是让观众在节目中找到情感共鸣,从而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换。”[5]如果现场没有观众,要考虑受众在观看节目时的心态变化,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互动。可以设置场外提问环节,或者提前搜集观众问题,录制好视频在节目现场播放,嘉宾予以解答。节目在推进过程中,让观众感觉到主持人、专家始终和他们在一起,是结伴前行,而不是忽略掉他们。
三、现场控制
访谈节目进行中,主持人对嘉宾和观众心理变化的把握也相当重要。观其相,知其心,言其理,传其情。访谈嘉宾会由于主持人的提问、现场观众的情绪、现场综合因素等影响,表达过程难免会出现卡壳、犹豫、慌张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发怒和失控。合理范围内的情绪波动和情感宣泄是节目的润滑剂,凡事都要讲个度,一旦过头就会适得其反。主持人应尽早发现苗头,随时安抚、引领、调整嘉宾的状态,真正做到收放自如。既让访谈嘉宾和观众始终保持热情和兴趣,也要避免情绪失控和感情过度流露,使节目安全有品质的播出。
如果遇到嘉宾心情激动或者讲话内容逐渐偏离主题,主持人可以及时插话把内容拉回到访谈主线上来,提高音调、放大音量高声说话、重复嘉宾刚说的语句内容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巧妙运用,让嘉宾感觉到你的意图,从而及时调整状态,跟上主持人的节奏。
访谈过程中一旦出现和之前设想不一致的地方,应密切关注嘉宾的言论以及现场环境,在保证没有外界干扰因素的前提下(观众上台等),脑海中迅速对嘉宾的言谈举止作出分析,同时预判下一步嘉宾的情绪和话语内容。假如出现不合时宜的部分,应马上打断收回话题,不要造成播出事故。如果有外界干扰,主持人应结合讨论的话题,尽可能地安抚观众情绪,立即转移观众的关注点,迅速调整回到访谈的主轴话题上来。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选择嘉宾方面,对方的性格特点、处世方式,应激反应模式,语言表达特点等,都要了解清楚或最大限度知悉情况,制订好紧急预案。节目开始前,现场导演也要对观众多强调几遍纪律,使得节目可以顺利录制。在节目直播或录制过程中,主持人的大脑反应要迅速,精神高度集中,确保节目安全播出。“主持人充分调动嘉宾积极性除运用一些必要的技巧手段外,最重要的还是心灵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做到谈话节目知、情、趣、意的有机结合,产生共振的谈话场,提高节目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实现良好的大众传播效果。”[6]这对于专业主持人来说,既是业务能力的体现,也是心智、情商、应变等综合能力的检阅,只有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多多积累,才能在每一期访谈节目中有所收获,驾驭全场,做一名业务过关,经得住考验的优秀主持人。
四、结语
主持人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既要把控全局,又要留意细节;既要关注现场嘉宾的反应,又要适时地与受众进行互动;既要在设定的主框架下推进,又要有现场生成的新内容;既要有生动的讲述,又要有趣味的点缀;既要有丰富的语言,又要有画面、音乐、光线等的烘托;既要有常规的语态,又要随时把握嘉宾、观众的心理动向和随时出现的生成性语态。将各元素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可以使访谈节目增加看点,丰富信息量,表现方式多彩纷呈,给节目话题注入活力,大大提高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毛馨.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艺术技巧[J].青年记者, 2019(17):68.
[2] 霍慧娜.论主持人的访谈语言:第六届央视节目主持人大赛“特别现场”环节解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2(4):107.
[3] 郭娟.电视访谈中的评论性话语引导标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8):163.
[4] 冯晓雯.新媒体背景下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情感互动技巧浅析[J].大众文艺,2020(21):124.
[5] 林子健.电视访谈中的情感引导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 2018(11):184.
[6] 付永玲.电视心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控制力[J].新闻与写作,201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