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附中生化科组“双减”提质增效 学科融合生活
2022-04-29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生物化学科组的老师们明确目标与定位,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依据,遵循“趣、活、精、实”的原则,打破常规的作业布置思路,精心设计了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将知识与生活融合,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生态瓶制作(初中生物)
七年级生物备课组结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学习内容,布置同学们完成了一份别开生面的生物实践作业——生态瓶的制作。同学们通过自己制作生态瓶,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生态瓶的制作,锻炼学生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生态瓶的制作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培养学生们对美学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
米酒制作(初中生物)
八年级生物备课组结合八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内容,布置同学们完成了一份特色寒假生物实践作业——米酒的制作。此项作业是让学生在家里自制米酒。在家长的协助下,利用课上所学发酵原理,自制一份米酒,并记录制作过程。通过米酒制作,一方面考察学生对微生物发酵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微生物发酵这项技术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知识就是生产力,微生物发酵就是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们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也可以强化他们利用所学知识服务家庭、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定制家庭食谱(初中化学)
本项目知识主要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综合了化学、生物、人文、思政等学科内容。在双减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新课程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包含化学与健康、化学与资源等内容的学习,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初三学生已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健康,初步建立家庭观念,关心家人健康。初三化学备课组布置寒假化学作业为《我为全家制订一周食谱》。在为家人设计食谱的过程中,融入对人类营养物质的了解、对周边菜场食材的选择、对各年龄段人群所需营养物质的分析、对家人的关心和对健康的追求等因素,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同时,培养健康观、家庭观,全方位提高综合素养。
大晶体制作(初中化学)
多彩大晶体制作活动通过物质溶解结晶的方法制作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硫酸盐大晶体,并探究化学实验探究影响晶体形成的主要因素。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实施并记录实验过程(文本、相片或视频),书写活动报告,将制作的成品做艺术化处理,形成创意作品。学生们在实践中见证晶体的成长,制作美丽的多彩晶体。学生们也在实践中,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溶液的相关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为了更好地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生物组布置制作类、绘图类以及观察类等特色作业。
制作细胞结构模型(高中生物)
例如布置制作细胞结构模型作业。本项作业学生需要在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如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利用身边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细胞模型。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绘制教材图片材料(高中生物)
例如绘制教材中重要图片材料。本项作业学生需要仔细观看材料中的细节,充分观察了解所绘材料的特点、排列及比例后,科学、准确地进行绘图。绘图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点的理解,又可以利用绘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元素周期表》创意制作(高中化学)
化学元素是构成整个物质世界的基础,而元素周期表是探究化学元素这支神奇“队伍”特性的一扇神奇之窗。通过《元素周期表》创意制作,致敬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使学生能够在努力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之余,丰富学习生活、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DIY肥皂(高中化学)
DIY肥皂采用项目式学习,以日常卫生防护为话题,认识生活中常会接触到的日化品——肥皂。通过对肥皂由来和发展的背景资料查阅,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平凡事物拥有悠久的发展历程。再通过制作原理的剖析与讲解,鼓励学生利用家中厨房挑选合适的油脂等原材料自制肥皂。最后,从基础皂基的制备,再进一步探究功能皂、透明皂的制作。该活动强调真实情境学习,使学生对溶液的系列概念和控制变量调控实验条件等方法有较深刻理解,加深了对化学与社会、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的领悟,既符合化学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目标,又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
(来源:中山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