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20年代新闻学术团体与新闻职业化探索

2022-04-29郭玉皖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3期

郭玉皖

摘要: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经历新文化运动,对科学追求更甚。此时新闻界观念迭新,追求行业共同体,进而组建团体。学术团体不可忽视,其在追求报界职业化、沟通学界业界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闻团体;上海新闻学会;新闻职业化

民国建立后,新闻业观念迭新,团体组建以多种方式展开。新闻团体增多是报界内部凝聚力增强的体现,也使报人作为职业群体登上了历史舞台。

本文在搜集报刊、回忆录等资料的基础上,梳理20世纪20年代上海新闻学会的演变轨迹。从职业化角度审视其活动与影响,进而探析上海新闻学会的活动特征,评估其在近代新闻职业化的具体进程中的角色与功能。

一、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闻实践与新闻场域

自科举制度废除后,维新报人兴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士大夫办报,明显提升了报人群体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地位。袁世凯及北洋政府不断破坏自由新闻体制,但在法律上仍然保有言论出版自由的条款,且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民众的自由民主观念加强,这为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保留了发展空间,且为即将到来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舆论动员平台。

(一)报社

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转型过程中,中国新闻界求诸于内,由地方向全国范围发展,加强专业性新闻组织建设;求诸于外,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融入世界新闻组织。1910年9月,中国报界俱进会在南京成立,有全国20个省市的41家报馆派代表参加。1912年中国报界俱进会在上海召开特别大会,吸收20余家报纸为新会员,并改名“中华民国报界俱进会”。1912年3月,《大汉报》经理胡石庵发起组织武汉报界联合会,确定联合会宗旨为“维持公共利益及防止公共之危害”。1918年6月,《巴黎时报》驻京记者蒂博斯发起中法新闻记者联合会。1919年2月,万国报界俱乐部成立,中外记者联系加强。同年,全国报界联合会成立,其是民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全国性新闻组织。1921年上海新闻记者联欢会成立,该组织致力于职业合作,创办专业期刊,联络报界精神;积极“参加民众团体的各种运动,甚至直接为整个的新闻记者的利益而做政治运动。”[4]1927年4月,新闻界同人发起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一致主张“为记者本身谋利益起见,不能不有一团体,联合各日报、各通讯社、各杂志记者,共努力”。

(二)大学

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团体存于国内高校。北京大学新闻学会于1918年10月开成立大会,初创时徐宝璜、邵飘萍讲授新闻学,出版《新闻周刊》,主办演讲会;而后学会顺利招收新会员,出版《新闻学》。复旦新闻学会1929年10月推王兆元为临时主席,后一度筹备国庆,组织学员参观申报馆,主编《新闻学系纪念刊》,出版《新闻世界》。

二、新闻学术团体与新闻职业化

民国初年新闻团体的建立,“致力于职业化的议题,强化同业联系,保障行业权利,表达职业诉求,创办专业期刊,举办学术讲座,普及新闻教育,说明近代新闻业的职业化取得重要突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2]

(一)新闻学术团体

多数学者将新闻团体的发展纳入新闻职业化的语境下论述;赵建国将新闻团体的兴起融入制度语境,定义新闻团体为民众组织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团体的组织化受到政府章程的规训。早在1902年,梁启起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提出“报界同业诸君”的概念,反映的是当时报人群体意识的萌发,是对报界行业组织的热情呼唤。1905年3月,《时报》发表文章《宜创通国报馆记者同盟会说》,率先提出创建报界同业组织的倡议。1906年7月,在天津成立的报界俱乐部,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新闻团体。此后,汉口、北京、上海、广州、湖南、杭州报界公会相继成立。

新闻团体在20世纪20年代一度达到鼎盛。新闻学术团体属于新闻团体,在20年代不断尝试和发展,学术团体特别之处在于对专业学者和业内名家的同等展示,不同于报刊组织意求共同体而带来安全感,也不同于学校组织学会意图丰富教育形式。

(二)新闻职业化

新闻学术团体的发展离不开职业化的要求,新闻职业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过程中新闻从业人员组建团体,以此为中心,维系共同利益,强化职业认同,表达群体诉求,参与公共事务,提升行业地位。[3]

民国初期,新闻界的知识分子秉持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情操,将救亡、启蒙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集结报界力量,悉力提高记者职业素养,推动中国近代新闻职业化。民国时期新闻界践行了较高的职业道德自律精神,巩固了民初新闻职业化的进程。新闻团体的建立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被纳入体制中。1924年国民党实行改组,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1929年中央法制委员会议决《自由职业团体组织办法》,指出商业联合会或商会,不需要制定单独的章程,但是律师、医生或其他类似职业的组织,则有必要制定相应的章程。[4]

三、上海新闻学会对新闻职业化的探索

上海新闻学会作为上海新闻界改良新闻学术活动的重要产物,重视联络新闻业界,时常聘报界名流担任顾问。“新闻学暑期演讲会”催产了上海新闻学会,进而推动近代新闻学术的发展及新闻事业的进步。

(一)上海新闻学会成立

20世纪20年代,上海新闻学会由远东通讯社组织的新闻学演讲会会员发起。新闻学会建于1925年9月6日,公推主席翁国勋、书记程本海。委员五位:黄警顽、翁国勋、程本海、陈推之、黄浣溪。会员四处演说新闻学并策划学术杂志,创设新闻大学,试图让新闻职业受到普遍尊重。

上海新闻学会应运而生,创办人多为报界业务人员。黄警顽是商务印书馆员工,专门做接待交际。程本海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做学徒。1927年,生活教育运动兴起,在安徽省推行普及教育运动,创立了安徽省教育督导制度。筹备阶段的上海新闻学会,对人员结构、组织章程、学会功能进行了细致讨论。1925年,上海新闻学会由黄新材、翁国勋、黄浣溪等筹备,定于10月2日开成立大会,并请中西报界同人演说。10月间,上海新闻学会并未有实质性的活动,但联合声明重查沪案。

上海新闻学会重组于20世纪30年代末。1937年6月,新闻界同人胡朴安、崔唯吾等为研究新闻学术及发展新闻事业,发起组织上海新闻学会。考虑到上海市前有类似组织,准备接洽纳入。7月接洽就绪,筹备会议也在持续展开中。

(二)上海新闻学会活动

上海新闻学会从培养职业素养出发。1925年12月张继英女士演讲《新闻记者之必要条件》,继言新闻以忠实为贵,并谈及新闻学会应负之责,如提倡读报运动,尤为切要。学会活动牵涉时局,着眼民生。京案发生后报刊呼告援助,新闻学会作为京案后援会候补执行委员,通电各省报馆,一致主张公道。1926年2月,记者周刚直君被戮后,学会会员开紧急会议,称吾辈研究新闻学者表示悲哀,当经一致决议发表宣言以唤醒民众。同月,学会请报业专家演讲三次,其中早稻田大学学生黄霖生讲《中国市政问题》,以资唤醒群众之注意,发挥国民之自治,共谋建设。1926年3月南京各界纪念前大总统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新闻学会多次参加筹备会议。鉴于米价飞涨,引起社会恐慌,1926年6月新闻学会联合多组织请北京农业大学教授董时进博士演讲《中国粮食问题的学理之研究》,探讨粮食困难、米价高涨原因,以慰民心。

上海新闻学会活动涉及文艺界,倡导国民运动。滇教育家董雨苍受省政府特派赴日考察教育及交通,闻后日本教育各公团、新闻学会、图书馆学会设宴欢迎。1927年10月,文艺各校团欢迎欧美女学者,欢迎会众上海新闻学会黄警顽主席谓,今日蒙各省学者联袂,望新旧好友努力于国民运动,求国民革命进展,统一国家立于平等地位,并从事文化之普及,多为社会服务,求全民之利益是所盼望。

上海新闻学会时常交谊,联络会员感情,增进学识。新闻学会会员平时均有职责,殊少机缘谋面,且该会函聘报界名流为名誉顾问,亦须开会欢迎,故决定于1926年4月举行交谊会,借以联络感情。会上请董雨苍演述云南之近状,敖守敬演讲蒙古文学、史地、音乐、战事,苏俄侵掠外蒙及外间所传之真相。上海新闻学会与上海报学社开春季交谊会,请留法造纸家王毂演说“造纸与报纸之关系”,称纸之为物宝,占社会之重要位置。香港《大公报》编辑陆杰夫演说《金钱为办报之难关》。同年5月,华侨教育协会与新闻学会宴即将赴外名家,会上征求海外教育意见,由陈友松、钱希乃、江学珠女士相继发言。

上海新闻学会加强中外新闻学界交流,向世界传递中国新闻界声音。1926年1月国际联盟秘书夏奇峰为新闻学会委员,谈到新闻记者地位、新闻记者和舆论的关系。1926年5月,新闻学会黄警顽等人迎接抵沪法国总理夫人爱里安女士等人。8月,美国新闻家道尔逊曾专视我国劳动界的生活情形。其间黄警顽遇到道尔逊,并开会请其演讲旅华记者经验。1926年11月美大学旅行团抵沪,上海新闻学会为欢迎会一员。1927年3月世界学会招待上海新闻界,欢送即日将赴前线任战地政务委员工作的仇鳌。

上海新闻学会所涉新闻出版事业包含专刊、书籍,致力于新闻职业化和专业化。新闻学会第一届执行委员,应时势之需要,决议通过提倡民治之议案。1927年1月联合上海市路政各团体,举行市政演讲大会,以唤起市民自治之精神,并编印专刊,宣传国民市政常识。专刊内容有全国市政协会留学东西洋市政专家作品,免费赠送。1927年,新闻记者张笔庐的《中国的新闻记者》出版,该书是上海新闻学会丛书第一种,以作者十余年的经验编著而成,该书注重事实,保证主观的批评。1928年,张笔庐新著《中国的新闻纸》,属于上海新闻学会丛书第二种。此书着眼实际考察,作中肯批判;不同于《中国报学史》的立意,论述中国新闻纸的源流。

(三)上海新闻学会职业化探索

上海新闻学会在功能上承接记者团体的组织方式,内容上细化记者团体活动主题,组织上衍生记者团体的聚合形式。1926年新闻学会举行了6次座谈会。1月,上海新闻学会召开第二次委员会决议举行公开演讲,在年内顺利完成。9月上海新闻学会开年会。会上对中国报界作出清晰的文字展示,指出日前中国报界虽受军政的困扰,但仍有突飞的进步。聚焦地方新闻界问题,指出北京报界自从邵飘萍、林白水二位名家无故被军阀杀戮后顿成了一种垂死的病人模样,上海新闻学会称愿办报诸同志要具感言、有胆识和不屈精神,揭穿万恶社会的秘密。

1.上海新闻学会深化新闻业的使命感

新闻学会的座谈会、演讲,又或者出版事业,均着眼新闻业使命,并且强调新闻业的积极地位。1926年由委员长汪英实及张继英与美学学生讨论中国新闻业。会上谈到连年不息的战乱,以致中国政治与社会事业都无起色。新闻纸是一时代一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的背影,连带受影响,作为新闻从业者很为痛心,才组织新闻学会,用以精深的研究,为言论自由而奋斗。并从事国外通信,传播世界消息,以期成为时代思潮的前驱。但第一要件,须设法消弭国内和世界战乱的危机,人类事业才有进展的趋势。[5]国际新闻协会委员夏奇峰和新加坡《南铎日报》及《益群报》编辑刘党天,出任顾问,以期“新闻学会将来在国际上有相当地位,为新闻界放一异彩。”

2.为新闻学术团体建立和活动提供蓝本

上海新闻学会1926年计划从事演讲、调查、参观、展览、读书、实习、裁剪等工作。一年中开过委员会十五次,演讲九次,会员交谊会二次,以及招待报界。上海新闻学会的成立及活动,成为类似团体的蓝本。例如,1931年中公新闻学会是中公爱好新闻学和新闻事业的同学组织的,活动包括请名人演说,出版《实习周报》《新闻政策》、名家演讲集《明日的新闻》等。1935年,南京新闻学会活动包括7月请复议出版法,后在吊唁名记者、请愿施行保障舆论恢复采访便利、拓展外国交往等方面频繁活动。组织上,1935年平津新闻学会创立,1936年皖新闻界筹组全省新闻学会,1939年四川大学拟成立新闻学会。

3.关注女性记者和女性学者

民国时期女性解放,映射在新闻学会的活动中。新闻学会的活动中有女性记者、学者身影,展示女性在对记者行业的实践,女性对新闻学界的思考。1927年8月,上海新闻学会为被迫回国的《南洋日报》记者张任天及蒋凤子女士开欢迎会,会上蒋女士讲题为《南洋的女记者》。同年,学会欢迎欧美女学者,黄警顽主席称求国民革命进展,统一国家立于国际平等地位。1926年9月上海新闻学会宴请归国的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吴孟班女士,席间该会副委员长黄心邨述国内军阀政客的扰乱情形,希望归国诸君用本所学为国贡献,分工合作以求国家之建设。

四、结语

上海新闻学会为纯粹研究新闻学术的机关,其宗旨在联合群众,研究新闻学,谋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介绍世界优美文化兼各界人士学术思想的增进,希望诸同志合作互助。新闻团体促进新闻职业化发展过程中,有报界联合会、通讯社记者新闻公会等。新闻团体活动形式或有雷同,组织对象和活动内容却大相径庭。上海新闻学会作为新闻学术团体联结了学界和业界,让学识有效地普及到新闻职业群体中,同时增加新闻团体组织方式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赵建国.重构职业共同体: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1): 67-75.

[2] 杨翠芳.中国早期新闻团体的建立与新闻职业意识的培养[J].社会科学动态,2020(9):112-116.

[3] 赵建国.清末民初武汉新闻团体的演变:以新闻职业化为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14(4):98-106.

[4] 胡焱,王理.“非充分性职业化”:关于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职业化形态思考[J].青年记者,2012(17):74-75.

[5] 上海新闻学会之欢迎辞[N].申报,1926-11-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