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蛋鸡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2022-04-29张应斌
张应斌
(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济南 271104)
蛋鸡沙门氏菌是一种可通过水平接触或种蛋垂直传播的细菌性传染病,可感染雏鸡、育成鸡和成年鸡等不同年龄段鸡只,2~3周龄雏鸡易感性高,并出现生长迟缓[1],而成年鸡感染后会影响生殖系统,母鸡输卵管膨大、阻塞,卵巢萎缩、变性,公鸡睾丸变小、变硬。家鸡、火鸡是家禽中发病率较高的品种,尤其在当今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下,蛋鸡沙门氏菌病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严重威胁蛋鸡的健康生产[2]。蛋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途径传播的细菌性传染病,容易因气候骤变、长途运输、养殖密度过高、惊吓等造成蛋鸡免疫功能下降,进而感染不同日龄家禽[3]。由于不同地区蛋鸡大肠杆菌致病性血清型不同,并可通过接触进行不同血清型交叉感染,给蛋鸡生产造成巨大威胁。由于上述两种细菌性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途径广、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会增加蛋鸡的死淘率,养殖户必须做好该病的防控。现将山东省济南市一例蛋鸡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过程报道如下。
1 病例基本情况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金谷源养殖场共饲养蛋鸡100 多只,2022 年11 月有14 只蛋鸡发病,诊断前已有3只死亡。对发病蛋鸡进行临床症状诊断,发现病鸡精神不振,离群呆立,病鸡食欲锐减,部分病鸡腹泻,排泄稀粪,粪便颜色为白色,病鸡肛门附近的羽毛也有粪便污染。对病死鸡进行病理解剖,发现2只病死鸡的血液凝固不良,病死鸡的心包腔内有许多淡黄色液体,心包膜及外膜表面有淡黄色的纤维膜附着,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肝脏表面有许多白色或灰白色的病灶,病鸡肺脏肿胀、出血。结合病鸡的临床症状、解剖结果初步鉴定病鸡有病原菌感染的可能,然后通过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对蛋鸡感染的病原菌进行鉴定。
2 实验室诊断
2.1 主要试剂
M.H.琼脂培养基,采购于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采购于默克有限公司;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SS 琼脂培养基、革兰氏染色液试剂盒、细菌试验所用的药敏纸片,采购于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胆硫乳琼脂、生化鉴定试验试剂,采购于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2 病原分离培养
采集病死鸡的肺脏、肝脏,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已灭菌)匀浆制成悬液,将悬液分别接种到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固体平板)、SS琼脂培养基(固体平板),将其置于37 ℃恒温培养箱内经过20 h左右的培养。然后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挑取微红色或桃红色的单菌落,将其接种到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固体平板),37 ℃培养20 h后,从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中挑取单菌落,连同先前的SS 琼脂培养基表面上的黑色单菌落分别制成涂片、革兰氏染色、纯化。
2.3 生化鉴定
将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分别进行糖发酵试验(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鼠李糖、山梨醇、甘露醇、蛋白胨水)、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 试验)、3%氯化钠三糖铁试验、V-P 试验、甲基红试验、尿素酶试验、赖氨酸脱羧酶肉汤试验、硫化氢试验、西蒙氏枸橼酸盐试验,置于37 ℃恒温培养箱内,根据不同生化鉴定试验管培养时间要求进行培养,然后按照生化试验管的生化反应现象进行鉴定。
2.4 药敏试验
将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分离、纯化的大肠杆菌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内,37 ℃培养18 h后可见LB液体培养基变得浑浊,将试管摇匀,取适量浑浊菌液,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将菌液制成0.5 号麦氏浊度标准管浓度(1.5×108个·mL-1),然后立即用无菌棉棒蘸取菌液涂抹在M.H.琼脂培养基(固体平板),15~30 s后培养基表面干燥,用镊子(已灭菌)夹取不同的药敏纸片,每个培养基平板放置5片药敏纸片,纸片间的间距大于24 mm,纸片与培养皿边缘间距大于15 mm,37 ℃培养24 h 后进行观察,参照肠杆菌科细菌的抑菌圈直径来判断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4]。
3 结 果
3.1 分离培养的结果
3.1.1 菌落生长特征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长出圆形或扁平状、表面湿润、边缘整齐的微红色或桃红色菌落。还有另一种菌落存在,菌落形状为圆形凸起,表面湿润,菌落颜色为透明或半透明状,菌落中心的颜色变深,呈黑色。
SS 琼脂培养基:长出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乳白色菌落。还有另一种菌落存在,菌落形状为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无色透明,菌落中心呈黑色。
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挑取微红色或桃红色的单菌落至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表面,可发现该培养基上长出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的深黑色或紫黑色菌落,菌落伴有金属光泽。
3.1.2 染色结果
从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中挑取的单菌落染色后菌体呈红色,菌体形状为短小杆状,菌体为单个、散在分布,依此可以初步判定分离菌为大肠杆菌[5]。
从SS 琼脂培养基中挑取的单菌落染色后菌体呈红色,菌体形状为细长、杆状,单个或短链状分布,可初步判定为沙门氏菌[6]。
3.2 生化鉴定的结果
大肠杆菌的鉴定结果显示葡萄糖、麦芽糖、山梨醇、甘露醇、蛋白胨水、ONPG、甲基红、赖氨酸脱羧酶肉汤试验中呈阳性,在3%氯化钠三糖铁中产气不产H2S,在乳糖、蔗糖、鼠李糖、VP、尿素酶、硫化氢、西蒙氏枸橼酸盐试验中呈阴性。见表1。
沙门氏菌的鉴定结果显示葡萄糖、麦芽糖、鼠李糖、山梨醇、甘露醇、甲基红、赖氨酸脱羧酶肉汤、硫化氢、西蒙氏枸橼酸盐试验中呈阳性,在3%氯化钠三糖铁试验中产气、产H2S,在乳糖、蔗糖、蛋白胨水、ONPG、V-P、尿素酶试验中呈阴性。见表1。
表1 病原菌的生化鉴定试验结果
3.3 药敏试验的结果
大肠杆菌的耐药、中度敏感、高度敏感药物数量分别是7 种、2 种、6 种,沙门氏菌的耐药、中度敏感、高度敏感药物数量分别是5 种、3 种、7种,见表2。
表2 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4 治疗建议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可以选用中度敏感的硫酸链霉素,按体重1 mg·kg-1肌肉注射,也可口服用药,剂量为0.5~1 g,1次·d-1,连续用药3 d。最好选用高度敏感的阿米卡星,肌肉一次性注射15 mg,也可在每100 kg 饮水中加入67 g,自由饮用,连续用药3 d。同时,为防止蛋鸡因腹泻出现严重脱水,需要保障饮水充足、干净,同时为提高蛋鸡群的免疫力,可在蛋鸡饮水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可在每100 kg饮水中加入20 g黄芪多糖粉剂,连续饮用1周。
5 防控措施
5.1 环境控制
5.1.1 人和车消毒
鸡场大门口设立足够长、宽的消毒池,消毒试剂可选用2%氢氧化钠溶液,上方设立顶棚和喷淋装置,对入场车辆进行消毒登记。驾驶员未消毒前不能随意下车,需要佩戴一次性鞋套后进入人员消毒室进行消毒,人员消毒方法为脚踩3%氢氧化钠消毒池,经过紫外线消毒通道,手部用0.1%新洁尔灭清洗。
5.1.2 种蛋和蛋鸡消毒
种蛋可通过熏蒸法进行消毒,即种蛋入孵前进行消毒,每立方米用清水7 mL+40%甲醛溶液14 mL+高锰酸钾7 g,混匀后熏蒸,时长控制在20 min[7]。孵化设备在熏蒸消毒时需要关闭机门和通气孔道,在熏蒸结束后需要将设备内的残余气体排净后再使用。
种鸡可通过喷雾法进行消毒,为减少消毒试剂的毒性和药物残留,可以使用小型背包式喷雾器在鸡群头部上方60 cm处进行喷雾,消毒试剂为0.015%的百毒杀溶液。
5.1.3 鸡舍消毒
每周对鸡舍环境进行消毒,消毒前全面清扫,彻底去除鸡群粪便和残余、变质饲料,鸡舍消毒试剂可选用0.1%新洁尔灭或0.3%过氧乙酸溶液[8],消毒后用清水全面冲洗,保持地面干燥,这样可以减少病原菌滋生。鸡舍饮水管线最好间隔3 d 清洗、消毒1 次,每周消毒时可以加入0.1%有机酸,这样可提高饮水管线内部清洁度。
5.2 定期检测
规模化养殖场要加强种鸡的管理,定期进行病原菌的血清学检测[9],并根据发病情况制定隔离、淘汰制度,降低病原菌扩散,逐步建立净化鸡群。
5.3 科学引种
蛋鸡引种前进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保证所引种的鸡群来自非疫区[10]。同时,引种后要对每批引种鸡只进行血清抽样检测,若发现有病原阳性结果,需要整群隔离处理。
6 体 会
蛋鸡日常生产中的用药预防对病原菌防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抗生素防治不仅会产生耐药性问题,还会影响蛋鸡自身健康及蛋品质。同时蛋鸡生产中禁止使用呋喃类、磺胺类、金霉素、丙酸睾酮、氨茶碱五种药物,这些药物不仅会影响蛋鸡产蛋性能,还会使蛋鸡产软壳蛋,并损害蛋鸡健康。因此,蛋鸡生产中需要通过强化日常管理、提高饲养饲喂水平来增强鸡群的免疫力,而非依赖药物。
另一方面,养殖户需要根据蛋鸡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做好预防管理,定期做好鸡场的人、车、种蛋及孵化设备、蛋鸡消毒处理,通过定期检测和科学引种等操作来降低病原菌感染率,保障蛋鸡健康生长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