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北互通立交某路段滑坡处治与方案评价

2022-04-29陆鹏纪仁芹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抗滑桩悬臂计算结果

陆鹏、纪仁芹

(1.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2.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言

天水北互通立交位于天水1隧道和天水2隧道之间的罗玉沟,设连接线与天水市成纪大道衔接,为天水市城市北部片区提供出行服务。

1 工程概况

互通所在区为河谷,地形开阔平坦,周边为黄土山地,互通区基底上部为浅层黄土,下部为砂土。CPK0+084—CPK0+320 段左侧深路堑原设计为五级挖方边坡,边坡最大高度为32m。2020年3月18日原设计第五级边坡发生部分垮塌,拱形骨架防护脱落。

结合地勘资料对边坡防护方案进行调整,2020年5月28日下午,在护坡桩施工过程中,天水北互通收费站CPK0+084—CPK0+320 左侧挖方边坡再次发生垮塌。

2 稳定性计算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的规定与要求,对高陡斜坡的典型工程地质剖面,进行基于刚体极限平衡方法的多剖面、多工况的稳定性计算分析。所采用的稳定性计算方法主要为Janbu 条分法。

根据计算结果:在开挖之前,各剖面在天然与饱水工况下稳定系数均大于1.2,边坡为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240 剖面稳定系数小于1.05,边坡为欠稳定状态;开挖之后和前缘反压前,各剖面在各工况下稳定系数均小于1,为不稳定状态;前缘反压后,各剖面在天然与饱水工况下稳定系数均大于1.2,边坡为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各剖面稳定系数在1~1.05,边坡为欠稳定状态。计算结果和现场实际情况一致。

3 处治方案及评估

以CPK0+140—CPK0+310 段为例:

第一级边坡坡脚设2m×3m 抗滑桩,桩长为22m,悬臂端8m,桩间距5m。抗滑桩开挖施工前,为确保边坡稳定,在坡脚处增设一排钢管桩,桩径63cm,桩中心距1.5m,桩长为12m。第2~第6 级边坡坡率为1∶1.5,采用框格梁防护。

对拌和站平台靠近场坪边坡一侧部分垮塌形成的缺口,采用回填土处理,并增设5.5m 高挡土墙支挡,挡土墙埋深1.5m,与原料场背后挡土墙形成整体。为排除坡体地表水和地下渗水,在边坡范围设置坡顶截水沟、平台排水沟,并在边坡土体增设深层排水管。在拌和站平台靠山一侧,增设0.8m×0.8m 碎石盲沟,用来排出土体内滞水。

3.1 加固力计算

根据现有设计方案,对上、下排桩所需加固力进行计算,计算时考虑了后缘陡倾裂隙中的水压力,并将坡顶加载设为30kN/m。剖面工况如图1、图2、图3 所示,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设桩处所需加固力计算结果

图1 240 剖面下排桩处天然工况

图2 240 剖面下排桩处饱水工况

图3 240 剖面上排桩处天然工况

3.2 抗滑桩设计计算

3.2.1 抗滑桩桩位、桩间距、桩长等参数的复核

上排桩:根据设计,在坡顶处共布设45 根圆孔灌注桩。桩截面直径为2.2m,桩长28m,最大悬臂端10.9m,间距4.0m,桩顶采用冠梁整体浇筑,抗滑桩的锚固段长度为桩长的1/3~1/2,满足规范要求。

下排桩:根据设计,在下方坡体坡脚共布设35 根人工挖孔抗滑桩。桩截面尺寸均为2m×3m,桩长22m,最大悬臂端8m,间距5.0m。桩前采用板墙连接。抗滑桩的锚固段长度为桩长的1/3~1/2,满足规范要求。

3.2.2 抗滑桩内力位移计算

滑动面以上桩身内力的计算,可根据一般结构力学公式直接计算;滑动面以下桩身内力的计算,应首先根据锚固段的换算长度,确定属于刚性桩还是弹性桩,然后采用相应的公式计算桩身的内力和变形。当为刚性桩时,按刚性桩计算;当为弹性桩时,按弹性桩计算。否则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计算时,还须根据设桩处的地层情况选择K 法或m 法。根据本段坡体的地质情况,这里选择m 法按弹性桩进行计算。计算程序采用理正计算软件。

选取最大加固力240 剖面,分别进行上排和下排抗滑桩内力位移计算。其中下排人工挖孔桩的埋深5m,滑面加固力为1042kN,抗滑桩悬臂端为8m,滑面至坡脚平台还有3m 悬臂,此处考虑桩背主动土压力,经计算约为162kN。因此整个抗滑桩悬臂端需提供的加固力为1204kN;上排圆形灌注桩需提供最大加固力为428kN。

主要剖面处的内力计算结果如图4 所示。

图4 240 剖面下排抗滑桩内力计算结果

3.2.3 配筋量计算

抗滑桩桩顶位移和最大配筋量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抗滑桩桩顶位移和最大配筋量计算结果统计表

下排人工挖孔桩背侧纵筋共布设了108 根φ32 的钢筋,配筋量为86858mm。上排圆形灌注桩桩背侧纵筋共布设了54 根φ32 的钢筋,其配筋量为43429mm。均大于表2 中的计算配筋量,截面最大配筋量满足要求。

3.2.4 桩顶位移计算

上排圆形灌注桩桩顶位移为68mm,小于悬臂端的1/100,满足规范要求。

下排人工挖孔桩桩顶位移为77mm,小于悬臂端的1/100,满足规范要求。

3.3 越顶滑动计算

3.3.1 下排桩桩顶越顶滑动计算

下排抗滑桩桩顶以上边坡较高,且部分断面岩土界面距离桩顶坡脚较近,存在沿桩顶滑出的潜在风险。因此,对上、下两排桩之间的坡体,沿着下排抗滑桩桩顶滑出的稳定系数进行计算。计算时,滑动面沿着黄土与泥岩交界面的部分,计算参数选用修正的滑动面的参数,滑动面位于黄土中的部分,选用修正的黄土的参数,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下排桩顶越顶滑动稳定性计算结果

从计算结果可知:240 剖面在天然和饱水工况下,稳定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在地震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041,为欠稳定状态,不满足规范要求的1.05 的稳定系数,建议采取框架锚杆等必要的工程措施。

3.3.2 上排桩桩顶越顶滑动计算

对上排抗滑桩桩顶上方坡体的稳定系数进行计算,计算时选用修正的黄土的参数。剖面工况如图4、图5 所示,计算结果见表4。

图4 240 剖面天然工况

图5 240 剖面饱水工况

表4 上排桩顶越顶滑动稳定性计算结果

从计算结果可知,各剖面在各工况下稳定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上排桩桩顶上方坡体不会发生滑动。

4 结语

对现有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可知两排抗滑桩的锚固段长度为桩长的1/3~1/2,满足规范要求。两排桩截面最大配筋量满足规范要求。上排圆形灌注桩桩顶位移为68mm,下排人工挖孔桩桩顶位移为77mm,均小于悬臂端的1/100,满足规范要求。

对上、下两排桩之间的坡体沿着下排抗滑桩桩顶滑出的稳定系数计算可知,240 剖面在地震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041,为欠稳定状态,不满足规范要求的1.05 的稳定系数,建议采取框架锚杆等必要的工程措施。对上排抗滑桩桩顶上方坡体的稳定系数计算可知,3 个剖面在各工况下稳定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上排桩桩顶上方坡体不会发生滑动。

建议在坡体后方设置排水盲沟,截断地下水向边坡渗流的径流途径,同时采用集水井、深部排水孔等手段加强坡体地下水的泄排,完善排水系统。

猜你喜欢

抗滑桩悬臂计算结果
不对称截面大悬臂箱梁裂缝成因分析研究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抗滑桩运用的研究
夏季银河中的一场“搏杀”
趣味选路
扇面等式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几种思维方式
一种新型电动起吊推车的设计
悬臂式座椅
基于双参数法刚性抗滑桩嵌固深度可靠性设计
涵洞滑坡治理中抗滑桩的设计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