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分骨肉》的艺术形态及演唱诠释
2022-04-29杨眉千黛
杨眉千黛
[摘 要]
伴随87版电视剧《红楼梦》而诞生的《红楼梦》组曲,凭借其创作结构的严谨、旋律的悠扬,成为音乐界最具学习价值和舞台实践的音乐教材。插曲《分骨肉》作为组曲中唯一一首以第一人称演唱的曲目,笔者从小说与电视剧的角度深入分析,归纳出这首歌的艺术特征,以及如何在旋律咬字中体现影视歌曲的情緒基调,希望能够为广大声乐学习者提供学习借鉴,以提升演唱水平。
[关键词]《红楼梦》;影视歌曲;《分骨肉》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1-0143-03
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基本上都知道《红楼梦》组曲是以民族乐团和民族唱法(现在应该说是中国唱法)共同演绎的。但不同于教材上的声乐作品,《红楼梦》组曲是伴随着87版电视剧《红楼梦》面世的。因其漫长的创作和严谨的结构,被收录到各个民族声乐作品集中,又作为教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所以大多年轻的声乐学习者对其中的作品认识浅薄,自然演唱时就索然无味。在声乐学习中几乎每一首歌曲都有具体的背景和故事,但《红楼梦》组曲的背景不是王立平创作之路的艰辛,而是宝玉、黛玉、探春等人的琐碎往事,为了演唱时能真正共情,作品的案头工作是重中之重。
一、歌曲《分骨肉》的基本概述
(一)故事背景
在原版的小说中,《分骨肉》是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第一次出现:贾珍之妻尤氏治酒邀贾母等人于宁府花园共赏梅花,宝玉陪着略些倦怠,于是贾蓉之妻秦氏便安排了住处给宝玉歇息,昏昏沉沉之中宝玉便进入了梦乡。梦中他遇一仙姑,带他来到了“太虚幻境”共赏《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分骨肉》便是其中一支。这些曲子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都对其中的人物命运有了隐晦的预示,只可惜宝玉那孩提似的天性愚拙偏僻,丝毫没有点想法可言。
探春在家中身为庶出,母亲赵姨娘为人卑琐,但其性子却跟姐姐贾迎春截然相反。在王熙凤生病的时候,其处事治家理家的能力也让向来雷厉风行的凤姐刮目相看,因此贾母、凤姐等都对探春喜爱有加,也可印证探春在家里的地位,可见,这里的“骨肉”二字对探春而言并非简单的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还是这园子里处事治家的主心骨。且曹老先生在书中将探春的名字放在了十二钗里其姐姐迎春之上,也可见其对探春的重视。之后的第一百回探春远嫁的事在王夫人和贾母的说话中有了定数,第一百零二回中写到“探春辞别众人,上轿登程,水舟车陆而去。”与《分骨肉》的曲词中“一番风雨路三千”正好对应上,更说明了这是属于贾探春的曲子,并且是探春的自述。
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由于剧组资金不足,无法将小说中宝玉梦见的“太虚幻境”还原到理想状态,因此便省去了这一部分的内容。于是《分骨肉》以插曲的形式出现在第三十二集:南安王爷旧年秋后奉旨征西,本想奏凯班师,谁知却败了,南安郡王也被番兵捉了去。此情形下朝廷决定议和稳定国家态势并且将王爷救回。在过往封建朝代战败议和的方式中和亲是最为有用的,可南安王爷就一个女儿,自然是舍不得的,这就有了南安太妃认义女这一茬,可没曾想这个义女竟是最懂事的三妹妹,为《分骨肉》的奏响做足了铺垫。
但以小说为准,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除了听赏了十二支仙曲,还在“薄命司”里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册中每幅画都对着几句判词,其中一页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海一艘船,船上女子掩面哭泣,旁边写到“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再来看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在贾母寿宴上,大伙儿围坐摇骰签,探春摇到的却是“得此签者,必得贵婿”;第七十回末,探春放凤凰风筝与另一风筝缠在一块,后又来了个大“喜”的风筝把两只凤凰绞断了线,飞走了,这正和正册里的画对应上了。这一系列线索都预示着三姑娘的结局,而为何这一“喜事”
的牺牲品偏偏是探春,就留给红学家们去讨论吧,在这里不多赘述。
(二)情感基调
就影视剧《红楼梦》而言,拍戏比起作曲来说那也是容易的,什么样的角儿什么样的戏,哪怕是服装、道具、化妆更是在书里就已经描述得明明白白,不像王立平先生写曲儿,虽有仙曲十二支,可从头到尾没有一个音符出现在小说里。
如果说《红楼梦》歌曲的创作是没有依据、无中生有的,那这部名作源于曹雪芹的假想,他又何来灵感呢?王立平说:“只是我不懂他罢了!”影视歌曲终归是要为情节、人物、情感的传递服务的,最后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王立平就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这就不仅仅是创作的问题了,要让转换了角色的观众与曹雪芹产生共鸣,首先王立平自己就要“化身曹老先生”,再深入到情节里经历每一位人物的波澜。
剧中,宝玉得知南安王战败要让自己的妹妹去和亲时说了一句:“国家有难,满朝文武是干什么用的,让一个弱女子去和番。”可见当时的朝廷治国征战能力并不理想,多么的可悲。原本家和万事兴的园子,亡的亡、去的去,越发清冷,好不容易人聚满园冲喜气,《分骨肉》的响起,也便知喜事不喜,尽是伤悲。
为了完成好作品,王立平翻阅了所有版本的《红楼梦》,回答了三个问题:我对《红楼梦》的认识、我对电视剧《红楼梦》的理解、我对《红楼梦》的音乐设想。历时四载,最终将音乐的基调定为“满腔惆怅,无限感慨”,创作了十三首作品组成了“红楼梦组曲”[1]。将书中的仙曲真正添上了画外音,除了本文描述的探春远嫁时的判词《分骨肉》,还有讲述宝黛爱情悲剧的《枉凝眉》、唱黛玉才情的《葬花吟》、惜香魂返故的《叹香菱》、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歌》等等[2]。在纸质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悲”,到了音符旋律里便皆成了“叹息”。
二、歌曲《分骨肉》的艺术特色
(一)歌词与情节
《分骨肉》出自《红楼梦》中的第五回,即贾探春远嫁他方、抛别父母的哭诉之词,是《红楼梦》十二仙曲之一。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探春出行时在南安王府的太妃面前跪别,瞬间音乐响起,词说来是探春的口气,但这何尝不是曹雪芹对其远嫁海外的同情。贾探春年纪不大却十分懂事乖巧,但由于身为庶出,在府里总是缺了点别人的尊敬。正因如此地位尴尬的三姑娘才明白唯有自尊自爱、积极上进,凭借才能方可赢得贾府上下各色人等的认可。
“风雨”寓意当时政治背景动荡,此情形下精明能干的探春不得不为大家舍家园远去三千,虽心里千思万绪,但也只隐忍于心底,表露了她如花木兰一般的巾帼不让须眉。平日里与赵姨娘的不快,临了也终于跪下喊出一声“娘”,到底心还是肉做的。为安抚父母,三姑娘又拿出了王熙凤病时代理治家的那般气魄说:“这世间的生离死别,无论穷富皆有定数,都是命逃不过”。“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这是对父母的叮咛,也是对前来送行的宝玉以及所有园子里的人的期盼。最后的去也语气铿锵,随摇摇晃晃的船结束了自己在红楼的梦。
(二)旋律形态
由正谱谱例我们可知,《分骨肉》的音区从b1到#g2,处于中音区范围,正迎合了探春远嫁时的伤感心情。
作品A段,第9小节到19小节中“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两句,旋律开头都以二八节奏带前八后十六节奏型,就好像探春得知自己要远嫁,坐在床头本想隐忍话长,却按捺不住这一声一声的抽泣,因此在这首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的搭配就成了不时啜泣的表现。第一句的伴奏行将结束时把“路三千”的旋律重复了一次,像是远处的回声应和。接下来“恐哭损残年”从#g1到#d2,纯五度的大跨越仍伴随着代表啜泣的十六分音符,回声应和的伴奏手法在这里被两次用到,激发了探春无法压制的悲咛,C段的高潮在此处也有所铺垫。“告爹娘:休把儿悬念”旋律回到#g,连续两个回旋下行的四十六节奏型,是探春擦去眼泪对父母的宽慰,沉稳中透露出了探春的懂事与坚强。
B段(作品20小节到27小节),开始第一句词的4小节旋律走向像是平坦略宽阔的山路,体现了探春看待世间悲欢离合的高度和心境。“so xi xi so xi”是“so xi re”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的应用,伴奏也是同一分解和弦的左右手交替演奏,以强调此处旋律的稳定性。“离合”二字本可像前面的“恐哭”二字一样以五度跨越抛洒情感,但由于此处歌词所表达的除了探春的自我安慰,更多的是对即将分
别的父母的安抚,所以音程缩短为纯四度,并且中间加入了一个上行大二度的do作为过渡音,柔和了语气。“岂无缘”开始音区聚集在b—e1,这是旋律温柔的最后叮嘱,愿父母各自都能平安。
作品27小节至41小节是全曲情绪的最高点,“奴去也”将A段“恐哭”的旋律做上行纯四度移动,伴奏织体变成柱式和弦,锯齿形的旋律走向与引子部分呼应,節奏也变得紧促,表现出时辰已到非走不可的不舍情绪。此外“莫牵连”与“损残年”节奏也有相似之处,都是四分附点带十六分音符。不同的是第一遍“连”字附点后的两个十六分音符紧接了一个前八后十六,有装饰音的效果,而给人的感觉却如辞别时嗓子眼儿里忍不住的悲泣。第二遍的“连”则将前八后十六直接改为了二分音符,暗示探春把悲伤难过吞到了心底只为爹娘安心。最后一遍“啊”的衬词将音程缩为三度,伴奏上简单的二分音符加柱式和弦,是沉重且无奈的哀叹,旋律下行表现探春人已去,却仍牵挂父母“莫牵连”。
三、歌曲《分骨肉》的演唱诠释
红楼梦组曲风格以“悲”贯穿始终,演唱时更是要把内心的叹息唱得深入人心。通过对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观看,笔者发现即使其没有具体的时代背景,但女性演员的形象——柳叶眉、樱桃嘴以及她们的一颦一笑正符合中国古代对于女子的审美。所以演唱者在台上的神情应往古典女子的矜持、沉稳去靠近。
(一)咬字处理
《分骨肉》一曲是以第一人称即探春的口吻展现情感的,因此我们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应该像电视剧里的演员说台词那样自然并且语重心长。笑不露齿不仅是她们的规矩,也提醒了我们演唱者关于咬字的要求,这也是民族唱法的关键所在。我们应遵循咬字在嘴角前、嘴角上,换音保持外动内不动的原则,就像剧中人物说话那样感觉字眼都在嘴皮上,不应有太大变化,从而体现古典女子的端庄。对于每一个字要注意嘴皮用劲首先在字头,紧接着才是用气息推动韵母,把字读清晰,讲饱满。韵母对应的文字在演唱的过程中容易被演唱者放得过于靠后,应严格注意从上口盖吐字,声音线自然流畅而出,若动作太多就会失去探春这一角色自怜自哀的韵味。
(二)气息与情绪的结合
该作品是探春远嫁时的自述,演唱的气息应随着无奈感伤之情一深再深。万事开头难,第一句唱词“一帆风雨路三千”之前就应做好准备,深吸一口气到丹田,然后叹气唱出,这就为之后的情绪输出做好了铺垫,同时也反映出了红楼梦音乐签约歌唱家吴碧霞老师所说的“以气带情,以情带声”的道理。“恐哭损残年”的五度跨越要做好口鼻同时吸气,小腹托住气息均匀输出,以给予高音能量,唱词连贯流畅表达探春对父母的担忧。“悬念”的二度下行加入装饰音,好似安抚父母时的抽噎,因此该二字对应的每一个音都应“哭”在气息上,同真正的哭泣一样,腹部一下一下地弹动,出来的声音自然就令人心生怜悯。高潮部分“奴去也,莫牵连”的气息准备要更加坚定,“去”字一出小腹瞬间收紧,腰间用力横膈膜打开,将已到别离之时不可苟留于此的悲咛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的衬词“啊”是探春走后的独自叹息,也是观众的唏嘘,作为艺术处理可以咬松一些,多一些气声,这样一个封建礼教下“眼空蓄泪泪空垂”的不幸女子形象便可映入眼帘。
结 语
通过对歌曲《分骨肉》的具体分析和音乐探究,笔者终于知道《红楼梦》组曲作为王立平创作之路上的难产儿,在已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俨然成为有人模仿,但从未超越的经典。富含哲理的歌词和动人心弦的旋律,映射出的是《红楼梦》组曲所体现的哲学观,正是“红楼梦”音乐实现美育的艺术手段,虽各有性格却有着你来我往的联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视歌曲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并且逐渐成为一种歌曲体裁,可喜的是当下影视音乐作品的艺术水平逐渐提升,随之带来的是观众欣赏水平与艺术素养的提高,对于它的研究任重道远,尚待学者们的发掘。笔者自知学识浅薄,文中不足望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未能详尽之处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加以完善。最后真心希望本文能为声乐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同广大读者共同学习。
注释:
[1]
龙音希.独家披露电视剧《红楼梦》音乐创作幕后的故事 王立平将《葬花吟》谱成“天问”[J].北方音乐,2007(04):6—8.
[2]李宁宁.谈王立平《红楼梦》音乐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思想[J].黄河之声,2011(05):114—115.
(责任编辑:庄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