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西药治疗联合mNGF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2022-04-28尹燕伟

医药与保健 2022年3期
关键词:氧化应激神经功能脑梗死

尹燕伟

(许昌市人民医院 全科医疗科,河南 许昌 461000)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若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则容易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如果不及时干预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近年来,我国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该病会造成脑部缺氧缺血及脑组织损伤,因而寻找有效的治疗和减缓病情的手段迫在眉睫。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一定疗效,能够有效修复神经损伤,纠正神经缺损状态,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相关疾病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mNGF对患者临床有效性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90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3例、22例,年龄34~71岁,平均(55.72±9.45)岁,病程0.5~4年,平均(1.34±0.25)年。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4例、21例,年龄35~72岁,平均(55.77±9.43)岁,病程0.5~5年,平均(1.38±0.2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上述基线资料上录入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与批准。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②均通过头颅CT或MRI诊断确诊;③患者年龄均在18~80岁之间;④告知患者研究内容并征求患者同意,统一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合并颅内出血者;③合并脑外伤、脑肿瘤等引起的脑卒中患者;④患者精神疾病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28片/盒),用药剂量75 mg/次,用药频率1次/d;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342,规格:5 mL∶10 mg)30 mg+0.9%的生理盐水50 mL,每12 h一次。治疗期间避免使用三磷酸腺苷、神经节苷脂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mNGF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mNGF注射液(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51,规格:20 μg/2mL/瓶)20 μg,用2 mL注射用水溶解后,肌肉注射。两组治疗时间相同,均治疗3周。

1.4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总分为0~42分,分值越低表明神经功能越好。②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NIHSS评分下降90%~100%记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NIHSS评分下降46%~89%记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NIHSS评分下降0%~45%记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氧化应激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对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测定,在患者次日晨起半小时内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在室温条件下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5 min,选取上层清液,并保存于-20℃等待检测;仪器采用Cobas 60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丙二醛(MDA)浓度采用比色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④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转速3 000 r/min,半径10cm,时间10 min,实施离心后取出上层清液,使用FLUO star Omega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德国 BMG LABTECH公司)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33(IL-3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 s 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Nl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组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lHSS评分比较(x± s )

2.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前组间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GSH-Px、T-AOC水平高于对照组,MDA、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s)

2.4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

治疗前组间炎性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后IL-1β、IL-6、IL-33、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 s)

3 讨 论

重症脑梗死致残致死率较高,且伴有全身炎症性反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脑功能及身体健康。一般认为,脑梗死临床症状越严重,病灶面积越大,病情进展越迅速,极易引起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目前治疗重症脑梗死患者采用西药配合手术进行积极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依然较重,病死率仍然较高,且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因此,寻找降低重症脑梗死患者病残率和致死率的治疗方式是临床医学研究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从小鼠颌下腺提取的mNGF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mNGF能够减轻神经细胞髓鞘肿胀,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且通过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减轻钙超载,可影响神经细胞元活动,协助治疗脑损伤。mNGF作为生物神经系统的活性蛋白,能够提高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的周期,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帮助神经系统尽快恢复。外源性mNGF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难以渗透进血脑屏障深入患者神经内部,研究表明,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该物质可以透过损伤的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与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受体相结合,运输至胞体,进而发挥其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这提示常规西药治疗联合mNGF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有效性。究其原因,mNGF可以起到保护交感和感觉神经元的效果,帮助神经系统恢复,在重症脑梗死患者内源性神经分泌不足的情况下,mNGF可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减缓神经的损伤,促进神经纤维生长和其功能的恢复。

正常状态下,机体内的自由基生成、清除处于平衡状态,而重症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会产生大量自由基,造成神经元损伤与脑功能障碍,其中SOD是机体内自由基清除剂,减少脑梗死后脑组织中过氧化物的生成,避免脑组织受到氧自由基的损伤;MDA则间接反映氧自由基水平,Hcy促进氧自由基形成,GSH-Px、T-AOC可反映机体抗氧化能力。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MDA、Hcy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SOD、GSH-Px、T-AOC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MDA、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SOD、GSH-Px、T-AO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究其原因与mNGF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炎性反应的参与,在脑梗死的病理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IL-β、IL-6、IL-33均为常见的促炎因子,能够对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进行准确反应,当机体受到损伤时,上述因子水平随之提高,从而诱发局部炎症反应,而且会进一步加重脑梗死病情;hs-CRP是一种急性相蛋白,当神经功能受到损伤时,hs-CRP则会呈现出高表达状态,加重炎性反应程度及神经损伤程度。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IL-1β、IL-6、IL-33、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mNGF更有利于炎性反应的降低。究其原因,mNGF作为一种神经营养药物,能够使病变区神经元再生,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修复,加快神经核酸、神经组织蛋白的合成,进而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最终降低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炎性指标水平的降低。

综上所述,重症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mNGF的治疗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有效性,对提高神经功能、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氧化应激神经功能脑梗死
氧化应激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脑梗死怎样治疗
骨关节炎氧化应激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重金属铅诱发机体氧化应激效应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