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饮食及运动建议
2022-04-28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 贺 晶
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心脑血管病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
一、膳食篇
全球约1/5的死亡与不健康膳食相关,心血管病是其中主要的疾病。保持健康膳食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手段之一。
不健康膳食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使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增加13%~38%。
我国提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以富含蔬菜、水果、粗杂粮(全谷物食品)、豆类及其制品、奶类、禽类、鱼类、瘦肉和坚果为主要食物来源,具有低盐、低饱和脂肪酸、高B族维生素、高矿物质、高膳食纤维的特征。
1.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蔬菜、水果可提供丰富的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患病风险及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蔬菜食用量过少导致的全球疾病负担中,约85%为心血管病。每人每天每减少80克蔬菜摄入量,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上升4%~11%。与每天水果摄入量高于320克的人群相比,每天水果摄入量低于120克的人群缺血性心脏病发生风险上升21%。
2.高盐(钠)摄入
高盐摄入是公认的、证据最强的高血压危险因素。每日钠摄入量增加2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 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分别升高2毫米汞柱和1.2 毫米汞柱。盐摄入由5 克/天增加至9.4 克/天,高血压和正常血压者SBP升高4.2 毫米汞柱,而50岁以上人群对食盐摄入量的变化更敏感。
3.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大量证据表明,过高的饱和脂肪酸摄入会增加血脂异常、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风险。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的食物包括畜禽类的肥肉及其油脂(荤油)、棕榈油、黄油、奶油等。反式脂肪酸摄入与冠心病死亡风险呈正相关,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量可使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39%。
4.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膳食干预原则
①保持合理膳食结构是维持和促进健康的基础;②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控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是促进心血管健康的关键;③多吃蔬菜、水果,减少畜肉、食盐和食用油摄入。
5.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①食不过量,清淡饮食,控制总能量摄入,每餐吃七八成饱;②食物种类多样化,粗细搭配(参考一般人群);③三餐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④改变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⑤减少精白米面主食、肥肉、油炸烧烤食品、奶油蛋糕、糖果、动物脑及内脏摄入;⑥每天烹调油小于25克,日常烹调以汆、煮、拌、炖、卤等少油制法为主,定时定量、少吃零食、细嚼慢咽;⑦除减少食盐摄入外,增加富含钾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香蕉、枣)、菌类、山药、马铃薯等食物摄入;⑧足量饮水;⑨不吸烟、不饮酒,如果有此类嗜好,尽早戒除;⑩可适量饮茶,有利尿和降压的作用,但不宜饮用浓茶。
二、运动篇
身体活动行为的改变与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身体活动对于心脑血管病的益处
规律的身体活动对降低慢性病的患病风险有积极作用,可减轻体重,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及心脏病、2型糖尿病、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心血管病患者,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降低20%~30%的全因病死率,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安全有效的运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症状和心功能。心脏病发病风险均与身体活动不足有关。CKB研究显示,总身体活动量与心血管病死亡呈显著负相关。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量呈下降趋势。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约1/3的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其中20~49岁青壮年身体活动率处于较低水平,20~59岁人群身体活动达标率(每周中等强度锻炼150分钟或高强度锻炼75分钟)为22.8%。
2.运动能够促进心血管病康复
研究发现,运动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使冠心病患者5年病死率减少21%~34%,不论康复次数多少,患者均可从中获益,其中高康复次数(25次以上)组患者病死率降低更多,且效果与心血管病预防用药(如他汀类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相当,而费用显著低于预防用药。
3.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①对于健康人群,身体活动的目标在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积极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②对于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通过积极主动的身体活动,可帮助其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③心脏病康复期患者身体活动的目标在于提高其心脏功能,延缓疾病的自然进程,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帮助其回归社会;④心血管病患者的身体活动需要与患者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疾病情况相适应,应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实用有效、全面系统、安全可行的原则。安全是第一基本原则。
4.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①有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抗阻力量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水平,伸展运动改善关节活动度或放松紧张肌肉;②以上1周内至少重复进行3次;③如果将运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就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安全有效的运动要求在靶心率区间持续20~60 分钟,可根据身体情况间歇完成。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0.6~0.8)+安静心率;④低危患者运动康复时无需医学监护,中危患者可间断进行医学监护,高危患者需严格连续医学监护或转诊至心脏康复专科;⑤锻炼时如感觉轻松或过于吃力,可稍调节内容和次数,以锻炼后次日不感到明显疲劳为宜;⑥监控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心率恢复速率及血糖,避免运动前后过高或过低的血压、血糖,达到药物、运动、饮食有机配合;⑦严寒、酷暑或身体不适时,应停止锻炼。
5.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①准备活动5~10分钟,身体各关节轻微活动,心率接近靶心率。②主体活动,步行或慢跑:慢走与快走或者慢跑交替,步行由慢-快-慢,用10分钟走完1200米,速度2步/秒,休息3~5分钟,再用10分钟走完1300米。心率在靶心率范围内(备选慢跑10分钟,慢跑速度开始100~110米/分钟,逐渐增至120~180 米/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40岁140次/分钟,50岁130次/分钟,60岁120次/分钟以内为宜)。基础体力练习:10 分钟从座椅上反复坐起20个,提脚跟50次,扶墙蹲起20次,俯卧撑15个(根据体能情况可以采用上斜俯卧撑)。③整理活动5~10分钟,心率恢复接近安静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