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覃子豪文学年表

2022-04-29程桂婷

华文文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副刊前线日报

程桂婷

笔者按:覃子豪是台湾现代著名诗人,有“海洋诗人”和“诗的播种者”的美誉,曾参与创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周刊》等,与纪弦、钟鼎文一起并称为台湾“诗坛三老”,深刻影响了台湾新诗的发展。覃子豪1963年10月10日病逝后,其好友叶泥、钟鼎文、彭邦桢、纪弦、痖弦、辛郁、楚戈、商禽、西蒙等人组织“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员会”,广泛搜集整理覃子豪作品,分别于1965年、1968年、1974年编印出版了《覃子豪全集I》《覃子豪全集II》《覃子豪全集III》(以下简称《全集》)。但正如田野在《〈覃子豪全集〉不全》一文中所说:“由于海峡两岸长期的分离,覃子豪在大陆时期出版的和发表的著译作品,在台湾是很难征集齐全的”。的确,覃子豪赴台之前著述甚丰,出版有诗集《自由的旗》《永安劫后》、译诗集《裴多菲诗》《复仇的女神》,以及散文集《东京回忆散记》,在青年读者中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在抗战期间,覃子豪奔波于东南前线,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活动,集战士、诗人、记者、主笔、报人等多重角色于一身,撰写并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通讯、评论,等等,这些作品大多散见于战时刊物而不易查找。笔者历经多年努力,搜寻到覃子豪佚作132首/篇,均未见于《全集》与已有年表,特编此文学年表,力求更全面地呈现出覃子豪的创作轨迹,为纵深推进覃子豪研究奠定更坚实的文献基础。

1912年

1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广汉县连山镇覃家沟。谱名天才,学名覃基,后改名为覃子豪。

1914年

丧母。由继母张爱媛抚养长大。幼时即喜读《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崇拜李白。

1926年

本年,就读于广汉市广汉县立初级中学,开始阅读新诗,喜欢郭沫若、闻一多、王独清等诗人的新诗,也欣赏拜伦、雪莱、叶慈、歌德和海涅等外国诗人的诗歌。

中学就读期间,初露诗才。诗歌《旅人》,深得师友赞赏。擅长绘画与刻印,主编壁报,并设计刊头和插画。

1928年

本年,就读于成都成城中学,开始向各报刊投稿。

1930年

秋,作诗《古意》于锦城(成都)。

1932年

本年,毕业于成城中学,进入北平中法大学孔德学院高中部二年级预科班学习法语,后正式考入中法大学孔德学院。开始接触法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雨果、象征派诗人凡尔哈伦、波特莱尔、马拉美、韩波等诗人的诗歌。加入了夏奇峰、蒋代燕组织的“读书会”。

1933年

2月3日,作诗《像》。

12月,作诗《驼铃》。

1934年

7月,作诗《黑夜颂》。

8月,8日,作诗《竖琴弛了弦》于青岛;19日,作诗《恋之梦》于青岛;23日,作诗《别青岛》。

9月,诗歌《竖琴弛了弦》①与《恋之梦》②分别于14日、21日发表于《华北日报》第8版。

10月21日,诗歌《迟暮》③发表于《华北日报》第8版。

11月1 日,诗歌《寄小芹》④发表于《华北日报》第8版。

12月3日,诗歌《别青岛》⑤发表于《华北日报》第8版。

本年,与朱颜、贾芝、沈毅、周麟5人组成诗社“泉社”,并合著诗集《剪影集》。该集收录5人诗歌各两首共10首,覃子豪的《竹林之歌》《我的梦》被排于卷首,后面依次是朱颜的《昔年春梦》《夜曲》、周麟的《白色的梦》《湖景》、贾芝的《塞上曲》《雨天游湖》、沈毅的《沉默》《别》。

1935年

年初,毕业于中法大学孔德学院。

3月,与诗友李华飞等人抵日本东京,就读于东京神保町的东亚日语补习学校,为考大学做准备。半年后考入日本东京中央大学,攻读政治经济。课余时间读诗、写诗、译诗,与留日的中国学生广泛交游。

6月12日,写作短篇小说《饿》。

7月15日,短篇小说《饿》⑥发表于《国闻周报》第12卷第27期。

8月,5日,诗歌《码头》发表于日本东京《诗歌》第1卷第3期。9日,写作短篇小说《伙伴》。

10月,10日,诗歌《歌者》发表于《诗歌》第1卷第4期;25日,通讯《进入水深火热之中》发表于福建漳州《南声》旬刊第22期。

1936年

1月11日,作诗《惊破牢狱的门》。

2月7日,詩歌《惊破牢狱的门》⑦发表于《留东新闻》第1版。

3月,5日,诗歌《大地在动》⑧发表于青岛《诗歌生活》创刊号;25日,诗歌《葬仪》、译诗《磨》(凡尔哈仑作)发表于上海《东方文艺》创刊号。

5月25日,诗歌《古意》《驼铃》《黑夜颂》发表于《东方文艺》第1卷第2期。

6月25日,诗歌《拨动生命的弦》发表于《东方文艺》第1卷第3期。

7月,1日,诗歌《追念》《像》发表于汉口《西北风》半月刊第5期;20日,诗歌《三月》发表于上海《今代文艺》创刊特大号,后收入诗集《生命的弦》;25日,诗歌《星(我忍受着精神上的桎梏)》发表于《东方文艺》第1卷第4期。

8月,1日,诗歌《无题:我不愿停留》发表于《西北风》半月刊第8期。15日,与贾植芳、李春潮等人组成“文海社”,创办文艺刊物《文海》,由上海太平洋印刷公司印制,上海联合出版社销售。诗歌《献词:我们是一群战斗的海燕》⑨《祈祷在亚波罗面前》⑩及译诗《播种之夕》(雨果作)发表于《文海》第1期。《文海》仅出版一期即被日本警察查封,并遭到东京警视厅的刑事监视。译诗《播种之夕》收入台湾版三卷本《覃子豪全集》时题为《播种之季,黄昏》。

10月20日,诗歌《少年行军进行曲》发表于上海《诗歌生活》第2期。

11月16日,评介文章《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及译诗三首《九月之末》《起来吧,马家尔人哟!》《战歌》(裴多菲作)发表于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后收入译诗集《裴多菲集》。

本年,着手翻译法国诗人雨果的《惩罚集》,并自日文转译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集。与林林、柳倩、雷石榆、王亚平等友人从事新诗与政治运动,和秋田雨雀等日本左翼文人往来。秋,与李华飞、朱寒衣一起到东京近郊千叶县访郭沫若。

1937年

1月,译诗《从窗外窥看》(裴多菲作)发表于《草原月刊》革新号第2卷第1期,后收入译诗集《裴多菲集》。

2月,2日,作诗《和平神像》。19日,诗歌《独唱》发表于《申报·文艺专刊》。

3月1日,譯诗《我的平原》(裴多菲作)发表于天津《海风》第5-6期,后收入译诗集《裴多菲集》。

4月,2日,译诗《我离开了空色的露西亚》(叶赛宁作)发表于《申报·文艺专刊》第71期;25日,诗歌《黑暗的六日》发表于上海《光明》第2卷第10期。

5月1日,诗歌《再生》发表于重庆《春云》第1卷第5期。本月,译诗《乞丐之墓》(裴多菲作)发表于上海《诗歌杂志》第3期,后收入译诗集《裴多菲集》。由日本返国,到上海。

7月,积极参加抗战活动,参加第一期“留日学生训练班”,先到南京报到接受集中训练,后迁武汉,再迁江陵,后又返回武汉。

8月,1日,译诗《没有结果的计划》(裴多菲作)发表于《春云》第2卷第2期,后收入译诗集《裴多菲诗》;25日,诗歌《给一个放逐者》发表于上海《高射炮》创刊号,后收入诗集《自由的旗》。26日,作诗《我不曾受伤》。

9月,9日,诗歌《难民救亡曲》发表于《立报》第2版;14日,作诗《伟大的响应》于上海。26日,诗歌《伟大的响应》发表于《救亡日报》上海版副刊“文化岗位”,后收入诗集《自由的旗》。

10月,4日,诗歌《我不曾受伤》发表于《社会日报》第3版。21日,《诗人的动员令》发表于上海《文化战线》旬刊第6期,后收入诗集《自由的旗》。

1938年

3月15日,诗歌《和平神像》发表于《春云》第3卷第3期。本月,加入“中国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陆续在该会会刊《抗战文艺》上发表抗战诗篇。

4月,13日,为准备出版的诗集《自由的旗》写作《前记》;26日,诗歌《战争的春天》发表于《救亡日报》广州版副刊“文化岗位”。

5月,诗歌《渡漳河》发表于《五月》诗歌综合丛刊。

6月,5日,诗歌《废墟之外》发表于汉口《抗战文艺》第1卷第7期;15日,译诗《起来吧!马加尔人哟》发表于重庆《文艺月刊·战时特刊》第1卷第11期;20日,诗歌《只有默默地战斗》发表于汉口《自由中国》第3期;25日,诗歌《两个掷弹兵》发表于《春云》第3卷第6期。本月,诗歌《火炬的行列》发表于《中国诗坛》第2卷第5-6期合刊。

7月,2日,诗歌《水雷》发表于《抗战文艺》第1卷第11期;16日,散文《从彭泽归来的人》发表于《抗战文艺》第2卷第1期;17日,诗歌《战争中的歌人——纪念聂耳》发表于《新华日报》第4版“聂耳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特刊”。本月,任浙江永嘉县政府科员。

8月16日,《生呢?死呢?》(裴多菲作)发表于重庆《文艺月刊·战时特刊》第2卷第1期,后收入译诗集《裴多菲集》。

9月25日,诗歌《牧羊人》发表于《春云》第4卷第4-5期合刊。本月,参与筹组“诗时代社”,到东南前线江西上饶《前线日报》主编《诗时代》半月刊,长达三年多时间,共一百多期,并辟有新诗创作批改及解说专栏。诗歌《炸弹的碎片》(含《棺材》《母和子底死》《守着父亲哭泣》《死不瞑目》四首)发表于武汉《诗时代》创刊号。

10月11日,诗歌《致奥国一士兵》发表于《救亡日报》广州版副刊“文化岗位”。

11月16日,诗歌《伤兵的灰军胆和手杖》发表于《文艺月刊·战时特刊》第2卷第7期。

12月,1日,诗歌《机关枪手的遗嘱》发表于《文艺月刊·战时特刊》第2卷第8期;7日,作诗《土壤》于武昌,后收入诗集《自由的旗》。

本年,诗歌《归来》发表于安慰屯溪《抗建青年》第2期。秋,任浙江前线《扫荡简报》编辑。创办小型画报《东方周刊》,积极宣传抗战,倡导诗歌运动。

1939年

1月20日,诗歌《伟大的响应》发表于《青年大众》第1卷第5期。

2月13日,诗歌《年轻的母亲》发表于江西上饶《前线日报》,后收入诗集《自由的旗》。

3月29日,诗歌《纪念七十二烈士》发表于《救亡日报》桂林版。

4月,6日,诗歌《中国胜利的基石台儿庄》发表于《救亡日报》桂林版;13日,诗歌《失明的灯》发表于《救亡日报》桂林版;16日,散文《东京的五月》发表于《文艺月刊》第3卷第3-4期。

5月13日,诗歌《捷克·悲痛的孩子》发表于《华美》第2卷第3期。本月,诗集《自由的旗》由浙江金华诗时代社出版,收录诗歌25首,分别是《北方的军号》《伟大的响应》《给我一杆来福枪》《战士的梦》《水雷》《失明的灯》《废墟之外》《战争的春天》《只有默默地战斗》《北国》《欢迎中国的友人》《捷克的和平纪念日》《战争中的歌人》《土壤》《水手兄弟》《给奥国一士兵》《捷克·悲痛的孩子》《波希米亚高原上的妇人》《九月之晨》《归来》《战争的消息在催促我》《和平神像》《给一个放逐者》《年轻的母亲》《在大别山底峰顶上》,诗集前有覃子豪本人所作《前言》,集后附有文章《诗人的动员令》。

7月,入中央训练团新闻研究班第一期,在重庆沙坪坝受训。

8月16日,《空军的勇士啊,奋飞吧!》发表于《文艺月刊·战时特刊》第3卷第9期。

9月,10日,调到浙江陆军第86军,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扫荡简报班第14班少校主任。16日,散文《钱塘江上》发表于《文艺月刊·战时特刊》第3卷第10-11期。

11月10日,诗歌《吉尔吉兹》、书信《书简一束》发表于《西部文艺》第1卷第3期。

12月,4日,译诗《我愿意死在沙场上》(裴多菲作)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6日,译诗《我在特普列晴市内的冬期》(裴多菲作)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13日,译诗《从窗外窥看》(裴多菲作)发表于《阵中日报(曲江)》第4版;14日,译诗《恋人吗》?《我的死》《雪上的橇》(均为裴多菲作)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15日,译诗《冬天的草原》(裴多菲作)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16日,译诗《村庄附近的酒店》(裴多菲作)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28日,散文《再出夔门》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30日,譯诗《交换》《希望》《笑成为什么》(均为裴多菲作)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本月发表的11首译诗后都收入译诗集《裴多菲诗》。

1940年

1月,1日,诗歌《欢迎黎明》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3日,译诗《黄昏》《如果你是花朵》(均为裴多菲作)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4日,译诗《乘驴的牧羊人》(裴多菲作)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10日,散文《不识字的文字检查者》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17日,译诗《生呢,死呢》(裴多菲作)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本月发表的4首译诗后都收入译诗集《裴多菲诗》,其中译诗《如果你是花朵》收入《裴多菲诗》时改题为《我们在一起融和》。

2月22日,译诗《啊!这是愚蠢的幸福》《风雨之国》(均为叶赛宁作)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

3月1日,译诗《乞丐之墓》(裴多菲作)发表于江西上饶《东线文艺》创刊号,后收入译诗集《裴多菲诗》。

5月,7日,诗歌《战争给我以爱情》发表于《总汇报》第4版(又于同年9月10日发表于《文艺月刊》第5卷第1 期);10日,译诗《饮吧》(裴多菲作)发表于《救亡日报》桂林版,后收入译诗集《裴多菲诗》;24日,译诗《薄暮的小径》(叶赛宁作)发表于《救亡日报》桂林版。28日,为即将出版的译诗集《裴多菲诗》作《后记》。诗歌《喜剧的节目——火的跳舞之一》《高空前奏曲——火的跳舞之二》《化身恶魔——火的跳舞之三》分别于28日、30日、31日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本月,赴桂林参加新闻工作训练。译诗集《裴多菲诗》由浙江金华诗时代社出版,该诗集收录覃子豪在东京时所译裴多菲诗作25首,依次是《生呢?死呢?》《起来吧!马扎儿人哟!》《战歌》《我愿意死在沙场上》《军队生活》《从窗外窥看》《我的平原》《奇莎河》《冬天的草原》《乞丐之墓》《村庄附近的酒店》《没有结果的计划》《饮吧》《笑成为什么》《黄昏》《我在特普列晴市内的冬期》《希望》《恋人吗》《我的死》《乘驴的牧羊人》《我们在一起融合》《雪上的橇》《交换》《好酒屋主》《九月之末》,诗集前有评介《匈牙利争自由的诗人裴多菲》,后附《后记》。

6月,1日,诗歌《灾难的繁殖——火的跳舞之四》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译诗《军队生活》(裴多菲作)发表于广州《中国诗坛》新第4期。诗歌《斗兽场的绝技——火的跳舞之五》《举行水葬典礼——火的跳舞之六》《光辉的雕像——火的跳舞之七》分别于3日、4日、12日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24日,诗歌《毕苏斯尔基的女儿——赠波兰MY Rodenith》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

7月,5日,诗歌《牧羊人》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7日,译诗《星》(雨果作)发表于浙江於潜《民族》第19期(又于同年9月1日发表于广西桂林《诗》第2卷第1期);26日,《匈牙利争自由的诗人——裴多菲》发表于《力报》第4版。

8月,7日,译诗《恋人哟!一起来坐着吧》(叶赛宁作)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10日,散文《关于两幅版画》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

9月,7日,诗歌《没有遗言的死》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18日,译诗《尼罗王纵乐之歌》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

10月,2日,《关于〈给我一杆来福枪〉及其他》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5日,译诗《温暖的池沼哟》(叶赛宁作)发表于江西赣州《文化服务》第1卷第3期;7日,诗歌《我觉得我已经死了》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14日,诗歌《我没有美丽的童年》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16日,译诗《可爱的国家哟》(叶赛宁作)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

11月13日,诗歌《给达郎诃特式的批评家》、译诗《初雪风景》(叶赛宁作)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

12月,1日,译诗《俄罗斯》(尼克拉索夫作)发表于江西泰和《诗歌与木刻》创刊号;4日,《建立诗歌的据点》发表于《前线日报》“诗时代”双周刊第9期。

本年,诗歌《走马塘的歌人》发表于桂林《新文化月刊》第1卷第2期。

1941年

1月8日,译诗《在俄国谁能生活得很好》(尼克拉索夫作)发表于《前线日报》。

2月15日,译诗《在战争恐怖的中心》发表于《文化服务》第1卷第5-6期。

3月12日,译诗《滑铁卢》(雨果作)发表于《前线日报》“诗时代”双周刊。

4月23日,书信《代邮一束:汪番虎先生等》发表于《前线日报》;24日,译诗《自由》(尼克拉索夫作)发表于《宁夏民国日报》第2版;30日,诗歌《采石者》发表于江西泰和《诗歌与木刻》月刊第3期。

5月1日,译诗《马惹巴》(雨果作)发表于重庆《中国青年》第4卷第5期(又于同年6月11日发表于《前线日报》);28日,译诗《波斯王》(雨果作)发表于《前线日报》“诗时代”双周刊。

6月10日,译诗《回忆》(普希金作)发表于《江南文艺》第1期。

7月,2日,书信《代邮:于人兄等》发表于《前线日报》。16日,《加强诗底批评》发表于《前线日报》“诗时代”双周刊第23期。本月,译诗《卓雅》发表于江西上饶《东南青年》第1卷第2期。

8月,1日,译诗《诗人》(普希金庚作)发表于《新青年》第5卷第9-10期;3日,作《论诗的长成——读〈诗·新诗与叙事诗〉后致曹聚仁》,批评曹聚仁《诗·新诗与叙事诗》一文中对抗战时期新诗创作的观点,13日,发表于《前线日报》副刊“诗时代”。17日,诗歌《太阳的余晖》发表于《东南日报》金华版副刊“笔垒”第858期(又于同年9月12日发表于桂林《阵中日报》第4版);31日,《读〈昨日的行脚〉》发表于《前线日报》“诗时代”双周刊第27期。

9月,18日,给即将出版的译诗集《复仇的女神》作《题记》。28日,《〈复仇的女神〉题记》发表于《前线日报》。

10月,书信《代邮:健行兄》《代邮:鲁阳兄》分别于12日、26日发表于《前线日报》。27日,与冯玉祥、田汉、郭沫若等人在《新华日报》第2版联名发表《中国诗歌界致苏联诗人与苏联人民书》。

11月15日,译诗《给荠娜》(普式庚作)发表于《东南青年》第1卷第5期。

12月7日,书信《代邮:毛志云、翁怀麟先生》发表于《前线日报》。

1942年

3月15日,诗歌《春天来了》与书信《代邮之一:廖祖达先生》《代邮之二:程力夫先生等》发表于《前线日报》;29日,译诗《啊!回忆,春天,黎明》(雨果作)、书信《代邮一束:章小桐先生等》发表于《前线日报》。

4月20日,译诗集《复仇的女神》作为诗歌与木刻社主编的“诗木丛书”之一,由江西泰和尖兵书店出版,集中收录有覃子豪或从法译本或从日译本转译来的尼克拉索夫、普式庚和叶赛宁三位俄国诗人的部份诗作,具体目次尚无可稽考。26日,书信《关于“见习吹号手”:天岚兄》《代邮:汪益元先生》及译诗《鼓手的未婚妻》(雨果作)发表于《前线日报》副刊“诗时代”第44期。

8月16日,《论诗人与政治》发表于《前线日报》副刊“诗时代”。

10月11日,诗歌《老万到游击队去》发表于《阵中周报》第6期。

11月,5日,《病中》发表于《东南日报》南平版副刊“笔垒”第1168期;8日,《童游诗抄》发表于《前线日报》副刊“诗时代”,包含诗歌《卖国花的女孩》《沙龙》《患病者》《街》《在桥上睡眠的人》5首。

12月14日,常任侠编选的诗集《中国的故乡》出版,该诗集选取了艾青、徐迟、袁水拍、覃子豪等36位诗人抗战以来的48首诗作,其中覃子豪的两首诗歌是《波希米亚高原上的妇人》和《九月之晨》。

本年,与邵秀峰女士结婚。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政治部设计委员,兼任陆军第86军《八六》简报社社长。

1943年

8月26日,《与象征主义有关》发表于《东南日报》南平版副刊“笔垒”第1417期。

10月26日,诗歌《码头黄昏》发表于《东南日报》南平版副刊“笔垒”第1469期。

11月,10日,诗歌《十月》发表于《东南日报》南平版副刊“笔垒”第1482期;28日,《论诗的重译》发表于《东南日报》南平版副刊“笔垒”第1497期。

本年,脱离军职。长女覃海茵出生于福建漳州。

1944年

2月,5日,诗歌《北风》发表于福建永安《联合周报》第1卷第1期;26日,诗歌《老牛·水磨》发表于《联合周报》第1卷第4期。

3月25日,《诗与标点》发表于《联合周报》第1卷第8期。

4月15日,《诗作者对于外国文的修養》发表于南平《新青年》半月刊第9卷第4期;22日,《怎样写诗》发表于《联合周报》第1卷第12期;23日,《我怎样写〈永安劫后〉》发表于福建永安《中央日报》第4版“中央副刊·艺文版”的“永安劫后诗画合展专辑”;29日,《诗接近大众的新途径:论诗画合展底意义》与诗歌《血滴在路上》发表于《联合周报》第1卷第13期。本月,在福建永安朋友家见到画家萨一佛的《永安劫后》素描画展目录,有感于这些描绘日军轰炸后的永安的画作,在一周内为每幅画作配诗一首,共作诗45首。后与萨一佛在福建永安举办《永安劫后》诗画合展,并到漳州、晋江等地展出。《真实是诗的战斗力量》发表于《文艺月报》第2卷第4期。

5月10日,散文《“三顾茅庐”——东京回忆散记之一》发表于福建永安《公余生活》月刊第2卷第2期。此文发表时分“一”“二”“三”三个部分,后改题为《不速之客》《两个恐怖的使者》《回国之前》三篇文章收入散文集《东京回忆散记》,文中词句略有改动。

6月10日,散文《郭沫若先生——东京回忆散记之二》发表于《公余生活》月刊第2卷第3期。

7月10日,散文《三上谦——东京回忆散记之三》发表于《公余生活》月刊第2卷第4期。

8月10日,散文《我的房东——东京回忆散记之四》发表于《公余生活》月刊第2卷第5期。

9月始,《诗创作论》(1—7)连载于《文艺创作》,从第53期起,直至1945年3月第59期续完。

10月1日,诗歌《十月》发表于赣南《民国日报》第4版;7日,散文《买旧书》发表于《联合周报》第2卷第7期;10日,散文《记蒲风》发表于福建永安《福建青年》复刊号新第1 卷第1期。

11月中旬,访问七名日本俘虏,写作通讯《他们受了军阀的催眠——俘虏倭飞行员海野勇等七人访问记》。

本年,任福建漳州《闽南新报》主笔兼编副刊“海防”。

1945年

1月,《他们受了军阀的催眠——俘虏倭飞行员海野勇等七人访问记》(上)(中)(下)分别于5日、6日、7日发表于《前线日报》。28日,在福建漳州创办“南风文艺社”。

4月,主编福建龙溪《警报》副刊“钟声”。

5月,散文集《东京回忆散记》由福建漳州南风出版社出版。集中收录覃子豪去年在永安时写就的对东京留学生活的回忆文章15篇,依次是:《东京第一个印象》《三上谦》《我的房东》《不速之客》《我的贫困》《买旧书》《两个恐怖的使者》《郭沫若先生》《陈洪被捕》《记蒲风》《凤子在东京》《朝鲜青年的琴声》《无聊的赌赛》《记李华飞的放逐》《回国之前》,集前有《自序》。

6月,诗集《永安劫后》由福建漳州南风出版社出版。集中收入诗歌44首:《土地的烙印》《警报声中的浮桥》《日暗风悲》《烟幕》《激动的夜》《毒火》《火的跳舞》《血滴在路上》《红十字队》《今夜宿谁家》《骨灰》《在省立医院门口》《悲泣》《凶手的铁证》《没有人认识的尸体》《飞尸》《丈夫之棺》《新孤孀》《还家》《月光下的幽冥》《无家的一群》《徬徨忧闷的人》《伤悼》《幽泣》《棺材》《碎裂的屋子》《存骨坛》《孤梁》《清土》《仍然屹立的烟囱》《废墟》《埋下的是种子》《仇恨的花朵》《发掘》《颓垣》《关岳庙》《残照》《从同胞手里得到了温暖》《恢复永安的听觉》《奸商》《慰问》《市井人家》《古炮无恙》《永安是炸不毁的》。集前有代序两篇,分别是姚隼的《论〈永安劫后〉诗画展》和王石林的《〈永安劫后〉诗画合展》,还有覃子豪所作《自序》;集后附有文章《我怎样写〈永安劫后〉?》和《诗接近大众的新途径》,两文均为覃子豪所作。

9月,《评西崖的“火与力”》(上)(下)分别于12日、13日发表于《前线日报·战地》。28日,积极筹办的晚报《太平洋报》在厦门中山路125号正式出版,该报是厦门光复后的第一家晚报。抗战胜利后,覃子豪原想在厦门创办《太平洋日报》,但经济条件不允许,仅办成《太平洋晚报》,并为报纸写作诗歌与政论文章。

12月7日,搭乘台湾革命领袖李友邦率台湾义勇队总队开往台湾的汽船离开厦门,当晚寄泊于澎湖,次日傍晚安抵高雄港。准备去台湾创办一个《太平洋报》台湾分版,去台湾开创新闻事业。

1946年

5月,在香港,作诗《倚桅人》。

10月,离开台湾,到上海寻找出路。

12月,在厦门,作诗《向往》。

本年,在台湾处处碰壁,谋职不顺,办报无门。到上海后,经章伯钧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与章伯钧、蔡力行一起创办《现代新闻》月刊。次女,覃露露出生。

1947年

2月,1日,《消灭歇斯特里的情绪》完稿于湖州;9日,《消灭歇斯特里的情绪》发表于《文汇报》第7版;12日,诗歌《沉默》发表于《新民晚报》第2版;13日,诗歌《白洛底葬歌——为记念MT而作》发表于《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11期;18日,《我还活着——致怀念我的友人们》(上)发表于《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13期。

3月3日,诗歌《符号》发表于《新民晚报》第2版;10日,诗歌《雾河》发表于《联合日报晚刊》第2版;12日,诗歌《夜的水城》发表于《新民晚报》第2版、诗歌《雨天的村庄》发表于《联合日报晚刊》第2版;16日,散文《动荡中的台湾——台湾印象回忆》发表于《联合日报晚刊》第3版;18日,诗歌《湖的支流》发表于《新民晚报》第2版;20日,散文《文化统制在台湾》发表于《联合日报晚刊》第3版。

4月15日,诗歌《长人与侏儒》发表于《新诗歌》第3期。本月,因《现代新闻》思想进步,才出版两期,蔡力行即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传闻覃子豪也上了特务的黑名单。情急之中,再次赴台,并启用本名“覃基”。

5月10日,《揭示了历史的真》发表于上海《现代新闻》周刊第1卷第1期。

6月1日,诗歌《运木人》发表于《创世纪》第1期。

12月,作诗《向往》。经第一任台湾省主席魏道明夫人郑毓秀介绍,担任台湾省物资调节委员会专员。夫人邵秀峰及次女覃露露抵台。

1948年

冬,因长女覃海茵患病,夫人邵秀峰携次女离开台湾回到大陆。从此两地相隔,音讯全无。

1949年

1月,《从实例论因袭与独创》发表于台湾《文星》第5卷第3期。

11月,任台湾省物资调节委员会台中办事处第二课课长。

本年,散文《怀念波兰罗德薇》发表于《台旅月刊》第1卷第2期。

1950年

8月,出差至花莲,作诗《追求》,后收入诗集《海洋诗抄》。

1951年

6月,作诗《骊歌》《书简》《梦的海港》《旗》,后收入诗集《海洋诗抄》。

7月,作诗《梦话》《你的家乡》《虹》《群岛》于大陈岛,后收入诗集《海洋诗抄》。

8月,作诗《闻歌》《雨夜》于高雄,后收入诗集《海洋诗抄》。

11月19日,诗歌《北斗、灯塔——北斗·灯塔是慰藉底象征》发表于《自立晚报·新诗周刊》第4期。

12月,10日,《海洋诗抄——〈码头〉〈追求〉〈别后〉〈海滨夜景〉》发表于《自立晚报·新诗周刊》第6期;31日,诗歌《约》《船》发表于《自立晚报·新诗周刊》第9期。

1952年

1月14日,诗歌《贝壳》发表于《自立晚报·新诗周刊》第11期。本月,《诗创作的途径》連载于台湾《文坛》第214、215、217期。

2月,作诗《在苹果花开的岛上》,后收入诗集《海洋诗抄》。

3月,作诗《蚌》《乌贼》《海狗》《鳄鱼》《海的来历》,后收入诗集《海洋诗抄》。任台湾省政府粮食局督导员。

4月,作诗《兀鹰与苍龙》,后收入诗集《海洋诗抄》。

5月,18日,接手主编由葛贤宁、钟鼎文、纪弦三人创办的《新诗周刊》,作为《自立晚报》的副刊每周刊出。后因《自立晚报》改版,《新诗周刊》于1954年4月出版至第94期后停刊。本月,作诗《雾灯》《不逝的春》,后收入诗集《海洋诗抄》。

6月,作诗《槟榔树的叹息》《独语》《临海的别墅》,后收入诗集《海洋诗抄》。

7月,作诗《晨风》《晚潮》《殒星》《银河》,后收入诗集《海洋诗抄》。

9月,作诗《海的时间》,后收入诗集《海洋诗抄》。

10月,作诗《沙滩上的睡眠》,后收入诗集《海洋诗抄》。

11月15日,参加台湾电台与“中国文艺协会”为配合社教扩大运动周语文教育活动而举办的题为“诗的社会性与教育性”的“诗歌广播座谈会”。本月,作诗《雾港》《绝壁》《老渔人与海》,后收入诗集《海洋诗抄》。

1953年

3月29日,为即将出版的诗集《海洋诗抄》写作《题记》。

4月,诗集《海洋诗抄》由台北新诗周刊社出版,是覃子豪在台出版的第一部诗集。集中共收录诗歌47首:《倚桅人》《向往》《自由》《追求》《默契》《骊歌》《书简》《梦的海港》《旗》《梦话》《你的家乡》《虹》《群岛》《闻歌》《当潮来的时候》《忆》《贝壳》《在苹果花开的岛上》《岩石》《我是一个水手》《蚌》《乌贼》《海狗》《鳄鱼》《海的来历》《兀鹰与苍龙》《海恋》《雨的哀歌》《雾灯》《乡愁》《不逝的春》《槟榔树的叹息》《独语》《临海的别墅》《晨风》《晚潮》《殒星》《银河》《海的时间》《沙滩上的睡眠》《雾港》《绝壁》《老渔人与海》。集中配有覃子豪自画插画十页。集前有覃子豪所作《题记》。

10月,应“中华文艺函授学校”创办人李辰冬之邀,担任该校诗歌班主任。痖弦、小民、向明、麦穗、柴栖鸷等人均为其当时的学生。

1954年

3月,诗作《日比谷公园的喷泉》发表于《幼狮文艺》第1卷第1期。加入“中国文艺协会”。

5月,《诗与标点》发表于《文坛》第2卷第8期。与诗友钟鼎文、余光中、邓禹平及夏菁等人共同发起创设蓝星诗社。

6月17日,新诗周刊“蓝星”创刊,作为《公论报》副刊每周刊出,担任主编(1—160期)。期间发表诗歌《孤独的树》《旗的奇迹》《午寐》等20余首以及文章《真实是诗的战斗力量》等数篇。第161期起由余光中接编,直至1958年8月停刊,总计刊出211期。本月,诗歌《盲义士》发表于《幼狮文艺》第1卷第3期。

9月9日,《论杨唤的诗》发表于台湾《公论报》“蓝星”周刊第12期。本月,在杨唤丧礼后,与纪弦、李莎、方思、叶泥、归人、力群组成编辑委员会,编纂杨唤诗集《风景》,由台北现代诗社出版。

10月,受聘为“中国文艺协会理事会”设计委员会常务委员。

11月19日,当选“中国青年写作協会”第二届理事及出版组组长。

1955年

1月,译诗《给一颗星》(谬塞作)发表于《幼狮文艺》第2卷第1期。

5月4日,参加在台北中山堂光复厅举行的“中国文艺协会”成立五周年纪念大会,并担任主席团成员。

6月24日晚,参加“中国文艺协会”在台北市济南路民众服务处举行的本年度诗人节纪念大。

8月,受聘为“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9月,诗作《列岛行》发表于《幼狮文艺》第3卷第3期。受聘为“中国青年写作协会诗歌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诗集《向日葵》由台北蓝星诗社出版。

10月13日,在台北市中山堂餐厅与墨人及本年度诗人节获奖的十余位青年诗人聚餐。本月,诗歌《爱海的盲人》发表于《幼狮文艺》第3卷第4期。

1956年

1月,《书廊诗草》发表于《文学杂志》第1期。

2月26日,《覃子豪致〈创世纪〉诗刊张默的信》发表于《创世纪》第6期(创刊30周年纪念特大号)。

5月,诗歌《构成》发表于《文学杂志》第5期。

6月,诗歌《夜在呢喃》发表于《文学杂志》第6期。受聘为“中国文艺协会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8月21日,《谈译诗》发表于《联合报》第6版“联合副刊·文艺天地”。

9月,当选“中国青年写作协会”第四届理事,并任该会诗歌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

10月,译诗《塞德尔之旅行》(波特莱尔作)发表于《幼狮文艺》第5卷第3期。

本年,《现代中国新诗的特质》发表于《文学杂志》第7卷第2期。

1957年

1月,担任《蓝星》宜兰分版主编,每月出刊,发行7期后停刊。期间致力于《法兰西诗选》的译介,发表译诗《钟表匠》《歌》《春》等10余首。

3月21日,《〈中国诗选〉读后》发表于《联合报》副刊。

5月,与纪弦、钟鼎文等人成立“中国诗人联谊会”(简称“诗联”,后改名为“中国新诗学会”),当选为常务委员兼辅导组长。

8月20日,主编《蓝星诗选》丛刊。《新诗向何处去?》发表于《蓝星诗选》第一辑“狮子星座号”,提出“六原则”回应现代派公布的“六大信条”,对纪弦等人的论点予以修正,揭开现代诗论战的序幕。

10月25日,《记匈牙利诗人卜纳德》发表于《蓝星诗选》《天鹅星座号》。

11月,担任《文坛》杂志设立的“文坛函授学校”教授。

1958年

1月17日,《〈新诗解剖〉序》发表于《公论报·蓝星周刊》第183期。本月,《诗的解剖》由台北蓝星诗社出版。

3月25日,诗歌《画廊诗草——〈画廊〉〈拾梦〉》发表于《文学杂志》第4卷第1期。本月,《福洛斯特之颜——观Robert Frost〈白桦树旁的全面像〉所感》发表于《创世纪》第10期。译诗集《法兰西诗选》第一集,廖未林设计封面,由台湾高雄大业书店出版。

4月16日,《关于新现代主义》发表于《笔汇》第21期,以此回应纪弦的《从现代主义到新现代主义——对覃子豪先生〈新诗向何处去〉一文之答复》。本月起,《法兰西诗选绪论》在《公论报·蓝星周刊》上连载,从第195期到第199期,间断两斯后,在第202期续完。

6月21日,参加假台东市举办的“诗人节”庆祝大会。

7月1日,庆祝《蓝星周刊》二百期纪念。

9月,4日,诗歌《金色面具》发表于《联合报》副刊。11日,晚8时与邓昌国、何铁华、李淑芬、张英等在台北市信义路2段135号树人幼稚园为青年作曲家林二即将应召入营举行欢送晚会。

10月14日,覃子豪与梁实秋、夏菁、吴望尧、罗门等人到机场送别赴美爱荷华大学进修的诗人余光中。本月,受聘为“中国文艺协会诗歌创作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1月14日,诗歌《烈屿一少女》发表于《联合报》“联合副刊·万象”。

12月10日,译诗《高克多诗二首——〈鸟〉〈太阳〉》发表于《蓝星诗页》创刊号。

1959年

1月,《实验与创造》发表于《蓝星诗页》第4期。

2月20日,诗歌《夜在呢喃》发表于《文学杂志》第5卷第6期。

5月,受聘“中国文艺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6月,10日,诗歌《奥义》发表于《蓝星诗页》第7期;15日,续聘为“中国诗人联谊会”常务委员。

7月,10日,《二十年来的新诗——四十八年诗人大会报告》发表于《蓝星诗页》第8期;20日,诗歌《构成》发表于《文学杂志》第6卷第5期。

8月,《论象征派与中国新诗》发表于《自由青年》第22卷第3期,以此回应苏雪林《新诗坛象征派创始者李金发》一文,与苏雪林展开论战。

9月,《法国沙曼诗抄》发表于《创世纪》第7期。

10月,1日,《论新诗的创作与欣赏》发表于《自由青年》第22卷第7期;20日,《现代中国新诗的特质》发表于《文学杂志》第7卷第2期。本月,《简论马拉美、徐志摩、李金发及其他》发表于《自由青年》第22卷第5期,以此回复苏雪林的文章《为象征诗体的争论敬答覃子豪先生》。

11月10日,接手主编《蓝星诗页》(12-16期)。

12月,《诗的象征和意味》发表于《幼狮文艺》第11卷第6期。

1960年

1月1日,《从实例论因袭与独创》发表于《文星》第5卷第3期。

7月,受聘为“中国文艺协会诗歌创作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9月1日,译诗《亨利·米修诗选——〈回忆〉〈字母〉〈在不幸中休息〉〈刀斩的和平〉》发表于《笔汇》月刊革新号第2卷第2期“诗特辑”。

10月,受聘为“中国文艺协会中国诗人联谊会”诗歌朗诵队辅导委员。

11月10日,《〈论现代诗〉序》发表于《蓝星诗页》第24期。本月诗论集《论现代诗》由台北蓝星诗社出版。

12月5日,《论诗的批评》发表于《笔汇》月刊革新号第2卷第5期“批评特辑”。

1961年

1月10日,受邀参加美大使庄莱德夫妇为庆祝“自由中国”第一册英译本诗集《中国新诗选》出版的酒会,受邀者还有胡田、梁实秋、罗家伦、钟鼎文、夏菁、余光中等诗人及学者。

6月15日,《蓝星》季刊第一期出版。《蓝星》季刊由覃子豪创办并担任主编。此季刊,计出四期,至次年11月停刊。期间发表《与菲人论诗》《牧羊神的早晨》等诗歌和译诗。

9月10日,诗歌《室内》发表于《蓝星诗页》第34期。

10月,受聘为“中国文艺协会”“新詩研究社”讲师。

12月,《水上的笑声》发表于《幼狮文艺》第15卷第6期。

1962年

2月23日,诗歌《音乐岛》发表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3月4日,《胡适之与新诗》发表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4月,16日,诗歌《贝壳》发表于《联合报》联合副刊;24日,从台北飞往马尼拉,应侨务委员会之聘,为菲律宾华侨青年暑期文艺讲习班主持诗歌课程,为时5周,于5月31日结业,讲座主题分别为“诗的艺术”、“诗的发展”、“诗选”、“诗的创作方法”、“习作解剖”。本月,诗集《画廊》由台北蓝星诗社出版。

5月,受聘为“中国文艺函授学校”教授。

6月,由菲讲学返台。

7月15日,译诗《茵理丝湖岛》(叶慈作)发表于《葡萄园》诗刊第1期。

8月3日,诗歌《塔阿尔湖》发表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10月1日,《我在马尼拉如何讲授现代诗》发表于《自由青年》第28卷第7期;10日,《〈金色面具〉之自剖》发表于《葡萄园》诗刊第2期。

1963年

1月15日,《关于新诗的文言化》发表于《葡萄园》诗刊第3期。

3月31日,入台大医院104病房,最初诊断患黄疸病。

4月22日,施行手术,经切片检查,断定为胆道癌。

5月,从104头等病房,转入729公教病房。

8月,受聘“中国文艺协会诗歌创作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0月,10日零时20分以癌症逝世于台大医院,年仅52岁。遗妻及女二人,均在大陆。15日,上午10时于台北市极乐殡仪馆上天厅举行“追思诗人覃子豪先生遗作朗诵”,11时火葬。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笔者发掘的以上132首/篇覃子豪诗歌、小说、散文及书信等均未见于《覃子豪全集》。

诗集《自由的旗》未见于《覃子豪全集》。

译诗集《裴多菲诗》收录了覃子豪在东京时所译裴多菲诗作25首,《覃子豪全集》未见有此诗集,仅收录有此诗集中的6首译诗:《战歌》《九月之末》《起来吧!马扎儿人哟!》、《村庄附近的酒店》(《全集》中题为《村尽头的酒店》)、《我们在一起融和》(《全集》中题为《如果你是花朵》)、《没有结果的计划》(《全集》中题为《还家》),以及评介文章《匈牙利争自由的诗人裴多菲》(《全集》中题为《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

译诗集《复仇的女神》未见于《覃子豪全集》。

《覃子豪全集》收录有此散文集,但删去了《郭沫若先生》《记蒲风》《记李华飞的放逐》三篇。

现有相关资料多认为覃子豪于1947年赴台,而笔者据新发掘的覃子豪佚文已考证出其初次赴台的准确时间应为1945年12月7日。详情参见拙作《覃子豪赴台时间考与集外诗文四篇》,《台湾研究集刊》2018年第4期。

(特约编辑:江涛)

Qin Zihao: A Chronology of Literature

Cheng Guiting

猜你喜欢

副刊前线日报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打了疫苗还感染,为何还要打疫苗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灵感日报
跟踪导练(四)4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报纸副刊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