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 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研究

2022-04-27彭良玉李南凯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省科学技术档案馆

安徽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规上短板安徽省

文/彭良玉 李南凯 [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省科学技术档案馆)]

2021 年12 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8 位、连续10 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过去20年,安徽省排名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是华东地区上升幅度最大的省份。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能够位居全国前列,主要得益于企业创新、经济发展(创新绩效),但创新环境、创新成果和成果运用仍有较大差距。

一、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

区域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 大领域。以《报告》中评价指标为对象,根据安徽省相关基础数据和评价结果分析如下:

1.从优势指标看,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指标表现突出

138 个四级指标中,安徽省优势指标(排名在前8的指标)有42 个,较上年净增8 个。其中,企业创新下含指标17 个,知识创造下含指标9 个,创新绩效下含指标9 个,创新环境下含指标7 个。从具体指标看,规上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包括人员投入、经费投入、有研发机构情况、发明专利申请和有效数、新产品销售收入等)相关指标、全省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绝大多数指标共20 个,占据优势指标“半壁江山”;其余22 个指标比较分散,主要为增速或平均指标。

2.从短板指标看,知识获取和创新环境指标稍显落后

138 个四级指标中,安徽省短板指标(排名20 位之后的指标)共28 个,较上年减少2 个。其中,知识获取、创新环境下含指标共19 个,占短板指标的三分之二;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下含指标共9 个,占三分之一。从具体指标看,知识获取的短板主要体现在跨单位、跨省、跨国科技论文合作方面,以及技术市场交易增长率、平均金额及规上工业企业引进国内外技术平均金额等方面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安徽省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外部合作不足;创新环境的短板主要体现在金融环境(如平均每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基金额排名第23 位)、创新孵化(如平均每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毕业企业数排名第28 位)以及安徽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耗环保等部分指标。

3.从动态变化看,优势长期保持,短板亟待弥补

2011—2021 年,5 个一级指标中知识创造和企业创新总体持续向好,创新绩效指标稳中有进,2021 年相比2011 年,排名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并处于第一方阵。知识获取和创新环境指标总体表现不佳。知识获取长期处于全国中下游排名,2021 年稍有进步,提升3 位;创新环境排名从2012 年后持续下滑至近两年好转,2020 年提升2 位,2021 年提升6 位。2011—2021年,5 个一级指标排名和趋势情况如图1 所示。

图1 2011—2021 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5 个一级指标排名

二、安徽省与相关省市对标分析

为了横向比较安徽省与相关省市创新能力变化趋势,以安徽省创新能力得分为基准(即安徽得分=1),分析“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创新能力与2021 年排名前7 位的省市创新能力得分变化情况,如图2 所示。由图2 可知,2016—2021 年,安徽省与排名前7位省市的创新能力得分差距整体上逐年减少,其中与山东省、湖北省差距趋于收敛。

图2 2016—2021 年以安徽省为基准与相关省市创新能力比较情况

据《报告》分析结果,排名前7 位的省市在区域创新上的经验做法各具特色。广东省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改革;北京市积极构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江苏省关注中高端创新载体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市将创新和金融深度融合,打造金融科技产业生态;浙江省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山东省积极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改革绩效评价机制;湖北省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光谷”等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三、促进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要想争先进位,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围绕加长板,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提质增效,鼓励知识产权创造运用

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和扶持一批科技领军企业,鼓励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针对企业初创期、孵化期、成长期等发展阶段,实施差异化企业培训、企业孵化、成果熟化、联合攻关等扶持政策。

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研发类项目支持数量和强度。鼓励各市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面向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实施市级研发计划,拉动企业研发投入。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效应,实施“双百强”规上企业奖励等政策。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鼓励省属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设立研发机构、形成发明专利”的全覆盖政策。

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工作。配合市场监督部门构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平台,推进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赋权改革试点工作,在中国(安徽)自贸区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

2.围绕补短板,鼓励科技论文跨单位、跨省、跨国合作,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发展,推动创新孵化和金融环境建设

强化科技交流合作。鼓励高校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个人等开展跨单位、跨省、跨国科技交流合作,发表高质量科技论文,加快构建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

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发展。支持出台建设安徽科技大市场有关政策,依托安徽创新馆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技术经纪人职业资格认定试点工作,培育建设高层次的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及相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安徽)中心,鼓励支持在沪苏浙等创新资源集聚地建设研发飞地,持续办好中国(安徽)科交会,提升品牌溢出效应。

推动创新孵化建设。着力引导、鼓励全社会以多元化方式建设孵化器,推进高新区、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专业孵化器。

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构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谋划设立省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银行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加快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科技融资担保资金运行。[本文系2020 年度安徽省创新环境建设专项“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006f01050054)的研究成果。 ]

猜你喜欢

规上短板安徽省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发展情况、问题及建议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2019,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去年实现增加值近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