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与主体间性

2022-04-29张航洲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闻生产新媒体语境主体间性

张航洲

摘要: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的生产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生产、职业生产和智能生产三者并驾齐驱的状态。三种新闻生产方式各有各的特色和优势,而且面对的对象也各不相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社会行为主体都能够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主体生产网络让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更加广泛,因此新闻媒体也需要更重视新闻生产主体的主体间性。

关键词:新闻生产;新媒体语境;主体网络;主体间性

主体性和主体作为哲学认识理论的基本概念,其中主体指相对于客体展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而主体性则是主体和客体关系中主体的数学,也就是主体所具有的本质,主要以自主性为核心。而主体间和主体间性则是哲学语言学阶段的概念,主体间主要指两个及更多的主题关系,而主体间性则是主体以及主体之间的内在特点,也就是以交往为核心,利用对话和互动来达成理解与共识的过程。

主体是一个相对整体的概念,而在现实中主体相对来说更加具体,如新闻中除了涉及以事件行为为主体的行为者外,还包含着以事件叙述为主体的新闻生产者。因此,本文便从主体视角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生产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解读。

一、新闻生产主体网络和主体间性的发展与概念

新闻的生产和人类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早在人类发展的部落阶段,口口相传的信息传播便可以视作一种新闻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不过由于当时的人口数量和地域范围较小,基本属于口口相传,大多数内容也是部落内部分享一下采集和狩猎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以及社会经验,进而做出一定的决议。早期新闻以公民新闻和公务新闻为主,新闻事件主体和叙述主体是融合的,新闻传播也是一种交流过程。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进而形成了文明社会以及国家,因此传统的新闻受众也越来越狭窄,进而出现了一批专职于新闻传播的人员,如信使、吟游诗人等,他们能够获取到各地的重要信息,进而传播给需要的人,成为最早的新闻媒体。而随着文字以及传播方式的更加广泛,人口和社会规模的持续扩大,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便成为了主要的新闻信息传播途径,包括报纸、宣传栏,一直到现代的广播电视等,都成为了售卖新闻的重要途径。而随着社会规模的扩大,新闻事件主体和新闻受众也在渐渐隔离,而新闻媒体和媒体利用将事件主体和叙述主体分裂的方式,将事件主体变成了客体。

不过新闻媒体所生产的新闻并没有消除传统的新闻主体和新闻受众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就是直接讲述的方式,只是由讲述变成了公共场所或者以家庭为主的私人场所。而新闻媒体也取代了新闻事件主题成为了新闻讲述的主体,从而确保新闻能够传播给更多的人。

而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生产的方式除了传统的个人讲述、官方发布、媒体复制、记者改写、记者代理和创作外,还会产生如记者策展和智能生成等新的生产方式,进而造成了新闻生产三足鼎立的模式。[1]

二、社会化的新闻生产

社会化新闻生产是人类最原始的新闻生产方式,社会化生产主要是指社会中所有主体都有机会、有平台和渠道去生产新闻受众者接触到的新闻,而且他们所生产的新闻比例也更容易被新闻受众所感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平台和渠道变得更加广泛,只要学习一定的技术之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传播以及新闻生产,而且网络的发展也让信息传播脱离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新闻事件主体能够利用更加真实的方法回归到新闻事件主体和讲述主体合一的状态。因此,当代个人新闻和组织机构新闻的生产越来越方便,也呈现出了大量产出的现象,进而促进了社会化新闻生产的效率和数量。

(一)个人主体

前文提到过个人为主体进行新闻讲述是最原始的新闻生产方式,也就是事件的亲历者或者目击者直接对新闻进行讲述。而如今以个人为主体的新闻生产是基于网络的,在新媒体语境中任何人都能够利用自媒体来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目击的新闻事件,并且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和评论。以个人为主体的新闻生产不管是传播广度还是方式都越来越丰富,而且更加个性化,充分满足了社会各个阶层群众对于新闻的个性化需求。

不管是原始的个人新闻生产还是现代的自媒体新闻生产,二者的共同点都是用词风格非常随性,而且没有固定的方法,基本以即兴的口语表达为主。而在新媒体语境下,这样的口语表达转变成了文字和视频的模式,以便于能够和接收者处于同一位置。而且新闻生产者大多都是亲身经历和目击为主,会夹杂着一些主观和客观的评论,加上与接收者的互动,打破了传统新闻只是由新闻讲述主体传播的局面。同时,大部分自媒体并不是专职工作,甚至没有经过新闻专业的学习,因此也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媒体的专业需求,让任何人都能够成为新闻生产主体。

(二)官方新闻

官方新闻指的是官方媒体直接向群众发布的公务新闻,同样也是一种传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像是一些法律、规定和命令等,在古代都会以官方新闻的方式进行传播。而随着新闻媒体的兴起和文明规模的扩大,官方新闻也更依赖于新闻媒体的传播,不过由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有限,因此很多官方新闻只能进行内部传播,很难向群众发布。

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个政府官方部门以及组织机构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博客、微博甚至自媒体平台等,以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布官方新闻,让人民群众能够快速获取到官方信息,促进了官方新闻透明化、公开化的发展。

上述两种新闻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不过由于个人主体新闻生产的专业性不足,并不具有专业新闻的特点,但由于更加贴近群众,因此也会更受到群众的关注。[2]

三、职业化新闻生产

职业化新闻生产主要以新闻媒体为主,包括新闻记者、媒体、新闻生产者等,目前也出现了复制新闻、改写新闻、代理新闻和创作新闻等生产方式,甚至还在自媒体的影响下出现了策展新闻这一新的生产方式。

(一)媒体复制新闻

新闻媒体人最早的新闻传播工作就是以新闻复制为主,早期以对官方指令和文件的手抄为主,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报纸、杂志等传播途径的出现让复制新闻成为了人们接触新闻的主要方式之一,新闻的复制内容主要以官方文件、官方讲话、新闻直播等,尤其是政府每年的工作报告,大部分媒体都会进行全部复制和刊登。

复制新闻毕竟是一种新闻生产方式,因此除了对新闻进行全面复制外,记者通常还会进行一定的变通来吸引受众,如加入一些标语和醒目的题目等。媒体对新闻的复制通常有两种途径:第一,以新闻直播和录播为主的事件本身的复制;第二,将新闻人物、目击者以及相关人物对事件的叙述进行复制。

(二)记者改写新闻

对于媒体来说,不管是定期需要出版和播报的新闻,还是网络自媒体新闻,都需要大量的新闻素材,不过由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限制,很多稿件很难让记者亲自去采访和写作。而新闻的改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新闻改写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第一,综合式改写,也就是将多个相似事件综合成为一条新闻;第二,编译式改写,主要以对国外新闻的改写为主,也就是将一种语言改写成另一种语言;第三,改编式新闻,也就是对新闻的传播方式进行改写,如将视频新闻改写成文字新闻等;第四,摘要式改写,也就是将新闻内容的重点进行提炼,进而改编成相应的摘要新闻;第五,侧重式改写,也就是将完整的新闻取出一部分侧面报道进行改写;第六,背书式改写,毕竟部分新闻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没有得到确认,或者官方新闻相对模糊,因此记者会对相关人物和部门进行真实性认证,从而提高新闻的真实性。[3]

(三)记者代理新闻

由于新闻事件主体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展开新闻传播,而事件又值得去报道,因此新闻记者会通过利用观察和采访等方法代替新闻人物展开事件报道。当前大部分记者会利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进行新闻代理工作。

第一,带入新闻事件主体体验事件,也就是记者为了让新闻条理更加清晰,找到新闻真相,通常会深入到新闻事件中去,以最真实的观点来报道新闻事件,给受众还原一个最直接的真相;第二,作为一名旁观者对事件进行观察,大多数记者为了能够掌握事件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还原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通常会对某个事件欣赏持续性跟踪观察,或者进行隐蔽采访,进而确保事件的真实性;第三,对事件进行采访倾听,毕竟许多事件在发生时记者无法亲自参与,因此只能在事件发生结束后利用采访的方式倾听当事人或者旁观者的叙述,进而通过整合、梳理和分析的方法将多方叙述进行融合,尽量还原事件的全貌。

记者通常会主动去寻找事件,来报道人们感兴趣的事件和话题,或通过群众反映等方式来进行被动代理,通常在事件结束后或者突发事件时进行代理。当然,我国规定重大政务新闻只能由新华社统一发布与报道,其他媒体转载新华社新闻报道的方式则是指定代理。记者代理新闻在各领域的新闻报道中都会普遍存在,也是最常见的新闻生产方式。记者代理所产生的新闻基本会由新闻事件主体人物或者机构来提供素材,记者则根据新闻素材进行整合,从而加工成新闻再进行传播。

(四)记者创作新闻

记者创作新闻主要以记者进行主题选择,并且设计好调查采访计划和报道模式,进而生产出新闻成品,这是最考验记者能力的新闻生产模式。记者创造新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为了还原事件进行创作,这类事件的过程非常复杂,几乎没有人目击事件全程,真相也不明确,因此记者需要在碎片化的信息中进行整合,力求还原事件的真相;第二种是对某一问题和现象进行创作,针对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走访调查,从而编写成新闻。

上述四种新闻生产方式的区别主要在于新闻复制和改写是将现有的新闻在另一个渠道和平台进行传播,相对来说改动不大;而新闻代理则是根据现有事件情况进行整合、分析和调整;创作新闻则需要记者根据自定的目标事件进行整合、分析、调整和创作,从而制作成新闻产品进行传播。

(五)记者策展新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互联网随时随地产生着大量的信息,由于新闻生产主体的增加,各种信息层出不穷、观点不一,让人难以甄别。而且现代新闻传播具有时效性和碎片化的特点,虽然能够让人更加快速地获取到新闻信息,但碎片化的信息质量却很难得到保障,甚至会出现真假难辨的情况,因此为了确保人们获取到更加真实的新闻,大部分记者通常会采用策展的方式来对新闻进行讲述。

策展新闻的意思是对新闻事件进行策划、筛选并且进行展示,原本是利用与博物馆和展览馆的术语,也就是将质量高的作品进行策划和展示。而在新闻生产中,策展新闻主要包含两个重要工作,即专业筛选和结构化展现。

专业筛选工作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在大量的事件信息中筛选出最具有价值的进行整合;另一方面,是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以确保能够从各方信息中挑选出最具有价值、最真实的新闻信息。结构化展现则需要记者将碎片信息进行总结和整理,并且综合起故事脉络,进而对主题进行提炼,从而对事件进行深度解读,让新闻受众能够得到更具价值的内容。因此,策展新闻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从而利用专业的新闻生产技术生产新闻内容,以便于让受众获得真实且感兴趣的新闻内容。[4]

四、智能化新闻生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人能帮助人类完成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而智能化新闻生产就是利用智能机器人来新闻创作,进行数据挖掘、语言处理,根据独特的程序和算法来获取到相应的信息数据,从而生产出新闻产品。智能化新闻生产首先要获取数据,通常智能新闻生产平台会拥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进而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相应的信息数据;其次是进行数据分析,让智能机器人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新闻重点;再次是提炼观点,也就是从数据组找出有价值的内容,并且观察数据的意义和趋势;最后是进行叙述,也就是利用语言生产技术来形成个性化的叙述文本。智能化新闻生产是促使新闻生产发展的关键,其能更快地处理程式化新闻,如财经和体育新闻等;能快速提升工作效率;可以无视工作时间,让夜间发生的新闻事件也能够及时得到报道,大幅减轻了新闻记者的工作量。不过由于目前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并不完善,因此在部分事件的处理、分析和评价上依然难以和记者相比。[5]

五、结语

随着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生产模式的不断变化,大量碎片化数据的产生让每种新闻生产方法的优势和劣势显露无疑,同时也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个性化新闻,新闻生产和传播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曾庆香,陆佳怡.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与主体间性[J].新闻记者,2018(4):75-85.

[2] 姚建华,刘畅.新媒体语境下众包新闻生产中的弹性雇佣关系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11):24-28.

[3] 孙小淳.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生产和新闻传播之思考[J].戏剧之家,2018(12):226.

[4] 刘丹凌.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2(2):109-116.

[5] 崔柳.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作品生产的创新形态构建[J].中国广播,2016(12):95.

猜你喜欢

新闻生产新媒体语境主体间性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
新媒体语境下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及媒介价值取向
师生主体间性理解的合理性考辨
浅析课堂话语模式的模糊与缺失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像传播的特征研究
中国儒学外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
内地青春片场域:期待从对立走向对话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
新媒体语境下国产电视剧的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