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奏鸣曲》Op.31No.3第一乐章演奏版本对比

2022-04-29张靖靖

当代音乐 2022年7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

张靖靖

[摘 要]

本文以《贝多芬奏鸣曲》Op31 No3第一乐章为例,通过分析丹尼尔·巴伦勃依姆和鲁道夫·布赫宾德的演奏版本以及这两位钢琴家演奏贝多芬钢琴作品的特点,感受貝多芬的音乐风格,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

[关键词]巴伦勃依姆;布赫宾德;贝多芬奏鸣曲;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2)07-0097-03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演奏会的曲目库里以及在西方音乐史中都占有很高的地位,降E大调第十八奏鸣曲是贝多芬1802年创作的,当时的贝多芬很想走出情感失意期,能从苦难里大方走出来的就是伟大的艺术家。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变革时期,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带给他自由、平等的思想,这部作品打破了传统曲式结构,为后期的创作风格和构思奠定了基础,全曲分为快乐章—谐谑曲—小步舞曲—快乐章,第三乐章代替以往的慢板,其余三个乐章皆为快板, [1]第一乐章是传统奏鸣曲式,四三拍,呈示部是第1—86小节,展开部是第89—136小节,再现部是第137—217小节,尾声是第220—253小节,整首曲子情绪十分明朗,在多处使用到了渐慢和回原速的音乐术语以增强戏剧性,并且回原速之后的强弱对比也给演奏者带来了自由的发挥空间。

本文选取布赫宾德和巴伦勃依姆这两位钢琴家演奏的《第十八号钢琴奏鸣曲》,从一些角度就自己的观点举例进行对比浅析。

一、巴伦勃依姆

丹尼尔·巴伦勃依姆(Daniel Barenboim 1942年11月15日生),演奏家、指挥家,我国著名钢琴家郎朗和王羽佳的恩师。巴伦勃依姆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自幼就展现了演奏贝多芬钢琴曲的天赋,7岁举办了贝多芬钢琴作品个人独奏会,他先后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大学莫扎特音乐学院、意大利罗马的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跟随菲舍尔、马克维奇、布朗热学习作曲指挥,吸取各名家之长,更与纽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等著名乐团在各国巡回演出,同时致力于促进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事业,因此获得了世界的赞誉。

巴伦勃依姆是贝多芬钢琴作品的优秀诠释者和权威人士,他曾经录制了全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可以说他选择的贝多芬音乐贯穿了几乎一大半的职业生涯,他多次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柏林国家歌剧院等地举办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音乐会,并且是第一位以现场独奏会录像实况演奏贝多芬奏鸣曲的钢琴家。在2008年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厅中,当巴伦勃依姆演奏完毕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号钢琴奏鸣曲》之后,全场所有听众,包括当时的一些著名钢琴家和乐评家意犹未尽,均起身喝彩,掌声雷动,这是自霍洛维茨和鲁宾斯坦之后伦敦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音乐盛事,报刊评论巴伦勃依姆的演奏超越了完美。

巴伦勃依姆认为贝多芬在西方音乐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为勃拉姆斯和舒曼等人指明了音乐在未来该往何处去,贝多芬音乐的独特性在于不会让人联想到如李斯特作品般的炫技,他的技巧永远为音乐内涵而服务,贝多芬的音乐核心点在于他与命运的抗争以及对拿破仑称帝、腐朽贵族统治的强烈愤慨,尽管贝多芬后期体弱多病,他的耳聋更是带给他致命一击,但是贝多芬仍然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巴伦勃依姆把贝多芬的这些品质不仅带到了实际演奏中,也带到了他的日常教学里,比如在2005年芝加哥的交响排练厅中他给郎朗上课的视频中,曲目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之一《f小调第二十三号“热情”》(Op57)。

二、布赫宾德

鲁道夫·布赫宾德(Rudolf Buchbinder 1946年12月1日)出生于捷克,他的出生日期与贝多芬很接近,布赫宾德是一位来自奥地利的古典派钢琴家,自幼受到日耳曼文化的影响,儿时作为最年幼的学生被维也纳音乐学院录取。他的老师赛德霍夫师从施密特,而施密特是莱谢蒂茨基的学生,车尔尼的门徒之一正是莱谢蒂茨基,所以一条关于贝多芬的传承脉络一目了然。 [2]布赫宾德十分擅于演奏德奥学派的作品,他本人在钢琴界颇有建树,虽然他在国内的知名度没有巴伦勃依姆高,但是早在他20岁时,就在贝多芬钢琴大赛和范·克莱本钢琴比赛中得到两个第一名的成绩。布赫宾德是继巴伦勃依姆之后第二位公开发行全套贝多芬奏鸣曲视频的钢琴家,还与维也纳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五首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并担任独奏和指挥,与他合作过的顶尖指挥家有古斯塔夫·杜达梅尔、祖宾·梅塔、克劳迪奥·阿巴多和尼古拉斯·哈农库特等人。布赫宾德也是萨尔茨堡大型音乐节的常客,他获得过2012年德国回声奖器乐独奏奖,因《贝多芬:奏鸣曲遗迹》获“2012年最佳钢琴家”称号,被誉为“当今最重要的、最具洞察力的贝多芬作品演奏大师之一”。 [3]

除了在世界各地演出贝多芬全套钢琴奏鸣曲之外,布赫宾德与中国颇有渊源,他是第一位在国内连续一周上演贝多芬全套奏鸣曲的钢琴家,2013年在国家大剧院出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2017年在上海演奏贝多芬奏鸣曲全集,2018年又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奏,获得一致好评,让很多贝多芬迷大饱耳福。为了完美演绎贝多芬,布赫宾德还大量收集各种版本的乐谱、手稿以及历史文献, [4]他通过仔细观察贝多芬的原始草稿发现:贝多芬到后期也许因为生活经历在把他的作曲思路简化,这对布赫宾德的演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本文想以这两位世界级著名大师的演奏为切入点鉴赏这部作品。

三、《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的音响版本对比分析

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是音响,它是衡量一个钢琴表演者表现能力的考核标准,通常来说,音乐表演的魅力是多样性的,这是由于钢琴家在速度、节拍、情感表达、触键方式和个人阅历等因素上是不同的,一位演奏家要想成为优秀的二度创作者,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因为在弹奏作品时,他们会融入主观情感, [5]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演奏出来的作品不仅独特而且是唯一的,所以音乐表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演奏者的音乐表现能力,这也是打动听众的关键之处。

(一)速度与力度

布赫宾德的演奏时长为七分零二秒,相比之下,巴伦勃依姆全曲时长更久,八分二十二秒。速度在演奏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贝多芬的作品里錯误的速度是灾难性的,巴伦勃依姆的速度更自由,不是简单的只做速度标记,他是控制在贝多芬指定的基本速度范围之内,再找到最适合这部作品的演奏速度,巴伦勃依姆在乐句间的处理更具个性化,力度变化很丰富,给乐句之间的气口留的更长,通过休止符对乐句细节的拉伸更宽,注重旋律的歌唱性,例如在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第3—6小节的重复柱式和弦以及之后的第12—15小节,巴伦勃依姆都把这个部分的气息拉的很宽,在出现渐慢的音乐术语时就立即把速度降了下来,在重复的柱式和弦中做渐慢。

而布赫宾德的速度更稳定,乐句的结构处理更紧凑,他在乐句上并不随意拉伸, [6]而是擅长平衡音乐声部和掌握整体布局,与巴伦勃依姆不同,他只是更强调开头第6小节的和弦,不过在第二次也就是第14—15小节,他为了更加着重sf标记了延长记号的音,为了最终的推动提前就做好了铺垫,一气呵成,整体感很强。

虽然巴伦勃依姆和布赫宾德在处理这一乐段的方式略有不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两个人都是为了能够使前后两个乐句的对比更加强烈,让第二句的语气更加坚定,即力度也变强,到了最高音处让触键更加洪亮和沉稳。

在快进入第一乐章中的第33小节,布赫宾德是在第32小节最后一拍渐慢进入到第33小节再现的主部主题动机;为了让音乐对比更明显,在第一乐章的第44小节进入副部主题的时候,巴伦勃依姆是在左手最后一个跳音上停顿了许久,四个标注了f的音比布赫宾德弹的更有力,踏板上断的更干净,使其更有动力地过渡到轻快活泼的副部。第一乐章展开部,第137小节与第138小节的第三拍休止符里, [7]两位钢琴家延长的时值相近,乐句听起来拉的较为宽广,在结束部时,布赫宾德有明显的渐强,通过演奏颤音加上sf起到坚定的音乐效果。

布赫宾德的演奏不刻意凸出强弱,而是在意整体框架,持续进行的强或者弱在他的演奏中占据了很多部分, [8]因而流畅性很出色。我觉得在整体力度上比巴伦勃依姆更强一些,他更注重乐句之间的对比,并且比布赫宾德更注重在重复的乐句里赋予力度和音色更丰富的变化,并且强弱变化很和谐,强奏深刻,弱音又不轻浮,前文提到在这部作品里突强后立马变弱在巴伦勃依姆的演奏中特别常见。在第一乐章中,下行五度的附点节奏里,巴伦勃依姆把反复的第二小节做渐弱,如同在不安地提问。

(二)情感表达

在第一乐章当中,整个曲子洋溢着乐观活泼、热情积极的旋律,此乐章的节拍规律主要是伸缩快慢并行,在这个基础之上,巴伦勃依姆在整首曲子的演奏过程里又添加了自己的主观理解,他在弹奏第一乐章的主题时,在第二小节重复的乐句中做渐弱,手指触键变得柔软,再逐步地做渐慢和渐强,加上巴伦勃依姆本人注意方向感,从而让整个乐句听起来不那么松散,这和副部主题的明亮音色形成了比较,主次分明,在音乐进行到连接部的时候,巴伦勃依姆在左手上运用了低声区,如同敲击鼓点一般振奋人心的演奏方式,显得既短促又不失弹性,右手的高音区明亮, [9]音乐处理给听众交代的非常清楚,这样的音色变化在层次上很丰富,不单一,不过同样的乐句重现在副部时有一些微小的变化,在处理上较上一句有些许含蓄,从整体上看,巴伦勃依姆在全乐章的节奏上把握的很精确,沉稳中带着活力,在丰富美妙的音色变化中推动着音乐的发展。

而布赫宾德演绎此作品的音色非常干净,更多表现着“维式”的优雅尊贵,他与大众所熟悉的德式演奏不同,布赫宾德并不过度挖掘其中的深刻,而是以自然纯粹的方式如实表达着这部作品本来的面目,他擅长还原贝多芬自由乐观的心态。布赫宾德即使在快速的过程中触键依旧如钻石般精确不费力,与别的钢琴演奏家不同,布赫宾德并不把跑动的一连串音符弹的很响,也不完全机械的遵从德式的传统触键方式,不强调每个音的颗粒感, [10]音色饱满圆润,模糊之处尽显贝多芬神圣的光芒,强而不砸,轻而不虚,但是布赫宾德更遵从原谱速度,没有太多的拖沓,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节奏脉搏,如鱼得水般的诙谐。在主部主题中,和弦与和弦之间的连接演绎上是越来越缓慢的,不过原则上是控制在基本的节奏范围之内,听觉效果绵延不绝,如同一条暗流涌动的河流,深邃隐藏在了五线谱中。

我们在观看二人演奏视频的时候,发现钢琴家偶尔为了自己抒情性的演奏不会完全遵守乐谱的标记,例如不会每次都按照乐谱上sf的力度标记进行突出演奏,而是会选择性的弹奏, [11]一切技术都是为了音乐。这里再举一例,第一乐章的第31小节有渐强的力度标记,巴伦勃依姆在渐强之前先开始了渐弱,而布赫宾德在第30小节就开始了渐强,这都体现出了演奏家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人的演奏,笔者更喜欢布赫宾德的版本,速度适中且流动,巴伦勃依姆的版本我觉得更适合传统教学或学生练琴时做参考。布赫宾德和巴伦勃依姆作为弹奏过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的大师,一致认为完整演奏了所有贝多芬奏鸣曲有助于加深对每一首曲目的认知。贝多芬奏鸣曲是钢琴造诣之巅峰,逐一演奏让人领略到贝多芬乐思的精华,体验到作品之间的异同和贝多芬在创作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变化,这对钢琴演奏者和听众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结 论

要想演奏好一部作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仔细研究谱面的内容,但是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录音技术的发展,我们会听到很多钢琴家的演奏版本,每一个版本我们都要取其精华,通过对这些演奏版本的比较,一方面我们可以知道高水准的钢琴家对同一首曲目的不同诠释以及异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我们结合实际提高演奏能力。

贝多芬不仅在西方音乐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去钻研他的作品。贝多芬的作品大大提高了现代钢琴的表现力,所以对于演奏者来说技巧上的要求就更高了,既要对德奥学派的演奏风格了然于心,还要对俄罗斯学派的特点进行研究。

(责任编辑:庄 唯)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视觉设计的通感隐喻方法探究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中国西方音乐学会第六届年会通知
流行演唱教学中音乐风格的引导及培养方法
别具一格的“美国式”音乐风格——浅析约翰·科里亚诺《第三交响曲“大竞技场“》的创作思维
《西方歌剧简史与名作欣赏》课程辅助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论舒曼《幽默曲op·20》的音乐风格及其美学体现
从音乐风格的角度看电影中音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