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陌生化”教学:打开学生数学学习“另一扇窗”

2022-04-29董其荣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4期
关键词:陌生化小学数学教学

董其荣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陌生化”理论,是对学科数学的智性考量、对教学现状的智性反思。“陌生化”教学能让学生产生鲜活思维、情感共鸣、探究乐趣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陌生化”教学,可以通过教学场域陌生化、教学内容陌生化、教学评价陌生化等展开。“陌生化”教学能让学生摆脱惯常思维、认知等,进而形成一种主动质疑、批判、反思、创新的学习样态。

[关键词]小学数学;“陌生化”教学;智性实践

“陌生化”理论认为,增強审美效果可以通过审美时间来达到。而延长审美时间可以通过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来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陌生化”理论,可以不断打破学生的思维、认知习惯,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质疑、批判、反思、创新的学习样态。

一、“陌生化”教学的提出背景

“陌生化”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这样写道:“给平常事物赋予一种不平常气氛,因为人们容易被不平常东西打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如此。为了点燃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好奇心,将“陌生化理论”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对学生熟悉的数学学习做出一种“陌生化”处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不一样的风景”,引导学生用“陌生化眼光”打量、用“陌生化大脑”思考,让学生产生一种重新感受、体验、探究、思维的冲动、欲望。

(一)基于对学科教学的智性考量

“陌生化”的小学数学教学,首先是建立于对数学学科本质的智性探索之上的。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引导学生数学认知从感性走向理性,不是依靠教师进行机械、盲目的讲解、说教,也不是依靠传统的题海战术、刷题等,而是依靠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多维审视,对习题价值进行多维开掘。这里的习题价值,不仅包括习题的原生价值,而且包括习题的教学价值、育人价值等。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陌生化”的教学手段,将相关知识、问题“变脸”“化妆”。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让知识、问题不断呈现一种“陌生化样态”。如此,学生就会在“变与不变”中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如一位教师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把习题犹如“放电影”般逐一呈现,尽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却不能显现出一种“陌生化”教学效果。学生疲于应对,目不暇接,来不及深度思考,学习效果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笔者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不断转化关键句,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之间的微妙关联。如“A是B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转化成“B是A的几分之几”“A比B多几分之几”“B比A少几分之几”,等等。这种“一题多变”,才是一种真正的“陌生化”教学。

(二)基于对教学现状的智性反思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因为教师的教学呈现方式、讲解方式、探究方式以及老套素材等,每天学习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这样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学习内容味同嚼蜡,因而降低数学学习效能。如一位教师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先行预习,学生通过简单预习快速“知道”了相关知识,如“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等,因而在课堂上就缺乏探究欲望和思考动力等。尽管学生看似“知道了”相关知识,但对这些知识关联、本质、起源等含糊不清,理解肤浅。如有学生在数长方体面、正方体面、棱、顶点时杂乱无章;有的学生未能通过操作而建立一种立体的、三维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薄弱等。笔者认为,数学学习必须经历一种从“生涩”到“理解”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数学认知、思维才会变得丰满。如果过早地揭示“谜底”,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会浅尝辄止、很容易形成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样态。

综上所述,“陌生化”教学主张的提出,既来自对学科的智性考量,也来自对教学现状的智性反思。“陌生化”教学,要将数学学科、儿童、学习等实现有效融合、对接。化熟悉为陌生,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咦,怎么是这样?”的好奇,让学生产生一种“嘿,太有趣了!”的感叹,让学生产生一种“哦,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陌生化教学,助推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未知到已知、从已知到未知的嬗变。

二、“陌生化”教学的意义价值

“陌生化”理论可以说是20世纪文艺批评学最为重要的一种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陌生化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催生学生的想象,引发学生的多样化问题观照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多维的数学学习感受、体验。“陌生化”教学,既是一种高效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深度教学方式。

(一)“陌生化”教学能让学生产生鲜活思维

学生的思维应当是灵动的、鲜活的。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固化、窄化、浅化。“陌生化”教学,将数学学习内容重新“包装”,将数学学习问题重新“变形”,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变得陌生化。“陌生化”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产生新鲜感、产生学习期待,进而产生新的认识、思维和认知结果。作为教师,要学会“七十二变”,围绕数学学科本质、关联等不断设计新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进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产生不断睿变的效果。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在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五边形内角和”等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之后,笔者在每一个内角外点出了外角,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问题: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视角的转化,引发学生的数学深度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讨出各种方案,从而自主探究出“多边形外角和”公式。

(二)“陌生化”教学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陌生化”教学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放飞学生的想象。在“陌生化”教学中,学生不断地接受新的刺激,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的感受、体验。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固化的研发设计,而应当对静态设计不断变化,通过改编、整合等,开发文本资源,让学生在陌生化学习中获得情感共鸣,体验到获得感、价值感和意义感。如教学“周期问题”,很多教师总是喜欢变化物体。笔者则是通过相同物体,不断变化每一个周期中的物体个数、排列方式、总个数等,从而不断引发学生思考。由于排列的物体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仅仅是每一个周期中物体的个数、排列方式等,因而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周期中每一个物体的个数以及排列方式等对解决周期问题的影响。学生对解决周期问题的策略、路径等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在陌生化情境中,学生全神贯注地沉浸其中,展开积极地思考、探究。在陌生化情境中引发情感共鸣之后,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展开研讨,诸如一个周期中物体有多少个?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物体?一共有多少个周期?等等。“陌生化”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三)“陌生化”教学能让学生产生探索乐趣

在戏剧表演中,艺术家们常常通过制造“惊愕感”“新奇感”让戏剧“陌生化”,吸引更多观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陌生化”手段、策略,打破常规教学程式设计,设计陌生化教学程序,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探索乐趣。陌生化设计能让教学“化腐朽为神奇”。“陌生化”教学,不断“吸睛”,从而让学生能充满好奇心,积极热情地学习数学。如教学“一个数的倍數的特征”,笔者打破了传统的课时划分,将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创设了一个学生不断陌生化的学习场域:“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5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3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9的倍数呢?”不断变换,让学生不断地猜想、不断地应用新的眼光和视角来假设,从而通过举例、验证,催生发现。这样的一种“陌生化”教学,让学生的思路不再像传统数学教学中那样凝滞、固化,而是让学生的思维不拘一隅,从多个视角展开。陌生化教学,让学生思维、探究变得灵动、智慧起来。应用陌生化教学,让学生数学学习绽放异彩。

三、“陌生化”教学的路径策略

“陌生化”教学能够化熟为生,求新、求变、求创,努力在学生的“熟悉”与“陌生”之间寻求突破,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张力。实施“陌生化”教学,可以从教学情境、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展开。通过“陌生化”教学设计,不断地激发学生创造力,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低阶走向高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促进学生数学生命的成长。

(一)“陌生化”教学场域

教学场域的陌生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数学学习变得高效。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将学生学习空间局限于课堂,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压抑感、疲劳感。“陌生化”教学场域是一个开放性场域,也是一个个性化场域。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融通课堂内外,更要融通现实与虚拟。要让网络链接课堂、链接学习,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的物理时空、心理时空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陌生化的教学场域,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化、物理世界的陌生化,更是指内在的、学生心理世界的陌生化。比如教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方面笔者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动态展示一个正方体被切割进而动态地产生面、棱、顶点等的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拿出阶数不同的魔方,并让学生观察面、棱、顶点。这样一种内外场域交融建构,能让学生的学习获得一种同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学习交互,让学生将外在观察、操作与多媒体动态展示等结合起来。“陌生化”场域让学生数学学习充满期待、好奇。

(二)“陌生化”教学内容

《心理学纲要》指出,“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趋新、好奇”,不仅仅是对情境的“趋新、好奇”,更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趋新、好奇”。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将相关教学场域陌生化,更要将相关教学内容陌生化。通过教学内容“陌生化”,让学生数学学习充满新奇性、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笔者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夯实学生相关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将相关小数除法算式中的除数从“整数”变更为“小数”,从而形成一种内容的陌生化,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思考,唤起学生的探究激情。由此,有学生想到“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按照商不变的规律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将师生角色陌生化,让学生完成“教”的任务,而教师充当倾听者、学习者。如此,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陌生化学习过程中主动探寻知识点,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新知。教学内容陌生化、教学角色陌生化,让学生“学”得更专心、专注。

(三)“陌生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陌生化”,对于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更具有直接的作用。传统数学教学评价,往往就是用“对的”“不错”等老套的语言进行评价,难以活跃课堂氛围。而将教学评价“陌生化”,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学习自觉性。如笔者在教学中,融入积分制、争章制、星级制、表情制、存款换购制、评语制等,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智慧火花绽放。不仅如此,笔者在教学中还针对学生不同表现,呈现出不同评价。如当学生倾听认真时,笔者就表扬学生的“小耳朵”;当学生观察仔细时,笔者就表扬学生的“小眼睛”;当学生操作比较到位时,笔者就表扬学生的“小小手”等等。“陌生化”的评价语言、评价表情、评价动作等,都能给学生以不同的学习感受。作为教师,要因人、因时、因地展开“陌生化”教学评价。“陌生化”评价不是为了“陌生化”而“陌生化”,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动态、样态等相机展开。从这个视角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到“陌生化”评价生长点、生发点和生成点,而不是机械、盲目地去迎合学生喜好。那样的评价必然会适得其反,进而“画虎不成反类犬”。

大数据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灵活、适当地应用“陌生化”教学,进而让教学突破梗阻向纵深推进。“陌生化”教学不是剑走偏锋,不是将教学搞得玄之又玄,而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制造学生的思维、认知的“冲击波”,让学生在数学王国中遨游,让学生的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富有张力、富有新鲜感,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什克洛夫斯基等.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方珊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2][美]理查德·阿兰兹.学会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27.

猜你喜欢

陌生化小学数学教学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