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玉林之外广西其他地区玉林籍商人群体研究
——近代广西玉林籍商人群体研究之三
2022-04-29于少波
于少波
(玉林市博物馆,广西 玉林 537000)
近代玉林是本地商人占据商人绝对多数的地区,而在广西其他地方,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玉林籍商人。这些身处广西其他地区的玉林籍商人群体,对于研究和探讨近代玉林籍商人群体及广西本土商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目前关于这一群体的研究尚未展开,仅见的少量成果多局限于一些商人个体,还未见将其作为玉林籍商人群体中的一员进行深入探讨的成果,更未见对这一群体进行的专题性和系统性研究①学术史内容参见笔者《试论近代广西玉林籍商人群体形成的原因——近代广西玉林籍商人群体研究之一》(《广西地方志》2020年第4期)一文。。为此,本人不揣浅陋,拟对此展开研究,旨在通过对近代玉林之外广西其他地区玉林籍商人群体从事的行业、建立的商业组织、商人群体的特点及影响等进行细致梳理和总结,能够对这一群体形成系统性的认识,进而形成专题性的研究成果。
一、近代玉林之外广西其他地区玉林籍商人群体从事的行业
(一)传统产业
1.杂货业
百货业又称为杂货业,是近代玉林籍商人群体从事人数最多的一个行业。据1933年《广西年鉴》对广西八个重要商业城市店主的统计,除了玉林,其他七个重要商业城市中有五个分布有玉林籍店主经营的店铺,共计87家,包括南宁50家,龙州27家,百色6家,梧州2家,柳州2家。其中尤以经营杂货、洋杂的玉林籍店主最多,合计40家,占玉林籍店主总数的46%。[1]
表1 广西八个重要城市商店玉林籍店主统计表 [2]
表2 广西八个重要商业城市中各个行业玉林籍店主统计表 [3]
不止在广西区内,玉林籍杂货商人还远至贵州、云南等地进行经营活动。清光绪九年(1883)出生于北流市石窝镇上珍村的林启焯就曾于民国时期在云南昆明经营五金百货生意,以汽车运输进货,资本雄厚。林启焯曾在家乡购置良田400多亩,并于1923年出资建造了占地4亩、共36间房子的“树桂堂”,1947年又在家乡增建了“榕树堂”庄园。[4]
2.经纪业
经纪业是在商品流通中起中介作用,以抽取佣金为主要收入的一种行业,在广西俗称平码行或九八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又被俗称为“九八佬”。民国时期,广西的经纪行发展较快,1936年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在广西调查时发现“桂省商行营业之最大者厥惟经纪业、银行业及特货行”。[5]玉林籍商人也是该行业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1947年《柳江县经纪商业同业公会商号登记申请书》显示,在当时柳江县113家经纪商号中,除了2家没有店主的籍贯,以广西本地商家为最多,有54家,占经纪商行总数的47.79%,其中玉林籍商号就有15家,占广西本地商号的27.78%[6]。1933年,在百色代替客商买卖鸦片烟的信利、广发、华盛、福祥经纪商号均为玉林籍商人,“其中广发行经理肖广发为北流人,信利号的王信利、华盛号的李春华以及福祥号的李福祥均为陆川人”[7]。此外,南宁亦有玉林籍经纪商人的身影。1933年对广西八个重要商业城市的统计表明,南宁有一家玉林籍商人开办的平码行。而在1951年中共对南宁市经纪业经理股东籍贯的统计中,也有一家玉林籍商人开办的经纪商行,名为和丰庄,是由陆川籍的詹松洲、詹英权、沈逸溪、吕志兰、谢庆勋等合股经营的。
3.餐饮业
1933年《广西年鉴》对广西八个重要商业城市各个行业店主的统计中,玉林籍商人在南宁、百色都开办了经营粉食的店铺,共有8家,其中南宁7家、百色1家。廖碧峰在《建国前南宁市面的肩挑贸易概况》一文中记载道:“玉林小吃牛肉丸,在抗战前,不到十万人口的南宁,玉林人经营的牛肉丸粉竟有20多摊(担)[8]。在当时南宁市中心的四脚亭附近,玉林人经营的牛肉丸粉、牛腩粉等摊档生意十分兴旺。除了小摊档,玉林籍商人还在玉林之外的其他地方开办和投资了一些较大的酒店或酒楼。如容县籍商人马泗川于1931年在梧州投资接手了即将倒闭的南华大酒店,并在餐点方面结合当地习俗,推陈出新,深受当地食客喜爱,成为了“梧州饮食服务业的一个标杆企业”[9]。
4.鱼盐业
1933年的《广西年鉴》记载玉林当地从事盐业(未统计玉林盐业重镇船埠的盐业商家)、海味、咸鱼的商家有14家,全部为玉林籍商人经营,可见鱼盐业是玉林当地商人的独占性行业。而在玉林之外,鱼盐业也是玉林籍商人从事的重要行业。在与玉林鱼盐贸易联系密切的北海地区,据《北海市志》记载:“清光绪末年,北海私营商业不下1000家……(而)玉林、博白商人经营鱼货、盐栏(就)达100户之多,每家资本多至三四万两。”[10]可见经营鱼盐的玉林籍商人占到北海私营商业中的10%。
5.蓝靛业
清末民国时期的玉林蓝靛业极为兴盛,产生了大量的玉林籍蓝靛商人。他们不仅在玉林地区从事这一传统产业,在广西其他地区也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例如在贵县(今贵港),“蓝之属,蓼蓝,南岸、九怀各里产蓝素盛。迨清光绪中叶,则北岸所产尤为著名,北山、郭西、山东等里均有蓝山,垦植者多属郁林籍,制靛贩销县境,远及佛山,每年获利殊丰。宣统年间,蓝山多聚盗,嗣是蓝业寖衰”[11]。玉林籍蓝靛商人在清光绪年间就已经扩展到了贵县地区,并将蓝靛产品销售到了广东佛山。
(二)新兴产业
当然,近代玉林籍商人所从事的行业并不止上述各业,在矿业、机器厂、火柴厂等新兴实业经济方面亦有极大发展,且部分商人的成就居广西本土商人之冠。
1.矿业
广西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时间较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近代清政府为挽救王朝危局而实行新政,鼓励兴办实业,从而使大量的私人资本进入矿产开发领域。其中玉林籍商人参与度甚高,产业规模很大,是玉林籍商人实力最为雄厚的一个行业。玉林籍商人的矿产开发,主要集中在广西的富(川)、钟(山)、贺(县)地区、来宾合山以及梧州地区等,从事锡矿、煤矿、金矿和钨锰矿的商业开采。
(1)对富、钟、贺地区锡矿的商业开采
富、钟、贺地区是近代广西三大锡矿产区之一。在这一区域经营锡矿开采的玉林籍商人主要以容县籍商人为主,其中以伍展明、马泗川等最为著名。伍展明在富、钟、贺地区先后投资开办了普益、钟宝、志和、运通、振伟、庆有锡矿公司[12],是富、贺、钟矿业同业公会首届主任,并在1940年连任[13],在当地有“广西矿王”之称。他的普益施仁联合公司有工人1500多人,矿区面积610多亩,年产锡矿18万斤左右,年均纯利润在13.6万元左右。马泗川也于1928年在该地区开办了宝华等锡矿公司。宝华锡矿公司的办事处位于贺县八步镇拱桥村一六五号,矿区位于钟山县立头镇铜钱坑箭猪窿。公司拥有“万能机”一座,风钻机一座,八匹马力发电机一座等,员工130名左右,资本总额61538.46元[14]。
(2)对合山煤矿的商业开采
玉林籍商人对煤矿的开采活动主要集中在来宾的合山地区。合山是广西最为重要的煤炭生产区域,煤炭蕴藏量十分丰富。早在光绪年间,就有私人开采合山煤矿的记录,民国时期商业资本大量进入合山,极大地推动了合山煤矿业的发展。容县籍商人伍廷飏是最早来到合山开采煤矿的玉林籍商人,1926年他在合山溯河街挂牌,开始开采合山煤矿,后来因运输成本过高,导致严重亏损,不久即宣告倒闭。1932年(一说1933年),陆川籍商人吕春琯、李楚凡和容县籍商人廖百芳等人集资毫银2万元,以同福、同德公司的名义申请开采合山煤矿,后两公司合并,称为“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早期该公司吸取了伍廷飏开办煤矿时的经验教训,着力解决交通运输问题,除了购置三辆载重2.5吨的汽车,还修建了一条长约十二华里的马路,用于矿石运输[15]。但成本依然较高,公司生存艰难,后于1934年扩大股权集资,资本额从原来的粤钞6万元左右增长到75万元,公司实力增强后,得以正常运转。1936年,由于储量丰富的大隆煤田被发现,广西省政府加入,并将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公私合营的模式,1938年彻底转变为公办公司[16]。玉林籍商人对来宾合山煤矿的商业开采,使得合山煤矿开发进入了新纪元,他们将现代的开采技术和运输方式引入合山煤矿的开采当中,并为之后合山成为广西最重要的煤矿生产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对苍梧金矿的商业开采
1941年,容县籍商人陈文贵集资在苍梧梨埠乡华映村设立“金光金矿股份有限公司”,用土法采炼金矿。1947年又与马泗川合股,扩大金矿规模,公司平时有工人70多人,最多时达200多人[17]。马泗川以金光金矿公司出产的金子,在梧州的五坊路一带开办了一间金铺——中兴金铺,在当时的梧州最为著名[18]。
(4)对钨、锰矿的商业开采
马泗川在广西桂平县创办了宝兴锰矿公司,开采锰矿。为了解决锰矿公司产品的销路问题,他还主动携带公司产品与广州兴华电池厂联系,最终促使兴华电池厂在梧州设立分厂,建起了广西第一家电池厂[19]。而著名的“广西矿王”伍展明,除了在富、钟、贺地区开采锡矿,还合股经营大桂山钨矿[20]。
2.机器制造业
容县籍商人陶绍勤和马泗川等人合资,于1936年在梧州富民坊开办西南机器厂[21]。该厂有工人50名,可制造金矿碎石机、碾米机、20匹马力木炭发动机等,同时亦可维修船只[22]。
3.火柴厂
容县籍商人陈文贵和马泗川在抗战胜利后,于梧州富民坊合资创办了永光火柴厂。该厂是梧州解放前仅有的两家火柴厂之一,经理为陈文贵,主要生产“飞虎牌”火柴,每天可生产三四十件。后期增设南星皮胶厂,以保证牛胶质量。该厂一直开办到1953年,后并入梧州火柴厂[23]。除此之外,容县籍商人伍展明也曾在贺县开办八步火柴厂,也就是后来的贺县火柴厂。
以左侧底板作为分析对象,底板在均匀载荷p作用下,BEF区和BFG区的围岩分别处于主动和被动塑性应力状态,产生向上的应力。当应力达到底板岩石的极限强度后,底板BG遭到破坏,向上挤压形成底鼓,其受力状态如图3所示。
4.交通运输业
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玉林境内兴起了一股民间兴办公路的热潮,并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汽车运输业的发展。大量的玉林籍商人不仅开始在本地经营这项业务,而且扩展到其他区域。特别是在抗战时期,这样的趋势更加明显。比如玉林籍商人钟千卿长期在柳州经营汽车运输业,还曾当选广西省汽车同业公会理事。又如唐忠伟、周晓初、唐汉威、陈庆昌、杜善、陈业铣等,拥有汽车二十余辆,发展了金城江一贵阳—曲靖一昆明的汽车转运线[24]。
除此之外,玉林文氏家族的文寿熹、文耀、文庆等人曾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在柳州、南宁等地开设永安汽车行和桂明号拖渡,经营百色、梧州、云南、贵州等地的水陆运输业。[25]
5.化工业
1943年,容县籍商人伍展明等联合广东华侨和当地的一些商人,在贺县黄田镇下排村建立了广西第一家化工企业——光明化工厂,并在工厂内修建了广西历史上的第一座水电站[26]。光明化工厂有工人23名,有108千瓦直流发电机1台,主要生产制作火柴的原料氯酸钾,工厂产量较小,最高可产氯酸钾11.73吨,少则只有4吨[27]。
新兴产业中,除了以上所述,还有容县籍商人陶绍勤在梧州富民坊开办的“富民坊碾米厂”、马泗川入股开办的“广西制药厂”等。
(三)鸦片业
除了以上两大类行业,玉林籍商人还从事着另外一种游走于法律边界的行业——鸦片业。近代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各方势力为了增加军饷,扩充部队,对鸦片贩运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以致鸦片泛滥,肆毒全国。在广西,新旧桂系军阀都曾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扩充实力,不仅对鸦片贸易不加约束,而且还派遣军队担任护卫队,从中牟利。早期如旧桂系的马晓军、刘日福、马玉成、陆云桂等都曾以百色镇为中心,既护送烟土,又经营鸦片。而在新桂系时期,黄绍竑、凌压西、廖磊、罗活等也都贩运、销售鸦片。在官方默许以及鸦片贸易的巨大利润刺激下,广西的很多商人投身于鸦片贸易当中。
广西的鸦片一小部分来自于本地种植,另一部分则来自于贵州和云南,且为广西鸦片贸易的大宗。来自贵州的烟土大半集中到独山,之后运入广西宜山,再分运到柳州、梧州、玉林等地集散;云南的烟土则先运到百色,之后再转运到南宁、龙州、梧州、郁林等地,最后运往广东或国外销售[28]。由于玉林在鸦片贸易中处于中间分销集散地的重要位置,鸦片贸易额巨大,因此玉林随之也兴起了大量与鸦片贸易相关的商人,其中以“陆川帮”最为著名,他们广泛地活跃在百色、靖西、宜山、南宁、柳州、玉林、梧州等地,一次贸易的队伍少则百十人,多则千余人,交易鸦片最多时可达50万两。比较著名的陆川鸦片贩子陈仁记,曾与云南大鸦片贩子蒙庆堂合伙,向南宁、桂东南一带及广州、港澳运送鸦片,并制造烟膏、烟泡、吗啡等毒品出售。又如陆川帮的刘伟荣,仅在1950年3月到11月就贩卖鸦片10.9万两[29]。
二、近代玉林之外广西其他地区玉林籍商人群体建立的商业组织
(一)玉林籍商人建立的商业会馆概况
表4 近代广西各地的玉林五属会馆 [31]
(二)龙州玉林五属会馆的典型性分析
玉林五属会馆的建立,是玉林籍商人为了实现同乡之间的抱团发展,增强抵御商业风险能力、维护群体利益的一种方式。其参考原型可能来自早期粤商在玉林各地建立的粤东会馆。有关玉林籍商人建立的商业会馆,现存资料并不是很多,目前仅见龙州的玉林五属会馆有较为详细的资料记载,故对于清末民国时期玉林商业会馆的讨论和考察,拟以龙州玉林五属会馆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
龙州玉林五属会馆于1910年建立,最初地址位于龙江街,有房屋五栋。龙州玉林五属会馆由玉林人早期在营宝街建立的“联庆堂”发展而来,筹建资金主要来自玉林五属同乡经营节庆舞狮演出的收入以及玉林籍商人的捐助。龙州玉林五属会馆建成后,不仅建立了完善的会馆管理制度,制定了会馆章程,成立了理事会,同时在龙州还购置房产、坟地,建立救助资金。这些措施都为龙州玉林五属会馆发挥同乡会组织的作用提供了切实保证。在此基础上,五属会馆扶助弱小,帮助孤寡,不仅以低于市面房屋租金的价格租给同乡居住,而且还对确实生活无着落的提供免费居所,并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工作以及旅费资助。而在处理同乡身后事方面,会馆会在每年清明及重阳节到义山公祭,公祭费用从会铺收入开支,同时会馆公买的义山对所有五属同乡开放,逝者均可葬于义山,另外对于无力安葬者,会馆还会帮助殓葬。
1931年,在容县籍军政长官韦云淞等人的主持下,玉林五属会馆又将梧州所属容县、藤县、岑溪、苍梧、怀集等五县纳入,改名为梧玉会馆。会馆扩大后,除了坚持原来玉林五属对于同乡的扶助措施,还在会馆附近开办梧玉小学校,解决同乡子弟的读书问题。另外,会馆还修建了合龙戏院,新增合龙街住屋三所及兴仁街新街房屋各一所,进一步扩大会馆的会产,同时也通过合龙戏院的粤剧演出活动,进一步宣传梧玉商人及其产业。[33]
龙州玉林五属会馆是玉林籍商人所建商业会馆中较为典型的一个。从他们的身上,我们隐约可以看到粤东会馆的影子,但更多的是看到了玉林五属商人之间浓浓的乡情,以及他们在玉林之外的经济实力。虽然玉林籍商人修建的商业会馆在规模和数量上无法与粤商、湘商等相比,但却是广西本土商人中的佼佼者,其所建立的商业会馆在广西本土商人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
三、近代玉林之外广西其他地区玉林籍商人群体的特点
(一)创业型商人和“红顶”商人并存
近代玉林之外广西其他地区的玉林籍商人,从他们的出身以及发家之路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外自主创业的玉林籍商人,另一类则是军政要员转型后的玉林籍商人。后者如曾任玉林、北流、苍梧等县科长、县长、玉林五属禁烟局局长等职的容县黎村镇振新村人伍展明,曾任龙州县和平南县县长、广西财政厅代理厅长、广西银行副行长、广西禁烟督察局局长等职的容县松山乡慈堂村人马泗川,曾任县丞、郁林直隶州知州、道尹、南宁地方警察厅厅长、广西陆军中区步兵第一司令等职的陆川县乌石镇谢鲁村人吕芋农等。前者最多,是玉林籍商人中的主要群体,他们多出身贫苦,主要经营小百货、小吃、经纪、鱼盐等行业,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宁、百色、龙州、宾阳、宜山等广西中西部地区以及贵州、云南等地。而后者则多位于贺州、梧州等广西东部地区以及广东等地,主要经营矿业、机器业、火柴制造业、化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新兴产业,经济实力最为雄厚。
(二)一些行业与玉林当地的相关产业联系紧密
在广西其他地区经商的玉林籍商人,他们的一些商业技能和所从事的行业,许多都来自玉林当地,其中一些行业本身就是玉林当地产业的外溢和延伸。例如在外经营的牛肉丸、牛巴、牛腩粉摊,就是基于玉林当地的传统美食而在外形成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清光绪年间贵县玉林籍蓝靛商人的大量出现,也是玉林当地蓝靛产业的向外扩展。又如在北海经营鱼盐的玉林籍商人,其本身就是玉林鱼盐贸易产地与集散地之间的商业延伸。而在柳州、南宁以及贵州、云南等地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业,则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随着民办公路事业的逐步发展,玉林交通运输业规模逐渐扩大所产生的溢出效应。
(三)经营的新兴产业类型多样,甚至开创了广西部分产业的先河
玉林籍商人在外经营的新兴产业涉及多个门类,包括矿业、机器厂、火柴厂、化工厂、水电厂、制药业、交通运输业等。容县籍商人伍展明先后投资兴办了普益、钟宝、志和、运通、振伟、庆有锡矿公司、大桂山钨矿公司、贺州火柴厂、水电站、陶器厂和光明化工厂等[34],其中光明化工厂及光明水电站分别是广西最早建立的化工厂和水电站。马泗川则在贺县先后开办了宝华锡矿公司、昭德公司、志隆公司、长有公司、高路公司、容光公司等,在广西桂平县创办宝兴锰矿公司,又在梧州先后投资兴办了西南机器厂、广西制药厂、金轮营造厂、建筑公司、永光火柴厂等一批企业。其与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在梧州三角嘴合资创办的广西制药厂,是广西近代以来的第一家制药厂,实现了广西医药业零的突破[35]。
四、近代玉林之外广西其他地区玉林籍商人群体对当地及家乡的影响
(一)对当地所产生的影响
1.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填补了部分产业空白
玉林籍商人的到来,对于当地的产业开发、经济发展助力极大。在富、钟、贺锡矿产区,毕业于广西第一中等工业简易学堂、曾转修过矿业的伍展明,不仅具有专业的矿产开采知识,同时具有在政坛上长期摸爬滚打的经验,使其创办的矿业帝国不断发展,极大地带动了这些地区的锡矿开采,同时也使矿区进一步繁荣起来。以至于有人说:“两年以后,除原有的普益、施仁、贺成、济华、钟宝、海华、大东、益安等几家公司外,发展到卅五家之多,土法开采的民窑则数以百计,年产纯锡由民国廿三年的77.4万斤增至民国廿七年的194.5万斤,这是与伍展明的作为分不开的。(而)矿业的发展给经济带来繁荣,水岩坝由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有戏院、有公园的繁华矿区,人们称之为‘小南洋’,而伍展明也受到矿区人们称赞。”[36]
在来宾的合山煤矿区,陆川籍商人吕芋农和李楚凡合资兴办的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此前合山煤矿企业连续破产的魔咒,开始逐渐稳定下来。可以说,民国时期合山煤矿的稳定发展始于此时,之后吕、李等人开办的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又为1938年政府公办合山煤矿公司奠定基础。
除了促进当地原有产业的快速发展,玉林籍商人开办的一些企业或工厂也开创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先河,填补了当地空白。如容县籍商人合资开办的贺县光明化工厂、光明水电站、广西制药厂等,都是当地乃至广西的第一家。
2.捐资助学,兴办文化设施,助力公共交通
捐资助学,兴办文化设施,助力公共交通,是玉林籍商人融入当地社区的最好方式,也是他们经济实力的体现。容县籍商人伍展明在贺州期间,不仅捐资开办了贺县临江中学、灵峰中学,还开办了八步戏院,捐资兴筑了湘桂铁路,至今仍为后人所铭记。
3.积极为当地的抗日运动捐钱捐物,利用个人影响力助力城市抗日防卫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旅居外地的玉林籍商人以民族兴亡为己任,不计个人得失,多次为抗战捐资助力。容县籍商人陶绍勤在1940年梧州抗日救国委员会组织的抗日献金座谈会上,一次性捐赠四万余元,是当时梧州市内捐赠数额最多的人,陶亦因此获得银鼎一座,以作纪念[37]。马泗川在1938年用一年的时间为防务经费无处落实的梧州政府筹集军饷达5000两黄金。同时,他还积极加入梧州街头的学生抗日救国活动,并在他开办的南华酒店门前搭起募捐台,一次性捐出2万元现金,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38]。
(二)对家乡玉林所产生的影响
1.为家乡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1945年马泗川与其胞兄旧桂系著名将领马晓军等人在其家乡容县松山乡慈堂村建设了一座水力发电站,原名“马悦豫堂发电站”,后改为“慈堂水力发电厅”。该水电站于1944年设计,1945年建成,1946年顺利发电。电站利用村前溪水,通过建设梯度坝来实现高度落差发电,装机容量7.5千瓦,最高发电量则仅为5.5千瓦。[39]虽然该电站的发电量较少,而且主要被用来为马姓家族的建筑照明,但却是玉林有史以来的第一座水电站,开启了玉林水力发电的新纪元。
2.对家乡民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玉林籍商人经营相关产业时,在雇佣工人方面,很多都选择家乡的民众。比如容县籍商人在富、钟、贺地区经营矿业的人数较多,在雇工方面,也多招聘容县乡民,以至于在当时的富、钟、贺地区,容县籍采矿工人达数千人,如今这些地方依然还有许多当时容县籍矿业工人的后代在此生活[40]。
3.助力文教,推动了家乡文教事业的发展
玉林籍商人关注和支持家乡的文教事业,北流籍商人林启焯曾向北流六里书院捐赠巨款,增建“翼南楼”,缓解了当时学校因扩建校舍而缺乏资金的问题[41]。
4.对家乡产业的大力扶持
旅居在外的玉林籍商人十分关注家乡的经济发展,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为家乡产业的振兴助力。著名的容县籍矿商伍展明在1948年前后为开发家乡大容山的矿藏而不断奔走,积极呼号,不仅向省政府提出了开采容县矿藏的申请,而且与海外侨商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投资,努力开发家乡的矿产资源[42]。
五、结 语
近代的玉林籍商人群体,在玉林之外的广西其他地区亦十分活跃,他们不仅经营杂货业、经纪业、鱼盐业、蓝靛等传统产业,而且积极学习先进知识,创办了矿业、汽车运输业、化工业等新兴产业。在生产经营中他们逐渐发展壮大,并在广西各地一共建立了6座商业会馆,是广西本土商人中建立商业会馆数量最多的一个。近代玉林籍商人群体构成复杂,彼此之间实力相差悬殊,既有像伍展明、马泗川那样的著名实业家,也有很多杂货郎、粉摊主等小商贩。其中小商贩与玉林当地的相关产业联系最为密切,而从事矿业开发和新兴产业的实业家则多为官员或者曾经做官,与政治的联系十分紧密。然而,无论是实业家还是小商贩,他们在外地奋力开拓商业版图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所在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发展壮大之后还积极回馈家乡,不仅为家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积极扶持家乡产业和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家乡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这种精神十分值得现代的玉林籍企业家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