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业态背景下“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策略研究

2022-04-29丁佳佳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业态赛事监管

丁佳佳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因信息技术发展所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互联网+体育”成为体育健身范畴内的新兴产业发展形态,这让体育产业行业特点体现得比较明显。关注此问题,既是关注一种独特的健身形式,又是对整个体育健身领域发展的支持。其一,“互联网+”背景下,健身服务平台与健身服务体系的建立与融合尚不健全,有时会出现资源浪费、配置差异等问题;其二,运动类APP的存在与发展,要求健身服务供给工作要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1]。只有关注到这两点,才能让健身服务表现出趣味性、便捷性与灵活性的特点,而当前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1 新业态背景下“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发展机遇

1.1 政策环境普遍向好

“互联网+”环境让健身服务对象拥有了良好的条件支持,这一点在政府的政策鼓励方面有所体现。国务院所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强调了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的前景,支持进行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形式。因为此类政府政策支持,电子商务日益成熟,区域资源的快速整合已是普遍现象,此条件下,“互联网+体育”可因丰富健身服务项目而拥有蓬勃发展的契机[2]。

1.2 拥有技术创新支持

健身服务因“互联网+”而取得了技术支持,让健身服务处于更为开放、更具互动性和共享性的环境之中。受此影响,以互联网思维为依托,进一步形成全民健身、持续健身的思想共识也将成为可能[3]。与此同时,拥有技术创新的支持,App也拓展了为健身需求者服务的全面化思路,为需求者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使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效果更加理想。例如我国很多地方推出了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用户只需使用手机,便能够进行体育场馆预订、赛事培训报名,或者使用健身地图导览等。像浙江省宁波市所开发的“浙里炼”平台,便属其中的典型范例,在技术创新支持后,融通了线上线下预订、销售、支付等环节,优化了全民运动的便捷度和体验感。

1.3 有利于整合服务资源

在全新业态背景下,健身服务资源整合和再次合理配置,是一种势所必然的做法,而这种做法同样也会得到来自新业态、新思维的支持。例如“互联网+体育”让更多组织投入到O2O领域之中来,增加了线上平台健身服务项目和各种场地的预定、使用频次课程安排、在线培训等,这将为健身需求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内容和更加便捷的服务渠道[4]。与此同时,新业态背景下“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发展机遇在服务资源整合方面,还体现在更宏观的层面,即基于消费者对于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不同需求,实现体育产品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全面精准匹配。如需求端的数字技术为消费者提供足够个性化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端的数字技术能够让企业利用大数据洞悉消费者体育消费偏好等,都是服务资源整合的机遇所在。

2 新业态背景下“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可展示出新业态背景之下,使用者对“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的了解程度。调查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使用者了解“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情况

根据表1可以看到,新业态背景之下,使用者了解“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程度,基本上可以与应用需求相适应。由此可见,“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进步空间依然很大,即使用者充分了解新业态、新方式后,在主动接受的情况下,未来探索实践效果将变得更好[5]。考察当前“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现实情况,除了向好的一面,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2.1 内容缺乏科学性

健身服务产品能否被快速了解,以及受欢迎程度如何,在于其是否具备优质、功能健全的健身场地设备、服务产品、体系内容等。健身服务自身行业壁垒不高,产品易出现趋同倾向,所以很多服务项目在创新性上明显不足,缺少经营特色,对于互联网的利用率也明显不足[6]。这些问题均应当及时解决,以便取得内容上的制胜机会。

2.2 监管系统不完善

通过“互联网+体育”技术可构建更加开放的健身服务环境,但在新环境与新业态中,有部分线上服务资源在质量上不能获得充分保障,个别在线体育项目的质量更是直接表现为不合格,有些服务提供者更是会使用低价营销、虚假宣传手段[7]。再者,因为合理化协调机制不足,或者区域体育服务资源整合度不够,使健身服务资源合理利用效果不够理想。这些均需要以科学系统的监管手段来解决[8]。

2.3 技术手段缺乏

从实际健身服务效果来看,当前线上健身平台还未能发挥足够的技术性优势,甚至有些地方有明显瑕疵,典型问题如全民健身路径电子地图技术、二维码标签技术等未能明确指向健身服务功能。这些问题会削弱健身爱好者的体验,并且在资源和需求有效匹配方面出现滞后现象[9]。

3 新业态背景下“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改善策略

3.1 使内容更具科学性

运用新业态背景下“互联网+体育”技术,能够使健身服务在内容方面更具科学性。例如使运动APP健身有关功能与新闻热点相结合,让热点推送内容能够针对特定人群,做出侧重点的适应性选择,或者基于参与者身体状态、生理特点、平时锻炼习惯等制定准确运动方案,这些都是内容更具科学性的具体表现[10];再如可利用互联网优势,发挥出线上交流与线下比赛相结合的平台功能,让健身参与者有机会在运动水平获得提高之后,找到检验自身锻炼成果机会、交流运动健身经验的场所。此外,应当确保健身服务系统功能因“互联网+体育”而变得更为强大。表2所列为理想化系统功能表,可供实践时参考。

表2 “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系统功能表

这些功能是从宏观上列举的,在具体实施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从而使“互联网+体育”优势体现得更充分。如第3条所列设施管理一项,若操作得当,用户将能看到全部运动场馆的信息,像场馆名称和地址、费用收取等内容,并能够利用其搜索功能,更快地发现目标场馆,且在发现后查看此场馆图片、面积、建立时间等,以供进一步预定操作时参考;再比如第5条所列赛事管理,模块内可包含赛事列表、报名列表等栏目。近年来为达到全民健身理想效果,除常规设施、场地建设投入外,有些地方还开展群体赛事,如体育节、马拉松系列赛、万人气排球赛等。各项赛事的参与者越来越多,赛事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果能够让信息化平台发挥宣传与推广作用,施加于赛事之后,势必会带来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使监管更具系统性

以互联网技术进行更广泛目标群体健身路径设计与监管系统开发,不仅可有效减轻政府工作压力,而且也可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为达到理想的监管效果,应当对“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做好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完善,让具体工作有规可循,同时得到法律后盾的支持,避免健身服务产生混乱现象[11]。

传统健身领域所需要的身份信息登记、现金交互、小票打印、预定场地、信息现场核对、费用结算等环节,在互联网+环境中会被简化与集合,但这对于监管的系统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实践中,首先应当在网络上谋求准入规范,也就是以国家技术安全部门为核心,努力做好针对健身服务组织机构、个人的技术安全鉴定。其次,要让网络中随时产生的漏洞及健身服务接受者的反馈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并让处理和反馈过程得到法律法规监管。最后,需要接受服务者配合监管工作,包括配合实名制登记、注意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等。例如,借助监管平台要进行健身路径维护管理工作,若使用者在使用器械期间,遇到器械发生故障的情况时要及时报告,以便让管理平台第一时间获取故障信息,并做相应检查维修,在此过程中,合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监管作用便可体现出来[12]。

3.3 使技术更先进

新业态背景下,“互联网+体育”健身服务需要得到先进技术的支持,所以要基于监管系统的监管,考虑建立技术更为先进的监管路径,减轻监管者的工作压力,同时实现健身路径与流程信息化[13],在这方面有下述两项技术值得重视。

一是二维码标签的生产和制作。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健身服务相配合,以确保全部健身设施的使用能够被追溯,健身服务被监管,安装二维码很有必要。二维码申请应遵照特定内容、依据特定流程进行,制作时也要依统一编码规则。为了让实时识别成为可能,二维码需要同健身器械、健身服务相匹配,并在数据管理平台内完好保存。

二是健身服务路径电子地图技术需要做到更加先进。电子地图申请时一定要有强烈的相关信息导入与完善功能,例如器械类型、配件位置、健身指导方案、具体实施过程等信息,均应被注意到[14]。这些技术性数据的提供,是对健身服务效果优化的必要支持,此后开展各项健身服务工作,也将更具针对性。基于上述先进技术,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可给予其相应的便捷服务。若进行了“互联网+”式的技术革新,则各层次人群适度运动与锻炼效果将更优。

4 结语

“互联网+”时代,健身服务领域需在政府政策主导下,构建优质化信息共享平台,达到健身运动信息资源全面化、智能化供给的理想效果,在新业态背景下持续创新改造健身服务质量。而在此期间,从一些突出问题包括政策导向性不强、服务内容不全面、技术性支持薄弱等角度出发,做好相应的调整与改善是必要的。在参考实际需求的同时,相关责任者要有效处理好“互联网+”健身服务需求增长与服务供给本身之间的矛盾,推动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向好发展。

猜你喜欢

业态赛事监管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本月赛事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