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职业化发展对策
2022-04-29刘晓甜
刘晓甜
【摘要】为提升中学校长职业化发展水平,增强中学校长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创新性,可以从增强校长职业意识,提高评价主体建设水平,加强职级制度经费保障,完善校长职业化培训制度等方面推进工作,助力中学校长职业化发展。
【关键词】职业化;中学校长;发展对策
一、校长职业化研究
“职业与职业化”与“校长的职业与职业化”是关于中学校长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的理论之基,因此需要重点研究这些理论。
1.职业与职业化
本文对职业与职业化的内涵进行了如下研究:
(1)职业。职业指的是劳动者为获得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型。而履行岗位职责则是作为一名劳动者应尽之事[1]。履行岗位职责不仅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而且是提升社会运转水平的要点。随着社会发展,产业类型不断增多,职业类型也不断增多。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职业,进而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
(2)职业化。职业化指的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职业经理人就是在职业化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衍生的职业管理者,其主要负责加强企业运营与管理工作。随着职业化标准、规范和制度的完善,各行各业就容易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发展质量。
2.校长的职业与职业化
本文对校长的职业与职业化的内涵进行了如下研究:
(1)校长的职业。校长指的是管理学校教育教学以及其他事务的负责人[2]。校长是一个社会职业,与教师和行政人员不同。一般而言,校长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任命。为确保校长能更好地发挥其决策和管理作用,相关机构需要在校长入职前对其进行职业态度、教育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的培训。
(2)校长职业化。校长职业化指的是通过职业训练,使校长不断提升职业意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并遵守职业规范等。校长职业与校长职业化仅一字之差,加上“化”后,校长职业便发生了变化。“化”是区别校长职业与校长职业化的关键。校长职业单纯地指“校长这个职业”,而校长职业化则体现出“校长在本职工作上的专业性、可靠性”。可以说,当校长职业成为校长职业化时,校长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校长职业化并不是去学术化,即不让校长做学术研究,而是让校长对学术研究形成新的理解与认识,进而有效地投入学术研究、学术研究管理等多项工作中。完成校长职业化的进阶并非一件简单之事,需要校长深刻地体会校长这个职业,掌握各项管理技巧,并且需要加强修养、增长自我见识等。只有这样,校长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学校管理、学校建设等诸多问题。
3.校长职业化特征
专业性、规范性、创新性是校长职业化特征,详细如下分析:
(1)专业性。随着社会发展,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为适应职业,人们需要加强学习,增强自身的专业性。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要协调管理各项校园事务,同时还要积极地与外界联系。专业能力强的校长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如何提高专业能力是校长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掌握教育、管理、经营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助于校长完善自我,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因此校长可以从这些角度做好专业建设。
(2)规范性。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校长要在“规则”范围内行动,避免管理的随意性。校长应遵守国家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校长还要认真研究管理制度,依照制度推进管理工作。
(3)创新性。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为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增强国际影响力,我国重视创新,强调创新,并为创新活动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3]。校长是社会的一员,承担着管理学校、教育学生的责任,需要积极创新,保证管理质量,提升学生发展水平,为社会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教育理念有利于校长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地创新发展。为此,校长要主动学习研究先进的管理理念、教育理念,将它们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形成创新的管理方案,确保管理效果。
二、中学校长职业化发展问题
当前,中学校长职业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校长职业意识有待加强、评价主体缺乏客观性与专业性、职级制度缺乏经费保障、培训机构建设水平不高,详述如下。
1.职业意识有待加强
部分校长的职业意识并不强,比如缺乏从师生、家长的角度考虑工作,导致工作与师生、家长的需求割裂,不利于提高师生、家长对校长工作的满意度。另外,一些校长的责任意识欠缺,难以很好地承担责任。校长应增强职业意识,如果校长的职业意识不强,就不利于保证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因此,校长需不断增强职业意识,高效践行工作任务,提高校园建设水平。
2.评价主体缺乏客观性与专业性
评价是检验校长履职效果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校长职业化的重要手段,是影响校长晋升的重要指标。正因如此,校长十分关注评价考核工作,希望获得不错的评价考核分数。评价主体的客观性与专业性影响评价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目前,评价主体的客观性与专业性尚未得到充足的保障,比如:有的评价主体会根据跟校长的关系来为校长打分;有的评价主体对评价考核机制缺乏认识,不清楚如何科学地为校长打分。由此可见,该种评价主体的评价考核专业能力是比较差的。
3.职级制度缺乏经费保障
过去中学校长的工资是按照行政级别发放的,所以校长之间的工资相差并不大。随着社会发展,校长的工资发放制度发生了变化[4]。当前实施校长职级制度,校长的工资是由职级工资和基础工资组成,有的地方还有绩效工资。在此背景下,校长的薪资收入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虽然校长的工资得到了改观,但是财政压力变大,某些地区不能够较好地负担校长的工资。以中西部地区为例,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低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政府财政是比较吃紧的,难以按时给校长发评定后的工资。在职级制度缺乏经费保障的情况之下,校长的预期工资可能与实际工资存在差别。可见,为顺利实施校长职级制度,激发校长工作热情,还需要做好职级制度下的经费保障工作,为校长的薪资发放提供有效的支持。
4.培训机构建设水平不高
培训对于提高校长职业化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需注重校长的职业化培训。培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职前培训,二是在职培训。职前培训即在校长入职前开展的培训活动;在职培训即在校长入职后开展的培训活动。职前培训与在职培训是促进校长职业化,提高校长专业能力的关键手段。培训机构的师资建设水平影响着职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的效果。目前,培训机构建设水平不高,不利于为校长提供科学化、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影响校长职业化发展。培训机构建设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培训机构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校长职业化培训教育的理解以及职业化教育技巧的认可程度不高。这些都是容易导致培训过程中出现问题,何谈保证校长职业化培训质量?另外,有一些培训机构本身就不具备职业化教育资质,但是仍然对校长进行职业化培训教育。此外,我国缺乏监管校长职业化培训的制度,以致校长职业化培训问题的扩大。在校长得不到良好的职业化培训教育的情况下,其职业化发展进程将会变缓,甚至有的校长职业化发展进程会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5]。
三、中学校长职业化发展对策
为促进中学校长职业化发展,有必要从增强校长职业意识,提高评价主体建设水平,加强职级制度经费保障,完善校长职业化培训制度等角度采取合理的措施。
1.增强校长职业意识
校长需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全身心投入校园管理工作之中。从服务意识的角度分析,校长需要从师生、家长的角度树立服务意识,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家长。在服务学生方面,校长需将学生作为主体,侧重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管理工作,并合理地推进管理工作,满足学生的需求。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不健全,不利于满足自己的锻炼需求”。这时,校长就需开展调查活动,清楚掌握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同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然后,校长就可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财务情况,制定体育基礎设施采购方案,进而推进采购工作,从而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在服务教师方面,校长要鼓励教师说出自己的需求及对教育、管理等工作的看法。随后,校长就可根据教师的需求及他们对教育、管理等工作的看法,改进工作。在服务家长方面,校长可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建立家校沟通平台,保证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校长要鼓励家长在家校平台上提出教育、管理建议,以此共同助力孩子成长与发展。从责任意识的角度分析,校长需清楚自己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比如,校长可以承担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主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6]。
2.提高评价主体建设水平
为提升评价考核水平,增强校长评价考核的可信度与公信力,有必要认识评价主体在校长评价考核中的作用,了解评价主体工作的专业度,采取合理措施,加大评价主体建设力度。一方面,对评价主体进行培训教育,保证评价主体掌握专业评价技术并遵守评价制度。同时还需要建立监督机制,规范评价主体的行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另一方面,加强评价制度建设力度,以科学完善的评价制度,倒逼评价主体开展专业工作。其中,可以从完善评价方法的角度,保证评价制度建设水平。比如,可把自上而下评价法、同行评价法、自下而上评价法、校长自我评价法纳入评价制度中。自上而下评价法,即专家评价与专业督导员评价需加入评价工作中,对校长和评价主体进行评价。同行评价法,即邀请其他学校素养高、能力强、道德好的校长参与评价工作。自下而上评价法,即采取上级面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展开评价工作。校长自我评价法,即让校长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其针对自身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表现作出评价。也就是说,除了评价主体需要对校长进行评价之外,还需要应用其他的评价方式对校长进行评价。通过采取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评价质量。因此,更需推进以上评价法以及制度建设工作。
3.加强职级制度经费保障
由于缺乏职级制度经费保障,校长的职业化发展之路容易受阻。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职级制度经费保障。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探究加强职级制度经费保障的要点:一是规定校长工资的经费来源,为顺利发放校长工资提供保障;二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为提高职级制度实施水平,有必要通过平衡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职级制度经费,降低中西部地区所承受的经济压力。与此同时,我国可为西部地区拨付财政资金,以支持职级制度。职级制度得到保障,不仅有助于提升校长薪资水平,还可保证校长专心工作,保证学校管理与建设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4.完善校长职业化培训制度
为促进校长职业化发展,有必要完善校长职业化培训制度,规范校长职业化培训工作。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研究完善校长职业化培训制度的要点:一是指导培训机构进行师资建设。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范,选聘教师、考察教师,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保证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从而使教师能科学地对校长进行职业化教育。二是实施培训机构认证制度。为防止出现培训乱象,需要实施培训机构认证制度。符合培训机构认证标准的培训机构才可得到认证,否则不予认证。三是加大对培训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力度。组建工作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中,检查培训机构的工作。若培训机构存在问题,工作小组有权勒令限时整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为促进学校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家长,校长需要探寻职业化发展之路,沿着职业化发展之路前进,不断地提高自身职业发展水平,增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不负家长的重托,不负社会的期许。
【参考文献】
[1]刘来兵,侯睿琪.聚焦国家职教战略服务地区人才需求—访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方益权[J].世界教育信息,2020(11).
[2]马延伟,韩倩.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与挑战:基于校长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1).
[3]李立,王安兴.校长代表谁: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代理人问题探究[J].职教论坛,2020(10).
[4]于颖,杨琳,甫玉龙.“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大学校长职业化问题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04).
[5]贺建清.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对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基于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03).
[6]李佳宁,昝飞,江琴娣.来自特殊教育名校长的职业成长感悟:价值观、专业化、学习与创新[J].现代特殊教育,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