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耳起搏电极附近微折返房性心动过速一例
2022-04-27邸成业王明明林文华
邸成业 王明明 林文华
患者男,66岁,心悸1月入院。6年前诊断心脏间皮瘤,2年前因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植入双腔起搏器(SureScan EN1DR01),心房电极为被动电极(型号4574)。1月前开始发作心悸,持续性;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P波2∶1下传心室(图1A)。心内标测示房速周期211 ms,右心耳尖部激动最早,激动自右心耳发出后,沿右房游离壁向下部传导,围绕三尖瓣环逆钟向激动,激动到达房间隔下部时经冠状窦口向左房传导(图1B);电压图示房间隔中上部,上腔静脉(包括窦房结附近),右心耳根部和尖部疤痕区(图1C)。右心耳尖部最早激动处紧邻右房电极,可记录到双电位(P1、P2),双电位间期约30 ms,P1提前房速时P 波244 ms,拖带标测起搏后间期(post pacing interval,PPI)分别为192 ms,215 ms,拖带时可见起搏脉冲与右房电极的噪声干扰(图2A)。设43°C、30 W 于此处消融,消融时房速周期未见明显变化(冠状窦记录),但P1-P2间期由30 ms逐渐延长至55 ms,消融至2.96 s时P1至P2传导阻滞,继而房速终止,累计消融30 s。
讨论 右心耳位于右房前壁上部,由胚胎时期原始右房蜕化而来;右心耳房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发生机制多为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1-3]。本患者为66岁,6年前诊断心脏间皮瘤,电压标测示右房上部,上腔静脉,窦房结区域,右心耳根部和右心耳尖部疤痕区(图1C),是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的病理基础。肿瘤侵犯右房间隔侧上部,房间隔上部,使Bachmann束受累,来自于右心耳的激动只能沿右房游离壁向下激动,继而围绕三尖瓣环逆钟向激动,因此心电图记录到下壁导联类似于典型房速的锯齿波(图1A)。因Bachmann束受肿瘤侵犯,右房激动主要经冠状窦口向左房传导,左房为自下向上的激动顺序,也符合下壁导联P波负向之心电图特点(图1A,1B)。
图1 房速心电图和心内标测结果
肿瘤侵犯右心耳尖部之右房电极附近,使局部传导速度、不应期发生改变,并且右房电极头端可以做为解剖屏障,是发生围绕右房电极头端周围微折返性房速的病理基础。房速周期211 ms,因折返环较小,以S1190 ms拖带时起搏脉冲可同时夺获P1、P2,间断发生上游夺获时(夺获P1)可记录到冠状窦AA 间期(180 ms、179 ms)短于房速周期(图2A);拖带终止时S-P1(192 ms)为上游夺获之PPI,S-P2(215 ms)为下游夺获之PPI(图2A、2D)。因折返环较小,靶点处单极图起始并非QS波(图2B);折返激动可同时经多个部位向折返环周围右心耳肌扩散,消融过程中房速终止前并无明确心房波周期延长(冠状窦记录);因房速发生机制并非自律性增高,消融过程中也未出现心房率加速(图2C)。CT扫描可见肿瘤侵犯房间隔上部,右房游离壁,右心耳(图2E);X 光影像靶点图显示消融导管头端紧邻右房电极头端(图2F)。术中及术后心脏超声未发生心包积液,随访1年,房速未复发。
图2 房速标测、消融结果及靶点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