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科版和苏教版科学教材的异同
2022-04-27张苗苗贵州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
◇张苗苗(贵州: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的小学科学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课程更名、新课程标准出版。小学科学开始实施“一标多本”,市面上陆陆续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学科学教材。教材是呈现小学科学内容的载体,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现今市面教材编制水平参差不齐,各有千秋。本文选取市面上两种主流教材,分析比较其差异和共同点。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2001年,国家启动了教育基础课程改革,《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取代了《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小学自然更名为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重新修订,小学科学实行“一标多本”。我国现有多种版本的教材,使用效果各异。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教材是承载小学科学教育的文本载体,也是教师科学教学的内容和依据,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今,小学科学使用的教材种类较多,但是大范围使用的教材很少,使用最多的版本是教科版——教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其次是苏教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因此,本文选择了两种主流教材进行研究比较。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此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小学科学教科版和苏教版的教材,总结两种教材各自的优点,发现这两种教材的不足,从而大概了解我国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共同性问题和差异性问题,以丰富小学科学教材研究理论。
(三)文献综述
查阅了知网上近年来关于小学科学教材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文章数量不多,也不够深入和全面。就目前所查阅的文献来看,没有人单独将苏教版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拿出来进行研究比较分析。
(四)研究对象和内容
我国小学科学教材较多,在此选取市面上最流行、使用范围最广的两种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教材的研究内容包括: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地球宇宙空间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
表一 小学科学主流教材版本
(五)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的是同类比较研究和异类比较研究、定性分析比较和定量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教科版和苏教版都是小学科学教材,两种教材具有相同的属性,但在具体编排和编写中又有各自的不同特点,比较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发现两种教材的共同优点和各自独具特色的地方。在比较中既要定性发现两种教材的本质属性,又要定量发现两种教材的编写趋势,从而全面认识两种教材的特点。
二、教科版和苏教版科学教材比较
(一)课程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本文将从这四个知识领域出发,对比教科版和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选择。
(二)总体单元课时统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共有240 课。教科版小学科学的单元和课时分布非常具有规律性,按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增加课时数量。苏教版小学科学共152 课。苏教版每册书最后一个单元都会单独编排一节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某方面能力的相关课程,并按照各种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难易程度依次编排的。
(三)教材内容统计分析
教科版和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内容的安排,基本涵盖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四大内容,但是更加细化的科学概念和知识内容的编排有很大不同。我将选取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苏教版和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内容编排的不同。
教科版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含量如下:
表二 生命科学领域知识量统计
从统计结果来看,教科版小学科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量,比苏教版大6.4%。在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含量上,教科版比苏教版丰富很多。其他知识内容编排比例相差不是非常大。生命科学领域知识编排基本上是这样的:三年级学生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特征;中年级学生能详细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动植物的繁殖活动;高年级学生观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猜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生活中熟悉的植物动物特别感兴趣,但是苏教版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将动植物编排为一个单元,课时数较少,不能让学生充分观察、学习植物动物相关知识。教科版动植物编排分两个单元,课时数非常充足,学生能充分观察。但是单元设置独立,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教材并没有设置一个单元或者课时,让学生学习动植物后,在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后上升到动植物都是生物这样一个高度。苏教版专门编排了一课《动物植物人》,将三种生物编排在一起,比较三种生物的相同点和差异点,认识到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人,都是生物,让学生经历一个从部分到整体的完整的科学概念的学习。
表三 物质科学领域知识含量统计
从统计数据来看,教科版小学科学和苏教版小学科学在物质科学领域的知识含量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定性分析教材,具体内容还是有所不同的。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物质科学在教科版和苏教版教材全部内容中所占比重都非常大,均超过了35%,内容涉及得也比较广泛,对所涉及的各个部分的学习难度和深度也不一样。下面用抽样的方法来分析教科版和苏教版物质领域编排内容的差异性。
教科版“声音”单元一共安排了7 课。从整体编排上看,科学知识内容由简到难,按照学习难度阶梯和知识逻辑编排。苏教版的“声音”单元只有四课,课程安排非常简洁。可以看出本课内容很简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听听各种声音,并发现声音的不同,总结声音在音调、响度、音色三方面的不同,不用深入探究不同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一课安排过于简单,四年级学生已经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具体形象思维已经有所发展。辨别声音的不同,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听听声音》这一课完全可以和下一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编排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苏教版“声音”单元就没有这样烦琐地入题,开篇第一课就是《声音的产生》,在学生听过不同声音后,直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但是苏教版教材这一单元总共就四课,对于声音相关的基本知识都做了安排,学生的知识目标基本实现。这四课没有将科学探究纳入每一课,而是在每本书的最后一单元安排两节课,专门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四年级上册在课本的最后,编排了一单元“排序和分类”,专门培养学生的排序和分类能力。
教科版安排了《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这样的课,让学生基于已有知识,自己用熟悉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主动探究,参与到课堂实验活动中去,亲自体验和感受探究过程和乐趣,学习任务结束后能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教科版没有在教材中单独安排课时专门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是将科学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融入每一课的小活动中。例如,在教科书中出现的韦恩图、记录实验结果的二维表格。
在“声音”单元教科版和苏教版所使用的插图也有所不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使用的是真实的图片,用操作实物图来展示实验操作方式。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实物图有利于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对于偏远农村地区和缺乏实验室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帮助。苏教版教科书插图大多都是卡通图片,色彩鲜明绚烂,更适合学生阅读。鲜艳的色彩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更有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两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第一,两版教材适用地区的广泛程度不同。教科版教材编写不具有太大的地域性差异;苏教版的教材编写更具地方特色。
第二,两版教材对于科学探究内容编排的理念有所差异。教科版单元和课的安排具有一定的规律顺序,将科学探究内容巧妙地融入各课内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苏教版的教材知识内容编排逻辑结构清晰,知识成模块化体系化。将科学探究内容独自编排出一些单元,有针对性地去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三,插图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教科版教材中一般都是实物图,具有直观性。苏教版书中的插图多采用卡通图片,学生易对课程产生兴趣。
对教材编写有以下建议:第一,教材单元设置要既有科学性又有结构性;第二,教材的编排更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阶段和年龄特征;第三,更加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究内容的学习,编排更多适合学生学习的科学探究课程内容。■