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制度逻辑
2022-04-29孙亮
孙亮
摘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进行论述。制度是理解历史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治党安邦之本,制度逻辑是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核心要义。在百年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能在制度比较中进行关键抉择,能在制度变革中做到破立结合,能在制度赓续中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该时代之问既凸显了制度确定性和制度不确定性的统一,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和制度自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制度逻辑;制度自信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进行论述。[1] 这彰显了一个百年大党的政治自觉和政党自信,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总体来看,学术界多从政党性质、理论因素、组织效能、人民立场等角度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进行讨论。而问题在于,制度是理解历史的关键,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之根,是治国安邦之本,制度逻辑是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核心要义。基于此,本文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从制度逻辑层面去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一、中国共产党能消灭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修复原有制度和发展特色制度
旧制度,主要是指近代以来的各种专制腐朽制度,包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等。毛泽东同志指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反侵略战争中的失败,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2]因此,中华民族要想实现近代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重要手段就是消灭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消灭旧制度作为重要政治目标。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在“一大”党纲中明确规定,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3]这为中国共产党消灭旧制度提供了基本依据。消灭旧制度,前提是推翻旧政权。对此,毛泽东指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4]由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暴力革命推翻旧政权、武裝斗争消灭旧制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政治制度上,中国共产党消灭了腐朽专制的封建统治;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官僚资本主义;在文化制度上,消灭了僵化落后的封建旧文化。可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重要因素就在于能从制度逻辑上去思考革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能从制度逻辑上去解决革命过程中的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善于建立新制度。新制度,是指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以及与新中国相适应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等。中国共产党善于建立新制度,是从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开始的。《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国体为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的政体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伴随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三大运动”的顺利推进,向社会主义过渡已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向社会主义过渡,关键在于把原有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的生产关系转变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进行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并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善于修复原有制度。原有制度,是指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科学可行的党和国家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但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等“左”的错误的冲击破坏而亟待修复。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5]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多种路线,实质上就是修复确立原有制度。
中国共产党善于修复原有制度,具有理论指导、实践推进和制度支撑等功能。一是通过修复原有制度,能够恢复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二是通过修复原有制度,能够在实践上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三是通过修复原有制度,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制度支撑。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党和国家各种制度的修复和完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精于完善特色制度。特色制度,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特征、特点的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能精于完善特色制度,是由两点原因决定的。一是由自身先进性决定的。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需要保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制定方针、政策、制度,健全和完善各种制度,以增强制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二是由赢得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较的制度优势决定的。相较于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的,是具有优势的,是能够适应更高生产力要求的一种高级社会形态。
二、中国共产党能坚持根本制度、发展基本制度和创新重要制度
中国共产党能坚持根本制度,这为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根本制度,是能体现党和国家的根本特征和根本性质,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下根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党的领导的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五个方面。[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7]根本制度关涉党和国家之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须臾不可偏离。不同时期中,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此都高度重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去看待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在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根本制度的道路上,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论述、新论断。一是提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是领导一切的观点;二是把国体和政体放到了宪法的角度来认识;三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是作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新判断。
中国共产党能发展基本制度,这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基本制度,具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言,就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彰显政治经济基本原则,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基本作用的制度。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主要涵盖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没有制度可以青春永驻,制度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否则,制度会逐渐落伍、失效,被历史淘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不同时期,都始终高度重视制度创设和制度发展。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例,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是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目标。马克思指出:“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而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8]创建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把消灭私有制、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重要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三大运动”的胜利,向社会主义过渡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所有制结构逐渐由公有制一统天下到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我国所有制改革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9]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和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中国共产党能创新重要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出澎湃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是指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派生衍化而来的主体性制度,主要包括文化制度、生态制度、法律制度、监督制度等。
中国共产党创新重要制度具有重要功能,是因为重要制度处在一个重要位置,其上联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下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要制度体现了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性质、特征、方向等,是对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具体化、操作化。正是在坚持根本制度,发展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对重要制度推陈出新,不断细化优化制度细节和实施流程,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等落到实处,从而使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优越感。中国共产党创新重要制度主要通过两种路径。一是能够创造性转化重要制度;二是能够创新性发展重要制度。在此基础上,方能充分释放制度红利,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出澎湃动力。
三、中国共产党能从顶层设计制度和基层探索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的工作中要切实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顶层设计一般呈现权威性、理论性和整体性的基本特征。基层探索一般呈现群众性、经验性和个体性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制度逻辑上去解读就在于其能够把顶层设计制度和基层探索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能从顶层设计制度,这有助于从战略全局高度整体谋划、推进党的各项工作。从理论层面上,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在谋划路线、制定政策、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否则,可能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境地。中国共产党能从顶层设计制度,在实践层面上还在于,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改革红利已得到充分释放,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更要求必须从顶层设计制度、从高处谋划未来。
中国共产党从顶层设计制度,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能够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使中国共产党具有其他政党无法比拟的战斗力、执行力和向心力;二是可以从根本上克服利益集团的藩篱和短期利益的桎梏,保证党和国家从战略发展高度、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角度行稳致远;三是能够有效降低重大政治风险和制度试错成本,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保证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中国共产党能从基层探索制度,有利于坚持群众路线,做到问计于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前人都没有走过的道路,是在没有任何内外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由人民群众和党的基层组织在工作中反复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无论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十八户村民的“红手印”,还是广东省宝安县破旧小渔村的发展,都呈现出基层探索制度的毅力和韧性,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真实写照。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我们要走一步看一步,逐步总结经验,否则人民会遭殃的。”[10]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即便如此,习近平同志依然从党和国家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对基层探索制度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他认为,当前改革已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11]如此方能推动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全面提升,进而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中国共产党基层探索制度,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从基层角度而言,有助于调动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众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坚持群众路线,做到问计于民;二是从制度角度而言,基层制度创新有助于形成“基层探索—顶层设计—基层实施”的环形路径。一项制度从无到有大致经过实践探索、经验总结、制度设计、全面实施、问题反馈等阶段,其中基层处于基础性地位。它既是制度形成的实践基础,也是制度实施的实践主体。可见,基层探索制度在整个制度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将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提供坚实的基础保证。
余 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智治事,大智治制。”[12]制度的创建、发展和完善攸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关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新时代之问。制度逻辑是理解和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关键。
一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该时代之问凸显了制度确定性和制度不确定性的统一。制度确定性,是指制度确立后,其核心要义不会因外在环境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亦可称之为制度守正。这种类型制度数量较少,但作用极大。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如党的领导的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制度、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等。上述根本制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不能有丝毫的弱化,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制度不确定性,是指制度确立后,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制度也在与时俱进,亦可称之为制度创新。这种类型制度数量较多,影响较大。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如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制度,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该时代之问是制度确定性和制度不确定性问题的统一体。
二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该时代之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和制度自信。政治自觉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风险多种挑战的压舱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这个历史节点上深刻的政治自觉,同时也将推动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更加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制度自信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奋勇前进的指南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时代之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
[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0.
[3]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93.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
[6]何毅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15.
[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14-515.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37.
[10]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55.
[11]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8.
[1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03.
本文系安徽省社科“七一”专项“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能的多维逻辑解析” (编号AHSKXZX2021D01)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在站博士后)
【责任编辑: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