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循证护理在肝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4-28陈惠贤

医药前沿 2022年7期
关键词:循证肝癌心理

陈惠贤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创介入三区 广东 广州 510700)

饮酒、病毒性肝炎、遗传等是肝癌的病因,尽早诊断及治疗为改善预后的重要条件,由于肝癌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临床治疗以介入手术为主[1-2]。为保证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围手术期需配合科学高效的护理服务。循证护理方案主张遵循科学证据及患者个性化愿望展开护理服务,从过往经验性护理,转向科学性护理,通过总结疾病特征、潜在问题、患者需求等,能够制定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针对性、精准性护理,保证最佳护理质量[3]。本文选取82 例肝癌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分组比较,探讨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方案在肝癌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2 例肝癌介入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 例。纳入标准[4]:①经穿刺活检或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②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 ~B 级;③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相关标准。排除标准:①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肝脏患者;②患有免疫性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③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异常患者;④临床资料缺失患者。对照组男性24 例,女性17 例;年龄34 ~72 岁,平均年龄(51.48±3.85)岁;病程最短0.8 年,最长4 年,平均病程(1.94±0.42)年;肝细胞癌32 例,肝内胆管癌9 例。观察组男性22 例,女性19 例;年龄34 ~71 岁,平均年龄(51.21±3.84)岁;病程最短0.7 年,最长4 年,平均病程(1.90±0.44)年;肝细胞癌33 例,肝内胆管癌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包含健康宣教、术前准备、生活指导、用药指导、对症护理等,指导患者掌握疾病基本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了解饮食、作息等注意事项,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方案:(1)循证问题。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均接受循证护理理念及方法培训,培养责任心,并接受考核,通过后参与后护理工作中。护理小组依据肝癌的疾病特征、发展规律及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结果及病情变化等全面分析,分析护理问题,如患者心理问题、手术潜在风险及现存风险等,如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体质差,术后并发症风险高,如继发性出血、肝性脑病、胆篓、胃肠道反应等,明确护理重点。(2)循证支持。将肝癌介入手术、护理干预、并发症作为检索关键词,通过查询英文数据库和中文数据库文献资料、相似病例等获得证据支持,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实用性,并依据患者的护理需求及愿景,制定护理方案。(3)心理护理。耐心讲解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列举治疗成功病例,消除其负面情绪,建立治疗信心,并依据其心理特征及需求针对性疏导,引导其倾诉压抑情绪,纠正其错误认知,指导其掌握全身放松、转移注意力等自我排解方法[5]。(4)手术护理。调节手术室环境,温度24 ~25 ℃,湿度40%~60%,严格控制输液,注意输液、冲洗液保温及升温毯覆盖,保持体温36.5 ℃左右,预防低体温。(5)预防护理,肝癌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免疫功能低下,介入手术治疗并发症风险高,需加强饮食管理,术前指导患者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加强卫生管理,预防感染;恢复时间后早期以少糖无脂肪流质食物为主,逐渐恢复普食,部分患者可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准确评估疼痛程度,依据多模式镇痛原则管理,术后尽早活动锻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4 分可展开床上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展开床周边活动,延长活动距离及活动时间。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于术后1 d、3 d 及5 d 采用VAS 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数越高越严重。(2)心理状况:护理前、护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况,SAS 量表共20 个项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评价,总分<50 分为正常,≥50 分为焦虑;SAS 量表共20 个项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评价,总分<53 分为正常,≥53 分为抑郁,分数越高,心理状态越差。(3)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调查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价患者生存质量,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维度评价,负向评分条目均换算成正向评分,取粗分后换算为百分制分数,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并发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含术后感染、恶心呕吐、尿潴留、局部出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1、3、5 d 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 s,分)

表1 两组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 s,分)

注:*与同组术后1、3 d 比较,P <0.05。

组别例数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观察组413.81±0.702.11±0.541.12±0.30*对照组415.75±0.863.24±0.611.57±0.39*t 11.2028.8815.856 P<0.001<0.001<0.00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 s,分)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 s,分)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 <0.05。

SDS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 41 52.28±8.48 42.28±6.17 55.14±9.46 43.37±6.72对照组 41 52.15±8.60 47.34±7.21 55.22±9.36 49.79±7.51 t 0.0683.4140.0384.079 P 0.9450.0010.969<0.001组别 例数SAS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 <0.05。

躯体功能组别 例数心理功能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 41 65.64±8.48 82.06±9.47* 62.24±6.84 80.08±8.84*对照组 41 65.46±8.58 73.37±9.02* 63.11±6.94 71.42±7.48*t 0.0954.2540.5714.788 P 0.924<0.0010.569<0.001组别 例数生活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 41 68.77±7.19 78.85±8.11* 66.64±6.69 79.95±7.74*对照组 41 68.25±7.22 73.34±7.36* 66.52±6.75 73.27±7.25*t 0.3263.2210.0804.033 P 0.7440.0010.935<0.001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并发症率比较[n(%)]

3.讨论

肝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6-8]。大多数肝癌患者伴明显负面情绪,主要与病情严重、疾病知识了解不足、经济压力大、医院环境陌生等相关,常规护理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但缺乏针对性,安抚效果不佳,且部分常规护理操作不够精准,未能依据患者个性化需求展开,缺乏预见性、个性化,因此需改进护理方法,无法有效提高护理质量[9-11]。循证护理通过循证护理小组,落实遵从科学依据为基础的护理,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及个性化优势,适宜应用在肝癌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组成循证护理小组接受循证护理理念及方法培训,小组成员需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及医护技能,保证护理可靠落实。护理人员理解肝癌患者受到躯体位置、手术创伤、癌症病死等因素,多伴随明显负面情绪,分析心理状态与预后密切相关,在患者入院后主动与其沟通交流,保持信任的护患关系,针对性疏导患者负面情绪,保持良好心态[12-14]。此外重视术后康复护理,如术后禁食期间注意水分、热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预防低血糖,改善营养状态。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质等,准确评估出血、炎症,及时发现及处理[15]。手术后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预防并发症,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途径及时阻断,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尽早处理,避免影响预后,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本文结果显示,术后1、3、5 d 观察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4.88%)低于对照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采取循证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并疏导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甄品[16]结果证实,基于循征证据的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本文结果与之一致。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方案应用在肝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心理、生理等全面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肝癌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循证护理》稿约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循证护理》稿约
心理感受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