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创作特点探析
2022-04-29余鑫
余鑫
[摘 要]莫里斯·拉威尔是印象派音乐的大家,在他众多的音乐创作中,钢琴作品尤为出众。其钢琴音乐创作分为早期和后期。早期的钢琴创作受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多描写自然或人文。作品风格细腻精致,承接了古典主义的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印象风格。本文以两首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为例进行比较分析,管窥拉威尔早期钢琴音乐创作的特点,旨在从不同的切入点更深入了解他的钢琴音乐创作和印象派钢琴音乐。
[关键词]拉威尔;早期创作;钢琴;印象派音乐;作品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2)02-0095-03
一、莫里斯·拉威尔的早期钢琴创作概述
莫里斯·拉威尔(以下简称拉威尔)是印象派音乐的大家,他的创作是印象派音乐的一部编年史。拉威尔几十年的钢琴音乐创作生涯分为早期和后期,一般来说,早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时正值巴黎公社革命和普法战争结束后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人们开始追求艺术的享受[1]。拉威尔的创作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形势和意识思潮的影响,也开始深入到自然中,捕捉光与影的重叠,明与暗的变化,创作出直接冲击人们感官的音乐作品[2]。这些作品不涉及政治,主要描写自然风光,也有部分题材带有复古色彩或者异国元素。作品风格细腻精致,承接了古典主义的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印象风格[3]。
二、《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水之嬉戏》的创作背景
《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以下简称为《帕凡舞曲》)是起源于西班牙宫廷中带祭祀功能的一种舞蹈体裁,通常为二拍或者四拍子,庄严稳重,高雅动听。因为该舞蹈的形态仿佛孔雀,又被称为“孔雀舞”[4]。拉威尔的《帕凡舞曲》创作于他的学生时代,而“为悼念公主而作”的副标题灵感来自卢浮宫中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斯所作画像《宫娥》,拉威尔对其中反复同样的发音感兴趣,故“悼念公主”并无实际意义[5]。拉威尔在创作时将帕凡舞曲这一体裁风格化,传达出一种沉静典雅,哀而不伤的情绪。
《水之嬉戏》同样也是创作于拉威尔的学生时代,为了献给他的老师布里埃·福雷而作。其灵感来源于李斯特钢琴作品《艾斯德庄园的喷泉》以及大自然各种水流的形态[6]。在创作过程中,拉威尔还吸收了法国绘画和诗歌的精华,结合古典技法与浪漫主义,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水的形象。这首乐曲注重对水景的描写,与印象派音乐创作深入自然、直观描绘的理念相契合。并引用了法国诗人亨利·德·雷尼埃的诗句“给心地善良的水,带来嫣然微笑的河神”[7]。赋予了听众无数想象的空间。
这两首乐曲在年代上均属于拉威尔创作的早期,《水之嬉戏》创作于1898年,《帕凡舞曲》创作于1899年。将两首乐曲作对比,比较具有典型性。
三、《帕凡舞曲》和《水之嬉戏》中拉威尔早期创作特点的体现
(一)明显的旋律线条和烘托气氛的伴奏
拉威尔在音乐创作中除了善于营造朦胧的音响效果和使用不常见的华丽和弦之外,非常注重旋律线条的清楚明晰[8]。这些旋律通常连贯而又具有歌唱性,是贯穿整个乐句的中心思想。而除了主旋律之外的部分,拉威尔也同样极尽巧思,使用不同的伴奏织体和弹奏技巧,起到了极好的烘托气氛和增添音响色彩或者增加主题华丽度的效果。这一创作思想在《帕凡舞曲》和《水之嬉戏》中都有较多的体现。
1《帕凡舞曲》
谱例1:
谱例1是《帕凡舞曲》出现在一开头的主题句,采用了三个声部共同进行的方式。音乐的主题出现在高声部,连绵悠长而又缓慢严肃。整个主题宁静典雅,忧伤隽永,奠定了音乐哀伤的情感基调[9]。中声部采用连跳音的伴奏织体,表现“帕凡舞曲”体裁的舞蹈性,灵动而富有律动感。并且使用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体现出从容缓慢的节奏感,向听众展示了优雅的音乐形象。
2《水之嬉戏》
谱例2:
在谱例2中可以看出,尽管主旋律在左右手之间交替进行,但是它们的分布依然是清楚且连贯的,一开始是左手的八度进行,再转移到右手的三和弦进行。这一整个清晰明朗的旋律线条生动刻画了“河神”的形象。伴奏声部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是表现水的流动状态,和亦步亦趋的“河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互动[10],其中的二度叠制的琶音,不十分和谐,但却塑造出了水流朦胧而又清澈的效果。
(二)清楚的节奏划分
除了注重旋律的线条感和明晰度之外,拉威尔在创作中对音乐节奏的把控也是追求到了极致。盡管拉威尔是印象派音乐代表人物,但是他尊重古典创作形式,遵循传统原则。拉威尔认为,和声和调式应该基于传统和声调性再进行创新,所以他经常将传统调式调性与创新性的调式色彩有机结合,吸取古典音乐中的精华,并推陈出新,开创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音乐创作新方向。他的作品中除了浓墨重彩地表现印象音乐的朦胧与松散外,对节奏也有精确的把握,鲜明的节奏充斥于他早期的作品中。斯特拉文斯基曾这样形容拉威尔:“他的节奏像瑞士钟表匠一样准确。”
1《帕凡舞曲》
谱例3:
在主题第一次再现的结尾部分,我们从谱例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左右手的节奏型大部分是相同的,并且都采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这样平稳的节奏型交替进行。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会给人对称和稳定的感觉,颇有古典音乐形式美的意味。
2《水之嬉戏》
谱例4:
谱例4为《水之嬉戏》的开头,两个乐句都是两组十六分音符加三十二分音符和再两组十六分依次排列组成,再无其它节奏型,将两个乐句做了一个对称效果。4/4、2/4、1/4组成短小的动机,拍间的节奏时松时紧,以均匀的速度平稳推进,就像潺潺的溪流惬意而又缓缓前行[11]。
(三)清晰的曲式结构
拉威尔在音乐创作上继承了一部分古典音乐的特点,与另一位印象音乐大师德彪西有意淡化曲式功能的创作理念相比,拉威尔在早期创作时将乐曲的曲式结构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12]。除了本文中重点举例的两首乐曲之外,他的早期其他作品比如《小奏鸣曲》《镜子》组曲也有着明确的曲式结构。
1回旋曲式结构
《帕凡舞曲》是一首以G大调为主调,没有引子、连接和尾声的回旋曲式的乐曲。尽管作品只有短短的72小节,但回旋曲式的结构十分严谨完整。它有五个乐段,第一乐段为主题,后面进行了两次再现,插部一转入b小调,插部二转入d小调,最终又回到主调G上。该乐曲使用的音乐材料较为统一,没有太过强烈的对比。属于17—18世纪上半叶以来流行的小型回旋曲式类型,但同时又具有古典主义时期以来典型回旋曲式的结构特征。
2单乐章奏鸣曲式结构
《水之嬉戏》为单乐章奏鸣曲式结构,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该结构比较注重调性,转调在其中分布的位置比较规整,它以E大调为主调,全曲共82小节。1—49小节为呈示部,51—60小节为展开部,61—87小节为再现部和尾声。主部使用主调,然后在连接部上转到了#c小调。接着到副部又转到了#f小调紧接着又转回#c小调。这个调性一直持续到再现部,接着重复主部的调性。在其中能看到古典奏鸣曲式的影子,但是在作曲技法上却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拉威尔在遵循传统的原则之上创新,大胆新颖,但是依然没有脱离奏鸣曲式结构的框架。
(四)富有个性色彩的复合和弦
在印象派音乐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就是不规则的复合和弦,这些和弦模糊了调性,有着极强的色彩性,是印象派音乐区别于其他音乐风格的重要特点。拉威尔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最初的作品中就已经较为频繁地使用这些特殊的和弦来增加音乐的“印象感”。他在前文所说的保证调性的基础上,善于用和声淡化、和弦叠制等新颖的技法,善于在交织的声部中寻找和捕捉音乐的色彩,让和声的音响效果变得更加与众不同。在《帕凡舞曲》和《水之嬉戏》中他就使用了一些七和弦,甚至到九和弦等不协和和不解决的音[13],让整个音乐更有冲击力和音响记忆点。
1《帕凡舞曲》
谱例5:
在谱例5中,很明显地看出拉威尔使用了相同的根音,而根音之上的和弦又在不断地变化。这些根音所构成的每一个独立和弦性质截然不同。这种和弦是持续型和声的复合和弦,也是最初期的复合和弦。在持续音上方,加入其他和弦,将上方的和弦更加复杂化,这种复合和弦的使用使得和弦之间的纵向结构形态更加立体,得到的和声音响效果更加新颖特别,和声层次向多层性发展。和声的色彩功能也得到了强化。不断变化的和弦和变音记号也赋予了这些复合和弦淡化调性的功能,和印象派音乐的特征十分吻合。
2《水之嬉戏》
谱例6:
谱例6中使用了两种特殊和弦,分别为双重调性和弦和对置和弦[14]。双重调性是用两个或者多个三度和弦同时发声的和声调性的组成方式。谱例中的和弦相互之间没有特殊的关系,和弦之间调性不同,也都独立拥有各自的根音。除此之外,对置和弦的形态体现在谱例中的和弦高音声部,将大三和小三和弦交叉,低音声部根音之间的关系是大二度大三度相间。拉威尔将两个相隔三度和二度音程关系的同性质和弦相互交替,用对置和弦和双重调性的方式描写水,不仅模糊了调性,还能将水波流动的线条和荡漾的形态贴切地描绘出来。
结 语
拉威尔是印象派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学生时期就已经展露出惊人的作曲天赋,创作出了一批至今都脍炙人口的优秀钢琴作品。所以他的早期钢琴音乐创作风格是一个值得单独进行研究的论题。
在他的早期钢琴音乐创作中,明显的旋律线条和烘托气氛的伴奏、清楚的节奏划分、清晰的曲式结构、富有个性色彩的复合和弦,是四个比较明显的特点。除此之外,拉威尔还在他的早期创作中吸收异国优秀音乐精华,从其他艺术领域汲取灵感并不断致敬前代优秀作曲家。总的来说,他的早期作品古典方正典雅,有法式的传统情怀,也有近代工业革命的气息。他将传统技法和创新思维有机结合[15],将音符和节奏进行全新的组合和碰撞,形成了让人耳目一新且独树一帜的新风格。
身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文化交汇冲击、各种思潮蓬勃发展的年代,拉威尔没有因为繁华纷扰的巴黎生活而让自己的作品陷入哗众取宠的窠臼。而是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坚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陈出新[16],这不仅没有使得他的早期作品在众多优秀作品中黯然失色,且有力地奠定了他接下来音乐创作的坚实思维堡垒。
注释:
陆 茵.探究拉威尔早期钢琴创作的个人特点——以《小奏鸣曲》和《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为例[J].音乐创作,2015(02):174—176.
[2]李雪纯.李斯特《台斯特庄园的喷泉》与拉威尔《水的嬉戏》钢琴作品中“水”形象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3]卢彦辰.拉威尔《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的传统与创新[J].青春岁月,2012(24):12—13.
[4]吕威霖.最动人心弦的美丽与忧伤——解析拉威尔的《帕凡舞曲——为夭亡的公主而作》[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2):35—39.
[5]同[3].
[6]张乐怡.音与画的融合,听觉与视觉的碰撞——赏析拉威尔《水之嬉戏》[J].艺术品鉴,2020(15):32—33.
[7]史 可.拉威尔《水的嬉戏》演奏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8]同[1].
[9]郑世奇.拉威尔钢琴独奏曲《悼念死去公主的帕凡舞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10]同[7].
[11]张 蓉.《水中倒影》与《水之嬉戏》音乐特征及演奏技法比较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7.
[12]同[1].
[13]高 珊.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的和声技法[J].神州印象,2020(01):48—50.
[14]李 莉.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研究[J].音乐创作,2016(12):144—146.
[15]同[9].
[16]苏 菀.从《水之嬉戏》到《镜子》[D].西安音乐学院,2014.
(责任编辑:庄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