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菊衬莲”属“反衬”

2022-04-29

中学生报 2022年35期
关键词:爱莲说周敦颐衬托

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到莲花、菊花、牡丹,他以莲花象征君子,以菊花象征隐士,以牡丹象征追求繁华富贵和权势的人。文章以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突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傲岸的品质。

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应属于反衬,这个毋容置疑。但是以“菊之爱”衬托“莲之爱”属于何种衬托,则颇有争议,我个人认为属于反衬。

对网上观点的辨析

网上大多数观点认为是正衬。例如有一处分析这样说:作者以菊花正衬莲花,说明自己像莲花一样洁白脱俗与世无争,用牡丹反衬,说明自己不像牡丹那样贪恋权贵,而像莲花那样洁身自好。

这种说法属于主观臆断,缺少文本分析。结合文本,作者对牡丹鄙弃和贬低的态度很明显,因为文中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那个语气词“矣”,明显是贬低。但是对于菊花,作者是褒是贬好像并不明显,但是仔细分析,还是带有贬义的。“菊,花之隐逸者也”,这句话中的“隐逸”是隐居逃逸的含义,隐逸虽然是中性的,但是在宋儒理学的宗主周敦颐那里感情是惋惜和不赞成的,这是一种消极逃避。后文“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其中“鲜”是很少的意思,那么就不是社会主流,也就不要去效仿,这里面肯定也是贬义的。通过文本分析,以“菊之爱”衬“莲之爱”属于反衬就比较明显了。

对教参观点的辨析

《教师参考用书》对于这个问题,这样分析:衬托的运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有时可以区分为正衬、反衬,有时则无法区分。《爱莲说》中,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应属于反衬,但“菊之爱”究竟属于何种衬托,就很难说清。“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前一重意义来看,本文作者与之相反,他不赞成避世,而主张入世;从后一重意义来看,则“菊之爱”与“莲之爱”亦似有相通之处。据此,我们不妨说作者以菊来烘托的本意也许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至于这究竟是正衬还是反衬,大可不必去管它。

这种说法属于模棱两可。现实中偏偏有较真的学生要管它,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当你面对这样的学生,不给一个详细准确的分析、明晰确定的答案是不行的。另外还有一些考试题目,偏偏出题让学生去辨析是正衬还是反衬,所以还是要认真研究分析一番。

菊之爱的第一层含义不用谈论,按照这个理解,肯定是属于反衬。第二层意思,陶渊明保持独立人格的方法就是隐居和逃逸,这也是周敦颐不愿意采用的。陶渊明早年也是要大济苍生的,即使隐居还心有不甘,“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种保持独立人格的形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从这方面讲也是反衬。

知人论世定类型

结合周敦颐的生平来看。他一生从政三十多年,从来没有考虑过消极避世,总是积极主动去做事,判案、读书治学、传道授业,颇有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无怪乎黄宗羲认为,他可以和孔孟并列。

他非常喜欢庐山,从政的起点是庐山脚下的浔阳,他退休以后也住在庐山脚下,并且将门前的小溪命名為濂溪,在这里建了濂溪书院,在这里教书育人,传播自己的思想。有人说他和陶渊明的精神有相通之处,是一种传承和延续。我觉得这样说不客观,陶渊明在庐山避世,周敦颐在庐山传道,这里是有天渊之别的。

陶渊明在庐山成了隐逸诗人,成了田园诗的鼻祖;而周敦颐在这里成就了他宋儒理学的宗主地位,直接影响了宋儒理学的形成。程颢、程颐都是周敦颐的弟子,而朱熹是二程的再传弟子。朱熹非常尊崇周敦颐,他也曾在浔阳做官,为周敦颐立像刻碑,继承并传播他的学说,成为宋儒理学的集大成者。

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这“北宋五子”哪一个是隐逸逃避之士?他们也喜爱山水,即使在山水之中,他们也在追求“道”。张载的横渠四句,最能代表他们的处世精神,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目标,是誓言,是道德追求,是励志豪言,他们绝对不会认同陶渊明的隐逸逃避之举的。

所以,《爱莲说》中的“菊之爱”对“莲之爱”的衬托是反衬。

研究中的小发现

周敦颐曾经在广州为官。《宋史·周敦颐传》有记载:“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瘅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宋熙宁元年前后,周敦颐从郴州调官广州,先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后任提点刑狱。所谓提点刑狱,除了监察地方官吏之外,主要是督察、审核所辖州县官府审理、上报的案件,并负责审问州县官府的囚犯,对于地方官判案拖延时日、不能如期捕获盗犯的渎职行为进行弹劾。

作者介绍

郭坤峰

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和学校德育,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八年,践行生活语文理念,努力建构语文“灵动课堂”,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灵动语文教学与评价研究”主持人。个人专著有《杏坛鸿影》《清颍东流去》,执教课例《沁园出·长沙》和《青玉案·元夕》被评为“一师一优课”广东省省级优课。喜爱文学,从教以来笔耕不辍,用诗歌、散文、小说的形式讴歌生命,记录生活。

猜你喜欢

爱莲说周敦颐衬托
爱莲说
早春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颐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周敦颐赏莲图
爱莲说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