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华九老会”之研究

2022-04-29武龙娇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结社南华集会

“南华九老会”是清代乾隆年间影响较大的尚齿之会,属于宗族型的怡老社团,其成员皆为常州庄氏一族。庄氏一族在常州地位较高,宗族实力雄厚,“南华九老会”就是效仿唐白居易晚年居洛时期的“九老会”,以此来展示宗族的兴盛与宗族精神。本文将从“南华九老会”的发生背景、具体与会盛况以及“南华九老会”所体现的文学精神三个方面进行基本的研究,以此对“南华九老会”做系统的了解。

“九老会”最早兴起于唐会昌五年(845),是由白居易晚年居洛期间组织的一次尚齿之会,该次集会的与会人员皆为年逾七旬的致仕官员。白居易晚年与其九位老友相聚于洛阳履道里宅邸,把酒言欢、吟诗作赋。他们年寿虽高,但这种旷达洒脱、与世无争的精神一直被后人所效仿,即使到清朝,这种尚齿之会也被世人所追捧,“南华九老会”就是当时常州地区的典型代表。“南华九老会”在清代民间组织的耆老会中,无疑是具有很大影响的,现如今有不少学术著作在研究文化家族、江南文学、诗歌雅集等方面都会提及它。“南华九老会”不仅集会方式特别,其与会诗集《南华九老会倡和诗谱》对于后世也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一、“南华九老会”形成的历史背景

“南华九老会”的形成不仅仅是宗族内部发展的结果,也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及朝廷制度有关,是文化与宗族相结合的产物,既反映了当时江南一带文人的主要活动方式,也体现了大环境下“闲逸”的文化氛围。“九老会”作为江南常州庄氏宗族的结社活动,不仅具有江南农商经济高度发达、自然环境清新秀丽、学术氛围浓厚等地域特色,也体现了团结宗族、合为一家的宗族精神。“南华九老会”将文化与宗族活动完美结合,值得我们关注。

“南华九老会”的形成首先得益于政治文化上的“宽严相济”等政策。清王朝是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地区,在文化方面更是存在极大差异。清朝初期国家政权动荡、朝纲不稳,朝廷为了维护刚刚建立起的新政权,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实行高压政策,全国大兴文字狱,文人之间的结社立盟也被禁止。但这种高压政策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反而促进了文人团体间的聚会,以表达他们心中的爱国情感,如《书南山草堂遗集》云:“士之憔悴失职,高蹈而能文者,相率结为诗社,以抒写其旧国旧君之感,大江以南,无地无之。”这种政治、文化上的高压政策到了康乾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的明令禁止变为政治上的宽严相济、文化上的怀柔并举,这种政治与文化政策的本质上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九老会”的发展与壮大。“九老会”的形式甚至被皇家所采用并且举行过两次,分别是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与乾隆三十六年(1771),皆为庆祝皇太后的寿辰,且后者规模相对于前者更加庞大。朝廷的这种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九老会”的发展,各种形式的“九老会”“耆老会”层出不穷。清朝“九老会”的举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顾汧致仕以后举办;乾隆十二年(1747),沈德潜创办二弃草堂九老会,其《二弃草堂燕集序》对此次集会做了详细记载。“南华九老会”更是在借鉴前者的基础上将形式与规模不断进行创新,同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广泛流行于世。“南华九老会”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它既是时代和平的体现,也是宗族势力强盛的象征。

其次,常州地区发达的经济是“南华九老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清代耆老会在之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壮大,其社团活动主要是饮酒作诗,以使参与者得享晚年短暂且珍贵的时光,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不管是朋友之间的集会还是宗族间的结社,耆老会的方方面面都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实力,而常州地区发达的经济为“九老会”的组织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乾隆时期政局稳定、天下太平,这种大环境的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进一步促进了常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唐朝以后,常州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市肆、集市贸易、店铺等主要的商业场所已经出现,经济发展迅速;到宋代,经济发展脚步进一步加快,商店、作坊等场所数目较多,经营方式也日趋完善,并且出现“大市”,可见其经济繁荣程度;到明朝,常州的手工业与商业已经十分发达,尤其是土布产业十分兴盛,而且也是集散吐纳运营之地;直至清朝,常州经济全方位发展,为“康乾盛世”打下坚实基础。

常州地区经济的繁荣极大促进了“九老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合适的娱乐场所。清朝经济快速发展,士人地位得到极大提高,因此他们热衷于营造舒适雅致的居住环境,私家园林得到极大发展,形成我国古典园林最后一个发展高潮。文人群聚于雅致清静的场所之风由来已久,如白居易香山结社于洛阳履道里宅邸、秦氏九老会相聚于秦园、南华九老会相聚于漆园、耆英社九老相聚于兰芷轩等。“九老会”的举办地大多以园林为主,这种环境清新雅致的园林有助于激发作者心中的情感,现场代入感较强,增加了文人结社诗酒风流的色彩,是文人深处的一片心灵绿洲。另外,九老会的成员大多以致仕官员为主,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他们致仕后的俸禄提供了保障,从而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保证了他们精神世界的建立,促进“九老会”的长远发展。如乾隆三年谕:“大学士、尚书内原品休致大臣,给食全俸,永为定例。从前谕旨,如自乞休,朕加恩准令原品休致者,着即按照此旨给食全俸。其遇京察自陈,朕加恩准令原品休致者,该旗该部以应否给食半俸,具请奏旨。”这些致仕后的待遇提高了致仕官员的生活水准,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二、“南华九老会”的形成与发展

“南华九老会”成立于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地点是江苏常州。常州旧称毘陵,历史上处于“江南”的核心位置,现今位于江苏省的东南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常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其城镇的发展以及氏族的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明清两代,常州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达、思想开放,促进了该地区文学创作活动的发展,学术文化极度繁荣,而常州庄氏家族更是常州文学兴盛的代表。对常州庄氏家族文学影响较大的就是此次唱和集会,这是庄氏家族由个人创作到宗族间创作的重大转变,直接体现了庄氏家族文化底蕴的深厚,也从侧面反映出庄氏官员人数“实力雄厚”。张惠言曾有《南华九老会倡和诗谱序》云:“庄氏于吾乡为故家,科第仍显,文章行谊,冠冕士类。”庄氏家族显贵,宗族间的联袂唱和在当时已是盛事,受到士族阶级的广泛关注。《庄子》又名《南华真经》,因此庄氏家族常以“南华”自称。“南华九老”为此次集会的九位老人,洪亮吉《南华九老会倡和诗序》给予了详细记载。这九位老人的具体信息以年龄为序,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南华九老会”完全效仿了白居易“香山九老会”序齿不序官的原则,继承了白居易晚年闲适安逸、珍惜晚年时光的精神。“南华九老会”的九位老人分别为:庄清度,官职为礼部郎中,九十岁;庄令翼,官职为福建按察使,八十四岁;庄祖诒,官职为临洮府知府,八十二岁;庄枟,官职为黄梅县知县赠文选司主事,六十九岁;庄歆,官职为密县知县封福建台湾兵备道,六十六岁;庄学愈,官职为开州知州,六十三岁;庄柏承,官职为湖南石门县知县封甘肃宁州知州,六十三岁;庄大椿,官职为射洪县知县赠顺天府南路同知,六十二岁;庄柱,官职为温处兵备道封礼部右侍郎,六十岁。此为九老的具体信息记载。族谱于庄祖诒诗歌中附记“会在春,公卒于冬”,又由庄枟诗歌云“鸡豚共赛春秋社,铅汞唯餐日月华”等信息可知 “南华九老会”的集会时间是在乾隆十四年春社之时。此次结社活动虽然名为“九老”,但实际上真正参加聚会的只有八位老人,庄大椿并没有出席此次宴会。此时的庄大椿正在福建,春季举行的唱和诗会直至夏季他才知晓,所以庄大椿的诗歌也不是其本人所作,而是由庄枟代写。庄氏一族将其命名为“九老”也是效仿白居易“香山九老”唱和之事的缘故,可见庄氏家族具有效法古人的历史感和文人雅趣。

清代的“九老会”虽然很多,但能够形成唱和诗集的却寥寥无几,所以,《南华九老会倡和诗谱》的存在是非常珍贵的,它将“南华九老会”赋予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供后人学习与效仿。《南华九老会倡和诗谱》并不是在集会当天形成的,而是由庄柏承的孙子庄宇逵在集会数十年之后整理而成的。该诗谱共一卷,其中以《江苏艺文志·常州卷》所收录最为详细。《南华九老会倡和诗谱》除收录“九老”倡和诗作外,还有同族二十一人的“和作”。该诗谱的诗歌体裁均为七言律诗,作者顺序以年齿为序,与白居易“香山九老会”具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南华九老会”的影响不仅仅是诗谱的形成,更对后人的效仿产生深远的影响。乾隆四十九年(1784)庄宇逵想效仿前人组织“后南华九老会”,但因其事先约定好的“九老”相继过世,所以“后南华九老会”并未如期举行,但这次集会的提出,也是受到前者的影响。到乾嘉之际,庄氏宗族的这种结社不仅仅限于同族内部,更是与族外之人共同举行。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庄勇成、庄炘所组织的结社活动,《文学庄君墓志铭》对庄勇成所主持的吟社记载较为详细:“同会者程君景傅、蒋君熊昌及君族子绳祖、选辰。它客或有增减,此六人常在座。每集拈题分体后各出觞政,务为新奇以取胜,往往达旦,不止乡党友朋之乐。是岁为极盛。”由此可看出集会活动的场面盛大,与会者各抒己见、务求新奇,往往通宵达旦、乐此不疲,这是如何的率意洒脱。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九老会”的参与人员增加了女性成员,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了庄氏家族以庄盘珠为代表的二十二位女诗人,她们虽为封建时代的女性,但在诗词创作方面却非常优秀。女诗人的与会者身份在当时的吟诗结社活动中是非常少见的,这为清朝“九老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从侧面反映出庄氏家族教育观的前瞻性,即使是在思想极为保守的封建时期,女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体现出庄氏家族思想上的先进性与开放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三、“南华九老会”的影响

“南华九老会”虽然是宗族内的结社活动,但是它的影响却非同小可、不可忽视。“南华九老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维护宗族方面。庄氏是常州地区实力非常强盛的宗族之一,据艾尔曼《经济、政治和宗族》统计,庄氏一族共有九人入选翰林院、二十九人中进士、九十人中举人,在常州地区的宗族中首屈一指。科举应试的成功进一步扩大了庄氏一族的影响。而“南华九老会”正是在宗族极为繁盛之时举办,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深了宗族成员间的关系,进一步壮大了宗族实力,对庄氏一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文学角度来讲,“南华九老会”丰富了文人聚会的方式,促进了同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催生了文学作品的产生,其中《南华九老会倡和诗谱》就是典型代表。“南华九老会”后期发展为宗族内外共同参与,从个人吟唱逐渐演变为宗族间的结社倡和,从家族内部吟唱逐渐演变为家族内外共同倡和,从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趣逐渐演变为朴学款通,充分说明庄氏家族与常州文化进一步融合,促进常州文化的发展,成为常州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南华九老会”虽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自己的特色与标签,是常州乃至江南地区文学史上的珍萃,但诗歌创作上的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九老会”一向注重集会的形式而往往忽略了诗歌创作,使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现实,缺少对现实社会的洞察与思考,诗歌创作显得苍白无力,文学价值较小。虽然“九老会”在诗歌创作上质量平平,但文学作品的创作丰富了常州地区的文献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学活动现象,对此我们应该给予“九老会”客观正确的评价。

四、结语

“南华九老会”虽然仅仅是宗族内部的倡和活动,但它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是常州地域文化与社会风尚相结合的产物,进一步丰富了文人吟诗结社的活动方式,构建了诗人的精神乐园。“九老会”后期发展更多被赋予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社会意义被不断扩大并占据主导位置,这是自白居易“香山九老会”之后“九老会”意义上的根本性变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作者简介]武龙娇,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结社南华集会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传统接续与理学嬗变:明代洛阳“文人结社”浅探
南华新书架
道学的团体化:宋儒结党,明儒结社
人员最“杂”的集会——玉山雅集
晚清南洋文人结社与华文文学的发生
“结社革命”背后的幽灵:非营利部门的理性化及其成因
The Prettiest 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