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吐鲁番市中学阶段落实地理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2022-04-29周和平白汉杰

新教育·科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外素养活动

周和平 白汉杰

【摘要】地理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方式之一,地理实践活动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体参与实践活动而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提升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理念,增强地理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学阶段;地理实践活动;核心素养;策略

一、中学落实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1.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凸显地理实践力教学理念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加快学科核心素养的建设,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三个模块,通过教学三维目标,大部分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但对地理实践力教学,涉及较少。当前两县一市地理教师对地理实践力了解很少,有地理教师甚至不知道何为地理实践力。2020年4月颁布的修订版2017高中地理新课标对地理实践力教学提出更为详细的教学指导和评价方式,一线地理教师只有加强对新课标研读,才能更新教学理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地理实践力教学目标。

2.现行高考命题趋势凸显地理实践活动能力考察

自2016年以来,全国1-3卷高考地理命题凸显地理核心素养能力考察,高考试题中的读图分析问题,描述地理现象,解释地理形成过程及原因分析越来越多地考察高中生的地理实践素养能力。当前,吐鲁番市占很大比例的地理教师对当前高考地理命题趋势了解较少,钻研甚少,对地理实践活动落实当然更少。因此,督促地理教师加强对新课标的研读,才能准确把脉高考命题趋势,为高考复习提升地理成绩握准航向。

3.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需要

2011版《初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实践力描述如下:“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标准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实践活动建议,从中可以看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只有落实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动力,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探究,通过手工制作地理模具活动、乡土观测、观察活动、搜集资料和观看地理中国栏目,让初中生了解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情,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笔者在今年9月、10月期间,曾在学校组织部分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开展“土星冲日”“火星冲日”“木星观测”及“月球观测”活动,凡是参加天文观测活动的学生均表现出很强兴趣性。通过天文观测实践活动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为将来高中地理学习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鉴于上述依据,笔者认为,在本市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重大,为了充分发挥地理教师专业技能,推广地理实践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各级学校需要开设开放式实践教学活动课,教育行政部门需要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推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有序有效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吐鲁番市中学地理教师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准确掌握吐鲁番市地理教师落实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情况,笔者对本市一线地理教师展开电话、微信采访,主要了解各个学校地理教师对地理实践活动课的认知水平、地理实践活动的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落实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初、高中地理教师接受新课程理念培训情况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专业培训,全市所有中学地理教师基本上知晓核心素养这个新概念,也初步知道地理实践力这个新命题,因缺乏地理实践活动的专业培训,缺乏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评价管理体系,使大部分地理教师并没有主动落实学科素养以及实践活动教学。

2.研读课标少,层次浅,集体备课缺乏实践活动的环节

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地理教师对新课标的研读少,研读层次浅,在平常教学中很少参考新课标备课,集体备课有涉及核心素养,但对地理实践力教学涉及很少。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中对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研讨更少。新课标对地理实践力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新课标研读少,研读不深入,就无法准确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而地理实践力教学在此之前的传统教学中就已经被遗弃,如果不加强研读课标对实践力教学的要求,就无法落实好实践活动教学。

3.地理教师缺乏野外考察项目组织经验

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全地区仅市实验中学地理教师开展过课外实践活动,其他学校几乎没有开展过任何一次课外实践活动。高昌区二中在2019年9月和12月份分别组织高二文科班学生前往市地震局、市国土资源展厅和市气象观测站展开课外实地考察活动,从本次实践活动方案、过程和结果反馈信息来看,地理教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经验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在组织参观前没有设计相应的导学案,学生课外观测过程过于单调、简单,参观结束后布置学生写参观后感不符合学科素养教学目标,对学生实践活动缺乏過程性评价,这说明一线教师缺乏组织实施的策略,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缺乏科学规划,缺乏科学指导,组织经验不足。

4.周课时少,任课班级多,兼职班主任工作导致落实地理实践活动少

在课时分配是否合理的调查中发现, 16%的初中学校1课时/周,7.84%的初中学校1.5课时/周,76.4%的学校2课时/周,这说明部分学校课时安排不足限制了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地理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中发现29.41%的教师除担任常规教学任务外,兼任班主任、团委、教务、德育等管理工作,这说明当前地理教师因教学任务重,教学工作量大,精力有限,而地理实践活动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准备很多细节的东西,这就导致地理教师很少有时间去落实地理实践教学活动。

5、安全因素、活动经费不足是制约课外实践活动的主要因素

由于课外实践活动要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开展活动,这就意味着安全风险增大,安全是任何教育活动首要遵守的原则,从访谈中发现,开展户外实践活动,基于户外考察的交通安全、考察地安全隐患及突发情况的顾虑,学校一般不会批准大规模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师本人出于对安全隐患的考虑,更不愿意落实地理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活动技能培养策略

通过一年的探索研究,我们提出的地理实践活动培养策略是以任务驱动来促使教师提高学科专业素养,以专业培训促使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规范化,以课标研读为导向,积极开展学科素养引领下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通过市级学科素养赛课活动,多方面多层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培训,进一步完善学科素养评价体系,促使地理教师提升自身实践素养技能,针对当前吐鲁番市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采访调查分析材料,提出本市可行性的实施策略,全面推广落实地理实践活动教学。

1.任务驱动研课标,积极开展学科素养培养理念下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新课标对教材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落实好实践活动教学,就必须研读、吃透课标对实践活动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一堂好的地理实践活动课,为了落实这一策略,需要从学校层面出台相应的评价管理体系,督促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研课标深度。学校教研室每学期可以开展一些学科素养方面的公开课、示范课和竞赛课为主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鼓励地理教师展开学科素养方面的小课题研究,从多方面落实和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理念,落实地理实践活动教学。

当前,发达的网络媒体、各种大数据支持的情况下,通过线上教研活动,开展线上研讨和经验交流,促使乡土地理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通过竞赛活动征集关于乡土地理实践活动的微格课或微课视频,通过一系列的网络教学活动研讨,激发地理教师研课标、更理念、改教法,落实实践活动教学。

2.展开研学旅行,加强地理实践活动培训

教师是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自身地理实践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活动开展的效果。因此,实施教师的地理实践力培训,有助于地理教师实践力水平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市地理教师实践力水平提升,笔者认为,市地理工作室可以聘请专家展开有关地理实践力活动的专业培训,提升地理教师实施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工作室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每学期或每学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1-2次研学旅行活动,通过设计各种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组建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小组,分配实践活动任务,落实研学旅行评价体系,让地理教师在研学旅行中不断积累活动经验,利于其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实践活动教学。

3.加强课内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

地理实践活动分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课内实践活动有绘图、模型制作、实验验证、案例分析和判读地图信息等类型,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等级评价水平不同,对实践活动的要求不尽相同。例如连木沁二中地理教师在突破《地球与地球仪》这一课中的教学难点时,引导学生手工制作地球仪模型活动,并绘出经纬线,让学生实践中逐步理解经纬线划分方法及其地理意义。鄯善县二中地理教师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实验验证教学案例,都是非常好的实践教学活动案例。吐鲁番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組结合初高中地理教学难点“行星地球”,在今年9月、10月份,在校内组织初高中学生开展天文观测活动,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土星和木星、火星冲日及月球观测”活动,这些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地理教学由室内走向室外,课内联系课外,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4.建设地理实践基地

地理实践教学基地是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地理实践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长期稳定的活动场所,有效降低了课外考察的安全隐患风险,利于教师组织实施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地理实践基地分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有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园和地理实验室等不同类型,当前吐鲁番市仅有托克逊县一中拥有地理多功能教室,其他学校均未配备,在当前情况下,地理教师要积极主动开发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市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开展地理天文观测活动,也是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另一个方案,最低层次可以选择一间学校空教室,地理教研组可以组织学生着手建设地理教室。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吐鲁番市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曾联合市地震局、市国土资源局和市红十字会合作开展过多次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联系社会和政府相关单位,在吐鲁番市开发建设一批课外地理实践基地,具体方案正在规划研讨之中。

5.建立和完善地理实践力教学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地理实践教学理念,学科素养评价机制具有激励、调控和指向作用,没有学科素养评价机制,就很难改变教师传统教法。在学校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地理教研组针对当前问题针对性的建立地理实践力评价体系,促使地理教师不断矫正其实践活动教学中的不足。在实践活动教学中,地理教师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既要重视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既要关注学生能力提升,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手段,鼓励学生收获信心,敢于创新,最后需要根据地理实践力的四个等级水平给予学生综合性评价。

6.加强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需要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完成部分教学内容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当前,本市所有地理教师几乎没有接受过地理信息技术的培训活动,广大地理教师基本上不具备操作地理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就无法带领学生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完成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因此,需要从市县教育系统、学校两个层面出资加大地理信息技术培训力度,为即将到来的新课改率先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满足地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落实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吴红照.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组织与开展途径探究[J].名师在线,2021(33).

[4]郎军霞.基于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9.

[5]罗华英.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04).

猜你喜欢

课外素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