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暗夜里的两颗璀璨流星

2022-04-28王勇

关键词:哈姆莱特大家庭抗争

王勇

《哈姆莱特》创作于16世纪初,当时英国正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该剧展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腐朽的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曹禺的《雷雨》发表于1934年,当时全国上下掀起抗日的热潮,该剧揭露了旧中国封建大家庭的种种丑恶,以及新兴起的中国本土地主资产阶级冷酷、伪善与罪恶的本质。两部作品中哈姆莱特和周冲的形象,犹如黑暗世界里的两颗璀璨的流星,虽生命短暂,却分别照亮了一个时代。

一、理想主义

哈姆莱特和周冲是两部作品中近乎完美的人物,可以这样说,莎士比亚和曹禺把人间最美好的东两集中在他们身上,把他们塑造成了那个时代理想化的人物。

哈姆莱特是丹麦王子,他出身高贵,受人尊敬,在当时新文化中心——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他眼里的世界是“美好的花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主张自由、平等,称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周冲是周朴园的少子,同样在学校里接触到民主、平等的进步思想,他的内心是纯洁善良的,有着平等、博爱的进步观念,他对父亲矿上的工人没有任何的阶级歧视,即使在遭受“偏见”“嘲讽”和“误解”后他依然要和鲁大海做“朋友”。

所不同的是,哈姆莱特是一个时代的宠儿,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化身,肩负着一个时代的使命;而周冲则是旧中国封建大家庭里成长出的一朵脱俗的花朵,给人以清新、美好和希望。

二、抗争精神

抗争是哈姆莱特和周冲身上最为耀眼的光彩,也是体现这两个形象艺术价值之所在。

抗爭是《哈姆莱特》剧情的主要冲突,更是哈姆莱特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面对杀父夺母的深仇大恨、丹麦国家的乌炯瘴气,这位勇敢的王子义无反顾地承担起重整乾坤的使命。在国仇与家恨面前,这位王子保持着头脑的清醒,理性地去思考,与邪恶的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哈姆莱特式抗争是英雄式的抗争,哈姆莱特式的行动是理性的行动,如其所言:“真正的伟大不是轻举妄动,而是在荣誉遭遇危险的时候,即使为了一根稻秆之微,也要慷慨力争。”

周冲虽出生于封建资本家大家庭,却与整个家族背道而驰,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在他身上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他同情工人,主张给矿上受伤的工人发放抚恤金,对工人的劳动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以为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努力,我们应当同情的。并且我们这样享福,同他们争饭吃,是不对的。”周冲的言语和行为处处体现出反抗精神,他是封建大家庭的叛逆儿,是旧社会的抗争者。

三、悲剧意义

哈姆莱特和周冲都是以悲剧作结局,二人都是在抗争中死去,这两个形象的艺术价值正是通过与不可抗争的现实以死抗争得到完全展现。

西方古典悲剧多为命运悲剧,结局是个体在同命运的抗争中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哈姆莱特肩负着复仇的使命,他是孤独的,他非常清醒地意识到邪恶势力的强大。加之他做事犹豫,缺乏果断的行动,这样的性格缺陷是造成悲剧结局的另一大原因。哈姆莱特的悲剧首先让读者反思人性的弱点,这与当时兴起的人文主义主张关注自我密切相关。更为重要的是,哈姆莱特虽然倒下了,他的对手克劳狄斯同样也失去了生命,他的死能够让人们看到抗争的价值,呼唤人们更加勇敢地去斗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哈姆莱特为人类在追求自由与解放的征途中树立了一面大旗,引领人们奋然前行,这便是其悲剧的价值之所在。

周冲是他那个时代的叛逆儿,他善良纯净,对未来怀有美好的向往,正是因为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周冲的存在说明,在腐朽透顶、充满罪恶的封建大家庭里,反动势力阻止不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对公平的追求,对快乐的憧憬。但是他同样是以个人单薄的力量对抗一个封建大家庭,以单纯和善良对抗一个时代的黑暗,所以失败不可避免。周冲的死提醒人们,封建邪恶势力依然强大,正义战胜邪恶的道路还很漫长。因此,周冲这一形象以悲剧作结局,加重了整部《雷雨》的悲剧色彩,对揭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对深化小说的主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哈姆莱特大家庭抗争
名师新题:抗争
歌德与别林斯基关于哈姆莱特“延宕”观点的辩析
SilentEpidemic
Enabling the Movement
你好,你好!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参考答案
LOVEIN AN OLDCLIMATE
开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