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分析
2022-04-29张晓武
张晓武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分院,河南郑州 450001)
0 引言
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接触网一般都会直接裸露在大自然中,不但老化及受损概率较大,甚至还很容易受到雷击。高速铁路接触网如果受到雷击,侵入波过电压就会通过接触网直接进入牵引变电所,造成电力设备损伤。因此面对此类情形,应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的防雷设计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雷保护措施,更好地避免高速铁路接触网雷击事故发生,维护高速铁路运营的安全与稳定性。
1 国内外高速铁路防雷设计现状分析
1.1 国外高速铁路防雷设计现状
以日本为例,日本在高速铁路防雷设计过程中,结合高速铁路线路的重要程度以及被雷击频率,将防雷等级设定为3 级,并针对不同的防雷等级设计不同的防雷措施。
其中在A 级区全线接触网架设了架空避雷线,与此同时,还将避雷器分别设置于接触网线路隔离开关、架空式地线终端和牵引变电站出口等地方,并通过避雷装置来强化对相应地方的防护能力;在B 级区,日本则对部分重要地点沿接触网线架设了架空避雷线,其对避雷器位置的设定也与A 级区基本一致;在C 级区,则通常只在相关的电缆结构、接触网线路隔离开关以及变电站出口等地方设有避雷器位置,未架设架空避雷线。再以德国为例,在高速铁路防雷设计中,德国更多的是借助避雷器来规避雷电冲击过电压。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避雷器对过电压的保护能力有限,通常仅在雷电频发的地区设置避雷器,对接触网避雷装置的应用并不常见。
1.2 国内高速铁路防雷设计现状
我国的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设计通常会结合雷电日的数量分为4 个等级:以年为单位,雷日大于60d为强雷区,40~60d 为 较高雷区,20~40d 为较多雷区,20d 以下为较低雷区。所采取的防雷措施,大多是架设架空避雷线和设置避雷器等。除此以外,还采取了必要的接地保护措施,更好地保证了防雷效果。针对不同级别的区域,可以选择不同的防雷设计方法,并由此来保证高速铁路接触网的防雷有效性。在防雷设计过程中,既要保证高速铁路接触网线路防雷措施的实效性,又要综合考虑方法与措施的经济效益,并最终选择最佳方法。
2 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经济性分析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防雷措施不仅要保障防雷效果,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经济性。不同的防雷措施,经济性也不相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设置避雷器
线路避雷器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电力系统输电线路保护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而这种方式也可以直接用于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之中,可以将避雷器直接安装在接触网上,使其对接触网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安装在接触网上的避雷器应确保其重量较轻,并且体积较小,这样才能降低支柱的机械负荷。另外,还需要应用结构更加紧凑的避雷器,这样才能为避雷器的更换以及安装施工等提供便利。在接触网上设置避雷器,应注重增大避雷器的保护距离,这样可以降低避雷器设置的密度,节约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保护成本。由于避雷器安装施工环境条件复杂,通常都会涉及山区等位置,不仅安装施工难度大,而且避雷器的维护、更换等工作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要保障所选用的避雷器的质量和性能,尤其是对避雷器的机械强度和密封性能的要求更高。理论上来讲,在所有支柱上安装避雷器的防雷效果最佳,但是这种方式的经济成本过高。因此,应选择在风口以及山顶等位置的支柱上安装避雷器,既能起到有效的防雷保护作用,也能降低防雷保护成本,更具经济性。另外,针对那些安全风险高的支柱也需要设置避雷器,以免因闪络问题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
2.2 架设避雷线
借助避雷线可以起到屏蔽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直击雷的风险。在接触网与避雷线之间的耦合作用下,可以大幅度削弱雷电压幅值,避免绝缘子击穿闪络现象的发生。目前,我国针对避雷线的架设方式主要有三种。针对无加强线的区段,通常在支柱顶部设置架空地线肩架,高度控制在1m,新增1 根架空地线。这种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同时也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和不足,如会导致支柱承重增加。针对有加强线的区段,因为加强线的位置最高,因此落雷的概率更大。针对这种情况,应将加强线与T 线之间的电连接去除。
与此同时,还要在每个加强线固定点位置将加强线内支柱绝缘子短接,并且将电气连接线设置在接地螺栓间,起到泄流通路的作用。除了以上两种避雷线架设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抬高PW 线的方式,通过抬高PW 线,可以使其兼作避雷线。具体而言,需要将PW 线抬高至F 线以上,这样一来,既不会影响PW线的初始作用,也能为其新增避雷功能,这种方式的经济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2.3 并联间隙
并联间隙是指在接触网绝缘子上加装并联间隙。在发生雷击时,放电间隙之间的空气首先击穿,电弧不从绝缘子表面经过,避免对绝缘子表面造成烧蚀,起到保护绝缘子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避免影响线路的安全性。
并联间隙造价低廉,因此成本较低,即使安装的密度大,也不会造成更大的经济压力。可以结合防雷保护的需求,适当增加安装密度,甚至可以在每个支柱上都安装并联间隙。由此可见,这种方式的经济性较高,并且作用也十分显著。但是安装并联间隙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放电间隙击穿电压远远小于绝缘子电压,会影响到接触网的绝缘水平,导致雷击跳闸频率提高。因此安装并联间隙的方式并不适合重要线路。在安装并联间隙时,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将并联间隙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充分发挥其防雷保护的作用。
3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防雷措施优化
3.1 优化接触网安装形式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供电系统方案大多是AT供电系统,而且还会在PW 线路的上部设置AF 线路。在这种设置形式下,计算接触网的直接落雷闪络概率,必须利用先导发展模式和电气集合模式。在具体的推算步骤中,采用绝缘子——U50% 为闪络判据。与此同时,也要根据雷暴日进行推算。接触网的雷击闪络次数的影响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接触网线路的暴露宽度和地闪密度。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地闪密度以及线路的暴露宽度是重要的参数之一。在计算过程中,要得到线路百公里年闪络次数,将线路的长度设定为100km 即可。按雷暴日为20d和40d 两种情况计算,具体的计算如公式(1)所
式(1)中:P 表示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函数;D 表示导线暴露宽度函数;I表示线路的具体耐雷水平;I表示300kA;N表示地闪密度。结合该公式,引入相关参数,便可准确计算出线路雷击闪络次数,其中包括T 线的闪络次数以及AF 线的闪络次数。以10m 高桥梁为例:如果雷暴日为20d,则T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0.41 次,而AF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14.7次;如果雷暴日为40d,则T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1.01 次,而AF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36.19 次。再以15m 高桥梁为例:如果雷暴日为20d,则T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0.41 次,而AF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16.82 次;如果雷暴日为40d,则T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1.01 次,而AF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41.43 次。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采取提高PW 线安装位置的方式,可以使其兼作避雷线。鉴于上文分析,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能显著降低线路百公里年闪络次数。在PW 线高于AF 线1.5m 的情况下,保护角α为10时,以10m 高桥梁为例:如果雷暴日为20d,则T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0 次,而AF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0.0005 次;如果雷暴日为40d,则T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0 次,而AF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0.0013 次。再以15m 高桥梁为例:如果雷暴日为20d,则T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0 次,而AF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0.0036 次;如果雷暴日为40d,则T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0 次,而AF 线的百公里年闪络次数为0.0089 次。结合计算结果不难看出,采用调高PW 线安装位置的方式,线路百公里年闪络次数明显降低,并且T 线的闪络次数为0,即完全规避了闪络问题。由此可见,这种方式的效果十分显著,可以对接触网进行有效的防雷保护。
3.2 应用合成绝缘子
在遭受雷击之后,会导致绝缘子烧蚀,进而使接触网难以自动重合闸,影响供电的稳定性。因此,在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规避绝缘子烧蚀现象的发生,可以借助避雷器以及避雷线来达到这一目的,避免工频电弧以及线路闪络,对绝缘子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降低绝缘子烧蚀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疏导工频电弧的方式对绝缘子进行保护。这两种方式的效果均十分显著,而为了更好地规避绝缘子的烧蚀现象,还应注重提升绝缘子的抗烧蚀能力,这便需要注重对合成绝缘子的应用。目前,合成绝缘子的抗烧蚀能力最强。在发生烧蚀时,硅橡胶材料受热会直接分解成气体。在分解过程中,一方面会吸收一定的热量,降低烧蚀效果;另一方面生成的气体会起到吹弧作用,在气体的作用下,使电弧远离绝缘子,减少对绝缘子的烧蚀。除此之外,合成硅橡胶绝缘子的优势还体现在,受到烧蚀不会立刻炸裂,可以为线路绝缘的恢复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更好地保障线路安全和稳定。相较于瓷绝缘子,合成绝缘子在受到烧蚀后,伞群不会直接脱落,绝缘子依然能够发挥绝缘的作用。瓷绝缘子则不同,在烧蚀之后,伞群会直接脱落,丧失绝缘性能,导致线路的合闸条件丧失,接触网重合闸失败。但是我们也应充分地认识到,虽然合成绝缘子在抗烧蚀方面优势显著,但是并不能完全规避烧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烧蚀作用的影响下,材料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材料中容易分解的成分,在高温的作用下挥发殆尽,同时还会在绝缘子的表面形成氢氧化铝,导致合成绝缘子的抗污性降低。除此之外,烧蚀部分的质量和性能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脱落或者破裂等问题,给高速铁路运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合成绝缘子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受到烧蚀之后,会导致自身的质量和性能下降,因此在后续应用过程中发生破裂等问题的概率增加,容易给线路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为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需要根据合成绝缘子的烧蚀情况,定期进行更换,避免发生故障。
3.3 防雷接地设计
接触网支柱通常都为钢材料,钢材料属于导电材料,因此在受到雷击时,即使柱上没有设置避雷器和避雷线,支柱自身也可以作为导体,将电流导入地下。在防雷接地设计过程中,可以构建综合接地系统,使所有的支柱都与地线相连,能够起到更好的防雷保护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把控防雷接地装置与其他设备在贯通地线的接入点间距。通常情况下,间距应控制在15m 以上,这样才能确保防雷保护效果。除此之外,为了提升设计的经济性,在接地设计过程中,还要组成完善的防雷接地系统,充分借助铁路工程自身以及相关的供电系统。采用综合贯通地线,能够有效提升防雷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综合贯通地线作为高速铁路沿线所有设备的共同接地体,可以起到更好的防雷保护作用。因此,这种方式的应用比较广泛,是提升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水平的重要手段。
4 结语
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因雷电引起的故障概率,但是并不能完全规避此类问题。因此在防雷保护方案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措施的防雷保护效果以及经济性,选择最佳的防雷措施,保障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