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走入黑暗的角落时,人性是照亮黑暗的太阳
2022-04-29李妍
李妍
作者介绍
李 妍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西南大学文学学士,教育学硕士。获重庆一中优质课大赛特等奖,全国第二十一届信息化教学大赛市级一等奖。主研两项重庆市基础教育重点课题研究。在《课堂内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多次获评为“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指导教师特等獎,“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指导教师特等奖,“世界华人杯”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有自媒体公众号“拙域”“生态语文”。
2017年,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给出的授奖理由是:“在具有强大感情力量的小说中,就人与世界的关系,暴露出了我们虚幻感觉下的那方深渊。”他以往的作品曾反复出现一些主题:阶级与职责、忠诚与牺牲、失落与遗忘、爱与无奈,以及一种在文字背后总是埋藏着重大事件的感觉。真正要揭开谜底的话,需要我们通过各种细节,一点一点地拼凑、还原。这本2021年出版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也不例外。
在未来,人类和人类的命运会不会被更高的科技所控制?我们会成为数字时代的渡渡鸟吗?这本书所探讨的问题是:在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狂飙猛进的时代。人工智能的存在到底是人类福音还是潘多拉魔盒?我们与机器人的关系、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人心的本质会有什么变化?其实并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而更担忧人会像机器一样思考。只有机器被赋予了人性,才会实现应有的价值。苹果公司CEO库克提出:“当科技走入黑暗的角落时,人性是照亮黑暗的太阳。”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AF),具有极高的观察、推理与共情能力。故事开始于她坐在商店展示橱窗里,注视着街头路人以及前来浏览橱窗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直到她被女孩乔西买走。经理对克拉拉说:“孩子们总是在许诺,但是大多情况下,那个孩子不会再回来。甚至,他们可能回来之后,把另一个机器人领回家。”这是克拉拉学到的关于人类复杂性的第一课。
第一次我们人类通过人工智能的感觉器官克拉拉的眼睛,观看理解人类社会家庭以及情感表达。从我们自身出发的目光,经由我们受限不完全的造物,再次回到了我们身上。熟悉的事物中间,猝不及防地,那些陌生之物闯入视野,经过仔细辨认才发现原来竟是我们的一部分,好像我们就是那个封面上被遮蔽的弓形太阳。这还不是全部。我们看到了她看到的,我们了解却不坚信她所坚信的,我们在外又在内的观望。石黑一雄建立一种新的陌生感范式,无需借由创造壮阔诡谲的宇宙景观和颠覆性的乌托邦想象,而是借由他者对世界错位受限的认知,通过精心编制熟悉却无法轻易辨识的世界图景 ,在这里以一种更幽深微妙的方式渗透进读者内心。他创造性地开拓了人类有限的生命经验,也丰富了科幻小说的创作可能。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令人心碎的背景,犹太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出:未来人类可能会被改造,把人类分成两个物种。书中的未来世界,人类社会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的新兴技术,已经改变和分裂了社会。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可能是美好的未来,也可能是灰暗的明天。而只要意识到了有可能到来的威胁,我们还是可以逆转未来、掌控结局的。
智能工具教学不当应用所产生的伦理问题层出不穷。搜题软件的滥用误用,成为学生考试作弊或者丧失主体思考意识、惰化思维能力的工具;智能学伴代替教师和家长,可能导致学生的情感缺失;人工智能普惠条件的不平衡不充分、教育算法的歧视与不透明,更造成了新的“智能鸿沟”。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一个契机,它让人可以突然越来越自省于这样一个事实:人类活动当中究竟有多少是不可计算的部分,以便将我与机器区分开来。是的,正是人工智能,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人本身”。
本书的故事很简单,但简单背后却是埋伏着大量的信息和冲突,作者以克拉拉和太阳作为旁观者,从机器人和纯真客观的太阳的视角里反照世界,不动声色地在镜子里投射出人心百态。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虽并未直接写机器人与人类的冲突、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资源的垄断、科技与污染、阶级固化等等话题,但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这个新世界的画卷已缓缓铺开,海面下的冰山若隐若现,耐人寻味。很喜欢这种点到即止、克制留白的叙述,不说教却引人深思。我喜欢的还是石黑的文字里那种具有魔力般的氛围感,一种奇异的、温柔的氛围包裹了你。而此后的许多天,心里都延续着那种温暖而哀伤的温柔,意犹未尽、难以忘怀,请相信太阳是仁慈的。“太阳总有办法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