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信息产业的产教深度融合支撑路径探讨

2022-04-29杨泽运司海燕李秀海

测绘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产教应用型

刘 妍,杨泽运,王 强,司海燕,李秀海

(黑龙江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2021年3月1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九章明确提及了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应用,为“新基建”背景下地理信息产业的强势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地理信息产业在内外双循环驱动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2]。为了深化推进强国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谨防“内卷式”行业发展,高校必须接过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大旗,促使专业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无缝对接,双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高水平技能人才,实现新时期应用型双优人才培养[3]。

1 地理信息产业

地理信息产业,以新时期测绘技术和交叉信息技术为核心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测绘工程产业、地理信息技术产业、地图位置服务产业、卫星定位导航产业、遥感航空航天产业五大产业,形成集地理信息工程服务、地理信息增值服务、地理信息咨询服务一体化的地理信息产业链,是推动战略导向型、前瞻引领型、民生改善型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产业之一[4]。

截止到2021年6月末,地理信息产业的从业单位数量15.2万家,同比增长19.6%,新登记市场主体2.77万家;2020年末,从业人数达333.6万人,同比增加18.1%;2020年总产值6 890亿元,同比增加6.4%,占我国GDP总量的0.7%。从图1可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十三五”总产值不断增加,从业单位数量持续增长,新增市场主体不断扩大,从业人员数量稳步增加,就业形势平稳,属国家战略性新兴发展和民生急需的学科专业。

图1 2015—2021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发展趋势

地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数字政府等诸多方面;地理信息创新技术和服务应用不断涌现,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和现代服务业的新经济增长点,产业链日益完善趋于成熟。据中国知网统计,以“地理信息产业”为主要主题的文献有375篇(图2),为次要主题的文献有709篇(图3),文献数量远高于同领域其他,以“地理信息产业”为主要主题或次要主题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图2 以“地理信息产业”为主要主题的文献数量分布

图3 以“地理信息产业”为次要主题文献数量分布

2 产教深度融合发展

产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充足供给。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在于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产教深度融合是国家对教育改革提出的高层次要求,依托产业发展统筹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的一体化发展。表1统计了2010—2021年国家出台的产教深度融合相关的指导性政策,之所以新政不断,一方面是由于产教融合为高等教育改革现阶段的主线,亟需稳步推进,是实现教育转型发展和内涵提升的关键,是促进应用型高等教育特色定位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最佳途径;另一方面是因为产教融合还存在结构松散、浮于表面、保障不全等诸多弊端,必须持续深化,使“产”“教”融为一体,打破“产”“教”之间的壁垒,使之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紧密衔接,加快与地方传统优势产业的无缝对接[5]。

表1 深化产教融合的相关国家政策

3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现状

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应用技术型为办学定位的高校,明显区别于学术型本科,主要为了满足新基建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需要,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现阶段很多本科高校积极探索与实践,努力推进应用转型,但仍存在办学定位不明确、转型不彻底等问题,主要集中在办学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矛盾、人才培养方案相悖、毕业要求错层等。实质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立足地方现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进一步凝炼应用型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应用型办学体系,教育全程都应邀请产业相关专家“真参与”“真反馈”“真评价”,加快产教深度融合的速度,推进转型发展进程,基于OBE理念监管产教融合的成效,实现“真转型”“真融合”[6]。

4 一体化“德岗课训赛证”培养模式

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更为泛在,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乃至终身。应用型本科教育包括校内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校内、校外)、企业教育四个部分。以产出为导向,搭建终身职业学习的学培考平台,促进产业技术和专业知识更新教育,实现地方本科的终身培养一体化。坚持课程思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将创新创业能力[8]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强化富工程意识[9]和软实力意识培养,将主线培养和辅线培养有机结合,无缝衔接,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教学及实践体系[7]的一体化设计,推进校企联合培养课程改革。“德岗课训赛证”一体化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图4)的探究是围绕课程建设将课程思政教育、岗位教育、课程教育、实训教育、竞赛教育和“证书+”教育有机结合,从课程思政、教育顶层设计、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校企深度联合,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图4 一体化“德岗课训赛证”培养模式

4.1 以案例库为引导,构建“课程思政+”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地理信息产业人才。深入研究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新需求,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教育,坚持不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融入地方本科高校的产教融合教育工作。深入实施校企共抓的高质量思想政治提升工程,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引导,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使各类课程、资源、力量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造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库,形成高校育人联合产业育人的协同效应[10]。

4.2 坚持OBE理念,完善全过程顶层设计

遴选一定数量行业企业专家学者长期参与高校培养方案制定与论证;联合编制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和工程项目案例库等[11]。坚持OBE理念贯穿始终,校企联合教授理论课、联动部署实践课、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充分发挥产业园、协同创新中心作用,重视继续教育和职业考试,形成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实现产业参与高校教育全过程、反哺教学全过程的主线产教融合教育。

4.3 终身学习,构建“3+1+X”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将校企联合教育分为两个实施阶段(图5):一是校内“教+产”联合培养阶段,本科一至三年级以学校教育为主,产业教育为辅,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实践基础知识,培养职业素养、产业情怀,同时引企业进校园实现全过程协同育人。二是校外“产+教”联合培养阶段,从本科四年级开始以产业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进入企业顶岗实践,参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项目,校企齐抓共管,注重教育质量追踪和职业发展规划;结合企业应用实践和岗位需求,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增强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毕业后五年内是教育质量评价的关键时期,校企齐抓共管搭建职业教育延展深造平台,确保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储蓄供给,实现毕业生的终身职业培养。

图5 “3+1+X”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5 一体化“双挂双聘双引”师资培优

“双挂双聘双引”是要围绕地理信息行业发展和科技革命带来的人才需求侧变化,构建高校教师、行业企业工程师合作共融的“双挂双聘双引”师资团队,实行人才共享型师资培优机制,促进教师、工程师技术交流和学术融合,以优质师资团队带动产教融合课程团队、地理信息产业学院。选聘、引进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科专业兼职带头人、特聘教授、授课教师,承担学业规划、技术讲座、专业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指导等工作。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顶岗工作、技术指导、学术讲座、攻关研发等多种形式,提升职业素养,强化技术水平。

5.1 依托一流课程,构建产教融合课程团队

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主讲一流课程,构建“双师型”产教融合课程团队。企业工程师侧重工程项目案例教学;高校教师侧重理论教学和课程管理,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大力推进智慧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场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产教融合课程能够统筹兼顾课程思政元素、专业技术元素、工程实践元素,能够营造真实产业工程情境,将产业生产岗位转化为“学习岗位”,将产业生产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构建完善的产教互认的学分制度和考评机制。按照行业企业管理机制模拟管理、评价,运用项目化、案例化实现“做中学”工程实践模式,使毕业生具有入职即顶岗的能力,实现“产”“学”无缝衔接。

5.2 立足地方特色,构建地理信息产业学院

地理信息产业学院是以地方高校和优质企业为地理信息人才培养基地,以服务支撑地理信息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产教协同育人、科教协同创新”为宗旨,多主体共建共治、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于一体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12]。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创新、合作发展”,持续提高测绘地理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行业企业科技创新,提升地方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地方地理信息产业人才的自培率,进而推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创新技术转化,实现地方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对接[13]。

6 一体化 “实习实训实践”工学交替

“实习”“实训”“实践”是依次递进的三个应用教育阶段,“实习”“实训”“实践”的一体化程度决定着应用型转化的成效。统筹规划内容,明确培养目标及达成度标准,克服“点”式教育,使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实践”交替进行,贯穿于本科四年始终;以赛促学,通过学科竞赛和资格证书促进专业技能提升,根据授课内容丰富工学交替模式,科学设计考核内容及方法,结合产业需求开展“定制化”高质量人才培养,持续优化工学交替的动态应用教学体系。

6.1 立足岗位,加强专业供给侧对接产业需求侧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其中人才改革是最紧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是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最重要的出发点。深化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供给侧改革,从培养地方“落地人才”出发,行业企业参与学科专业方向凝炼,高校主动布局战略性新兴发展且与民生急需相关的学科专业,建立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和人才需求的预警机制,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做好地理信息人才的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

6.2 以赛促学,促进专业知识衔接实践技能

通过学科专业大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校企联合承办产业竞赛,联合举办学科专业竞赛,开设“企业课堂”“技术培训班”营造良好产业竞赛孵化环境,构建职业教育终身学习的外延模式,促进高水平地理信息人才的培养,积极转化大赛成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教学模式夯实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

6.3 拓展证书,构建 “1+X”证书培训基地

“1+X” 证书制度就是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是两个并行的证书体系,“X”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两种证书相互融通,校企联合促进“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共建“1+X”证书培训基地及师资培训。通过“1+X” 证书制度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职业教育的多元办学格局[14]。

7 一体化 “政产学研用监” 保障机制

7.1 进一步优化地理信息产业运行监测

“政产学研用”到“政产学研用监”,虽只一字之差,侧重却各有不同,后者进一步强调了在政府推动下将产业市场经济、人才培养计划、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融合深度,关键点是要通过专门的保障部门机构组织监测,突出保障机制。2021年11月12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优化地理信息产业运行监测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地理信息产业运行监测工作中还存在工作机制不健全、监测面不够广、监测效率不高、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必须要进一步优化运行监测工作,落实好重点地理信息企业联系制度,通过多种方式调动企业参与产业运行监测工作的积极性,进而甄选更多优质企业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深度融合。

7.2 资源共享,搭建产业教育服务智慧云

校企共塑优质资源共享型教育形态。仪器设备、软件平台、数据资源、实验实训场地等是高校和行业企业所必备的,诸多重复性的建设造成了众多的资源浪费。因此,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的校企共享型教育,将产教深度融合延伸至智慧教育和共享教育中,建立校企分工协作机制,统筹规划并归口管理,形成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地理信息产业教育服务智慧云。推动形成人人皆能学、处处皆能学、时时皆可学的泛在学习新环境,为校企深度融合的教育交流、项目合作、成果转化、协同创新、监测分析等提供权威可靠平台。

8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产教深度融合支撑路径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15]。如图6所示,应用型本科院校践行产教深度融合的核心路径是深拓人才厚度的教育链、深培教育供给的人才链、深化创新关联的创新链、深搭产业平台的产业链有机衔接,其最关键是打通深度特色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即深入挖掘政策层特色、区域地方层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层特色、地理信息产业层特色的凝炼。瞄准地方建设需求,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支撑路径:“德岗课训赛证”一体化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双挂双聘双引”一体化产教融合师资培优、“实习实训实践”一体化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政产学研用监”一体化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关键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

图6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支撑路径关系图

9 结 论

文中通过深入挖掘政策层、区域地方层、应用型本科院校层和地理信息产业层特色,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支撑路径。立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具有人才厚度的教育链、侧重教育供给的人才链、注重创新关联的创新链和共融产业平台的产业链有机衔接,探究地理信息产业产教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即一体化“德岗课训赛证”教学模式、一体化“双挂双聘双引”师资培优、一体化“实习实训实践”工学交替、一体化“政产学研用监”保障机制。地理信息产业的多元化产教深度融合是促进产业壮大发展、做大做强产业的关键,行之有效的措施路径和监督机制是产业深度融合的保障。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产教应用型
7524亿元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