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六能”改革 聚焦报业“突围”

2022-04-29解贵民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5期
关键词:报业改革发展

解贵民

摘要:当前,市地报社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报业经营整体下滑,运行步履维艰,报业改革迫在眉睫。日照报业传媒集团(日照日报社)深化“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六能”改革,进一步完善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三项制度,聚焦报业“突围”,从体制机制方面增加压力、激励先进,促进集团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人员能进能出改革,完善用工制度,提质增效,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升;二是深化干部能上能下改革,完善人事制度,知人善任,干部职工有了“盼头”、添了“怕头”;三是深化收入能增能减改革,完善分配制度,实行以岗定薪、创新激励的分配形式,干部职工创新创业能力大幅提高。

关键词:报业;“六能”;改革;发展

近年来,日照报业传媒集团(日照日报社)通过深化“六能”改革,完善用工、人事、分配等三项制度,用改革手段解决集团发展遇到的问题,不断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内心深处迸发创新活力和干事动力,助推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报业“突围”。

一、深化“六能”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深化“六能”改革,即在报业集团内部深化“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改革。[1]通过“六能”改革,完善报业集团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给职工传导压力、注入动力、激发活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报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市地报社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多点散发,许多线下活动搞不下去;受自媒体冲击,纸媒影响力下降,广告收入锐减,报业整体经营下滑,运行步履维艰,不能很好地履行使命职责,报业发展陷入困境。在报业高速发展时期,各报业集团扩版增刊、攻城略地、铺摊设“腿”、多元发展,人员队伍急剧增加,且身份多样。随着报纸的萎缩,各报业集团人满为患,收入减少,运行压力加大。以日照报业传媒集团为例,改革前人员405人,有6种不同身份,即在编事业人员、编制外人员、报社专聘人员、报社普聘人员、印刷厂借调人员和部室自聘人员,待遇各不相同。报社成立之初是全额事业拨款单位,随着报业发展,报社变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成立报业集团后,报社和集团基本上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效益不错且比较体面,一些人就想方设法进入报社,职工只能进来,谁都不愿出去,人数急剧膨胀。报社“蛋糕”就那么大,员工太多,运行入不敷出,靠贷款发工资,地位下降。如何解决员工能进不能出成为摆在党委面前的一个难题,把住“入口”,畅通“出口”,实现“员工能进能出”是报业发展的紧迫需要。干部是单位的“四梁八柱”,年轻干部是报业发展的生力军。由于历史原因,报社的干部年龄普遍偏大,青年记者冲不上去。如何深化“干部能上能下”改革,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让干部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在报业集团内部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机制,让年轻记者脱颖而出,是报业发展的形势需求。

薪酬是报业干部职工干好工作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薪酬激励机制,干部职工工作就会向哪倾斜。收入不对等,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即使在同一个部室干一样的工作,因身份不同,出现了“同工不同酬”,内部互相攀比,导致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收入低的心情不好,没有主人翁责任感,甚至会发生不必要的失误。我们出现过“字数、标题编排以及版面语言运用不当”“将群众路线错写为群众热线”的错误等。这些错误的出现,严重影响宣传质量,给工作造成被动,损害党报形象。因此深化“收入能增能减”改革,完善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解决收入不公、薪酬“原地踏步”问题,是报业发展的关键。报业集团的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都存在与当前报业发展不相匹配的地方,迫切需要深化“六能”改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二、深化“六能”改革,向改革要效益,为报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面对如此困境与挑战,日照报业传媒集团深化“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六能”改革,进一步完善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三项制度,聚焦报业“突围”,从体制机制方面增加压力、激励先进,促进集团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人员能进能出改革,完善用工制度,提质增效,激活报业发展“一池春水”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把人的心气理顺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事业就会取得新的发展。日照报业传媒集团挂牌成立之前职工400多人,多年亏损,举步维艰,半年发不全工资,人心不稳。根子在于人多事少,养了不少“闲人”。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集团党委从如何解决“人员能进不能出”入手,综合施策,完善用工制度,实现“人员能进能出”。集团成立后转为国有企业,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与全体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实行企业化管理。从制度上设定“进出”通道,明确人员进入与退出条款,对员工进行转岗分流。通过民主测评、推荐交流、考试选拔、鼓励创业等方式,5年共减员106人,每年减少支出1000多万元。人员减少,但工作量不仅没减少还增加了,如何解决人少事多的难题?关键在于对现有人员进行挖潜,从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入手,鼓励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提高自身素质,提质增效,适应新时代要求。集团首先对现有人员进行梳理,开展有针对性培训。根据先急后缓、一专多能、全员全能要求,科学制订培训计划,精选培训科目。举办“一月一讲”,选取新闻业务骨干部室主任上台讲课,开展专题培训,要求主任全程脱稿、配合课件演示,根据各自领域国家和市里最新政策、最新动向和工作部署,结合部门特点如何选题、写作等,要干货,听后就能受启发,能写。在新闻宣传中,要学会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人物表现大情怀,以小故事展现大时代,用一滴水反映太阳光辉。

出台《日照日报社师带徒方案》,实施导师制,选拔优秀采编人才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开展“靶向培训”。集团选出10名优秀骨干记者,每人带徒弟不超过3人,由员工认领,党委调配,年底进行综合考核,评先树优。积极适应新时代融媒体宣传要求,举办好新闻写作比赛,开展大比武活动等,不仅要有“笔尖”之功,能“妙笔生花”,还要有“指尖”之力,达“刷屏之效”,既要当“大手笔”,也要做“键盘侠”。[2]集团出台完善管理办法,强化精准、精细管理,让制度说话,对症下药,有问题找制度。制定配套服务办法,对采访对象和客户进行提前服务、超值服务和深度服务。推行制度创新,强化企业管理,不断完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规章制度以及员工行为规范,形成适合报业集团实际工作的企业文化,创新人才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作风建设,自觉承担起党报媒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3]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广大员工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迅速提升,本领增强,效率提高,人岗匹配,服务标准提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重要项目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中,开设疫情防控内参专报,每天报给市主要领导,先后提报专报40期,市领导批示49件次,其中,市委书记批示43件次,有力推动了40多项问题的高效、快速解决。市领导对媒体宣传报道的重视,提高了报业集团在市直部门和区县的地位,各单位争相与报社开展宣传合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通过分流人员、提质增效,广大干部职工以社为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单位,危机感、压力感进一步增强,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工作中大家相互拾遗补缺,像在自己家里干活一样不再偷奸耍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升,集团改革真正迈入“快车道”。

(二)深化干部能上能下改革,完善人事管理制度,知人善任,聚集报业发展“精兵强将”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在干部队伍。集团党委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根据人岗匹配需求,坚持科学选人,突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坚持逢进必考、逢考必严的原则,精选了一批业务精、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新闻干部。据初步统计,集团成立以来,先后招聘人员11人,其中研究生4人,经过多岗位培养和锻炼,成为各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为报业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

彻底打破“身份界限”和“论资排辈”现象,对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采访一线等冲得上、打得赢的干部大胆使用,更多“千里马”脱颖而出,为集团改革发展造就了一批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将”。五莲县记者站以前每年换一个站长,宣传在全市上不去,地方意见很大,2021年集团党委打破常规,从一线记者中选取能吃苦、会干事的一名“90后”记者,主持记者站工作,迅速扭转该记者站被动工作局面。5年来,集团党委先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闻采访、报业经营等一线选拔任用中层干部15人,为报业发展聚集“精兵强将”。

完善干部聘用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推行“两个合同”。对中层以上人员在签订劳动合同基础上,签订岗位聘用合同,实行岗位动态管理,打破岗位聘用终身制。开展以“亮职责、亮标准、亮成效;比干劲、比作风、比业绩;创敬业奉献先锋、创优质服务标兵、创遵规守纪模范”的“三亮三比三创”活动,激发广大干部积极性和创造性,立足岗位作贡献,创先争优促发展。提出“用心做事,快乐工作”“当日事当日毕,寸砖垒高楼起”的口号,将上午上班时间提前一刻钟,推行党委成员和中层人员工作计划日报周报并公开等制度,“讲规矩、守纪律,讲奉献、有情怀”日渐成为干部的行动自觉和工作常态。工作干得好,依据规定该表扬的表扬,该奖励的奖励;工作上不去,就按制度办,符合哪项制度就按该规定处理。去年以来,按照考核管理规定,集团对2名中层干部进行解聘,变为一般工作人员;对2名中层干部进行转岗处理。

通过打破身份界限,选贤任能,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干部职工有了“盼头”、添了“怕头”,增强了“对集团至忠至诚、对工作至精至致、对业务至深至细”行动自觉和更高追求,只有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不被淘汰,才能有尊严、有地位。

(三)深化收入能增能减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突破常规,放大报业发展“动力源泉”

为了解决员工收入能增不能减的问题,集团党委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出台新的收入分配办法。根据员工职务、职称、工龄等设定基础值,每个岗位对应相应的工作量和薪酬,以岗定薪、按绩计酬。分配制度改革后,集团原有社聘职工(专聘、普聘)的工资待遇均有不同幅度增加,部分职称高的不在中层正职岗位的在编人员收入略有减少。在经营岗位探索实施宽带薪酬制度,实行“年薪制”,完成年度任务目标超额部分,由经营部门拿出分配方案报集团党委批准后自主分配。部门工作创新或工作特别突出,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表扬,经党委会、董事会研究确定,给予部门负责人及主要当事人一定奖励。通过改革,员工收入与岗位职责、实际贡献紧密挂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实现了“收入能增能减”。为了解决职务晋升、职称评聘与职位不足,员工收入上不去的问题,集团在年底评先树优时设立报业功臣榜、功劳簿,对应相应的待遇,打通收入上升空间。一般工作人员当年被评为先进,次年岗位工资晋一档、绩效工资增长10%,连续多年被表彰,直至享受中层副职待遇。以此类推,中层副职可享受中层正职待遇;中层正职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享受集团领导班子副职经济待遇。让能干的员工不仅不吃亏,还能软性晋升,有经济待遇保证,干部职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各种创新性宣传层出不穷,工作成效明显提升。以新闻宣传创新的引领力激活全报社的创新因子,在《日照日报》推出了“深读”专版,每周二在A2版整版刊发,集中对来自全市尤其是基层的创新事件、创新做法、创新典型进行战役性宣传报道,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4]不断强化策划创新工作,在提升全媒体原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将新闻触角不断向基层、民生延伸,并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多方式、多产品鲜活呈现,全媒体宣传的质量明显提升。其中,策划推出的“青春追梦人”“日照手艺人”等全媒体栏目,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实行以岗定薪、创新激励的分配形式,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得到释放,创新创业能力大幅提高,创新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按照“春搞春茶节、夏办摄影周、秋搞诗歌节、冬搞围棋赛,全年有活动”的思路,精细筛选,精心策划,3年来,一直开展的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中国·日照(太阳城)诗歌节、“第一书记”代言俺村好产品展销会等活动,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多次得到主要市领导的好评。集团先后有1人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有19名编辑记者获得山东新闻奖一等奖;报业融合精彩,报业发展出彩,报业品牌增彩,集团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伐愈发坚定从容。

三、结语

一家新闻媒体,上连党心,下接民心。通过深化“六能”改革,完善用工制度、干部制度、分配制度等三项制度,全体干部职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有效释放,工作热情奔放,干劲大增,在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上下功夫,让主流声音得到创新表达、有效抵达,不仅主流声音传得开、传得广,广大受众还对主流声音听得懂、记得住、信得过,最大限度地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为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经济日报,2013-11-16(2).

[2] 何平.坚定“四个意识” 坚持守正创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21”重要讲话[J].中国记者,2018(11):10-17.

[3]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 聚民心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8-23(1).

[4]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1-26(1).

猜你喜欢

报业改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之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改革创新(二)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