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识中理出非洲猪瘟防控的底层逻辑
2022-04-29朱中平曹伟东
朱中平,曹伟东
(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329;PSY应用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329)
托马斯·潘恩说过,在浮躁的时世中更应该坚守常识。中国哲学巨匠老子也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即是告诉我们,知道常识就是明智的,不懂得常识和自然规律,强做妄为必然结果凶险。
非洲猪瘟被发现距今已经100多年,传入我国也将近4年。但时至今日,对付非洲猪瘟病毒既无有效疫苗预防,也无特效药物治疗,完全净化非洲猪瘟病毒一时也难以做到。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也是生猪养殖大国,应该如何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存在的情况下,做好相对稳定的生猪生产呢?文章根据全球猪病专家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基本认识以及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应用研究院专家近4年一线非洲猪瘟防控经验,试图从常识出发,整理出应对非洲猪瘟防控的底层逻辑和基本方法。
1 关于猪流行性疾病
1.1 任何病原感染动物都需要一定的量
目前已知,病毒感染动物,需要一定量才能感染的。据研究ASFV的感染所需剂量:口鼻接种101HAD50/mL(50%血球吸附剂量),有人做了一个试验,通过口腔注射102HAD50(半数红细胞吸附量)病毒量猪只不感染,但鼻腔注射102HAD50则出现显著感染现象,说明经鼻感染比经口感染要容易得多;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的最小感染量为105HAD50/mL(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而在水中的最小感染量只为100 TCID50,有人证明,当1头易感猪只饮用含有ASFV的牛奶时,会导致感染,但它需要的病毒量要在为105.4HAD50/mL以上。
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就可使病毒数量达不到感染所需要的感染剂量,实际操作中,可采取各环节消杀逐级稀释病毒,就可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猪群与环境病毒“共存”而不发病的目的。
1.2 病毒在非活的宿主细胞的环境中,数量一定会慢慢变少,直至完全消失
病毒必须在活的敏感细胞内才能繁殖,这是数十年病毒学专家研究共识,所以病毒在环境中的数量一定会慢慢变少,直至完全消失。环境中的非洲猪瘟病毒只要在其生命周期前没有接触猪只,那么,即使环境中存在病毒,猪群也是相对安全的。
如果担心大宗饲料原料不安全,可以在采购回猪场后放置一段时间再饲喂;精准清除(“拔牙”)时,全场“静默”不让病毒人为“活动”接触猪只。
1.3 ASFV对不同体质猪群,表现出不同的感染力
Pietschmann(2015)等使用不同剂量ASFV Armenia 2008毒株经口鼻感染不同体况的试验野猪,发现了非洲猪瘟病毒对所有猪群易感,但对不同体质猪群,表现出感染力差别:在虚弱和体质较差的野猪身上,表现出更高的易感性,因此提高猪群体质,强化猪群自身免疫防线就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生产中一方面不要损耗猪群的体质,如环境恶劣、营养失衡、疾病侵扰均会损耗猪群体质;另一方面额外补充免疫营养强化猪群体质,就可以提高病毒感染阈值,提高猪群抗感染能力。
1.4 猪只非特异性免疫力是猪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环境污染产生的是无限的病原,注射疫苗产生的是有限的抗体,以有限的抗体,抵抗环境无限的病原,殆矣。
如图1所示,机体抗病力=健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抗体(特异性免疫力),“健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猪只体质,在对疾病的抵御能力痊愈能力看,体质是最重要的抗病能力。而与猪群体质效果相关联的因素主要有3种,即非特异性免疫力、抗应激能力、环境病原污染力,如图2所示。
图1 猪只免疫力的构成
图2 猪群体质
做好保护率高的疫苗免疫的同时,注意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比如适当添加中草药等。
1.5 猪群应激为病毒的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
猪群存在应激时,会产生大量自由基,从而破坏黏膜的通透性;会减少黏膜血液供应,改变黏膜形态;会使免疫球蛋白减少,从而破坏黏膜功能。所以,应激发生时,由于黏膜紧密性形态改变、防御功能下降以及黏膜通透性增加,为病毒的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如图3所示。
图3 猪群应激有利于病毒入侵
从一线临床的经验得知,在一些窗口期比如母猪分娩前后、母猪配种前后、仔猪断奶前后、猪群转群前后,商品猪13周龄、商品猪18周龄,均更容易暴发疾病,因为这些阶段容易受到应激以及更易受到猪蓝耳病威胁,所以,在这些窗口期更要注意抗病营养的补充和抗生素干预。
1.6 帮凶性疾病如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以及肠道病毒性疾病的发病与非洲猪瘟感染高度重叠
临床发现,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以及猪肠道病毒性疾病的发病与非洲猪瘟病毒感染高度重叠。从机制上看,一方面是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以及猪肠道病毒性疾病的发病降低了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另一方面是这些疾病的发生破坏了猪体的黏膜物理屏障功能。机理如图4所示。
图4 帮凶性疾病发病与非洲猪瘟感染重叠
一线临床发现,非洲猪瘟往往与一些常见病重叠发生,而这些常见病是可以预防控制的,所以,猪场要实施“围魏救赵”的策略,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的窗口期进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在猪只饲粮中添加适宜中草药,同时还可进行有效抗生素干预,这样往往能够减少或减轻非洲猪瘟的发生发展。
1.7 不同的接触途径,感染发病所需病毒量差异显著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非洲猪瘟病毒通过血液传播效率是最高的,速度是最快的。但仅限于接触的同栋或针头交叉使用的猪只;而水源传播最低感染剂量非常低,感染效率高,感染速度快,扩散效率高,1头猪发病同水槽猪均会发病。所以,猪场在做生物安全防控时,一定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做好注射器的血液途径传播和猪场用水的水源传播风险防控。
表1 不同途径感染发病
做生物安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生物安全防控中,在切实做好外围生物安全的基础上,要重点落实“一猪一针头”,并且做好场内水源安全和水质监测工作。
基于以上对非洲猪瘟防控的基本常识的了解,笔者总结出如下非洲猪瘟防控的底层逻辑和方法。底层逻辑如图5所示。
图5 非洲猪瘟防控底层逻辑
通过猪场外的“控五流”实现防止病毒传入,通过猪场场内洗消来减少病毒在场内存在的数量,通过提升猪只非特异性免疫、减少帮凶侵扰、减少猪群应激来提高病毒感染猪体的门槛等三条路径,来实现“低烈度”非洲猪瘟病毒存在的情况下,实现猪场动态稳定生产。
2 基本方法
根据非洲猪瘟防控的底层逻辑,笔者理出非洲猪瘟防控的基本方法如下。
2.1 控五流,严防场外病毒传入场内
尽管由于变异毒株的感染导致其在猪场的隐秘性增加,使其可能通过引种而传入场内。但场外生物安全还是十分必要的。做好场外生物安全的具体措施是控制好五种流动,即控五流。图6示如下。
图6 控五流法
2.2 靠时长取胜,命有涯,而无源,以有涯对无源,殆矣
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时间是有限的,而环境中病毒不能复制,只要病毒不直接接触猪只,就没有新生病毒来源,这样,病毒在局部区域就会灭亡。那么,利用这种情况,猪场完全可以用时间来消灭病毒。比如,创造不利于非洲猪瘟病毒存活的环境条件,如干燥、通风、高温、强紫外线、pH过低(<3.9)或过高(>13.5)的环境等,皆不利于非洲猪瘟病毒存活。
比如,饲料放置一段时间使用、猪场操作静默、猪场清洗避免高压扬尘都可避免病毒接触猪,静待病毒“寿终正寝”。
2.3 真消毒,减少场内病毒载量
真消毒是指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由对的人选用对的消毒剂,用对的方法进行消毒,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消毒目的,笔者称之为“真消毒”。
真消毒关键要点有:真接触——消毒剂必须与病原接触才能将其消灭。彻底清洗工作就是将病原微生物生存的场所破坏,使得病原微生物直接暴露在消毒剂面前,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如图7)。
图7 真消毒示意图
通过对一线调查发现,五步洗消法有“消毒变散毒”的风险。笔者提出“P氏七步洗消法”,并具体阐述了规范操作细节,详见《非洲猪瘟防控实践》。还有空栏五步洗消法(图8),空栏七步洗消法(图9),复产空栏洗消流程(图10)。
图8 空栏五步洗消法
图9 空栏七步洗消法
图10 复产空栏洗消流程
真产品,即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消毒剂。否则,消毒剂就变成了安慰剂。国家对非洲猪瘟病毒推荐使用的消毒剂,如表3所示。
表3 非洲猪瘟病毒推荐使用的消毒剂
2.4 防交叉感染,让病毒接触不到猪只
减少交叉污染的方式如图11所示。
图11 减少交叉污染
2.5 缓应激
应激为非洲猪瘟病毒的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是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催化剂”。非洲猪瘟病毒粒子大小为170~215 nm,无法进入正常细胞。但这是猪只的皮肤健康、天然孔黏膜屏障牢固、细胞结构完整的情况。物理屏障是机体第一道防线,包括猪2 m2的皮肤屏障和达到400 m2黏膜屏障。黏膜免疫作为猪只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也包含机体高达80%的免疫细胞和50%以上的淋巴组织,所以黏膜免疫系统是猪只机体最大的免疫主战力量。通过“四度一通一营养”应激管理技术让“催化剂”失灵,详见《非洲猪瘟防控实践》(如图12所示)。
图12 抗应激管理
2.6 除帮凶,帮凶性疾病的感染是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发病的“助燃剂”
通过关键时间节点中药免疫增强剂和抗生素干预,堵住帮凶为虎作伥。笔者建议,在母猪分娩前后,仔猪出生的30、60、90 d,是关键节点。具体方案如下,母猪应采取措施如图13所示,仔猪应采取措施如表4所示。
表4 仔猪出生30、60、90 d采取“除帮凶”措施
图13 分娩前后30 d采取“除帮凶”措施
2.7 提体质,预防洪涝灾害,除了疏通河道,也可筑高堤坝
提高猪群体质就相当于筑高堤坝。具体可从提高补充免疫营养、缓解各种应激、管理控制好帮凶性疾病着手。
3 小结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可能正因为有非洲猪瘟等疾病的存在,养猪业才是值得一直坚守的好行业,行业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做确定的事情。当不能改变非洲猪瘟病毒入侵猪场的可能,但猪场可通过正确原理和方法来应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入侵,以达到被入侵而不发病、发病而损失最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