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创作中舞美形式的功能与意义
2022-04-29唐亮苏鹏
唐亮 苏鹏
[摘要]舞台美术是戏剧、舞剧、歌剧等中整体视觉创作的总称,是由灯光、布景、道具等组成的综合性的艺术。舞美设计对于延伸舞台空间、塑造舞台意境、烘托人物形象和表达舞台主题思想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文以舞蹈作品创作中的舞美形式为切入点,论述舞美形式的内涵与发展历程,以及当代社会背景下现代科技舞美形式的功能应用,并与传统舞美进行比较,思考当代这些多功能的运用在舞剧的创作中是否配合准确,能否完美地与作品结合,恰到好处地发挥舞美作用。
[关键词]舞美;形式;功能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2-0162-03
一、舞蹈作品创作中的舞美形式
(一)舞美形式的内涵
舞台美术,以下简称为舞美,它是综合性的艺术,是构成戏曲、话剧和其他舞台表演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是由灯光、道具、布景、化妆、服装、音响效果设计等几个设计部分组成。[1]好的舞美形式能够由内而外地丰富视觉语汇,能与观众有更多的互动,突出人物或剧情的视觉形象。编导们在编创一部舞剧或作品的时候,针对舞美的设计也是重要的一步,它能更加突出舞蹈本体,延伸意义。过去的舞美表现形式相对单一和简约,但在现代舞剧的演出中,舞美设计成了不可缺少,提升观演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能够深入地了解舞美的功能与意义并熟练的运用到舞台演出中,就能使舞蹈作品本身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观赏者的舞台审美能力在历史和艺术发展中不断提高,一场舞剧作品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观赏者观赏时所看到的画面是否传递出美的、愉悦的审美体验,这往往来自于编导对舞美形式在舞台上的呈现效果的精确把握。只有编导对舞剧结构设置、空间安排、形象塑造精益求精,观众才可通过舞台灯光、布景等感受到舞剧的思想感情、时空交错等,感受人物角色的心理变化。编导家们在慢慢意识到了舞美形式的重要性之后,也在不断地探索服务于舞蹈作品本体的更深层次的舞美形式。常常我们在编创一个舞蹈作品时,把它放在舞蹈房表演的版本就与舞台上加上服装道具和灯光时大不一样。或者以观赏者角度观赏一部作品时,我们会对作品的某个情节某些片段产生深刻印象,而又有一些作品我们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忘却,这不是舞蹈作品内容不够深刻,而是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一定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只有形式起到一定作用后,内容才能得到充分地表现,才能使舞蹈作品走向成功。
(二)舞美形式的发展历程
舞美形式最初是演出中与演员直接有关的化妆、服装和道具,当时的表演者需要不停地更换服装道具才能去饰演不同角色的戏剧人物,于是渐渐地化妆的技巧越发成熟,舞台设计对服装也有了创新的要求。
舞台美术的形成最初发生在戏剧表演之中,戏剧表演最初是在露天环境下由观众围坐在舞台四周观看,后来为了方便演员的换装和候场把舞台的后侧空了出来,改为左、中、右三个视角观看,随着演出的发展,这种“背景”式更衣棚被发现了更高的价值,而不是显得与舞台突兀且不融于观众对舞台的欣赏,才逐渐有了布景,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当演出舞台搬进室内后又逐渐有了照明,从蜡烛和油灯开始,发展到19世纪使用瓦斯灯,再到19世纪末期改为电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在演出中都发挥着照明功能。富勒第一个在舞蹈演出中运用剧场漆黑效果,她采用黑丝绒罩住舞台,还发明了最早的舞台灯光投射系统,如使用钙和白炽照明灯、旋转盘灯、聚光灯等灯光系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介的引入使舞台呈现出新的气象。LED屏、全息投影技术等都逐渐成为多媒体的新载体,这些形式上的变化是制作观念和时代审美上发生的变化导致的结果,众多优秀的编导家及时地发现了这个因素,抓住舞美这一部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国内林怀民的作品《水月》把潺潺流水与舞台幕布镜子结合,表现水中倒映的影像映射出镜花水月独有的意境,这是非典型的舞台编创,但却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了舞蹈的意境之美,为我们研究舞美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二、舞蹈作品创作中舞美形式的功能应用
(一)舞美形式的功能
1.延伸舞台空间,塑造舞台意境
现代舞美早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平面表演模式,而是走向多维度、立体化。各类升降台、多表演区的建立,都使得舞台具有了更多表演空间。甚至为了与观众有更好的互动,大多演唱会、娱乐性大型舞台表演、综艺节目等还将舞台延伸到观众席中,搭建一条延伸至观众席的通道。
塑造舞台的意境也是通过在舞台上再现相关环境景象和氛围,运用各种道具装置等载体营造氛围,使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与舞台气氛相感应,一旦和谐融汇在一起,舞美意境就会成为演员与观赏者共同享有的精神载体。现代科技舞美是从传统舞美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在布景、灯光、音效、服装设计上都有整体的创新。它的布景与道具上的呈现就比之前更多元化,不仅只局限于在舞台上,更延伸出舞台外。多角度的灯光运用、AR动画、多维化的投影渲染、还有升降式立体旋转的舞台等,在横纵向看都把舞蹈作品变得更加逼真震撼,让观赏者目不暇接、叹为观止。[2]
2.烘托人物形象,表达舞台思想
一台好的舞台美术就像一片绿叶,能够把舞蹈衬托得更加精彩。它在烘托人物形象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舞剧《记忆深处》“东史郎”的角色,用一束顶光包围,一群带着骷髅面具的黑衣士兵将他围住,音乐也变得不和谐,仿佛魔鬼之舞,不仅是心理的变化也是侵略情境的影射,那一段群舞写活了日本侵略者是如何的丧心病狂。
舞美设计可以着重渲染剧情发生的历史时期和特定背景,揭示社会氛围、季节转变、时间的递进以及心理变化等。舞蹈演出中,舞美的形式一定是与剧情息息相关的,舞美设计不能无意义的出现在舞台上,所以舞美不仅要衬托剧情背景,还要能渲染主题思想和情感基调,这样才能够使观众产生情景代入,产生情感共鸣。正如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第一幕三姨太和老爷的婚礼,一个大红稠铺满舞台,将整个舞台装饰成全红的婚房,然后三姨太裹着红布出来,此时的红布作为道具已经有了延伸的意义,它也代表了红色的洞房被子。表达了三姨太挣扎着想要逃出老爷魔爪的悲惨命运。
(二)现代科技舞美与传统舞美的功能差异
从呈现的方式不同上能让我们看到这两种舞美形式各自的优点,传统舞美可以让观众近距离接触到最自然的舞蹈艺术,而现代舞美在科技技术的多样性面前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到编导们想令其进入的创作意境。
传统舞美设计一般以舞蹈演员为主体,服装灯光和道具都为衬托作用。舞美的设计往往是把重点放在舞者的动作上,以舞蹈演员的肢体来完成作品以及表达思想感情,比较写实化和写意化。如它的布景道具都是写实性的,旗子就代表旗子,道具枪就代表枪。传统的舞台美术设计以“空”“黑”为背景的比较常见,通过空灵的意境传递给观众直接的视觉效果,感受舞者的表情与肢体的舞蹈。从国内规格最高的青少年舞蹈大赛“桃李杯”也可以看出舞美设计在慢慢地发展变化,从最开始的一色为主、余色为辅,发展到光色运用灵活、多种光色和谐和对比,展现舞台表演特色,营造出浓郁的舞台氛围。
但这也难免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舞台美术过于宏大超过舞蹈本身的内容,导致“以景压人”,让人忽视了舞蹈本体的表现,一场舞蹈表演只看到了灯光特技秀。所以编导们在设计舞美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为了形式感而忽略舞蹈本身想传达的意义,也不能因为纯舞蹈而忽略舞美所能呈现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传统舞蹈的舞美设计也不是要完全否定的。
正因为传统舞美与现代舞美的呈现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呈现效果也截然不同。传统舞美给观众呈现的效果是直观的,观众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展现,加入服装道具灯光等辅助要素之后,舞蹈作品是否成功就靠舞者对舞蹈的表演和诠释而决定。
现代科技舞美的呈现效果就更加的丰富,相比传统舞美就更能引起观众共鸣。因为数字科技使得舞美有更色彩纷呈的视觉冲击,无论是有艺术知识储备的人群,还是只凭自身经验感觉审美的人群都能对舞蹈作品作出客观、形象的审美判定。现代科技舞蹈能把一些难以理解感受的舞蹈内涵,用简单直白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改变传统舞蹈的舞台时空限制,创造出了新空间让观众们增加了多维的视觉体验。
(三)现代科技在舞美形式的创新应用
1.灯光在舞美形式中的创新运用
舞台灯光的价值在很長一段时间都没被人们所发掘,其仅局限于照明,但如今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更加注重艺术层面的表现效果,所以它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舞台灯光色彩的把控是否能够抒发艺术情感、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表现效果、提升舞台艺术价值等都成为了衡量灯光优劣的标准。通过灯光的色彩产生冷暖分明的舞台布景,让观众心理、情绪逐渐发生变化。在当前的舞台表演中,卤素灯具仍然在大多数舞台场景中使用,因显色光度与自然光相相近,所以调光曲线上也更加柔和,但在智能化灯光控制体系开始出现后,单一的灯光色调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视觉联想,各种舞美的灯光色彩与台上形成配合,灯光也变得更加立体化。灯光颜色可以表达的意识内涵也多种多样,如红色的灯光设计象征着热情、激情或血腥(在《长征》血战湘江的情景中,一群红军用血肉之躯筑起“城墙”,勇敢无畏,利用影像边界与灯光结合,让观众们瞬间被拉入战争的紧张气氛);绿色的灯光象征着生命、希望或空灵(女子双人舞《同行》中采用大量托举动作,表现两人团结奋战,克服困难,最后找到希望,听到直升机的声音被营救的故事,舞蹈本不擅叙事但可以通过舞美的设计达到完美的诠释);黑色的灯光象征着阴郁、神秘或悲观等。
舞台空间的构成离不开舞台灯光,它起着划分舞台空间的重要作用,灯光的照射往往以块、面来拼接,每个光圈之内都是单独的空间,每个空间的场景又有着独立的意义,这样的空间又可以随着剧情的发展任意扩大和缩小。如主跳独自起舞再带动群舞齐舞,灯光由一个光圈扩散至全场,这种设计在舞剧也多有运用。
2.装置舞蹈在舞美形式中的设计
装置舞蹈所使用的装置,往往是指舞蹈舞台上的壁挂、背景布景等舞蹈舞台的布置,通过悬空、分割、集合等手法给予物品重新建构,而装置舞蹈是在特定的环境和空间中形成的舞蹈艺术作品,用来赋予舞蹈艺术创新的视觉形象。由于舞台空间相对较大,一般用高清LED彩屏或投影来表现多媒体影像。
我国的装置舞蹈有室内装置舞蹈和实景演出两种。其中大多数的场景布置都是虚景,少部分是实景,其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山水实景。例如《印象丽江》《云南印象》等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山水实景演出舞蹈作品,融合现代科技技术,用来宣传突出当地历史、人文风情等。又如舞剧《朱自清》在舞美设计上也是首次运用“好莱坞”电影手法以“IMAX”16米的背影墙360度旋转超立体呈现在舞台上,塑造先生的文人风骨和民族气节。
3.虚拟现实技术与舞美形式的融合
虚拟显示技术最初使用的范围较小,主要在航天领域和军事领域,但近年来,它的应用已经远远不只军事和航天上,在娱乐、教育、工业、文艺上也开始展现作用。由于虚拟技术是在计算机上构造的虚拟场景,所以在物理层面上看这一场景是不存在的,但有了计算机技术支持后可以构造出虚拟立体场景在屏幕中呈现给观众。
我们在发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特定环境下具有使人身临其境、延伸意境的功能之后,将其与舞美形式结合,运用特定的技术手段,加强观众与舞蹈的互动,在开创舞美设计新形式的同时,也为新的舞美形式的开发提供借鉴。虚拟现实技术最主要的功能是生成虚拟境界的图形,用一个图形工作站来提供高分辨率的虚拟场景,并带有立体音效,可以使人产生强烈的沉浸感。如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作品《大河三彩》和《唐宫夜宴》等,在河南省春晚上因与新媒体的成功融合运用被多家媒体发声称赞。这种有特点的舞美表现形式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感官体验及艺术震撼。其制作组利用互联网思维,运用多媒体手段,将视觉效果进行二次包装,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出一个虚实相生、如梦似幻的舞台背景,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将《捣练图》《千里江山图》《簪花仕女图》等与文物融入舞台背景中进行切换,演员们在舞台和绿幕前表演,将表演与特效融为一体。把观众带入华夏文化美学空间之中,彰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三、舞蹈艺术作品创作中舞美形式的意义
近年来,审美需求多样化的艺术市场已经出现。因为传统的舞台美术布景、装置等都有趋同的现象,千篇一律、如出一辙的演出风格形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观众们对舞蹈艺术表演的审美要求。舞台美术既要融入一些常规的舞台设计,也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舞蹈主题设计独具特色的舞台美术风格。但一些一味的哗众取宠式的舞台设计,已经开始逐渐的脱离舞蹈本身,有时甚至超过了舞蹈本身的内容,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舞美不会只停留在对舞蹈的“包装”上,使创作显得浅薄、浮躁,而应该是积极地参与进舞蹈的编创中,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品表演效果。让舞美始终服务于舞蹈本身,坚持这条原则,才能够使舞蹈作品创作从本体实现升华。
当然,要达到舞美形式感的创作效果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整体情况,就是“量体裁衣”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经济、物质、硬件等因素,这些创作环境的局限性,往往需要舞蹈创作者去探索出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舞美设计,如一些“小投入、大效果”“以一当十”的舞美创作。我们要获取有意味的舞美形式,我们就要因时而异,舞台是观众视觉空间与心理空间相互交流与撞击的焦点,通过有效地整合与运用能够冲击观众视觉,引发心理共鸣,拉近观众与舞台的距离。作为舞蹈编创者,提高舞美的形式感,充分发挥功能为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舞台的意境更好地展现,是我们的使命。
注释:
[1]
杨茜.现代舞美科技对舞蹈编创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9.
[2]郑希武.从传统舞美到数字舞美[J].科技传播,2014(24):149,154.
[3]谭捷.论舞美形式[J].艺海,2009(07):66.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