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访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

2022-04-28吴星

江淮法治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代会乡风人大代表

文/本刊记者 吴星

2 月16 日,虽天气严寒,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仍奔赴当涂县护河镇油菜科技攻关试验示范基地,实地了解科研攻关、新型经营主体需求和油菜全产业链开发建设情况。

30 年来,赵皖平一直工作在农业生产管理第一线。自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每年都会抽出很多时间深入农村调研,先后提出议案建议130 多件,涉及食品安全、种子管理、药品管理、农村土地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

长期在农村奔走的赵皖平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前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但同时也存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城乡之间要素流动效率不高等问题,亟需构建高效农村物流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赵皖平(左)深入田间了解蔬菜种植情况。

赵皖平为今年的全国人代会精心准备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在建议中,他指出当前农村物流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规模规范化水平低、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严重等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瓶颈,我深感‘向西去’和‘向下走’将成为农村物流政策的着力点。”赵皖平说。经过深思熟虑,他建议,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设计运营模式,规范运行机制;推动“智慧”程度发展,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为一体的农村智慧物流体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才技术支撑,精准发力推动校企合作,采取定向招生、订单教育方式,培养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物流人才等,希望得到有关部门重视,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和发展。

自从2013年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赵皖平始终心系乡村产业发展,他下乡的足迹已遍布近半个中国。用他的话说:“只有到了一线,和广大农民打交道,才能实地了解情况。”

调研中,赵皖平看到很多乡村文化往往演变成“旅游文化”,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他说:“每次到农村调研,有时间都会去乡镇文化站看看,发现大多设施简陋,人员素质还不够高,有的把乡风文明建设简单地理解为给农民修活动室、送文化活动,农民的主体责任没有得到体现,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

如何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全国人代会召开前,赵皖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了下来,经过反复打磨,形成了《关于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希望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引导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逐步与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积极弘扬乡村文明风尚,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层面有所突破,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的内在动力。同时,希望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特别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作品,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

“只有多去一线实地调研,才能把问题搞清楚、讲明白,不说外行话,确保监督落在关键处,真正为民发声。”赵皖平在接受采访中说,在全国人代会召开前,他还奔赴一线倾听民声,收集材料,以提出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人代会乡风人大代表
精益求精确保大会顺利召开——河北省人民政府招待处圆满完成人代会服务保障工作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乡风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坚持“四个三” 提升乡镇人代会质效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