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2022-04-29刘敏
刘敏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独立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大量的课外知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教师应该在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程中引入生活化内容,从创设生活场景、依托家庭生活、联系社会生活、深入校园生活、紧随社会热点几个方面开展教学,将生活与实践有效结合。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贴合课改的要求,让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带领学生深入体验生活,对于学生的创造思维、实践能力发展都有极大的推进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回归现实,教师应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创设生活场景,对接实践目标
目前已经步入新时代,教师应该坚持生活化教学的观念,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为学生创设生活场景,突显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体验感,使其充分理解学习内容。
结合新时代背景,教师在创设生活场景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好奇心强烈的性格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学资源,创设感官刺激较强的生活场景,可借鉴真实案例、模拟真实生活情境等,让学生从生活场景中获取更多的心得体会。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水果拼盘”的活動,先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展示了多种水果拼盘的图片和展示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趁机切入话题,与学生自由展开谈论,从喜欢的水果谈及水果的制作,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学习到的切水果手法、水果搭配法等。教师结合学生的谈话内容,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水果的具体切法以及营养的水果搭配吃法。随后,教师组织水果拼盘的制作,学生都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投入制作。为了确保安全,教师在旁边全程观察和指导,在保证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适当干预,并将学生制作的水果拼盘作品拍照进行投影展示,选取出最受欢迎的作品进行表扬。
教师通过互联网图片和视频、多媒体课件、谈话互动等形式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接受多方位的感官刺激,使其充分意识到活动课题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
二、依托家庭生活,创新实践主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是他们成长的核心,家长在学生教育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并且学生在家庭的时间最长,与家长接触频繁,在家庭中会产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教师应该让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达成一致,让家长鼓励学生配合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家长提前沟通,布置相应的家庭实践活动,让家长配合学生完成,针对实践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解决家庭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应同时了解家庭实践活动的执行情况,在校园教学中继续进行实践主题的拓展延伸。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教师组织“包饺子”的实践活动。教师与家长提前沟通好,让家长在家里指导学生如何包饺子,让学生掌握包饺子的方法。学生进入课堂后,教师举办包饺子比赛,让学生展示包饺子学习的成果,比谁的饺子包得又美观又好。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包饺子的基本方法,积极主动地参加比赛。经过几轮激烈的比赛后,教师让学生自由包饺子,有学生自创造型饺子,将造型奇特的饺子公开展示;也有学生手把手指导不会包饺子的学生,进行共同练习,课堂氛围十分轻松活跃。
教师与学生的家长提前做好沟通,以“从家庭到校园”的创新形式指导学生包饺子。包饺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习俗,通过趣味的包饺子活动,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法,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粮食的优秀品质。最重要的是,本次活动让学生有机会陪伴家人,与家人一起劳动,对其家庭和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联系社会生活,开拓实践视野
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时,应该逐渐加入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平台,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的发展机制,开拓实践视野,提升学生的社会感知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教师对于社会的渲染不宜过重,要让学生看到社会正能量的一面,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因此,建议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性活动,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结合最近校园里垃圾分类效果不佳的实际情况,教师举办“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教师先向学生用课件展示了我国的垃圾年产量,1.3亿吨的数字令学生十分惊讶,教师接着展示更多垃圾危害相关的图片,以及危害性较大的新闻事件,令学生深刻意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选择完成。任务包括:搜集有关垃圾污染和环境保护的资料、去环卫处或者小区的垃圾站了解垃圾的数量和处理情况、参加垃圾分类劝导活动、参加垃圾清洁志愿活动。经过数日的自由实践,学生再重新回到课堂,向教师呈交一份实践报告,并且进行成果展示,积极汇报调查结果,与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宝贵的经历。通过本次活动,学生都获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开拓了实践视野。
教师先让学生深入了解垃圾污染的危害,利用真实的数据,勾起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汇报和展示,提升信息收集和应用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具备很强的社会公益性。
四、深入校园生活,明确实践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的理论学科都不同,其不以教师为主导,也不将课堂作为重点,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所以教师要事先明确教学内容,始终将学生的成长作为最大目标,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纵观校园内部,也有丰富的实践素材,在教学时不容易收到外界因素干扰,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利。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例如,校园里的绿化植物种类丰富,学生在科学课程中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虑到这点,教师组织“校园植物调查”活动,让学生分组去调查校园中的植物。教师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形式展开实践活动。教师出示三张卡片,分别代表植物种类调查组、建议组、布局设计组,让每组学生抽取,并按照卡片指示确定调查方向。在校园内活动时,教师四处观察各组的情况,有必要时及时进行干预和协调,同时监护学生安全。学生在小组中表现得更为活跃,取得显著的调查进展。
教师结合校园的实际情况设计实践活动,明确实践内容,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和自由性,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实践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而实践的结果也具有实际意义,能为学校做出实际贡献,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活动体验感。
五、紧随社会热点,提升实践实效
教师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紧随社会热点,让学生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兴趣,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
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社会热点,教师可以组织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调查,自己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目前最为热门的社会热点自然是新冠肺炎疫情,增强学生的防控意识是目前的重要实践目标。教师举办“新冠肺炎主题活动”,与学生一起重温新冠疫情时期经历的大事件,了解目前的疫情情况,与学生共同谈论新冠疫情之后的感悟和体会。随后,教室让学生结合自己在新冠疫情期间的体验进行宣传活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板报、手抄报、剪贴报、幻灯片等任何形式。大多数学生选择制作手抄报,但是其主题完全不同,有疫情科普、防控疫情、敬畏生命、全球疫情局势、疫情心理防护、致敬“逆行者”等主题,颇具有新意。教师选取优秀的作品,贴在宣传栏和教室的墙面进行展示,起到了表扬和宣传的双重效果。
学生作为新冠疫情的亲历者,其感触比较深刻,需要实践活动作为宣泄口,使学生正确看待疫情,缓解面对疫情的紧张和害怕,感受生命的可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脱离现实的问题,只有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活化,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精心选择实践活动课题,才能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章春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1(23).
[2]周遥.以生活为源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学苑教育,2021(10).
[3]蒋金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导学,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