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 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2022-04-29肖珍
肖珍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语文教学发展中,教师已经不再执着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探索的过程中,有语文教师发现,“语文思维”模式的锻炼能有效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水平,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的语文知识框架,促使学生能更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为之后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且在语文教师对“语文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再将生活与教学知识相联系,创建高效的情景教学课案,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锻炼。尤其是在高中语文知识教学课堂中,教师的压力较大,很多学生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较为固定的语文思维,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还应更加严谨地实现高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本文主要探索在高中时期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索,意在更好地帮助现代高中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培养教学
相对于其他时期的语文知识来说,高中语文更注重务实,与学生个人能力也有着更为重要的关系。在近期教育改革来看,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语文、数学、英语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学科,更被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对于语文学科的培养,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开民智,更传承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泱泱华夏的历史长河中,需要国人们的传承与创新,将我国优秀的语文知识更好地被人们所了解。对此,高中语文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思维锻炼,又被称之为“语文思维”。
一、什么是“语文思维”
(一)“语文思维”的定义
在人的思维中,主要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概括以及间接的反应措施,“语文思维”则是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以教师或学生思维主体的语文思维结构作用于所要研究与探讨的对象上,并使之产生分析、讨论、探索等的过程。且在语文思维中,应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地进行思维之间的碰撞,实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创新思想。
(二)“语文思维”的特点
1. 思维的交流性
思维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交流进度,故而交流思维方式也是促使思维进步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在语文思维中,可是实现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其对某一问题的探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不断摩擦,进而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并为之后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优化提供了充足有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思维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应具有开放性,不应在传统的、固有的思维方式中进行思维讨论,这样的思维交流是没有意义的,也不会使教师与学生的语文水平进步。
2. 内容需具备广泛性
思维训练之于语文的教学活动而言,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凡是在古今中外文学著作中所提及的,诸如天地人伦,道法纲常,又或是社会形势,思想变革,语文教学无所不包,而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也应当如此。由此而言,教师在语文之思维训练中,应纵观全局指点江山,也应着手细微处,完善体系中细枝末节,争取分枝繁茂的,不喧宾夺主遮掩主干脉络,还应一气同枝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将各层各项衔接一体,从实际出发,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将前因与后果相链接,增强学生印象也激发其独立思维,方能最大化发挥思想训练之作用,方能有的放矢不走形式主义的道路。
3. 教学形式的渗透性
形式上需潜移默化,缓缓深入,语文之教学不同于数理等,结构明确逻辑严谨,文学之美,需要时间契机,亲身体会,亲眼目睹,才能有更深层次的领会感受,不同于数理等科目,逻辑严密结果确定,文学没有固定式,同样文学的教学也从来没有固定的方法,形式化模板化固然可能在考核之中得分不低,但很难切实体验感受文字之美,文章之美。因此,需缓缓代入,以知识教学,逐步熏陶文学之情操,培养文学审美,潜移默化渗入学生心灵,如丝丝春雨,飘摇入心,缓步滋养,待到用时,才能厚积薄发,文思喷涌如泉水。语文思维训练之于语文的教学工作,是非常高效的,带领学生打破以往思维的固化,突破思维极限,提高其思维深度、广度,带领学生走向新的维度,个体思想与群体所交融,在给群体带来新的活力之时也打磨个体思想的浮躁,对双方都有所裨益,肥沃学生内心文学土壤,待时机成熟,便有全新萌芽破土而出,有朝一日化为一棵参天大树也未可知。
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培养的不足之处
(一)语文教师对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认识不足
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对学生没有较为深入地了解,只是通过固有的语文教学方式将语文知识按部就班地讲解给学生听,而学生所了解的程度以及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并没有较多的认识。且在目前多数的高中课堂教学中,仍旧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讲解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使其成为下一个“语文教师”。除此之外,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解的课文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在讲解《琵琶行》时,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诗人又将其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语文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可能只是将上文的解释讲述一篇,而学生也是将其记录在课本中,也可能有学生会对此有所疑问:诗人的身世是什么?在写这篇诗歌时他经历了什么?等诸此之类的问题,但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并不会过多的讲解这一类的信息,甚至只是将诗歌中的词句掰开一个一个地讲解,但是没有发散性地讲解诗人的一些情况等,使得学生知识简单的了解这一历史背景,没过多久可能就会将此遗忘。
(二)学生缺少对语文思维的拓展
传统课堂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知识讲解,学生的作用反而被弱化,但在现代教学研究中表示,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只有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性,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高中时期的学生已经受九年义务教育思想束缚,甚至忘记有“质疑”“提问”等的教学方式,一直被家长、被教师“灌输”“管教”着,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固态化,也会限制其对语文思维的拓展性。简单的来说,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只有司马光想到了砸缸,而其他的小朋友只想到了叫其他人。这个故事也在侧面反映了现代大多数学生的思想状态,在长期的思维束缚下,学生过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解、通知,并没有自己将思维调动起来,准确地应用到生活、学习中来,故而成了“其他的小朋友”。所以,在现代教学环境中,教师还没有及时改善其教学方式,应及时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实现对语文思维的锻炼。
三、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思维的意义
实现高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有效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思维能力的运动,进而在学习的道路上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此外,高中学生更多的是面对升学的压力、父母及教师的期盼,心理压力会更为明显,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的思想受到禁锢,不能正确的、拓展性地看待问题,尤其是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在这样的题目中较多的是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灌输下,只能固定地想到“必考点”,没有跳出舒适圈,从其他的角度思考问题。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不是只有一种道路通向学习进步的方向,而有千种万种的方式引导着学生走向语文学习成功的道路。
四、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思维的方式方法
(一)实现多样化教学
在我国高中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有相对定性,若是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因此可以实现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跳出“束缚圈”,让他们能实现多样化的思维探讨。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必修五第一单元中《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最后一段“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在这段的描述中说出“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句的意义,在往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简单地让学生讨论一下,但是并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到位,但要想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方式的话,就应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以及相应的写作背景等,教师也不要用言语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若是学生没有回答到位的话,教师也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等的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思想、生活状态。
(二)设计相应的拓展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改变,逐渐降低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性,让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质的发展。对此,语文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拓展性活动练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思维锻炼之中,提高其语文思维水平。如在学习必修五第三单元中《谈中国诗》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大概的课文内容,看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并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在某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若是有不同意见或感觉有遗漏之处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以此初步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学习文章的最后,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文章对中国诗以及西方诗的不同之处,进行课后讨论,让学生就此问题进行延伸性思考,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三)联系生活知识,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语文知识不仅是课本中的知识,更是日常生活中的感悟与总结。教师也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也让学生了解到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学习到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一样能感悟到语文的魅力所在。例如在高中语文中的《故都的秋》《赤壁赋》以及《游褒禅山记》中,都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在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对语文的认识。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借此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日常生活中的景象,并借此机会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写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并将自己在文章中学到的一些优美语言运用其中,借此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并提高学生对语文思维的认识。
(四)增强高中教师的语文思维教学能力
众所周知,高中时期是所有学生最为紧张的时期,学生不仅学业较多,且学习压力也是最大的。而在这个学习时期,能够影响学生能力的不仅有学生自己,还有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侧面来说,有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故而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还要增强高中教师的语文思维教学能力。在传统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思维教学能力的认识不足,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及时改变传统教学的思想观念,开始注重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学。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语文思维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并正确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语文思维。其次,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以积极乐观的教学态度逐步引导学生,并将学生传统的教学理念逐渐形成转变,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实现对学生的语文思维锻炼,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还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借此带动学生其他科目的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植元.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 魅力中国,2020(02):21.
[2]段如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01):16.
[3]周皎. 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 课外语文(上),2020(04):60-61.
[4]曾毅清.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下旬,2019(03):166-167.
[5]段桂芬. 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 语文课内外,2019(09):85.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