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巴列夫斯基《F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2022-04-29郭君婷

当代音乐 2022年11期
关键词:演奏技法

郭君婷

[摘 要]

《F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是苏联作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杰作。本文以此曲第一乐章为例,在论述其演奏技法的同时,结合笔者在演奏中的自身体会来说明在演奏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从而使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如何诠释出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色彩以及音乐形象。

[关键词]卡巴列夫斯基;F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技法;音乐色彩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1-0117-05

德米特里·鲍里索维奇·卡巴列夫斯基(Dmitry Borisovich Kabalevsky,1904—1987),苏联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的创作及其多方面的活动,不但对苏联音乐文化与儿童音乐教育产生了强烈的推动作用,对我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钢琴家,他创作了许多钢琴作品,其佳作《F大调第三奏鸣曲》中,丰富的情感以及演奏技巧,让我们感受到作曲家已经拥有了十分成熟的创作技术和创作风格。

作为钢琴表演者,在演奏任何一部作品时,我们都有必要通过了解创作者的生平与乐曲的产生背景,剖析乐曲的音乐风格特征,再结合本人的自身演奏体会以及演奏处理,对它的演奏技术进行完整而深入的研究。

一、作曲家生平及创作概况

1904年,卡巴列夫斯基生于圣彼得堡。他6岁习琴,后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专修作曲和钢琴。学生时代,其作品主要为室内乐体裁,包括浪漫曲、钢琴曲和弦乐四重奏等。这些作品已经开始表现出其明快、抒情为主的创作特点。毕业后,他留在母校任教。

卡氏创作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器乐作品。他创作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其欢快、年轻、豪壮的气息给人们带来难忘的印象。在钢琴独奏作品方面,他创作了如《宣叙调和回旋曲》《35首简易乐曲》等作品,此举极大地充实了他在钢琴教学上的曲目储备。在室内乐创作方面,其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的《纪念普罗科菲耶夫回旋曲》已成为世界各国大提琴演奏家们在音乐会中的保留曲目。

卡氏的音乐始终反映着苏联人民的生活、爱国主义精神和青年纯真的形象。钢琴作品是其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代表作有《a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三十五首简易乐曲》以及钢琴与乐队狂想曲《学校年代》等。卡氏的儿童钢琴作品是由于他积极的音乐教育活动所促成的,以小品为主,代表作有《儿童简易小品二十四首》等。他的钢琴作品很多已成为世界众多钢琴演奏者音乐会和钢琴比赛的常用曲目,它们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却都没有过度偏重炫耀钢琴演奏的技巧,例如得到大家喜爱的作品之一,带有鲜明俄罗斯风情的《F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二、作品音乐分析

(一)创作背景及内容介绍

卡氏共有三首钢琴奏鸣曲,分别是《F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6,1927)、《降E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45,1945)、《F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46,1946),其中《F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以下简称《第三钢琴奏鸣曲》)是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这首作品写于1946年,此时苏联在二战中获得胜利。战争中,苏联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战斗精神感染了艺术家们,从而创作出了许多佳作。

二战期间,卡氏曾赴前线,通过多方面的观察以及结合其自身感受,积极创作作品,从而表现祖国人民英勇抗战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时期的作曲家,如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第七、第八钢琴奏鸣曲被称为‘战争奏鸣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钢琴奏鸣曲》亦以战争为主题。”[1]卡巴列夫斯基的《第三钢琴奏鸣曲》仿佛在讲述一个战争故事,乐曲一开始对美好生活的描写,旋律线条清晰明了,非常具有歌唱性和抒情性,音乐中充满着朝气和明朗乐观的情绪,随后是对战争的回忆以及哀悼在战争中牺牲的人们,之后对战争的描写,表现祖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雄形象,作品的最后表现出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二)音乐本体分析

音乐内容与曲式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卡氏的三首钢琴奏鸣曲都是采用古典奏鸣曲式。不同乐章的速度、调性、音乐形象都有着鲜明的对比,《第三钢琴奏鸣曲》共三个乐章,速度为快—慢—快。第一乐章,流畅的快板(Allegro,con moto),奏鸣曲式,活泼、明朗,表现战后人们喜悦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单二部曲式,旋律犹豫、悲痛,情绪与第一乐章形成较大反差;第三乐章,诙谐的快板(Allegro giocoso),奏鸣曲式,活泼愉悦,有较强的节奏感,最终以强烈的音响效果结束全曲。

第一乐章通常是整个作品的重心,本文即通过对乐曲第一乐章的曲式和音乐特征的具体分析,更全面地研究该乐章的演奏技法及其特点,以下为全曲结构图:

呈示部由典型的四部分构成。主部主题建立在F大调基础上,采用稍快的中速,情绪悠扬而连贯。其结构为合成转调乐段(a+a),a句为开放性非方整型乐句,共13小节,其内部紧密相连,一气呵成。主题材料由音阶与分解和弦上、下行相结合的综合型旋律线条构成,附点节奏,力度稍弱,基本处于中、高音区,具有歌唱性。其织体采用半分解柱式和弦构成,十分精妙地起到了衬托主题情绪的作用(详见谱例1)。a句从a句末重叠进入,共18小节。与前句相比进行了改写,主题材料通过使用模进、分裂等一系列的手法使其内部进行了极大的扩充。调式调性方面,变化多样,色彩丰富。其基本布局为先在主调F大调上陈述,并间插着与其平行小调d小调的交替,至a句处转换至其属调C大调,随后经过e小调与b小调结束在d小调上。和声布局方面,利用传统与近现代和声连接相联合的方式,使此主题的气氛与性格得到了更为深刻而有效的烘托。(详见表2)

乐曲的副部与主部比较,速度同前,旋律则更加抒情,具有舞蹈性的节奏特点(详见谱例2)。其结构同样为合成转调乐段(b+b),句子之间为平行关系,b句内部同样进行了极大的扩充。主题材料通过由级进、跳进上下行的四分、二八、大切分等节奏型相结合的综合型旋律线条构成,其音区、力度随着旋律的发展逐渐高涨,最后形成小高潮。其织体使用以波浪型分解和弦及半分解和弦相结合的和声性织体,对主题情绪的烘托有积极作用。调式调性上,主要以C音为主音作大小调叠置,此举使得此主题的旋律色彩更为丰富,且与传统俄罗斯音乐中固有的大小调交替模式有所区别,极具个性。

谱例2:第49—66小节

展开部中,其Ⅰ阶段由三部分组成。首部选用副部元素进行发展,当中的第一段中3个句子不断扩充,推动音乐进行,其中第三个句子运用第一个乐句第一小节动机发展为完整半音阶。第二段将第一段落的材料调性变换,进行减五度下行的模进。第二部分从164小节开始,选取呈示部结束部素材进行展开,旋律声部被移至中间声部。第三部分从第190小节开始,双手同步进行,用很强的力度演奏,将音乐过渡到第二阶段。Ⅱ阶段由主部主题片段发展构成,情感十分高涨、激动,力度不断增加,将音乐推向了全曲高潮。最后,从240小节开始通过双手半音向上进行为再现部做准备,详见表3。

再现部中,主部主题变化再现,其连接部进行改写后得到扩充。随后为副部主题的再现。乐曲的结尾规模并不长,较为简洁,与主部主题相呼应。(详见表4)

三、作品演奏技法解析

表演艺术是一种“再创作”艺术,演奏者通过分析创作者的生平,作品的产生背景和音乐特点来理解作品,用演奏的方式将其中的音乐形象阐释出来,因此音乐是演奏技术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俄罗斯音乐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抒情性以及戏剧性,有别于欧洲其他地区的音乐。俄罗斯音乐作品通过其突出的人物形象、民间音乐旋律以及丰富的和声变化,充分体现出坚毅的气质以及悲观性。卡巴列夫斯基《第三钢琴奏鸣曲》具备了上述特质,以下将从三个角度对此曲演奏处理进行解析,包括旋律线条、节奏、力度。

(一)旋律线条的处理

卡氏的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他吸收和借鉴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的诸多元素,使音乐具有戏剧性和多变的音乐特色。在作品第一乐章中,我们既能体会到活泼乐观的主题旋律,又可以聆听到带有俄罗斯风格的抒情的长线条旋律,还能找到非常具有律动感的断奏的旋律线条。

1.活泼乐观的旋律线条

乐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旋律十分活泼,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的向往。旋律用p的力度演奏出来,要注意音质需通透、清澈,不可以太紧,也不能够用软绵绵的音色一带而过(详见谱例3)。

谱例3:第1—13小节

右手演奏旋律的时候,手指第一关节支撑好,运用手臂自然重量,通过手腕调节,不可下压过重,达到清晰通透的音质。左手演奏的伴奏和弦尽量贴键演奏,达到连绵的效果。演奏较长旋律线条的时候,要注意换踏板时不要全部放开,只放3/4即可,避免产生断开的痕迹,以便保持连续的效果。

2.抒情的旋律线条

俄罗斯音乐中的抒情性旋律在浪漫主义时期极具个性。浪漫主义时期的抒情性旋律比较自由,富有诗意,而演奏俄罗斯的音乐作品时,还需要多有一些野性。在俄罗斯音乐中,运用了较多不和谐的和声色彩,这些和弦色彩凸显出了俄罗斯音乐中的民族性、故事性以及情感的转变。卡氏的音乐中极具民族性。作曲家运用了复调技巧,然而其和声是较为不和谐,甚至具有一些野性,由此凸显了音乐中的民族性,同时还附带了印象的韵味以及现代的气息。这些抒情性旋律常伴随着丰富的和声变化,音量大多是以p-mp来表现的,速度稍缓慢。演奏时,要注重连贯的线条横向运动,主旋律的音色应干净独立,同时要注意内声部和声的变化。例如乐曲中的副部抒情性段落,详见谱例4。

谱例4:第49—56小节

演奏这一部分时,要注意声部的层次,不能只注意高声部,这样会使和声效果十分空洞、单调,应同时注意三个声部的进行。弹奏时,运用比较深的贴键触键将主旋律强调出来,需注意旋律的走向;内声部要注意切分节奏的效果,四分音符重拍的触键较深,同时不能影响旋律线条的发展;低声部运用较深的触键,音量不能超过高声部,为中、高声部提供支撑,从而使一个多层次的音乐显示在我们眼前。演奏这段富有歌唱性且和声色彩丰富的乐段,让人感受到俄罗斯音乐中的悲观性,仿佛是对战争的回忆以及对逝去士兵的哀悼。

3.断奏旋律线条

这首作品中还运用一些具有跳跃性的断奏音型,通过加强力度和亮度而形成的具有律动感的断奏旋律。断奏旋律充满了生命力,使乐句充满持续的律动感。例如乐曲展开部的第一阶段(详见谱例5),既有右手高声部的连贯性,又增加了左手跳跃的固定低音,赋予音乐动感,从而形成了丰富、复杂的展开部。

谱例5:第123—135小节

弹奏这一部分的时候,断奏触键需比较有弹性,力度较集中,需要固定好手型,用指尖触键。触键的指尖要牢固,通过掌关节力度支撑从而更好地控制指尖演奏旋律的力度,同时也要注重旋律的强弱变化。右手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旋律线条的连续性,断奏运用较深的触键,离键速度不可太快。这个乐段是一个固定低音的段落,左手演奏的音域较低,当力度记号是pp的时候,通过控制指尖的力度让音色稍微暗淡一些,渐强时逐步增强触键的力度,声音更加集中,同时要控制好左右手的声音比例,左手仅起到烘托激动情绪的作用。在霍洛维茨演奏的版本中,在渐强的地方做了稍微渐快的处理,音乐更加富有动力,笔者较为喜欢这种演奏方式。

4.和弦旋律线条

乐曲还运用了和弦旋律,非常富有气势,与活泼、抒情的音乐形象产生强烈的对比,让人联想到前进中的苏联军队,士兵们的步伐铿锵有力,声音有持续性,例如乐曲中再现部的连接部,详见谱例6。

谱例6:第297—301小节

演奏时触键较深,手指贴键支撑好,利用手臂的力量演奏,不可敲击琴键,要使音色如同号角一般嘹亮饱满,从而让旋律更加歌唱。

(二)节奏的处理

节奏可赋予音乐动力,该乐章中,卡氏运用了一些节拍變换,以增加音乐的紧凑感。例如呈示部的连接部,详见谱例7。

谱例7:第38—45小节

弹奏时,需注意正拍的变化,在弹奏每一小节第一个音的时候增加一点力度,掌关节支撑好,触键速度较快,根据渐强记号逐步强调正拍上的那个音,使音乐在节拍的变更中不断得到展开。此外,在2/4拍中第二拍运用不规则重音,从而打破规则的节拍律动,演奏时指尖要坚实有力,音乐具有爆发力。

这部作品里的节奏多样且多变,例如主部主题采用小附点以及十六分音符音阶等节奏型组成。作品中还大量运用二八节奏和三连音营造出运动的音响效果。当中切分节奏的运用贯穿全曲,如再现部的连接部,详见谱例8。

谱例8:第308—321小节

作曲家使用切分节奏增强音乐的现代感,左手通过许多大切分节奏,带给人们摇曳的感觉,弹奏这一部分时,既要注意右手旋律的发展,还要表现出左手切分节奏的感觉,运用较深的触键方式强调左手切分节奏的重拍,但是延音踏板需跟着旋律更换。

(三)力度的处理

在音乐中,丰富的音响效果通过力度的改变表现出来,从而使人们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这首乐曲中力度的空间和弹性比较大,标记由pp至ff,层次较多。演奏力度较轻的段落时,声音要清晰,不可以虚无缥缈,运用较深的力度演奏。这部作品中还运用ff、sff的力度达到十分强烈、刚毅的音响效果,弹奏时常需要钢铁般的音质。这个作品中大量使用具有强烈的音响效果的和弦和单音,音乐形象具有排山倒海之势,表现出俄罗斯士兵的英勇无畏,例如乐曲发展部的高潮部分(详见谱例9)。

谱例9:第236—240小节

演奏这些和弦时,大臂要松弛,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大臂的力量,手腕放松,使手臂和躯体的力量能够通到指尖上,手指第一关节充当“桥墩”的作用,要站稳,掌关节需要牢固的支撑,触键方式比较直接,这样弹奏才能使音质达到作曲家追求的厚实、洪亮,甚至具有爆破的声音效果。

在这个作品中还有一些需要演奏出明亮或者敲击性的音响效果的单音,音色上需要追求具有铿锵有力的金属色彩。例如乐曲中展开部的连接部分(详见谱例10)。

谱例10:第194—203小节

演奏这些单音时,并不是猛砸乱敲,而是需要我们演奏时运用掌关节的灵活度,指尖触键坚实有力、快速敏捷。通过这样的演奏方式使音色坚毅、有力,从而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的气质。

整个乐章的演奏技法并不炫耀,通过运用较为朴素且多样的演奏技法,表现出了音乐中所蕴含的俄罗斯民族思想和丰富的音乐内容,展现出作曲家较为鲜明的创作风格。

结 语

《第三钢琴奏鸣曲》是卡氏所创作的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至今仍是许多演奏家音乐会的常用曲目。苏联曾是世界上文化艺术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为社会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巨著。其音乐教育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钢琴艺术作为音乐教育的组成内容,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培养出了大量的钢琴艺术人才。这些得益于苏联的作曲家们,他们的作品使苏联的音乐文献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卡巴列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

卡氏汲取民族艺术的养分,书写那个时代的音乐,表现了人民刚毅不屈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其钢琴作品运用新颖的创作技法,结合生动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使其具有艺术性、技艺性的同时,又不缺乏趣味性。这些作品不仅开拓了音乐表现的领域,还让学生在合理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时对音乐产生兴趣,“使所有的孩子们喜欢音乐,在音乐中成长”[2],促进了苏联钢琴音乐的发展。通过不断学习和把握卡氏钢琴作品中的内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独特的音乐风格,从而运用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法诠释其钢琴音乐。只有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处理,把握其精髓,才能打动人、感染人,这也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注释:

[1]

王 璨.卡巴列夫斯基《F大調钢琴奏鸣曲》的音乐特点与作品演绎[D].江苏师范大学,2013.

[2]寺原伸夫,许婉聆.访卡巴列夫斯基[J].中国音乐,1987(03):85—86.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演奏技法
萨克斯演奏技法探讨
浅析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南北竹笛乐风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钢琴作品《筝萧吟》的作品分析与演奏技法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绚丽技法的完美诠释
肖邦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