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物连接微末和宏大
2022-04-28石翔
石翔
电子竞技在中国高校始终是最重要的土壤,从最初的发源地,到如今承载最大的观众群体,可是另一方面,高校对于电竞的态度却是百转千回。从2010年之后,我真正开始认识到北美高校体育的模式和这其中蕴含的能量之后,一度很坚定地认为借由电竞的学生基础和市场化空间,可以为更多各个体育项目在高校当中扮演的角色做出示范。可一直到今天,我们的教育系统仍旧没有找到与电竞合适的相处方式。
高校选手和职业体系的脱节,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新规之前电竞选手过度年轻化的俱乐部“军备竞赛”,反倒让高校电竞的关注度有走低的趋势。这些进入高校的年轻人有着非常单纯的参与动机,知道自己即便制霸高校,也不会迎来成为职业选手的机会,如此之下仍旧愿意让电竞可以成为青春里最重要的回忆。
这是构成整个行业非常重要的底色,可是参与其中的人们又很难登上更大的舞台,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电竞选手中的小人物。我们没法儿烘托一个宏大的场面,无论写一个美国梦的轰轰烈烈,还是写非常中式的“运去英雄不自由”。对于陈述这样的故事,重新寻找定位,保持他们学生应有的状态,又能够展示出围绕小人物的纠结与决绝,那才能让人们愿意更深入地阅读这些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这些参与者们,既有学校身份归属的意义,又有电竞选手的自我价值的寻找,这两部分让故事从一开始奠定了这些学生选手不同于每个大学宿舍都有的游戏玩家,又和每个大学宿舍并不算疏远。从生活的微末,一点点的愿望,可以住在更好一点的宿舍,可以离上课的地方更近一点,可以站上学校操场的讲台,接受校长的鼓励,从这些微末的地方出发,是这篇文章保持可读性的关键。
我们为此也做了一些篇幅上的调整,让故事基调维持在大学故事,而非选手故事上。这样保证故事可以被读下去,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接下来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让人们读完之后,觉得好像又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记者抽离出了这种特性,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在组织层面上的投入,和其他学校的暧昧态度不同。江软找到了自己和电竞之间的契合点,并且在很多的时间之内印证了这种可能性。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各个省份都会有学校复制江软的模式。
从点到面,再从面中抽离一些有意义的线索,可以朝更长的时间线去延展,这是小人物故事的报道中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次的尝试,也为处理很多腰部以下的电竞赛事、俱乐部和选手选题,提供了參照的系统。
当我们可以明确地抽离出线索的时候,这种用人物连接的故事是非常有号召力的,因为阅读体验上的加分。如果不能,那么我们就得好好思考,这些人物和体系与更长时间线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标准,可以很好地解决小人物选题的划定。
从我个人的偏好上,我希望有非常多这样的报道出现,这才是对于中国电子竞技更为全貌的呈现。但这可能又显得有点不合时宜,无论是读者还是观众都在追逐最热闹的内容,只有我们把故事讲得足够好,提供更丰富的知觉体验也许才能获得想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