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幼儿园主题课程建构实践

2022-04-29李延君

新教育·科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主题课程建构核心素养

李延君

【摘要】核心素养是幼儿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于幼儿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是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幼儿的核心素养发展,从主题课程入手,围绕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构成要素,从“看见儿童、追随儿童”出发,阐述了审议目标、生成内容、有效实施和多元评价的主题课程探究实践,由此收获“看见儿童”的教育慧眼,发挥“守护儿童”的教育智慧,增强“支持儿童”的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幼儿园;主题课程;建构

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人才培养的时代追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要“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1]。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战略目标,核心素养是人才培养的重点。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其根本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表明,幼儿的教育要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应当着眼于未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4],最终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二、主题课程的建构对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需求

当前,主题课程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模式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由此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幼儿园教学中,使幼儿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主题课程的建构对于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如何设定主题,如何构建跨学科的有机联系以及如何让课程的实施实现跨学科主题课程学习的目标等,是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课程建构要考虑的系列问题[5]。

三、基于核心素养建构主题课程的思考

本园立足于培养有朝气、有和气、有灵气、有正气的“四有”儿童,主题课程内容制订采用“1+N”模式,即每学期“1”大园本主题课程,在此前提下,每个班级融入本班特色,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开发“N”种班本主题课程内容。本园主题课程以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根本目标,按照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环节,开展主题课程的建构实践,尝试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主题课程体系。

我园主题课程,基于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启发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寻真知、探真理,引领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做真人,其中寻真知、探真理、做真人的目标追求分别对应认知、能力、情感三大维度。以追求品质的主题课程,以熏陶式的“浸润”教育,无痕育人,滋润幼儿生命成长,激发幼儿的适应力、创造力、幸福力和生命力,从而发展成新时代的“四有”儿童。

四、基于核心素养开展主题课程的实施

秉承以幼为本,以主题课程为载体,着眼于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开展实践探索。开始前,级组教师对课程目标、内容进行审议,评估课程开展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选取最优方案。

1.审议目标,渗透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目标的制订,教师们进行集中的课前审议,从幼儿的能力、发展需要、兴趣、条件支持等出发,探讨最佳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专业性与集体智慧。

2.生成内容,融入核心素养

主题课程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生成,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此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我园大班级主题《快乐上小学》之“入学小达人”系列主题课程共分为三大内容,即“我的小学生宣言”“成为小学生”“达人大比拼”。

3.有效实施,践行核心素养

课程的有效实施并非都是按着预计的课程计划进行的,应当根据实施过程中幼儿的表现灵活调整,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将日常生活渗透于主题课程中,创设探究体验式和游戏体验式的学习环境。

(1)渗透于日常生活。主题课程建构并非仅仅是在于课堂上,有时一节课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不容易,因此,将课程渗透于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如“跳绳比赛会”“生活小能手”活动是对孩子多种能力的训练,不仅仅是在课堂活动上,也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包括日常跳绳的训练、轮流值日、学系鞋带、洗东西、整理班上的物品、学习整理书包等等。整理书包比赛中,孩子们合作展示着自己收拾和整理的技巧,此过程愉快而自然,已然是小学生的形象。

(2)探究体验式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给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环境,让幼儿在体验中探究,在真实的探究环境中培养核心素养。如“你好,新同学”活动中,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机会,让幼儿走入邻班认识新同学。幼儿在新的同学面前介绍自己,将所学的自我介绍技巧应用于真实的环境中。虽然孩子们在实际的自我介绍中较为紧张,但交往能力的提升却让老师惊喜。

(3)游戏体验式学习。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幼儿在玩中学,在游戏中进步。根据孩子的好玩、好学、好问的特质,主题课程应根据核心素养目标,立足儿童兴趣、源于儿童生活、追随儿童兴趣,创设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验与操作,促进学习品质的良好养成和全面成长。如在“特别的自我介绍”“我们的小学生宣言”活动中,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自我介绍的方法、共同探讨小学生宣言的制订,课程目标的达成效果良好。

(4)多元评价,发展核心素养。为了主题课程更好地开展,利于主题课程的建构,最终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更好的发展,课程实施后的评价采用多元的评价体系,主要分为幼儿、教师、家长三个评价主体,以期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对活动进行评价。

在幼儿方面,主要通过发放“课程活动亲子作业单”和“幼儿访谈”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在课程结束后,发放亲子作业单,通过回收的亲子作业单了解孩子的掌握程度和家长一起探究的情况。围绕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设计访谈提纲,对孩子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感受、看法与意见,让孩子们进行评价。此过程中,也能初步通过孩子的回答和反应了解孩子核心素养的提升情况。

在教师方面,主要通过“课程探究活动评价表”和教师“课后反思和阶段反思”展开,针对活动内容,从幼儿在活动实施前后的“情感、认知、能力”核心素养的变化,进行详细地评价,判断目标的达成度。教师活动结束后进行课后反思以及每阶段结束后进行中期反思,围绕目标达成、幼儿表现、活动的适应性等展开评价,在级组研讨的过程中通过对课程评价的研讨调整下一阶段的课程内容。

在家长方面,主要通过“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评价表”对实施的课程活动进行评价,根据幼儿的核心素养对课程进行评价,另外,教师还通过班级群和私聊等方式对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家长对活动的想法和建议。

4.效果反思,奠定核心素养

主题课程的顺利开展基于大家的支持、幼儿的生活与兴趣、课程的完整性与趣味性、教育者较为系统的探讨与及时的反思,以及幼儿更多的参与和亲身体验。主题活动是综合性的,对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均有所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或发展了幼儿的核心素养。

在自主发展方面,幼儿在此过程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在“特别的自我介绍”活动中,孩子们掌握了自我介绍的方法,提升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在“小学生宣言”活动中一起合作探讨小学生的规则,学会通过绘制气泡图总结归纳。懂得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疑问,学习接纳和倾听他人意见,建立了规则与任务意识。在“整理书包”和“生活小能手”活动中他们懂得爱护文具和整理书包,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学习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习自我管理。

在社会参与方面,幼儿懂得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他们在“成为小学生”系列活动中,具有作为哥哥姐姐的信心和自豪感,有为弟弟妹妹做榜样的意识和责任感;在班干部竞选过程中体现出对班集体的责任和担当;在跳绳比赛和快乐运动中,能够为了班级荣誉团结合作、努力比赛。在活动中,他们积极探讨、乐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劳动意识,愿意自己动手整理个人物品,积极投入班级值日劳动中。孩子们在课程中开拓思维,采取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建立通过信息网络查询资料的意识。

在文化基础方面,发展了科学精神和积累人文底蕴。整个活动中他们坚持不懈,乐于探究、勇于展示自我。面对不懂的问题能大胆尝试,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法,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面试,和同伴一起探讨小学生宣言的制订。在制作海报时,他们听取同伴的意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运用自己对艺术美的理解进行设计与表达。

五、基于核心素养反思主题课程的建构

1.拥有“看见儿童”的教育慧眼

(1)看见儿童的真实生活。儿童真实感受到的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素材,课程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于生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使幼儿养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社会与发展即为生活。课程的设计围绕儿童一日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儿童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领悟生活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实现生活经验的重塑与再造。

(2)看见儿童的兴趣需要。儿童的兴趣与需要是课程开展取得好效果的关键,在课程建构的过程中,要明白儿童的兴趣点是什么,课程中需要获得哪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且,应当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权,充分参与到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中,如此,才能更大程度地使儿童愿学、乐学、善学。

(3)看见儿童的能力水平。课程的建构也并非只需考虑儿童的生活、兴趣与需要,也应着眼于儿童当前的能力与水平。难度太大,儿童难以达到,难度太低,则失去了课程对于提升儿童能力的价值,因此,应当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

2.发挥“守护儿童”的教育智慧

幼儿园坚持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教师们坚持一致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此为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在主题课程活动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设计上,教师们都应当进行集中的课前审议,定期开展专项教研,探讨最佳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专业性与集体智慧,以适应幼儿不断增长的发展需要。

(1)儿童核心素养培养成为首要。活动目标应当根据核心素养目标设计,结合园所实际具体化,生成各年龄段幼儿需要达成的培养目标。活动内容应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目标,以儿童为中心进行设计,内容设置循序渐进。活动实施根据核心素养的目标,把握活动的重难点,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开展;当遇到难题时,应想办法解决或者灵活调整。活动评价要有多元的评价方式,不仅局限于教师这一评价主体,同时考虑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及家长在课程中的评价并围绕儿童核心素养开展。

(2)教师的积极思考辅以优化。基于儿童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题课程的优化伴随着教育者的深度思考。每个阶段结束后,教师思考前期活动是否达到教育目标,后期教育活动是否需要调整,在集中研讨时进行智慧的碰撞,更能促进课程中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

3.增强“支持儿童”的教育合力

结合本园实际,挖掘教育资源,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创设条件支持。如本园的“一创二联三活动”的主题课程实践机制中,主题课程建构应联系已有资源,充分发挥家庭、社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优势,积极优化多方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家庭是幼儿教育的最大支持,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为课程开展提供条件。

主题课程的建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以适应本园幼儿实际情况的过程。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课程建设应牢牢把握核心素养精髓,从幼儿各个年龄段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出发,贯彻落实课程的各个环节,既要重视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设计,也要注重课程的实际效果与评价。课程建构需满足幼儿探究性、求知欲和成长力需要,进而激发幼儿的适应力、创造力、幸福力和生命力,促进学习品质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钱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幼儿园课程发展[J].幼儿教育,2019(20).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

[3]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刊,2016(6).

[4]茅华蓉.幼儿园教师视角下的3-6岁幼儿核心素养调查研究[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9(1).

[5]李群,牛瑞雪.创建跨学科主题课程涵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北京市“人文·科技·生活”主题课程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主题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QJK2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主题课程建构核心素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幼儿园开展主题课程的反思
“欢庆元宵”主题综合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带着STEM的梦想飘向远方
中班主题课程《走进动物王国》的实践与反思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