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永新: 爱孩子并不是给一个目的地, 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

2022-04-29

中学生报 2022年13期
关键词:朱永新人类儿童

教育,从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从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会遇到各种让人头疼的难题,本期,我们收集了老师和家长一些关心的问题,邀请到教育专家朱永新,为大家一一解答。

朱永新:对于儿童来说,父母是儿童最初的世界。父母是儿童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

很多父母亲以为他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事实上,无论孩子在哪里,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包括在餐桌上的每一句话,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则可能变得更坏。通常,优秀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因为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所以他们很容易犯错。

好父母不把教育孩子看成是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当作自己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只有能够享受教育的人,才会演绎教育的精彩。

孩子居家上網课,更的生活琐事或许会让家长倍感“烦躁”,但换个角度看,这不正是亲子相处的宝贵时光吗?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奖励不是来自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孩子考上了什么名牌学校;不是孩子找到了什么高薪体面的工作等等,这些孩子们的那些“高光”时刻,而是来自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所感受到的身心愉悦,来自真正地享受那些与孩子在一起时分分秒秒的点滴时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一起成长是最美丽的教育风景。

记者:为什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不断成长?

朱永新:童年的主题是学习,“探索、混乱、无序”都是学习的代名词。童年之所以需要学习,是因为人类具有其他动物不具备的许多特征,如人类的童年有着更长的不成熟期,人类的大脑有着更大的相对容量,人类有着比其他动物更强的学习能力,人类的父母会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上述四个特点,决定了“童年越漫长,智力越发达”的事实。从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人类的进化,人的童年期变得越来越长,人类要有充分的时间发育完善自己的大脑,掌握语言、思维和行动的基本技能,所以也需要他们的父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照顾。这样,就造成了人类的亲子关系比其他动物要更加紧密。许多动物,生下来就能够站立、行走、飞翔、歌唱,只有人是最脆弱、本能最少、最需要关爱、最需要学习。当然,儿童在父母帮助下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父母的言听计从,不完全是父母亲自教导,而更多是自己的观察、模仿、训练的结果。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认为,人类孩子的心智与关心他的人的心智是同心协力运作的,这是人类已知宇宙中最灵活、最强大的学习工具。也就是说,儿童的学习与父母的学习协同共进,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成果,这种协同学习也是人类最独特、最伟大的地方。所以,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是最好的成长。

记者: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

朱永新: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认为,爱孩子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关于爱的言论、书籍、歌曲、影视汗牛充栋,虽然现实生活中爱的表现充满“矛盾、复杂和独一无二,情感激烈,有时甚至是狂吼”,但是爱的意义也很明确,那就是要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什么是丰富的环境?我的理解就是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与美好事物相遇的机会,尽可能让孩子尝试和探索他感兴趣的事情,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与自己相遇,在相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什么是稳定、安全的环境?我的理解就是尽可能让孩子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伤害,儿童早期的安全感对他们一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对父母和周边环境的信任,会让孩子更加阳光、轻松、自然地应对外部世界,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与合作。父母的陪伴和同伴的温暖在儿童成长的早期至关重要。什么是充满变化、创新和新奇的元素?这与稳定、安全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完全互补的,因为,儿童对外部世界总是充满好奇,而好奇心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如果他们的生活世界没有变化、创新和新奇,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无论是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还是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这样的环境和因素才是最适合人的成长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只是给孩子一个目的地,而不能够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他们是无法自己抵达目的地的。

记者:孩子的发展不如父母所愿,要怎么办?

朱永新:国外教育专家认为,传统教育就是一个木匠的活儿,父母和老师扮演的就是木匠的角色。木匠的工作,就是把木材塑造成为最终的产品——可以通过查看完成的产品来评估木匠所做的工作有多好。这是门吗?这把椅子牢固吗?混乱和变异是木匠的敌人,精确和控制是他的盟友。也就是说,木匠的工作强调的是精确与控制,一切按照流程、工序、标准来进行。但是,人不是木头,人是一个生命体。对于人来说,精确和控制不仅仅不可能,而且会对人造成伤害。

现代的教育更像一个照顾花园的活儿,父母和老师扮演的就是园丁的角色。对于园丁来说,特定的计划总是会失败,因为花儿不会按照园丁的意志生长和开放,更重要的是,园艺最大的胜利和欢乐,正来自花园逃离我们的控制之后发生的事:当白色的鹤虱草意外地出现在黑色紫杉树前方的正确位置;当被遗忘的水仙跑到了花园的另一边,在蓝色的勿忘草丛中怒放;当那些本来应该牢牢固定的树荫下的葡萄藤在树丛中长成红色的风暴的时候,才是园丁最荣耀的时刻。优秀的园丁不是去指定哪一株植物成为最高、最美或最长盛不衰,而是致力于创造肥沃的土壤,以涵养整个生态,其中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美丽,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弱点和生长困难。我们要尊重生命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注重创造良好的生态,让孩子自由地生长。

正因为教育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捏泥人一样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希望的模样。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曾说过:“父母和教师就像园艺师一样,也是‘危险的,甚至经常令人心碎,因为每个园丁都体验过最有希望长好的幼苗意外枯萎的痛苦。”所以,好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但是应该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强健的、具有高适应性的和有韧性的一代新人。

如何让孩子学会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生存与发展?首先需要让孩子们熟悉不确定的环境,掌握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教育的最严重的缺陷之一,就是用确定性的思维去培养孩子,一切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解决问题只需要记忆,不需要合作,不需要审辨性思维,不需要胆略,不需要毅力,这样的体系自然不可能打造出强健的、高适应性和有韧性的人才。而项目式学习,强调探究、合作,没有标准答案,是有助于培养这些品质的。我曾经反复强调,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一个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人,虽然不一定有令人羡慕的荣誉、地位和收入,但是他一定能够战胜人生的各种矛盾、困难、挑战甚至灾难,平静坦荡地笑对生活。

记者:父母跟着教育经验做就能把孩子教育好吗?

朱永新:世界上没有两片截然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截然相同的人。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的多样性,而多样性也决定了人有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我们说教育是科学,因为科学是有其规律性的,应该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施教。我们说教育是艺术,因为教育的对象具有唯一性,需要创造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与众不同的孩子,才有与众不同的未来。所以,与其说让孩子产生差异化,不如说应该尊重孩子的差异化,不能够用统一的要求、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法来教育那些本来就五彩缤纷的孩子,不能够让他们成为一模一样的流水线的“产品”。

记者:教育孩子是该“管”还是该“放”呢?

朱永新:人类的童年比其他所有的动物更需要关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有附加条件的,是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世界。儿童是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之中学习的,也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儿童的探索更多地是出自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什么功利性的目的,也不急着去做运用。但是在他们探索过程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以及在探索过程中养成的探究欲望和探索成果,会在日后迁移到他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之中。一个对世界始终拥有好奇心的人,一个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会让人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超越。所以,父母亲和老师就应该像开明的大学和科学机构一样,不是发号施令让科学家去做什么,而是做好服务、提供支持,让科学家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做科学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科学研究与儿童的探索很相似,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科学研究不可能100%成功,儿童的探索也不可能100%成功。所以,宽容失败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对待儿童探索应该有的态度。如果我们只允许孩子做一件事,只要求他们成为分数的英雄,那么很多孩子终究无路可走,就像我们只要求科学家做我们规定的事情,科学家们也会无路可走。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探索、鼓励创新,才能孕育成功。为孩子们提供无拘无束探索的机会,是对孩子们最可贵的支持和最伟大、最智慧的爱。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能创造出我们超过我们想象的奇迹。

记者:为什么孩子跟长辈更亲近?

朱永新: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认为,人类对孩子的爱就像一个无法言喻的承诺。这种承诺是不讲回报,没有利益交换的承诺,因为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事情与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事情之间存在着如此深刻的不对等,我们对孩子的投资与回报之间也存在着长期滞后。这种爱,可能有作为父母的本能的作用,但更多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获得的深刻的满足感。这种深刻、积极的依恋和承诺的感觉,也是一种奖励爱本身的进化方式。这段文字对于父母亲还有一个更值得重视的意义,那就是:更多地陪伴孩子,你才会真正地更爱孩子。孩子对于父母的依恋与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长辈带大的孩子,对他们的依恋会超过自己的父母的原因所在。心理学家对动物依恋现象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如许多鸟类会在出生后就依赖于它们看到的第一个大型移动物体,生物学家洛伦茨带着一排出生不久的小鹅行走的实验,都说明,“特定的照顾者和特定的幼崽之间的特定联结”对于建立彼此的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所有的生命之中,人类的祖父母对第三代的教养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最大的。而且,在文字和书写发明之前,人类文化的传承,也主要是通过祖父母来实现的。在人类的早期,青壮年的父母往往直接从事狩猎、捕捞、种植等活动,养育孩子的任务也主要落在祖父母等老一辈人身上,歌曲、故事、拼读、食谱等也是他们一代代口耳相传下来的。人类漫长的童年,让孩子们有相对从容的时间学习这些文化和经验。人类学家克里斯滕·霍克斯提出了“祖母假设”理论,她提出,祖母为早期人类儿童的成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婴儿特别需要照顾时,帮助拥有相同基因的孙子、孙女可能比自己生育更多孩子更好”。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中国人的隔代抚养模式,的确是更多地接续了人类的教养文化传统和中国家族文化的传统。隔代亲,成为中国家庭的一个重要现象。如何发挥其优势而克服其不利方面,是一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课题。

记者:在教育问题上,父母和长辈出现分歧时,要怎么办?

朱永新:照顾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事情,也是围绕着孩子的相关生命组成的共同体,其中,有孩子的父母,有父母的父母即祖父母,有孩子们的兄弟姐妹。他们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养育孩子是比狩猎更为复杂的技能,更需要上述人群的分工合作、协调行动,才能胜任此项挑战性很强的工作。中国是一个重视隔代抚养的国家,祖辈参与教养的情况更加普遍,这种“一家相互合作的企业”的结构也更为复杂,需要明确各自的角色与任务,更加要注重发挥好父母亲自养育的作用。只要出现在孩子生命中的生命,都会对孩子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所有生命之间的关系,都是孩子学习、模仿和探索的对象。父母不仅要在处理家庭、家族关系方面,也要在处理与外部社会关系,与大自然、与所有生命的关系方面为孩子做好表率。

金句摘录

好父母不把教育孩子看成是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当作自己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只有能够享受教育的人,才会演绎教育的精彩。

现代的教育更像一个照顾花园的活儿,父母和老师扮演的就是园丁的角色。

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与美好事物相遇的机会,尽可能让孩子尝试和探索他感兴趣的事情,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与自己相遇,再相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探索、鼓励创新,才能孕育成功。

朱永新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主要教育专著16卷。

猜你喜欢

朱永新人类儿童
剪掉重复多余的
卖关子,真有趣
“能见大义”的杨明义
话重要,放前面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