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筝乐与现代筝乐的演奏技法及音乐风格比较
2022-04-29樊文君
樊文君
[摘 要]
在现代筝乐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筝乐工作者十分重视对传统民族元素的挖掘、整理和继承,创作了大量围绕本民族音乐主题的作品,同时也积极探索未来创新的方向和内容,致力于将本民族音乐发扬光大,为推动中国文化事业发展、提振民族文化自信贡献力量。无论从现实意义抑或内在逻辑演进规律来看,将传统筝乐与现代筝乐置于同一视角下,比较两者的演奏技法与音乐风格,对现代筝乐作品创新及前沿化发展均具有积极的客观多维性与社会历史性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传统筝乐;现代筝乐;演奏技法;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1-0094-03
古筝音乐作为传统的民族音乐反映了民族艺术的发展状态。一般按照新中国成立前后将古筝划分为传统古筝和现代古筝两种形态。相比传统筝乐,现代筝乐的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有很多突破之处,呈现出特殊的创新发展进程。在阐述现代筝乐演奏及风格创新的现实价值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筝乐与现代筝乐,为现代筝音乐未来创新发展提供积极的思路。
一、现代筝乐演奏及风格创新的现实价值
现代筝乐演奏及风格创新不仅可以帮助本民族重新回归到民族音乐逻辑本位坐标中,还可以增强民族音乐原生性表达特质,进而为推动民族音乐国际化传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明确现代筝乐发展方向
筝乐发源于民族特定时空场域,是民族精神属性的重要载体和表达形式。筝樂的发源有着特定的时间条件和空间条件,两种条件的相互交融产生了一切音乐具备的要素,例如语言、生存、生活环境等。这些条件共同构建起一个民族的特定时空场域,彰显民族的音乐属性,是研究现代筝乐创新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本位坐标。[1]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西方音乐以其宽容、开放、科学、民主的基本特征对包括古筝音乐在内的一切固有文化形态进行了逐次系统性解构。传统的五声调式、演奏技法、记谱方式等都受到影响。因此本文认为现代古筝音乐创作及创新发展必须首先回归民族音乐逻辑本位坐标,以民族属性为创新原则,追源溯流,为现代筝乐的演奏和风格展示提供原始化的逻辑依据。
(二)增强古筝音乐原生性表达特质
任何一种音乐类型表达都具有特殊的性质,反映在音乐要素上差异十分明显。这种表达样态独立于其他音乐,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性和辨识度。通常认为古筝有九大流派,不同的古筝流派音乐表达特质都有所不同,无论是曲式旋律、节拍还是风格特征,都有鲜明的地域原生性特色,例如秦筝的铿锵有力,浙筝的自由曼妙,配合不同的演奏技巧,可以突出鲜明的音乐风格,这背后其实反映出的是古筝在历史地域环境中形成的音乐认知和价值体系。如果缺乏这种原生性表达的特质,就会失去与其他音乐相辨识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古筝音乐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优秀的古筝演奏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记谱法、演奏技巧等方面有许多突破。例如传统记谱法是工尺谱和减字谱,现代筝乐则借鉴了五线谱的形式,再加入了特殊的记谱符号,凸显了古筝器乐的演奏特征。但是无一例外的是,现代筝乐曲谱仍然保留了传统经典的演奏技巧和记谱传统,这是值得肯定的。未来应该继续立足于原生态表达特质,让古筝音乐演奏方式和技法实现可持续创新。[2]
(三)推动古筝音乐国际化传播
现代筝乐的发展离不开音乐国际化这一大背景趋势。音乐的国际化交流合作是音乐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古筝这类民族音乐创新发展的重要预设背景。现代筝乐创新发展过程中,树立国际化音乐传播意识,构建国际化音乐合作交流体系,使现代筝乐的生存空间得以迅速扩展,创作视野逐步拓宽,积极促进文化艺术交融,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契机下加快对外传播,使中国本土音乐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得以飞速提升。目前现代筝乐国际化发展道路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这离不开王中山、何宝泉、李萌、王巽之、庄曜、赵曼琴、曹东扶等著名的现代古筝演奏家。例如庄曜作曲的《山的遐想》,以民谣元素为素材,突出了现代音响特征和20世纪作曲技法,是中国首创的现代音响风格的古筝作品,既反映了民族传统的宫调式五声音阶旋律特征,也呈现开放的立体和声音响特征,他的古筝作品受到了国内外音乐人士的高度评价,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可见,现代筝乐创新发展必须一方面立足于本民族传统,另一方面具备国际化视野和信心,将民族音乐本位特征与异质性他者特色有机结合,突破自我,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创作发展的道路。
二、传统筝乐与现代筝乐的对比分析
从历史的经验和现实来看,现代筝乐相比传统筝乐有许多突破之处,主要体现在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上面。这两点给现代古筝音乐的创作及其他创新实践活动带来了积极的启发。
(一)演奏技法的突破
相比传统筝乐,现代筝乐的演奏技法有了很大改变。传统技法诸如“托、劈、摇、滑、抚”等传统技法是古筝音乐的重要演奏技巧,在许多经典的古筝作品当中都能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奏技法也不断与时俱进,但是这些经典的技法仍然保留了下来,并且广泛运用到现代筝乐作品当中。
具体来看,现代筝乐演奏技法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将传统技法进行适当创新。例如传统筝乐当中的“摇指”在现代技法中频繁出现,但是与传统技法又不太相同。“摇指”在传统技法中是单指摇动,一般是大拇指,潮州古筝、浙江古筝当中十分常见。现代筝乐继承了这种技法,同时又加以创新发展为“双摇”“多摇”“扫摇”“扣摇”等技法,不局限于单手大拇指的演奏,而是多指的共同配合完成。这种现代“摇指”技法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
第二,将西方管弦器乐演奏技法融入到古筝演奏中的创新。这种突破方式与传统技法无关,而是将西方器乐演奏技法一定程度移植到古筝中,为古筝所用。例如左手的“拍板”技巧,就是借鉴了非洲打击乐的演奏技法,还有“快速指序”技法,五根手指的使用不重复,听起来更加自由即兴。这些技法的突破为现代古筝音乐演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值得重视。
演奏技法的突破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同时也反映了个体创作理念和思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古筝演奏家在演奏过程中追求个性化的表达,追求个人旨趣,甚至有的演奏家根据自身作品需求创作一些特殊的演奏技法,仅局限于某个特定作品中使用。例如《山水多情》中的滑棒技法就只能在特定作品中使用。总之,现代筝乐演奏技法相比传统筝乐的演奏技法更加丰富,更加具备个体审美风格特征。
(二)音乐风格的突破
现代筝乐相比传统筝乐的音乐风格也有很大的突破。所谓音乐风格是指一种音乐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形态和表演特征。不同流派的古筝风格都有所不同,例如山东古筝流派大气、真朴;河南古筝流派热烈、欢快。传统筝乐的音乐风格是按照地域进行划分的,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征。但是现代筝乐则一定程度打破了这种划分标准,更倾向于按照题材、类型、演奏手法来划分。
具体来看,现代筝乐相比传统筝乐的音乐风格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筝乐音乐主题更加多样。传统筝乐的音乐主题主要以山水自然、人物为主,题材较为单一;现代筝乐音乐主题突破了这种局限,题材涉及面更广、更宽,大致分为人物、自然、叙事、场景等不同类型。
第二,现代筝乐音乐类型更加丰富。传统筝乐音乐类型主要分为独奏和伴奏,一般以独奏为主。现代筝乐音乐类型除了独奏、伴奏之外,还有齐奏、多器乐合奏等,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观赏性更强。
第三,现代筝乐音乐演奏手法更加综合。传统筝乐音乐演奏手法有固定的模式,但是现代筝乐则更强调个性化、现代性的演绎,无论是左右手演奏方式还是器乐合奏声部演绎,都具有打破传统桎梏的鲜明态度和倾向。
(三)音乐作品的创新例证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现代筝乐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都是在继承传统筝乐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结果。例如陶一陌《层层水澜》是一首传统规范化曲式的现代古筝作品,该曲严格按照传统散曲曲式传统结构展开,同时又增添了少量不协和音程,对西方和声与传统古筝曲式旋律的融合进行了尝试。又例如王中山《春到湘江》是一首中西结合的曲式作品,将传统古筝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进行结合,充满现代筝乐旋律特征的同时又富有民谣特征。还有王建民《西域随想》是一首完全符合西方音乐结构的作品,充分运用了现代作曲技法,通过模仿古筝、伽倻琴等素材,充分展现了古筝的音乐魅力。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优秀的现代筝乐作品对中国古筝创新突破具有突出的贡献,它们表达了民族音乐特性,抒发了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对古筝这一古老音乐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未来现代筝乐创新发展的途径探析
现代筝乐创新发展未来要坚守音乐逻辑本位坐标,不断提升创作自信、增强原生性音乐特质表达、创新音乐舞台表演形式,最终提高现代筝乐发展质量。
(一)树立古筝音乐创作自信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文艺原创力反映了文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只有具备创新的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才能推动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艺术不断向前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
从现代筝乐创新角度看,要想提升原创力,就必须立足于音乐本位坐标逻辑,树立音乐文化自信,这样才能提高创作动力,保持创新活力。现代筝乐有着原生性的场域,包含了演奏技法、音乐风格等内在的诸多要素,体现在古筝创作、表演的方方面面。本文认为,现代筝乐要想真正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牢牢把握音乐本位坐标逻辑,坚守音乐原生态特性,从传统的生活场域中获取养分,挖掘多样化音乐题材,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例如古筝创作者可以从日常生活题材中提炼素材,创作出具有通俗性质的古筝作品,赞美和表达大众热爱劳动和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精神。还可以将国内各个民族的传统风俗仪式融入到现代筝乐创作当中,亦可对既有古筝作品进行跨时代性的改编,赋予其崭新的艺术生命力。
(二)增强原生性古筝音乐元素表达
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原生性音乐特质,这反映在本民族生存、生活的样貌当中,并且会伴随着本民族音乐发展的全过程。[3]虽然当前古筝音乐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外来音乐文化及科学文化体系对民族音乐的原生性特质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但是坚守原生性音乐特质,发扬民族音乐特色是未来古筝音乐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
本文认为,将传统筝乐的曲调和节奏作为表达原生性音乐特质的中介,也是现代筝乐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例如节奏可以反映情感的起伏变化,能够刻画人物内心的情绪,向听众展示音乐特色和魅力。现代筝乐创新发展过程中,应该“去繁化简”,充分利用好曲调和节奏这一表达形式,挖掘民谣中能够反映民间特有的音乐素材,将其应用到现代筝乐作品的创作之中,凸显现代筝乐的音乐特性。
举例来看,2017年中南集团和中央民族乐团共同打造世界首部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开始全球巡演,开创了“民族器乐剧”这一新的剧种形式,展现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在表演形式上实现了许多创新突破,为“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认为现代筝乐创新发展也要积极借鉴这些经验,打破常规器乐表现形式,将伽倻琴(朝鲜族古筝)等传统器乐和表演有机结合,探索“乐器人格化”“演奏故事化”“叙述音乐化”的创新表演形式。这种形式对现代筝乐创新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同时也值得借鉴。
(三)借鉴传统筝乐风格创作国际化作品
传统筝乐风格是现代古筝音乐作品创作和创新发展的“母体”。传统筝乐风格体现了古人生存、生活场域,其本身价值来源于古代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这种经验是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直接提炼和浓缩,像客家古筝流派的《出水莲》、陕西古筝流派的《姜女泪》、朝鲜古筝流派的《道拉吉》等,这些传统作品都具有淳朴的音乐文化特色,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营造出了强烈、具有裹卷力的现场气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即兴发挥,所有人之间的互动共同构成了古筝表演的主体。因此通过借鉴民谣叙事风格,有利于唤起文化认同感,提高古筝音乐中的文化属性辨识度。
古筝是民族器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代筝乐要想走向世界,通往国际化舞台,就必须借鉴传统筝乐中的人文特性,努力创作出一批“史诗级”国际化作品。纵观国际上民族音乐的成功范例,无不以打造凸显本民族民谣叙事风格,打造具有“史诗级”影响的作品为途径。例如《最后的莫西干人》,构筑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族音乐史诗画卷,冲破了语言障碍、民族身份,为观众提供了一场“斯多葛”式的音乐大同盛宴。这种成功值得现代筝乐创新发展所借鉴,可以利用古筝这一古老器乐,创作一批符合现代音乐叙事语境下的古筝作品,表现出丰富的古筝音乐情感,结合新时期背景,加大现代曲式与旋律特征性的创新应用,不应仅止于传统音乐动机的使用,而是要致力于深层次挖掘传统古筝音乐积淀的艺术内涵,创造具有史诗情怀的现代筝乐作品。
结 论
研究现代筝乐,不能脱离传统筝乐视角,更不能脱离现代创新发展视角。一方面要立足于古筝的原生性音乐理念,立足于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特性展开实践;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需求,在遵循民族音乐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和方式,创造符合现代需求的古筝音乐作品。
注释:
[1]
肖 涵.现代筝乐的审美旨趣与创新尝试[J].北方音乐,2019(03):22—23.
[2]张子瑶.中国筝乐中音乐元素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研究[J].民族音乐,2021(05):19—22.
[3]陈 窈.近现代筝作品发展方向探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1(04):43—50.
(责任编辑:韩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